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了利益有情,“故願”,所以我發願,“大覺成”,就是成佛。
菩提心是第一重要的轉業之法
“是轉業之一”,菩提心是能夠轉變我們的業中第一重要的法。女身轉爲男身也是轉業。能海上師說過,“所謂消業就是轉業。”要消除自己業障,方法就是把業障轉變,經文裏邊也是這麼說的:發菩提心能轉變你的一切業力。
發菩提心的人,對衆生要有歡喜心
這段經文講完了。再講發菩提心的基礎,沒有基礎,菩提心成了空中樓閣。要發出菩提心,必須要有歡喜心的基礎,人在歡喜的時候,樣樣都好,怄氣的時候樣樣都不好,那你菩提心還發得出來啊?
製戒十義,令僧歡喜是其中之一
如來製戒有十種意義,令僧歡喜是其中之一,就是要讓大家有歡喜心,僧團裏沒有歡喜心,這個僧團就變了怄氣團。所以製戒十種意義中,第一爲攝取于僧,第二就是令僧歡喜,僧就是僧團。如果你受了沙彌戒,受了比丘尼戒,要使你受的戒發生作用,發生意義,首先就要令僧歡喜,要使僧團裏每個人都歡歡喜喜,一歡喜就能團結,一歡喜就能安定,一歡喜就能放下煩惱。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38)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佛弟子是一家人,吃點虧就算了
提要:
·不計較,不怄氣,不舍一衆生
·佛弟子是一家人,吃點虧就算了
·你忍一忍,我讓一讓也就沒事了
·與人歡喜,必然自己先得到歡喜
不計較,不怄氣,不舍一衆生
歡喜的力量很大呀,生活中常有遇到。他今天特別高興,你去跟他說,“你不是今天要找那個人算賬嗎?因爲你很生他的氣。”他正高興,說:“這點小事不計較了,這點小錢我也不要了,算了算了。”一歡喜什麼都算了。
一怄氣,有人氣得兩手發冷,全身發抖,有的還說,“我氣得這個樣子,他倒高興。”你氣他,他可沒有受苦,他一根毫毛也沒有少,是你自己受苦啊,一個人爲什麼做這麼愚蠢的事?我們不主張去傷害人,不主張讓人受苦,但也不應該讓自己受苦啊,你生他氣幹什麼呢?他還是個凡夫呀。你理由十足,“出家了,還是這個樣子”,哪有一出家就是阿羅漢?你要求也太高了。有大悲心,發菩提心的人不舍一衆生,哪怕你對我怎麼壞,你起煩惱,我就讓一讓,不跟你計較,等你火氣過了,咱們還是好同學,還是師兄弟。
佛弟子是一家人,吃點虧就算了
不要年紀活到55歲了,還比不上一個五歲的孩子。有這麼一幅幽默畫,兩個孩子吵起來了,大家都把父親拉出來,兩個父親評理,評得不對頭,父親跟父親吵,兩個孩子傻眼了,像傻瓜那樣站在旁邊看,他們覺得奇怪,你們大人跟大人吵什麼呀
後來父親跟父親打起來了,這兩個孩子卻在一起玩了。所以年齡長大了,保持一點童年的天真,這是最好的,不要越大越是自高自大,越老越是倚老賣老,煩惱這麼重還比不上一個無知小兒。佛弟子都是一家人,“僧皆如來子”,兄弟姐妹有什麼好計較的呢?拿世俗的家庭來說,人家告訴你,“你這是吃虧啊,那個人是在欺負你。”“哦,算了算了,他是我大哥。”同學之間親兄弟啊,修行人要比社會上的人有智慧。
你忍一忍,我讓一讓也就沒事了
從前在太原,有個人聽了我講的佛教禅定課後,他高興地跟我說,“老師,如果你能讓我老婆也信佛,我會非常感謝你。我老婆也有好心,有一次她看到一個沒寒衣的窮人,她竟然把給我做的棉大衣送給他穿。”後來他老婆來看我,我給她啓發啓發,女的也信佛了,比男的還要信。他們夫妻之間本來天天吵架,乃至打架,後來就不吵了,我回上海後,他們來了一封信說:“他起煩惱了,我就忍一忍,我起煩惱了,他就讓一讓,就沒事了。”
人生在世啊,不要老是占人家便宜。你有吃虧的時候,別人也有吃虧的時候,別人有占便宜的時候,你也有占便宜的時候,要這麼想呀。別人起煩惱的時候,你也有起煩惱的時候,你起煩惱的時候,人家對你不計較,忍著,人家起煩惱你也要不計較忍一忍,要平等對待嘛。
與人歡喜,必然自己先得到歡喜
能給他人歡喜,他高興了,你也沒有吃虧,因爲你也高興啊,而且你高興在前面,你還占便宜了。舉個例子,好朋友住院,你想去探望他,當你想去看他的時候,當你花錢去買禮品的時候,你已經高興了。你到商店裏,笑嘻嘻跟服務員講,“把這個給我。”你總不會哭喪著臉,“哎,哎,這麼貴啊。”(衆笑)等你准備好了,一路高興,看見朋友更高興,“我給你買了一點營養品啊。”你總不會苦惱著臉,“那,給你了,150塊。”(衆笑)哪有這種事情啊。你給一個人高興,尚且如此,如果你給兩個人呢,叁個人,十個人呢?說句老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你對廣大的人都高高興興的,人家都會幫你一把,你吃虧什麼呀?大家發歡喜心,非但能消除煩惱,僧團更能安定團結。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39)
傅味琴講于江西廬山西琳寺 2004.7.7上午
同學們都是未來佛,供養一個歡喜心
提要:
·挨罵能消業障,聽不懂也就不會生氣
·老師批評學生,還要令學生歡喜
·佛弟子要修好喜無量,圓滿喜覺支
·同學們都是未來佛,供養一個歡喜心,大家沒煩惱
·忏悔、持戒,都爲了大衆得歡喜
·爲了令正法久住,來聽法的同學功德無量
·感謝老師希望老師再來講法
挨罵能消業障,聽不懂也就不會生氣
說:“別人罵我。”罵你,你也要高興啊,罵你是花錢都買不到的事。試試看,你們誰罵我一句,我給兩塊錢,不夠,我給五塊。(衆笑)花錢都買不到,你還生氣。《金剛經》裏說,你能持誦《金剛經》,誰罵你,你前世業障就消了。有人說“罵得很難聽啊,”佛說,“罵詈唯有聲”,罵人的話只有聲音,“分別由我識”,怎麼去分別這個罵人的話,由你了。
罵人只是個聲音,問“罵你什麼了?”“罵我小鬼。”小鬼是最親熱的稱呼啊,從前新四軍,八路軍,對年齡小的都稱:“小鬼。”就好像媽叫孩子,“猴子,過來。”那麼也算罵人了?上海人罵“赤佬”,就是鬼,別氣,好話!赤是紅,佬是尊稱,又紅又老,你應該高興,“哎呀,慚愧慚愧,我還不到家。”何必生氣?因爲你去想了,你就氣啊,不去想你生什麼氣啊?聽不懂的人從來不生氣。比如醫生罵鄰居,“歇斯底裏。”這個鄰居笑嘻嘻的,什麼叫歇斯底裏,他不懂。(衆笑)
我十幾歲離開家鄉,60年過去了,我還去找我的家鄉,總算給我找到了。小時候我爸爸在鎮上恒興米廠工作,現在恒興米廠早就不見了,當時米廠外面有一個木板鋪成的,停靠米船的碼頭,日本鬼子打進來後,廠門口的碼頭上有個日本兵站崗。有個小青年,拉拉這個日本兵的耳朵,朝他笑笑說:“豬猡!”日本兵也說,“豬猡。”(衆笑)“耳朵。”“耳朵。”“豬猡——耳朵。”他學得高興。因爲他聽不懂中國話,所以佛經裏說:“罵詈唯有聲,分別由我識。”話一說出口,聲音就飄光了,話都飄掉了,一切如影如幻,你去想它幹什麼呢?
老師批評學生,還要令學生歡喜
菩提心要建立在良好的基礎上,第一步要歡歡喜喜,令衆生歡喜就是令如來歡喜,你功德無量。我對待這些學生,訓了他以後還要跟他講笑話,還要給他吃點糖,像媽媽那樣,媽媽打完孩子屁股,還要把孩子抱抱,所以這些學生看見我個個都歡歡喜喜的。心裏有矛盾呢?我就啓發他,給他分析分析,講講道理,講些風趣話,幽默話,他聽了笑了,不笑我還不放他走,一定要講到他笑了高興了,我也笑了,因爲我成功了。
佛弟子要修好喜無量,圓滿喜覺支
心理醫生一個最妙的方法就是使病人高興,愉快就是良藥。愉快也是治煩惱病的良藥,幾乎所有佛經裏邊都有一個“喜”字。四無量心,有喜無量心,七覺支有喜覺支,大乘佛經裏經常看到要“令衆生歡喜”。所以大家聽了法以後,首先要法喜充滿,你們這兩天聽我講法,如果你歡喜得掉眼淚,那可不是苦的眼淚,一個人歡喜的時候也會掉眼淚的。你聽法最先得到利益的就是一個喜,叫法喜充滿。
同學們都是未來佛,供養一個歡喜心,大家沒煩惱
聽了法以後,如果同學間有矛盾,你們心裏要想:你是未來佛,你生我的氣,我就供養你一個歡喜。我有過錯我向你忏悔,“你別生我的氣。大人不計小人過,你是未來佛啊,我是苦惱衆生。”(衆笑)說得那個同學也哈哈笑,“算了算了,我也不對。”那不好嗎?何必兩個人看見,你瞪我,我瞪你。一看見他坐在旁邊,(咬牙切齒狀),像什麼樣子啊?(衆笑)
忏悔、持戒,都爲了大衆得歡喜
希望你們聽完法,把歡喜心修起來。人家起煩惱,你不要煩惱,你還要幫他歡喜起來。這樣忏悔才起作用。不能一見面就怄氣,“哼”(作氣憤狀,衆笑),“我是聽老師話,向你忏悔,你以後也注意注意。”(衆笑)這叫忏悔嗎?讓每個同學都歡喜起來,咱們受戒就有意義了,令僧歡喜嘛。
爲了令正法久住,來聽法的同學功德無量
我明天一早要回去一下,等我下一次來再給你們講。你們九江的居士,很遠路能趕來聽法,佛菩薩都非常歡喜,護法菩薩更歡喜。講法的地方,天人路過,他也要停下來聽法。所以你們來聽法的同學功德無量,咱們共同爲了娑婆世界的佛教好起來,佛法不要滅,正法能夠弘揚出去,令正法久住,這是功德無量。謝謝大家。(回向)
感謝老師希望老師再來講法
當家師:我受覺海師委托,向傅老師表示感謝。傅老師在百忙之中,從湖北來到我們西琳寺給大衆講法,這兩天呢,大家聽了法都法喜充滿。不管是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九江的居士也好,都來聽法,大家都感動,聽得很高興。所以呢,師父下午有點事情,讓我代表師父,代表大家向傅老師表示感謝,希望傅老師在以後,有條件,有機會的情況下再來到西琳寺,繼續給我們講法。謝謝大家。(衆鼓掌)
《發菩提心,女轉男身(30~3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