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0)
─────────────────────────
傅味琴講于 2002.2.21
放下了,什麼都不抓,卻什麼都有,
因爲“空”中自會緣起“有”
提要:
·修行就是轉變觀念,你在修行路上越走境界越高,這些生死路上的破爛就不 要了
·財富越多越是枷鎖,東西越多包袱越重
·所謂緣份,也不過來人間走一趟,過去世見過面,今世又見面了,不過如此
·修行人心裏的悲哀還是有的,可別忘了我們的本來面目,因爲我們佛性圓滿
·修行人不把煩惱打敗,怎能解脫
·既然佛比衆生快樂,你何必貪求人間的享受
·放下了,什麼都不抓,卻什麼都有,因爲“空”中自會緣起“有”
修行就是轉變觀念,你在修行路上
越走境界越高,這些生死路上的破爛就不要了
修行就是轉變觀念。說到底,人的佛性圓滿,從來也沒有消失過,這叫自性佛。可衆生偏偏要穿髒衣服,還不肯洗。佛度衆生就是叫我們結束這種冤枉的、痛苦的、毫無意義的流浪生活,趕快恢複自己的本來面目。叁士道的智慧,就是使你逐漸轉到無生的道路,轉到不生不滅的道路去。你不到這個程度你是很難舍得掉,好比流浪漢什麼都是寶貝,魯迅筆下的阿Q,束褲帶的一根草繩也不肯丟掉。如來只好走到你們中間,跟你生活在一起,慢慢地引導你走上這條路。你越走境界越好,慢慢你這些破爛就不要了。
財富越多越是枷鎖,東西越多包袱越重
昨天整理房間時,我的學生拿了一包東西給我,“老師啊,這裏邊都是蟲。”有的是人參,有的是麥冬,本來舍不得丟掉,現在一看,起了慈悲心,我總不能跟蟲搶東西吃,那麼就讓蟲吃吧。一丟掉,就輕松了,沒有負擔了。
你們送我東西,我真是有苦難說,不接受吧,說傅老師不給我們培福。我一再說,我負擔重,東西太多。所以財富越多越是枷鎖,東西越多越是包袱。財産多的人,臨死還在想到底該分給誰?要供養也來不及。
所謂緣份,也不過來人間走一趟,
過去世見過面,今世又見面了,不過如此
說句笑話,我年輕時就有當乞丐思想。年輕時沒有一個姑娘喜歡我,也許沒有這種緣份。後來參加了學習班,總算有個姑娘挺喜歡我。我對她說,“你不可能跟我,因爲我是要飯思想,你會跟我去流浪嗎?”這個姑娘很痛苦,因爲她很多情,我也沒辦法。(衆笑)所謂緣份,也不過來人間走一圈,過去世見過面,今世又見面了,不過如此。
修行人心裏的悲哀還是有的,
可別忘了我們的本來面目,因爲我們佛性圓滿
看到自己年紀老得這麼快,衆生沒有度的還很多,佛法還有很多沒有講,心裏的悲哀還是有的。人是有感情的,可是別忘記了我們的本來面目,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佛性圓滿。流浪生死是冤枉的,佛叫我們回老家去,金剛寶座早就准備好了,一回老家,就可以登上金剛寶座,因爲我們佛性本來就圓滿。
修行人不把煩惱打敗,怎能解脫
但是要回老家也不簡單,反對你回老家的人多得很。從前日本人侵略中國,東北人到處逃亡。想回去,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有支歌唱的:打回老家去。修行人不把煩惱打敗,能成佛、能解脫嗎?修行就是跟煩惱打仗。
既然佛比衆生快樂,你何必貪求人間的享受
叁士道的智慧,全是叫你認識真正的實相,要你明白一切法無生,今天有生死這都是假相,究竟是佛快樂,還是衆生快樂?如果衆生比佛快樂,你何必學佛?既然佛比衆生快樂,你何必貪求人間的享受?這個道理自己總要想想通吧。
放下了,什麼都不抓,卻什麼都有,
因爲“空”中自會緣起“有”
你們年輕人爲了學佛,來我這兒學法,把高地位高工資都放下了。我過去工作、生活也很優越,我也放下了。如今我什麼都不抓,卻什麼都有,因爲“空”中自會緣起“有”,何必想不通?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1)
─────────────────────────
傅味琴講于 2002.2.21
修行第一步,就是修念無常,
你不了解空、無常、無我,你什麼法門都進不去
提要:
·爲了發財,要我放棄教化衆生的佛陀事業的尊嚴,我可不幹
·既要當個好演員,更不能忘記舞臺上的有,實非真有,學佛法就要出生一
切法無生的智慧
·既然生下來了,就該在人世間好好活著修行,一切皆無常,生命不可能在
人世間達到永恒的
·不要戒定慧的人,還不是一無所有,仍然流浪
·修行第一步,就是修念無常,你不了解空、無常、無我,你什麼法門都進
不去
·老同學有基礎,聽法悟得快,新同學要打基礎,必須多聽法,平等心一生
起,分別心就消失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修行人求的是修行快樂,
而不是享受的快樂
爲了發財,要我放棄教化衆生的佛陀事業的尊嚴,我可不幹
八四年我第二次到內蒙古,那些年輕人跟我說,“老師,你從上海帶批貨來,再從內蒙古帶一批貨回去,走個兩叁次,你就發財了。”我可不幹。連我的妻子都生我的氣,因爲我每次出門,連土産都不帶一點回來。我在呼和浩特,有一次看到一個年輕知識分子,爬到叁輪車上,拿起一條褲子當旗幟,邊搖邊喊:“削價了,削價了。”難道要我這個老師也拿一條褲子喊“削價了”?當然要維護我作老師的尊嚴吧?
既要當個好演員,更不能忘記舞臺上的有,
實非真有,學佛法就要出生一切法無生的智慧
佛弟子也要維護佛弟子的尊嚴,人間猶如演場戲,不要執著,要觀空,何必上了舞臺就不肯下臺?佛法是叫你在人間演一場好的戲,可不是叫你執著。戲已經開場了,你就得好好地演,你演爸爸就像一個爸爸,別在戲臺上起煩惱,“你竟然要我叫你爸爸,我偏不叫!”你不叫,這場戲演不好,臺下要吵起來,“退票,退票。”
人生猶如舞臺,要當好一個演員。可不要忘記,你也不是爸爸,也不是媽媽,也不是丈夫,也不是妻子。別抓了有,忘了空,抓了醜相的臉,忘了本來面目。叁士道的智慧,無非叫你出生一切法無生的智慧,來恢複本來面目。
既然生下來了,就該在人世間好好活著修行,
一切皆無常,生命不可能在人世間達到永恒的
再說幾句,既然來到人間,你就離不開人間的生活。有人說眼睛東看西看最不好,把眼睛戳瞎!耳朵老是東聽西聽,心就往外跑,把耳朵打聾。那是胡鬧了,修行不是這麼修的!既然從母胎裏生下來了,就要在人間好好活著。
無論你是修人天道、修出離道、還是修菩薩道,你都是在人間,別忘了人間的一切都是無常。佛法的真理就是無常,叁法印就是: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拿時間來說,“滴答滴答”就是無常。無就是沒有,常就是永恒不變,沒有永恒不變的事情。所以人會長大、會老、會死,爲什麼要趕快修行?你不修行,到最後也不過留下一堆骷髅。即使你活到100歲,過了100歲還是要死的,生命不可能在人世間達到永恒的。
不要戒定慧的人,還不是一無所有,仍然流浪
那一天來了一位出家人,又年輕又有文化。他說他很苦悶,看看這本佛經想修這個法,看看那本佛經,想修那個法,來問我到底該修什麼法?我叫他從頭學起,先學戒定慧。這兩天他也沒有來聽。知識分子就是這樣,戒定慧他不要,經書裏的境界,初學又走不進去,還不是一無所有,仍然流浪?
修行第一步,就是修念無常,你不了解
空、無常、無我,你什麼法門都進不去
你不了解空、無常、無我,你什麼法門都進不去。這是叁個最關鍵最重要的法則,空,是宇宙的實相;無常,人世間不可能永恒;無我,你所認爲的我不是真正的我,你是把一個無常、虛妄、自私的凡夫的我,執著爲真正的我。修行第一步,就是修念無常。在念無常的基礎上才有後面的路,也就是說在這個基礎上,這個火才能發生煮熟、成熟種種東西的作用。
老同學有基礎,聽法悟得快,新同學要打基礎,
必須多聽法,平等心一生起,分別心就消失
今天講得比較多一些,因爲有的同學今天要回去了。有人天天聽法,又是高興又是妒嫉,還說我有分別心,每次有外地來小住的,老師講法講得特別多,好像愛客人不愛主人。(衆笑)因爲客人送我東西,主人拿我東西,是不是?(衆笑)
今天我說幾句,兩面擺擺平。我是實事求是講話,無所謂高,無所謂下,無所謂好與不好。你們在這兒天天學法,或者從事菩提心事業的勞動,都在轉變,這叫打基礎。你們今天聽我講這段法,覺得非常殊勝,你們是有了基礎來聽的,你們可沒有吃虧啊;來客呢,也不算客人,聽了法都叫我傅老師,應該算新同學,你們雖然因緣特別殊勝,聽到殊勝的法,可是你們沒有基礎啊,心裏歡喜卻不一定修得起來,也不一定能真正的理解。聽我這麼一說,你們這些老同學明白是自己在起煩惱了吧。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修行人求的是修行快樂,而不是享受的快樂
今天大家帶著法喜回去,別忘記了時光一去不再回,生命無常,不要再浪費時間了。修行人有句話,“是日已過”,今天又過去了。“命則隨減”我的壽命也跟著減少了一天,“如少水魚”,好像被太陽曬得沒剩多少水裏的一條魚,“斯有何樂?”還有什麼可以快樂的呢?我們一再講,修行是求快樂,這是求的修行的快樂,並不是享受的快樂。
以後就要給你們講怎麼轉,最關鍵還是教你怎麼轉。這一次講的法,也沒有什麼題目,我一開始講“空氣流動成爲風”,實際上是講“緣起性空,轉染爲淨”,今天就到這兒。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2)
─────────────────────────
傅味琴講于 2002.2.25
…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0~4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