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我習氣,堅執難轉(40)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8.2
諸法性空,所以法我習氣難轉能轉
提要:
· 諸法性空,所以法我習氣難轉能轉
· 妙善是滅谛的境,本性涅槃就是空,空最清淨
· 流轉生死是表面染汙,佛性始終是清淨的
· 沒有煩惱就是快樂,煩惱斷盡才是彼岸
· 要證果成佛就要在無爲法上成就
妙善~即真阿練若,以樂淨爲自性能成之離,于無明愛死等苦蘊究竟寂靜之中,于無我性及解脫及阿練若及空性等之相無與願無,及于現行性之所作亦無(境)。
能海上師說:此果之境。阿練若喻本性涅槃。妙善即涅槃境,即無爲法。若在境上求妙善非真妙善。總之不可在境上求妙善,而當在心上斷煩惱,煩惱斷即妙善顯現矣。妙善是顯得而非生得,何以故?無爲法非造作故。如談玄妙而不斷煩惱,終是假玄妙,如造假花,相雖似而非真。
定生~決定出生之相者,即空無願無相之能作是也。
(摘自《能海上師全集》第二輯第75頁)
諸法性空,所以法我習氣難轉能轉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我們是從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叁個法印來說明法我習氣難轉能轉的,諸法的實相就是緣起性空,因爲一切法性空,所以一切法都能轉。
妙善是滅谛的境,本性涅槃就是空,空最清淨
涅槃寂靜,我們是從滅谛四相來闡明的。滅是滅谛的因,解脫是滅谛的果,妙善是滅谛的境,你要看清楚滅谛到底是怎麼回事,你就要從妙善中去看。好比一個人聽說我們這兒好,究竟怎麼個好法,你到我們這兒來看看就明白了。能海上師說:“此果之境”,這是滅谛果的境,“阿練若喻本性涅槃”,本性涅槃就是清淨,清淨就是空,只有空是最清淨的。
我們常說這地方空氣不好,空氣受染汙,這是一般的說法。實際上空是不會染汙的,因爲空什麼也沒有,只不過是染汙的東西混雜在空氣裏,使我們看不清楚,可這只是個形象,實質呢?空是不可能受染汙的。一杯清水,也不可能受染汙,我們通常講,水受汙染了,這並不是水變成汙染,而是水裏有汙染的東西。通過科學方法把染汙去掉,分離出純淨的水,照樣可供人飲用。
流轉生死是表面染汙,佛性始終是清淨的
衆生的佛性也是如此,佛性始終是圓滿的,佛性始終是清淨的,因爲混雜了煩惱,表面看起來就糊塗,把煩惱去掉了,每個人都是清淨的。所以清淨的本性不可能受染汙。流轉生死只是表面現象,流轉是煩惱流轉,而我們的佛性是不可能流轉的。我們無論生死流轉進入哪一道,我們佛性都是清淨的,圓滿的。
沒有煩惱就是快樂,煩惱斷盡才是彼岸
“妙善即涅槃境”妙善就是涅槃的境。涅槃是我們修行人的目的。涅槃就是彼岸,有人把極樂世界說成是彼岸,這應該說清楚,你往生了極樂世界還要修到煩惱斷盡,這時的極樂世界才是彼岸。那麼我們在娑婆世界修行,修到煩惱斷盡,娑婆世界也是彼岸。彼岸是個比喻,並不像人世間那樣有泥土石頭。有煩惱就叫此岸,煩惱斷盡就叫彼岸。人的吃喝玩樂也會引起一時的快樂,可是這個快樂不長,因爲快樂不在吃喝玩樂上,吃喝玩樂只是表面現象,真正地講沒有煩惱就是快樂,有煩惱就是不快樂。佛講的法都是真谛。真谛就是真實不虛。只有你像佛那樣來理解認識世界,你的認識才是真實不虛,才是徹底。
要證果成佛就要在無爲法上成就
“即無爲法”。要出離生死,要證阿羅漢果,乃至成佛,就要在無爲法上成就,有爲法是不可能圓滿的,有爲就是有漏,漏光了你怎麼圓滿?無爲就是無所造作。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41)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8.2
以世俗知見去造作,必然流轉生死,
朝斷煩惱去努力才是趨向無爲
提要:
· 以世俗知見去造作,必然流轉生死,朝斷煩惱去努力才是趨向無爲
· 無爲法本身就是無所作爲,所以成就了,就必須放下造作
· 要證果就必須走清淨道,重擔已下,就不需要再努力了
· 不可在境上求妙善,而當在心上斷煩惱
· 自利不斷煩惱,利他不說法,威儀雖好也是假花無果實
以世俗知見去造作,必然流轉生死,
朝斷煩惱去努力才是趨向無爲
我們今天的造作也要一分爲二,看你是往流轉生死方向去造作,還是往了生死方向去造作?你憑著自己的世俗知見去造作,人們稱爲小聰明,即使你拼命地努力,你所造作的都是流轉生死;你朝斷煩惱的方向去努力,比如現在我們也有所造作,講法就是一個造作,要通過思惟,要通過語言的組織,從內部語言發展到外部語言,而聽的人必須放下一切,專門聽法,聽進去了還要思惟,還要去實踐,這些都是造作。可是這個方向是從有爲法清淨的造作趨向無爲法。真正到了無爲法,你一切都成功了,就用不著再造作了。
無爲法本身就是無所作爲,所以成就了,就必須放下造作
打個比方,寫書法就是造作,這個字寫完你就成功了,用不著再動筆了。假如有人把寫好的字再去修改修改,看起來總是別扭得很。小孩子寫毛筆字,寫完了,看這一筆太細了,再去加加粗,一加粗看起來又不順眼,再在別的地方加加粗,加到後來成了墨團團。所以在無爲法上一成就,你必須把所有的造作全都停下來,無爲法本身就是無所作爲,就是無所造作。
要證果就必須走清淨道,重擔已下,就不需要再努力了
要證果,就必須走清淨道,你不走路怎麼到目的地?你在走的時候你還在路上,等到證了四果阿羅漢,就不需要走了。阿羅漢就叫無學位,他在了生死上已經成功了,沒有什麼可學的,經書上所謂生死已了,重擔已下。重擔就是生死流轉的重擔。在有重擔的時候,你必須努力把重擔放下來,肩胛上已經沒有扁擔了,你再努力放下,難道要把肩胛骨也拔掉啊?那你這個人還不是個自在的人,病好了繼續吃藥,有必要嗎?
不可在境上求妙善,而當在心上斷煩惱
能海上師說:“若在境上求妙善非真妙善,總之不可在境上求妙善,而當在心上斷煩惱。”你把煩惱斷了,妙善就現出來了,老話說:“成者爲王。”皇帝是怎麼做的?還不是把天下打下來的,你打下來了,這個王位自然就歸你。打天下也不肯打,只想做王,戴了皇冠,穿了龍袍,口裏自稱寡人,這是皇帝嗎?這是演員,假皇帝啦。假花無果實,卻很容易迷惑人,現在的塑料花,做得像真的一樣,很惹人喜歡。再惹人喜歡,也結不出果來。
自利不斷煩惱,利他不說法,
威儀雖好也是假花無果實
現在佛門裏很多修行人,有的根本不是在修行,這就不提了,就是搞假花無果實,很會講,也有氣派,也有威儀,可是自身煩惱泛濫,從不慚愧,更不忏悔,假裝糊塗。他的言行和威儀只是爲了要維護自身的形象。其實這個形象假的啦,假如你認爲他好,跟他學,他結不出果子來,你也結不出果子來,爲什麼有人喜歡搞那一套呢?因爲結不出果子是以後的問題,現在這麼搞他感到舒服。真好比從前講的小資産階級的優越感,知識分子的自我陶醉,即使他能痛快一時,這是沒有果實的痛快。
以前佛門裏就有一個名望極高的人,人們稱他第幾代祖師。祖師應該是一代傳一代喽,比如說初祖傳二祖,可是有的根本不是一代傳一代,二祖跟初祖認也不認得,就是有些人起哄,喜歡誰就把誰擡爲祖師。有這麼一個人,人們一直贊歎他威儀好,從這一點上,人們對他産生信仰。加上過去的人頭腦裏都有封建意識、儒教思想,講究隱惡揚善,喜歡拍馬屁,這個人反對講經,自己也從不講經說法,不講經說法怎麼稱得上善知識呢?如果他懂佛法,他的說話他的書信來往,應該離不開弘揚佛法,可是他寫的信全是儒教的主張,非但不斷煩惱,根本證不到果,只是在搞假花的時候,吸引了很多人對他贊歎,崇拜,就算他修方便法門求生淨土,聽說臨終小中風,最後還不是什麼都拿不到。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42)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8.2
世俗心重的人裝模作樣痛快一陣,
這種修行不會有成就
提要:
· 假和尚、假活佛必須要整頓
· 世俗心重的人裝模作樣痛快一陣,這種修行不會有成就
· 談玄妙而不斷煩惱,終是假玄妙
· 造假的人膽大,過失也大
· 證果的人要把“我已證果”的心全掃光,好比病愈,不必再記在心頭挂在口上
假和尚、假活佛必須要整頓
近年來,很多人都喜歡戴“上師”這頂高帽子,自我欣賞,自我陶醉。搞這種事情的人往往都是年輕人。過去的年代這種風氣還很少,慢慢由于交通的發達,尤其是近十年來,很多的所謂活佛、上師,全跑到漢地來了。深圳的學生問過我一句話:“現在怎麼活佛越來越多,全往深圳跑?”這些居士今天接這個活佛,明天送那個活佛,變了接送大隊,也沒時間修行了。有的人法都沒有搞清楚也自稱“上師”。班禅大師曾經說過一句話:“漢地出了很多假和尚,藏地出了很多假活佛,要整頓。”
世俗心重的人裝模作樣痛快一陣,
這種修行不會有成就
從前我在上海,有個居士叫我去他家,他叫我吃東西,因爲我剛吃飽,我說我不吃了。他一只手拿著吃的東西,一只手比比劃劃,嘴巴唸唸有詞,說:“這是我加持過的,你吃下去能得加持。”(衆笑)世俗氣重的人搞自我陶醉,假裝一套,吸引人注意,這種修行,永遠不會成就。按照釋迦佛的教導,恭敬是恭敬功德,可不是恭敬假裝。
以這種心態去當演員,演皇帝,他一定很痛快,做個假皇帝也好,照樣臺上能說幾句皇帝的話。假如要他演被皇帝砍頭的,要不是爲了拿點工資,誰肯演這個角色?我小時候,住在父親朋友家裏上學,他最小的一個孩子經常跳上凳子,唱起來,“衆將官,聽令!”其實底下一個將官也沒…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40~45)》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