..續本文上一頁這點,現在差不多只剩形式了。一般香爐的托盤下面有面錦旗,繡了“戒定真香”。所以你們燒的香不算香,真香是戒定的香。佛法上的話還有人繡,如果沒人懂法了,佛教就完了。真正的戒定不修,光是用火燒香,這種香還是少燒一點,不要一大把一大把地燒,佛菩薩的臉都被你薰黑了。(衆笑)一切的供養都是表法,法供養爲第一。香表戒,花表定,香有香味,花有花香,全是香。現在佛門盡主張燒香,偶然有個別幾個老居士供供花。只知道供香,不知道法義,那不成了香火廟?一個修定持戒的人,何用燒香?以自己本身的戒定真香來供養佛,那是真供養。有人自己犯戒、不修定,還反對修定,只會磕頭燒香,他不知持戒修定才是真香。
要用修行功德來供養佛,
否則怎麼叫修行人呢?
燒香供花在世俗法上僅僅是個禮節,在修行上是提醒你:你持戒清淨嗎?你有沒有修禅定,你的禅定提高了沒有?難道釋迦佛要你這幾根香棒棒?要你這幾朵花啊?釋迦佛是要弟子彙報成績!看你戒跟定修得怎麼樣了,要你用修行功德來供養佛,否則怎麼叫修行人呢?
佛殿要莊嚴,心也要莊嚴
“一一諸佛土,無量香莊嚴”,只有戒和定才能莊嚴佛土。佛堂、大殿也要莊嚴,使人一看見就發歡喜心。從修行角度來說,處處提醒你,你的心莊嚴不莊嚴?你今天進佛堂,持戒持得怎麼樣?修定修得好不好?是不是還在打妄想?有人進佛堂還吵架呢!修行修成吵架,還不知道慚愧臉紅!
人有執著就修不到無量,斷煩惱才能心無量
“無量香莊嚴”,無量,無有限量,表示像虛空那樣廣大。你修無量,就不會有執著,無量了還執著什麼呢?人有執著就修不到無量,人有執著就到不了無量壽佛的國土,即使你到了,也見不到無量壽佛,因爲不相應。要花開才能見佛,進了蓮花你還得從頭修起。到底誰先往生到西方,誰穩當進蓮花,誰先開花見佛?只有聽佛法、懂佛法的人,因爲斷煩惱的人才心胸無量,佛法上就是這麼說的。那些不懂法的人用錯誤的眼光來看我們,看不慣就說閑話。心量這麼小,背後說閑話,怎麼能修好無量壽佛的念佛法門?只有讓他自己慢慢覺悟吧。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3)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7
持戒能離垢,修忍能發光,
修禅定能勝昏沈、掉舉
提要:
■ 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 持戒能離垢,修忍能發光,修禅定能勝昏沈、掉舉
■ 持戒是大布施,不肯放棄個人利益的人,這個戒怎麼持得下去
■ 要持戒不犯,必須修忍,要在前面基礎上修精進
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
“具足菩薩道,成就如來香”,菩薩法歸納起來就是六波羅蜜。初地菩薩主要修布施波羅蜜。別理解錯了,以爲其他法都可以不修。初地菩薩修的法內容很多,主要修十種法,在六波羅蜜上說主要是修布施波羅蜜,並不是說只修布施波羅蜜。一只螃蟹,八只腳都不要,只要一個身體,它能行動嗎?“只要一句樣樣不要”,就是要你只有身體沒有腳,叫你一步都走不動。初地十種法修圓滿,還要再加一句“自性無所緣”。當這些法都修圓滿的時候,布施波羅蜜也就圓滿了,因爲一切法都是圍繞著它轉的。
持戒能離垢,修忍能發光,
修禅定能勝昏沈、掉舉
二地離垢地,專門修斷煩惱,垢就是煩惱習氣,主要突出的就是修持戒波羅蜜。叁地發光地,心能發光。心是一部發動機,毛孔是通道,佛菩薩發出光來極其廣大!其實是每個毛孔裏都出光,因爲毛孔很細密,光光相映就成一大片。人怎麼會發光?修好忍辱波羅蜜,不要消耗自己能量,能量聚起來就能發光。一冒火,能量就消耗了。冒火的時候火熱火熱的,冒完火,人像生了大病那樣,冰冷冰冷的。有的人冒完火,冷得發抖。常冒火的人會早死的,因爲能量都放出去了。
用什麼辦法離垢?用戒離垢。戒律清淨,不造惡業,能斷煩惱,能量不從煩惱中消耗,就得修好忍辱,經得起考驗,忍辱就成就了,就能發光。當然這個光,眼睛不一定看得見,但是某種情況下還是看得見。四地是焰慧地,主要修精進波羅蜜。五地是難勝地,主要修禅定波羅蜜。禅定中最難克服的就是昏沈和掉舉。難勝能勝,所以叫難勝地。你打敗了昏沈和掉舉就進入第六地,般若智慧自然出生,開發無漏智慧。修好六波羅蜜,就沒有生死流轉,就登七地。七地菩薩斷煩惱的水平就是阿羅漢的水平,阿羅漢回小向大,就成了七地菩薩。七地到十地成佛並不難,難就難在開頭,凡事開頭難嘛。要具足菩薩道修好六波羅蜜,才是真供養。
持戒是大布施,不肯放棄個人利益的人,這個戒怎麼持得下去
爲什麼叫戒定真香?六波羅蜜中最關鍵的就是持戒波羅蜜和禅定波羅蜜,以戒生定,以定發慧嘛。布施波羅蜜是給持戒波羅蜜開路的。持戒是大布施,要大布施,你首先來個小布施。你小布施都不肯,身外之物抓得這麼緊,你怎麼能修大布施呢?所以一個人不修好布施波羅蜜,戒就穩不住。
布施就是貢獻自己所有一切,當個人利益跟衆生利益發生矛盾時,你不肯犧牲了,你這個戒怎麼持得下去?假如你覺得自己吃虧太多了,動個腦筋,來個方便妄語,多得一點好處。方便妄語發展下去還會方便殺、方便偷、方便喝酒。有人受了五戒,卻吃酒釀丸子還說,“我沒喝酒”。酒釀丸子裏也有酒啊。說這是“方便”,佛門的善巧方便是叫你走向彼岸,了脫生死,你這麼方便,犯了戒還得受苦,是進地獄方便。
要持戒不犯,必須修忍,
要在前面基礎上修精進
第叁個忍辱波羅蜜,是考驗你的戒,使你戒更加牢固。要通過考驗,要把戒抓住絕對不犯,必須忍辱。你不能忍辱,你這個戒也靠不住。然後就是精進波羅蜜,在前面的基礎上才能修精進。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4)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7
要如佛所說的修行,
修好菩薩法才是大乘的真供養
提要:
■ 禅定修空,不空放不下執著
■ 不破諸相,達不到無有來去
■ 修好菩薩法才是大乘的真供養,菩薩圓滿就是如來
■ 要如佛所說修行,師也必須根據佛的教導來教導你
禅定修空,不空放不下執著
禅定波羅蜜就叫你放下執著,主要修空。禅定的空觀是基礎觀,修禅定一開始就是修空觀,最高的成就也在空觀裏,成佛就是成就空。基礎也是空,最高也是空,圓滿也是空。空就叫你什麼都不要執著。
不破諸相,達不到無有來去
修到七地菩薩,你還得要破除對叁寶、對戒的執著,“執叁寶及戒”也要放下。你不修好這一句,登不上七地。你修好《金剛經》就可以登七地了,因爲什麼執著都破掉了。《金剛經》說“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假如臨終的時候,看見阿彌陀佛來了,阿彌陀佛會有來去嗎?如果往生有所去,你水平還不到,《金剛經》你是白唸了。《金剛經》別說叁十二相破掉,連來去都破光,對法都得破盡執著心,“法尚應舍,何況非法?”“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菩薩的名相也破掉,“實無有法名爲菩薩”,對叁寶的執著全破光。還要破除你對戒的執著,你已經習慣成自然,還要什麼戒啊?哪個人每天不吃飯?還需要你牆壁上貼條規矩“別忘了中午吃飯”?(衆笑)這條戒就不必要了嘛!所以如來同意大迦葉可以不持戒,因爲他無持無犯。他的行動都在戒裏,還需要什麼戒呢?你修到七地菩薩,不要說戒波羅蜜圓滿了,六波羅蜜都圓滿了,還需要什麼戒啊?
修好菩薩法才是大乘的真供養,
菩薩圓滿就是如來
我們現在是凡夫,修行還是要拿,不要一開口“放下放下”,拿都沒有拿,放下什麼?等到有水平就不要拿了。病好了再吃藥,也是病,那叫神經病。(衆笑)何必去掉了一個繩索,再套一個繩索?佛法是一層又一層,一層深一層,非常廣博淵深啊,哪有像你想得這麼簡單。可別不肯深入,“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現在有人佛法不懂,還自以爲了不起。
“具足菩薩道”,修好菩薩法的人才是大乘的真供養。“成就如來香”,菩薩圓滿,就是如來。
要如佛所說修行,
師也必須根據佛的教導來教導你
法供養一共八句,具體的指導是七個內容,這幾句都要修。第一句:能如說修行,按照誰講的話去修行啊?是如佛所說的話修行。現在佛已經涅槃了,佛法還在,你的師父用佛法來指導你,可不能離經一字啊。聽從邪師邪說,都不叫修行人。
前一個時期法師講了一次經,有的人對法也不尊重,對法師也不尊重,這算啥個居士?竟然開口說閑話,說法師講法是攻擊某某人十八條。“如說”不是如某某人說的話修行,別弄錯了!佛門平等,社會上都講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人可以說各人的觀點,這怎能說成攻擊呢?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觀點,誰對誰錯,大家說大家的,是非自有公論,你何必這麼氣急敗壞?那麼有人在攻擊釋迦佛,你怎麼不生氣呢?所以這個“如說修行”,是如釋迦佛說的話修行,不是如某一個人說的話修行。有人說:也可以理解成如師所說的修行,那麼這個師必須要是對釋迦佛的教導能依教奉行的真正佛弟子。
真正佛弟子有個標准,至少要有戒定慧,對佛法不能有錯見、邪見。我們這兩天講到爲師的十種功德,這很重要,要夠這樣的標准,才能稱爲師。如果連佛法都講錯,佛法都不懂,你去聽他的,那你也跟著錯了。作師父的指導你的法,要全是釋迦佛的法,離開釋迦佛說的法一步,就叫不正道。釋迦佛說過,離經一字,就是魔說。現在有的人講法,用釋迦佛的話來對比,大片大片都是反說,這麼多的佛弟子竟然還盲目崇拜。跟釋迦佛作對的,那就是魔呀!還稱佛弟子啦?魔就是專門反對釋迦佛,攻擊釋迦佛,排擠正法。你我是釋迦佛的弟子,師父被欺負了,我們能不說…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0~3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