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0~49)▪P4

  ..續本文上一頁起來就成飯,就能解決饑餓

  ·世上的一切都是有用的,凡夫的我執都是根據自己狹小範圍裏形成的習性,

  逐漸就脫離了整體性的覺悟

  ·修行是修轉變,並不是去掉原有的,再去換個新的,明白這個道理,才能進

  入佛之知見

  ·事物通過一變,形相不同了,作用也不同了,其實元素還是一樣,所以從性

  上說實是不垢不淨

  緣生的東西都是通過變化來的,

  米跟水合起來就成飯,就能解決饑餓

  上次我們舉了一個例子,米裏放了水,放在鍋裏煮,到後來米也沒有了,水也沒有了,就成了飯,所以飯是緣生的。緣生的東西都是通過變化來的,水跟米合起來,變化一下就出生了飯。

  我們肚子餓了,光喝水也不能解決饑餓,生米也吃不下去,是不是米跟水不能解決問題呢?米跟水合起來煮成飯就能解決問題了。佛說法,經常拿世間上的事情來打比喻,比較容易懂,容易使人覺悟,所以說佛法出世間,不離世間覺。

  世上的一切都是有用的,凡夫的我執都是根據

  自己狹小範圍裏形成的習性, 逐漸就脫離了整體性的覺悟

  從究竟來講,世間上的一切全是有用的。草我們不能吃,可是牛羊就當糧食吃,即使蓋高樓大廈以後都不用木頭了,樹木還是有用的,因爲咱們呼吸新鮮空氣要靠樹木。滿山遍野的草,在會用的人眼裏,每棵都是藥。從前有一個學徒,在老中醫那兒學了很久,老中醫要考考他,叫他到山上去采一些藥草來。他到山上轉了一圈,空手回來,說“滿山都是藥草,我也不知道采哪一種好。”

  就算是我們不要的東西,也還是有極高的價值。我們排泄出來的大便,狗就要吃,糞蛆就是靠大便長大的。狗也有辨別能力,假如地上有一塊食物,滾了很多泥土,而且還發黴了,狗就不要吃,它也認得這是髒的,可是它不承認大便是髒的。大便做肥料,長出來的白菜還特別好,咱們從來也沒有說白菜是髒的。何必執著這個有用,那個沒用,這個髒的,那個清淨的?這都是凡夫知見,都是根據自己的我執,根據自己在狹小範圍裏形成的習性、愛好來說話的,逐漸逐漸就脫離了整體性的覺悟。

  衆生都有覺悟,不過這個覺悟都是站在自己每天生活習慣的立場上,站在自己從小到大受灌輸的思想意識上,都是以凡夫的知見來看問題,範圍太狹小了。衆生都有覺悟,可就是不全面,如果是全面的,咱們就成了如來。

  修行是修轉變,並不是去掉原有的,再去換個

  新的,明白這個道理,才能進入佛之知見

  修行要有聞思修,要有戒定慧,要有步驟有系統地學,但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怎麼修啊?以前講過修行就是轉變,並不是去掉了原有的再去換一個新的,你從相上可以這麼講,從性上可不能這麼說。比如我們修禅定,第一步修“當體即空”,並不是把東西搬走了才是空,是觀想它的性空,要面對著這個境,來觀它的體性空。修行是這樣修的,明白這個道理才能進入佛之知見。

  事物通過一變,形相不同了,作用也不同了,

  其實元素還是一樣,所以從性上說實是不垢不淨

  人的一生其實什麼也沒有抛棄過,排出的大小便,當了肥料,莊稼吸收這個肥料,變成了稻谷、青菜,人把它吃下去又變成大小便,所以說沒有丟掉任何東西。從小長到大,大人都告訴我們,白米飯能吃,大便不能吃,那麼當大便發生了變化呢?大便當肥料長出來的稻谷,人就能吃了,差別僅僅是變一變。

  小便也照樣能喝,從前聽老人說,童便——就是小孩子的小便,可以用來做藥的。從前有只船上淡水喝光了,海水是不能喝的,船上的化驗室就把小便收集起來,經過處理,小便就變成了清水,又送回去給大家喝。水還是那個水,僅僅是把裏邊的肮髒排除了。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8)

  ─────────────────────────

  傅味琴講于  2002.3.11

  

  “煩惱即菩提”的解說是煩惱能轉成菩提,

  煩惱一轉變就是覺

  提要:

  ·髒的能變清淨,清淨的也能變肮髒,但成份不變

  ·菜和佐料能合成美味的湯,但必須用火煮才能融化而變

  ·“煩惱即菩提”的解說是煩惱能轉成菩提,煩惱一轉變就是覺

  ·煩惱不轉變,也難解如來真實義

  髒的能變清淨,清淨的也能變肮髒,但成份不變

  不懂這些道理,對《心經》裏說的“不垢不淨”就會想不通。不垢不淨,難道大便能當飯吃?小便能當茶喝?今天我就給你們講明白了,要通過變。肮髒的東西可以變清淨,清淨的東西可以變肮髒。飯吃下去的時候是幹淨的,到胃腸裏就肮髒了,也是通過變。經過胃腸的消化,還是那些成份,一變就兩樣了。人們給它取名字,一個叫清淨,一個叫肮髒。人根據生活習慣,只吃白米飯,不吃大便;狗呢也根據生活習慣,你給它吃白米飯,它覺得沒有味道,它看見大便就要去吃,這些道理都要懂啊。

  菜和佐料能合成美味的湯,

  但必須用火煮才能融化而變

  你吃鹽就知道鹽是鹹的,鹽多了就成鹹苦;你吃糖就知道糖是甜的,吃多了也要發膩;你在湯裏放味精,味道很鮮美,放多了,就很難吃。各種菜都有各種菜的味道,把這些佐料、菜全放在湯裏一煮,也看不到鹽,也看不到糖,原來的味都在湯裏了,再嘗嘗這個湯,非常好吃。

  假如你到菜館去吃飯,送上來一盆子鹽,一盆子糖,一盆子生的菜,一盆子味精,再捧一碗水來,分開來給你吃,你不要拍桌子:這算什麼菜?能吃嗎?誰也不要吃,肚子仍然是餓。

  另一家菜館,他把這些東西合在一起,煮成湯,就好吃了。煮的作用,並不是去消滅這些東西,而是融化這些東西。假如這麼一煮,鹽被消滅了,湯裏沒有鹹味了;味精的鮮味也消滅了,湯也不鮮了;菜的味道也被消滅了,那麼這個湯就沒有任何味道了,是不是?那麼極好的味道從哪裏來?(下答:合起來的)合起來以後又怎麼樣呢?(下答:燒了)燒了以後就融化了。有一種湯能夠熬得像一鍋美味的漿那樣,把原來的東西都融化掉,原來的東西雖然找不到,成份一樣也沒少,全融化在湯裏。

  “煩惱即菩提”的解說是煩惱能轉成菩提,

  煩惱一轉變就是覺

  很多人都會說“煩惱即菩提”,可是他不會解說。古時候祖師說話太簡單,煩惱即菩提,就看聽的人怎麼去悟了。照字面的意思誰也想不通:煩惱即菩提,等于說大便就是白米飯,想得通嗎?煩惱並不是菩提啊,可是煩惱發生了變化,就成菩提了。這樣一解說,你們就懂了吧?所以佛法不難懂,就看你會不會善巧方便地講了。

  再回過來說,修行怎麼修?你將來成就的原材料是什麼?你們猜不出佛的智慧有多大,說穿了,衆生要笑了:怎麼繞了一個大圈子,還是繞到這兒?修行的原材料就是煩惱。煩惱變一變,就成好東西,就是覺。

  煩惱不轉變,也難解如來真實義

  你們都說“老師的悲心,咱們怎麼都學不像。”因爲我懂法呀,何必對學生的煩惱這麼執著,看不起乃至要把他排除。沒有智慧的大悲心,僅僅是好心,也幹不了什麼大事情,要有智慧,這個悲心就起作用了。什麼智慧啊?看看透,看看穿。一個衆生煩惱多,你不幫助他轉變,他煩惱仍然是煩惱。他煩惱不轉變,就不解如來真實義呀!就好比說大便臭得很,最好不要吃飯,因爲吃了飯還是變大便,這人不餓死才怪了!靠打葡萄糖針,那變成植物人了,沒得用的。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9)

  ─────────────────────────

  傅味琴講于  2002.3.11

  

  我們帶著煩惱來到人世間,

  如果仍在煩惱裏團團轉,百千萬劫也成不了佛

  提要:

  ·我們帶著煩惱來到人世間,如果仍在煩惱裏團團轉,百千萬劫也成不了佛

  ·修行就好比把衆生的煩惱習氣,以牢固的器、智慧的火,煮成殊勝的味

  ·由于無始以來六道輪回,因此六道衆生的習氣,人都具足

  ·什麼習氣就出現什麼心態,通過修行就能使它融化而産生種種功德

  我們帶著煩惱來到人世間,

  如果仍在煩惱裏團團轉,百千萬劫也成不了佛

  說到裏邊去,煩惱能轉變就是好東西,是能使你成佛的原材料,不好在它不變上,好比青菜你不放到湯裏去煮,要不了幾天它就爛掉了。

  我們好不容易得到了人身,來到人世間的時候都是帶著煩惱來投生的,假如聽了佛法,卻不變,我看這個人叁大阿僧祇劫也成不了佛,因爲他不變嘛。那麼死了成了煩惱鬼,再投生又成了煩惱狗,再投生又成了煩惱人,帶著煩惱團團轉,始終沒變過,怎麼成佛?不懂得修行,不懂得佛法,不解如來真實義,何年何月能成就?僅僅是進佛門種種善根呀。

  修行就好比把衆生的煩惱習氣,

  以牢固的器、 智慧的火,煮成殊勝的味

  怎麼變呢?就是要煮,怎麼煮?用火煮。煮的器具,當然要用最最堅固的,好比煮飯用的鍋子要牢固,不能有漏洞。有漏洞水漏下去,把火都熄了。修行要變就得用堅固的器具,煮衆生的煩惱。

  如要問我最殊勝的修法,今天就給你們了,這才是無上的法寶。從現象上來說,男人女人都有煩惱,心都不清淨,一般來說女人要比男人髒,這跟女人的心態有關系。不光是人的習氣,還有牛啦、象啦、馬啦,以及所有衆生的習氣。狗有狗脾氣,馬有馬脾氣,牛有牛脾氣,全都放到裏邊去煮。煮到後面,全部融化成美味的湯。

  修行就是一個轉,融化了就叫變。這些髒東西全是衆生的煩惱習氣。用智慧的火一煮,全轉變了,這種修法極其殊勝,你們得了這個寶,可別拿出來給人家看,別人哪會有這麼聰明去理解這個寶,也許會罵你發瘋了。

  由于無始以來六道輪回,

  因此六道衆生的習氣,人都具足

  其實牛有牛脾氣,象有象脾氣,這些六道衆生的脾氣,人道裏都有,人也有牛脾氣、馬脾氣、象脾氣、狗脾氣……。爲什麼人有這麼多脾氣啊?因爲無始以來六道輪轉,做牛做狗做馬做象,還做小老鼠,不知道做了多少世了,這些脾氣一層加一層,可頑固了,拔都很難拔,即使做人了,總有帶一點牛的氣味、馬的氣味、小老鼠的氣味,兩只眼睛咕噜咕噜轉,就想找吃的東西,這是無始以來世世流轉,等流下來的習氣。所以不修行,馬脾氣又發作了,忽然死了,你就變馬了;牛脾氣發作了,斷氣了,你就投到牛那裏去了;恩愛夫妻死的時候可傷心啦,還拉著手不肯放,一死,就變了鴛鴦。

  什麼習氣就出現什麼心態,

  通過修行就能使它融化而産生種種功德

  什麼脾氣就出生什麼心態,牛脾氣一來,頭頸梗得很,這個樣子就像頭牛了。牛發脾氣,你要它轉過來,它真不聽你話了,拉都拉不動。象脾氣呢?你只要說它幾句好話,“這個地方算你最大。”它就高興了,因爲象最大,馬脾氣呢?它走得慢,你只要拍拍它馬屁,它就拼命地跑。狗脾氣呢,叼到一根肉骨頭,拼命地逃到一個角落裏自己悄悄地吃。把這些脾氣都丟到修行的鍋子裏去煮吧,煮到後來,全部融化了,牛脾氣也找不到了,馬脾氣也找不到了,大小便也找不到了,一切肮髒東西都找不到了,合起來,你去嘗嘗,挺好吃啊。

  

  

  

《緣起性空,轉染成淨(40~49)》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