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0~37)▪P6

  ..續本文上一頁從佛法中産生的,聽聞佛法,才能産生一切善根,你法都不懂,你怎麼産生啊?

  禮拜、贊歎、供養、忏悔,以及從

  戒定慧中出生的種種善法,都叫善根

  我們應該修哪些善根呢?很多,包括皈依發心。皈依要修好叁條皈依戒,發心要天天發,還要禮拜、恭敬、贊歎、修供養、修忏悔,要修戒定慧,從戒定慧裏面再出生種種善法,都叫善根。

  要正精進,邪精進越精進越糟糕

  學佛法不能懶惰,不能拖拉,勤就是精進不懶惰。可要正精進,不能邪精進。邪精進越精進越糟糕,有人搓麻將,晚上兩點鍾也不肯睡,叫搓麻將精進,這是邪精進。

  一切跟修行無關的事,你這麼起勁幹嘛

  一切跟修行沒有關系的事,你這麼起勁幹啥呀?你花費的時間跟你修行有關系嗎?

  有人四大名山已經朝了八次,明年還要發心朝第九次,這叫朝山精進。古時祖師就要訓:“跑破草鞋罪過無量”,你別跑了!“坐破蒲團功德無量”,你好好的坐下來修行。

  現在越跑越忙了,什麼慶祝、升座還請人表演武術,(衆笑)還有開光、大殿落成,就精進這些事,叮叮當當,很熱鬧,這跟你了生死有關系嗎?

  六根都攝,才能見佛無難,沒有法,

  佛門就成了旅遊景點,佛弟子也成了遊客

  這種哄熱鬧的修行人想見佛,我看難哦,要見佛,“六根都攝”才能“見佛無難”。腿不要往外跑,眼睛不要往外看,耳朵不要往外聽,飄來的香味不要聞,更不能去染著,“挺香的嘛,再聞一下”。(衆笑)不收攝六根的人,臨終時阿彌陀佛來了也看不見。這樣搞下去,佛教變成旅遊事業了,佛弟子都變成遊客了!這種精進,雖不說是邪精進至少不叫正精進。

  正精進是爲了斷煩惱,放下五欲,

  斷掉執著,常觀叁業,才能增長諸善根

  正精進是爲了斷煩惱,爲了快快入定,爲了智慧增長,放下五欲,斷掉執著。隨時隨刻要注意自己起心動念,凡是從修行上身口意該做的事情都要做,這就是勤修諸善根,能這麼做才叫法供養。今天講到這裏。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6-1)(總第33)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9

  

   法財就是智慧上的財富,以法去供養,

  才能廣大地救濟一切衆生佛法上的貧困

  提要:

  ■ 佛弟子要自利利他,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要累積利他的資糧

  ■ 富,不是一件壞事,壞在去吃喝玩樂,如能救濟衆生,辦弘法事業,錢財多

   又有什麼不好

  ■ 法財就是智慧上的財富,以法去供養,才能廣大地救濟一切衆生佛法上的貧困

  ■ 沒有自利的基礎,空喊口號,又有什麼能力去行菩薩道

  佛弟子要自利利他,

  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要累積利他的資糧

  今天繼續講法供養偈:“能如說修行,利益諸衆生,攝受于有情,代衆生受苦,勤修諸善根,不舍菩薩業”,昨天講到“勤修諸善根”,今天講“不舍菩薩業”。我們“勤修諸善根”目的就是自利利他,我們佛法自利與利他兩個都要,自利要提高自己水平、累積資糧。比如說你想幫助別人消除苦難,你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智慧,想不出一個好辦法來,你怎麼去幫助人家?

  好比一個窮人肚子餓,求你給他一點救濟。你只有一只面包,自己吃還不夠,佛弟子總應該有同情心、慈悲心,那麼給他吃半只,他不像剛才那樣餓了,這也是利他,可這個利他不頂事,半只面包怎麼吃得飽?結果兩個都是半飽,兩個都是肚子餓。如果你有兩只面包,分給他一只,他就吃得比較飽了;如果你有四只面包,兩個人都吃飽,所以修行的資糧應該要充足。

  富,不是一件壞事,壞在去吃喝玩樂,

  如能救濟衆生,辦弘法事業,錢財多又有什麼不好

  富,不是一件壞事情,壞是壞在你拿錢財去吃喝玩樂,自己享受,不用在正路上,不救濟苦難的人,也不利用福報好好修行,卻利用錢財盡是造業,這就不好了。如果你利用錢財做好事,利用自己的福氣來修行,發慈悲心救濟衆生,錢財越大,好事做得越大,弘法的事業辦得越大,這個錢財有什麼不好呢?

  法財就是智慧上的財富,以法去供養,

  才能廣大地救濟一切衆生佛法上的貧困

  還有一個財,就是智慧上的財富,佛法裏叫法財,也就是法上的財富。法財越是富有,越是能度衆生。如果你沒有法財,你就算很有錢,造了一個講堂,可是你不會講法,講堂也不會說法,大家還是得不到法上的利益。要會講法,以法去供養衆生,衆生智慧上的貧困,才得到了救濟。所以你聽法聽得越多,佛法懂得越多,研究得越好,在法上成爲一個富有者,就越能救濟一切衆生佛法上的貧困,所以我們必須先要自利!

  沒有自利的基礎,空喊口號,

  又有什麼能力去行菩薩道

  有的人空口說利他,不要自利,既沒有福報,也沒有法上的財富,能幹得了什麼事情?我年輕時學佛,在佛門裏常有聽到,“修六波羅蜜,六度萬行,自利利他,發菩提心,廣度衆生”,如果僅僅是嘴巴喊喊,沒有自利的基礎,你有什麼能力去行菩薩道、去救濟衆生啊?

  40年過去了,現在佛門裏這些話也不大聽到了,因爲大家不要法,連這幾句口號都不懂了,那怎麼說得出呢?現在一進佛門,只聽到唸一句佛號,無論哪裏,見面都是一聲“阿彌陀佛”。法都聽不到了,法上的財一點都沒了,個個變了法上的窮人,這樣不太好吧?已經是個窮人,還懶得不得了,一點不想自己勞動,看見人過來:“給點錢吧,給點錢吧。”有人聰明一點,再稱呼幾句:“老爺,太太。”天天求人幫助,這樣的人怎麼幫助苦難的人啊?佛教是講自利利他,你自利都沒做到,還談什麼利他。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6-2)(總第34)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9

  

   只有法上的智慧,才能從學法弘法中

  起到斷煩惱、度衆生的利益

  提要:

  ■ 佛菩薩生日來湊個熱鬧,從前有講經法會也只有開頭結尾兩天人最多,只拿

   發心功德和圓滿功德,好比只拿了魚頭和魚尾去放生

  ■ 只有法上的智慧,才能從學法弘法中起到斷煩惱、度衆生的利益

  ■ 毫不利己的人,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當老師的餓著肚子怎麼講課

  ■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應該建立在自利的基礎上,利他時能犧牲個人的

   利益,維護集體利益,這就偉大

  ■ 不懂法自利都利不了,拿什麼去利他

  佛菩薩生日來湊個熱鬧,從前有講經法會也只有開頭結尾兩天人最多,

  只拿發心功德和圓滿功德,好比只拿了魚頭和魚尾去放生

  你們今天來聽法的人,好像比昨天少了,昨天能來,今天爲什麼不能來?很明顯嘛,昨天是藥師佛聖誕,來湊一個熱鬧,今天不是聖誕,是聽法,沒有熱鬧,就冷下去了。昨天我講法,大家都聽得高高興興的,今天有法可聽,這個高興也甯願不要。

  從前的講經法會,常有使人難以理解的事情,假如要講七天或者講一個月,平常聽經的總是二、叁十個人,只有兩天有好幾百:頭一天和最後一天。(衆笑)頭一天叫發心功德,最後一天叫圓滿功德,所以不是來聽經的,是來拿功德的。

  你開頭來拿個發心功德,最後來拿個圓滿功德,一個頭一個尾巴,沒有中間,你這條魚能遊嗎?修行的路你能走上去嗎?你去賣魚的地方,買一個魚頭、一條魚尾巴,去放生,它能活嗎?如果一直是這樣的思想、這樣的心態,這個覺悟就等于法身慧命死亡了,修行路上也沒有了活力。

  只有法上的智慧,才能從學法弘法中起到斷煩惱、度衆生的利益

  40年前就是只要功德不要法,這個功德看不見、摸不著,也不知道到底派什麼用場。佛法是現實,如果你肯來聽聽法,法上的智慧豐富了,這個財富倒看得見、摸得著,也能派上用場。比如你經書能看懂,一翻經書從文字裏就見得到佛法的智慧;聽法有了智慧,自己就能斷煩惱,這就派上用場了;而且善男信女不懂來請問你,你就能講得出來,這才叫功德。

  毫不利己的人,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

  當老師的餓著肚子怎麼講課

  即使你發菩薩心去利他,你還要有本錢呢,哪有不自利的佛弟子?想當老師的人,還得先到師範學院學習,提高自己水平。從前有句話“專門利他,毫不利己”,佛教是“自利利他”,既要利益自己,也要利益別人。毫不利己的人,也不能脫離現實生活,當老師的餓著肚子怎麼講課?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應該建立在自利的基礎上,

  利他時能犧牲個人的利益,維護集體利益,這就偉大

  “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其實這句話沒錯,你既然能專門利他,說明你在提高自己這方面,已經有基礎了,可以去專門利他了。不要把自利跟利他相抵觸,並不是叫你不要學習提高,也不是叫你光勞動不要報酬,也不是叫你不要富起來,一個窮光蛋、文盲、滿身是病、一點力氣也沒有的人,怎麼去利他?

  我的體會,這是說你在自利的基礎上有水平了,利他的時候就不要再考慮利他是否會跟自利發生矛盾。就好比從前有句話:當個人的利益跟集體利益發生矛盾的時候,你要犧牲個人利益,維護集體利益,這就是偉大。

  不懂法自利都利不了,拿什麼去利他

  現在有的佛弟子不懂佛法,自利利不了,利他也利不了。如果你光自利而不利他,你還能了脫生死,證阿羅漢果,這叫自了漢。你自利都不肯幹,一直是凡夫,拿什麼去利他。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6-3)(總第35)

  ───────────────────────

  傅味琴 講于1998.11.19

  

   “勤修諸善根”是自利,“不舍菩薩業”是利他,

  修菩薩法的人,菩薩事業可不能舍掉

  提要:

  ■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功德水都不修,又說這個宗不好,那個宗不行,

   全是離開了佛經在盲修瞎煉

  ■ 真正的修行人,要回到法上來,才能做到自利利他,修行…

《文殊真言念誦略法(20~37)》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念佛開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