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我習氣,堅執難轉 (1)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1(淩晨)
一切的一切全在法裏
提要:
·一切的一切全在法裏
·佛法是宇宙人生客觀存在的真理
·人自身的缺點不掃除,就不可能達到與圓滿的真理相融合
·世間上的學問,究竟還要走多久才能圓滿
·是什麼影響了我們自身的進步
一切的一切全在法裏
我們今天講“法我習氣,堅執難轉”。先講“法”,一切的一切全在法裏:宇宙有法,人世間也有法。宇宙照規律運轉,這就是法;人世間呢,我們出生以後所學到的生活經驗,以及人世間種種事物的運轉,同樣也是法。譬如說,我們煮飯就得有煮飯的法,縫衣有縫衣的法,還有人世間科學家所有的發明創造,以及我們學校裏學的種種知識,也全是法。科學家在研究法,哲學家也在研究法,我們生活中爲了得到種種改善,也經常在改變這些法。公司,工廠,訂的規章製度就是法,而這些規章製度也經常在改善,由此可見,法不是固定的。所以說世間上的一切都離不開法,人們在研究法,也在改變法。
佛法是宇宙人生客觀存在的真理
我們是佛陀的弟子,佛陀的悟也是從法上悟的,釋迦佛就是悟到了宇宙人生種種法的真理,才把這個真理告訴我們。我們常說,佛法並不是佛創造的,而是宇宙人生客觀存在的真理,你研究它,它也是這樣,你不研究它,它也是這樣。
那麼世間人研究出來的法,跟釋迦佛悟到的法有什麼區別?如果沒有區別,我們何必學佛法呢?當然是有區別的。區別就在佛所悟到的法是圓滿的,徹底的,究竟的;而世間上研究了幾千年,雖然不斷在進步,可還是有漏洞的,不圓滿的,是有漏法。我們常說,科學是不斷前進的,也就等于承認科學仍在落後中,因爲有落後才有前進,前進是在落後的基礎上前進的,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停止,因爲一切的一切不斷在出現漏洞。社會的發展,物質文明的發展,乃至精神文明的發展全是因爲有漏洞所以才不斷改良。
人自身的缺點不掃除,就不可能達到與圓滿的真理相融合
由于人本身有種種缺點,不改進的話,人所研究的東西,也不可能徹底、究竟、圓滿。要達到我們所悟到的東西徹底、究竟、圓滿,乃至于我們能夠跟圓滿的真理融合在一體,那只有把自身種種的缺點完全消除掉。釋迦佛就是把自身的缺點完全掃除以後,才悟到了宇宙人生的最圓滿、徹底、究竟的真理,所以他能成如來。
世間上的學問,究竟還要走多久才能圓滿
因爲人自身有種種缺點,即使我們今天比昨天進步,但是我們今天還是被自身的缺點所障礙住。如果你想用世間這一套學問來達到圓滿,說實在話,人類進步了幾千年,人類的提高還是有限的很。這條路究竟要走多久才能達到究竟,誰也說不出來。只有我們信佛的人知道,唯有通過我們對自身的修持,達到像釋迦佛那樣的境界,我們才能徹底、圓滿、究竟。
是什麼影響了我們自身的進步
成佛,究竟要多少時候才能成佛呢?這個不好說,因爲衆生的流轉也是一種法,成佛也是一種法。法是隨時隨刻變化的,因爲是在變化中,所以很難估計出來。比方說,人的命運,算命也很難算得准,如果他心向善,這個命運就變好;心向惡,這個命運就變苦。
是人自身的缺點,影響了我們的進步與提高,使我們很難達到徹底、究竟、圓滿,這個缺點到底是什麼?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 (2)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1(淩晨)
人的痛苦就在歡喜的情上犯了錯誤
提要:
·人常是以“我”的主觀去認識客觀
·人的感情都是跟“ 我”聯系在一起
·有漏的法和狹隘的我,就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凡夫知見
·凡夫“我”的組成部分無非是貪瞋癡
·惑業苦養成了習氣,習氣中包含著你的喜歡,所以難斷
·人的痛苦就是在喜歡的情上犯了錯誤
人常是以“我”的主觀去認識客觀
人是有情,包括動物也是。至于植物到底有沒有感情,如果有又是什麼樣的感情,科學家還在研究,即使植物也有感情,最多也是一種很原始的、很單純的、很抽象的感情。動物的感情就複雜了,豐富了,尤其是人的感情更豐富更複雜,因爲人是萬物之靈。而山河大地,它是沒有感情的,沒有感情就沒有一個“我”。我們人有了感情,就有了一個“我”。我們所思維的東西,往往都是我們主觀意識,這個主觀意識就是一個“我”,所以盡管客觀規律的存在是不可否定的,可是人還是以主觀去認識客觀。
人的感情都是跟“我”聯系在一起
那麼“我”又從哪裏來?從起心動念來。人所有的心理活動,無非是感情。有情有情,就是有個情。情緒呢,就是錯綜複雜的情組織成的。而我們的心理活動,都跟“我”聯系在一起。從前有句話,人都是主觀的,還有一句話,要使人客觀起來是可能的。假如這個人能做到尊重客觀,這個人是非常理智,非常聰明的。可是人是以“我”這樣的主觀,産生種種的法,種種的思想,種種的主張,這些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觀點,人照這些觀點去行動,去使用種種的法,實踐種種的法,其中就包含著一個“我”。所以人在應付客觀環境的時候,不可能完全擺脫主觀,僅僅是多少的問題。
有漏的法和狹隘的我,就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生活和凡夫知見
我們今天是怎麼生活的?一個法,一個我,就構成了我們今天的生活,這種生活就是凡夫生活。我們頭腦裏想的一切的一切,稱爲凡夫知見。加入了一個“我”以後,就根據頭腦裏有限的、狹隘的思想觀點去轉,那是不可能廣大的,更不可能極其廣大。你不廣大,就不可能透徹,不可能圓滿,也不可能知道宇宙的實相,當然也不可能圓滿屬于實相的般若智慧。所以我們人世間雖然法無其數,不管它怎麼變化,是變好,還是變壞,不管這種變化是在進步中,還是在漏洞中,都離不開一個“我”。
凡夫“我”的組成部分無非是貪瞋癡
凡夫的我,它的組成部分無非是貪瞋癡,無非是種種的煩惱,你把這個煩惱的“我”,一投入進去,時間一長,多次的重複,緊密的依靠,就會養成習氣,從不習慣到習慣,從習慣中又生根。在這個過程裏,我們在心理上就會從粗到細,凡是細的東西就更能滲透,也更能生根,它處處滲透,滲透了以後就很難拔掉,所以這種作用、這種力量,就叫習氣。習是粗的,氣是細的。因爲它對你有障礙所以又成了業障,業是造作,障是障礙,因有錯誤的造作,就有種種的障礙。
惑業苦養成了習氣,習氣中包含著你的喜歡,所以難斷
爲什麼我們修行覺得很難修?非但心裏的煩惱難斷,就連由煩惱而引起的種種身口惡業,也經常不斷在發生,心裏的妄想還是不停地起來,因爲我們已經養成習氣了。拔掉習氣爲什麼這麼難啊?因爲我們産生了愛好,也就是說,是我們喜歡打妄想,喜歡起煩惱,喜歡造惡業。我們這顆喜歡的心,跟我們長期以來的習慣勢力所産生的習氣已經密切地合在一起了。是由于你喜歡這種習氣,或者說,由于這個習氣中包含著你的喜歡,所以習氣難斷,而喜歡的心態還是在情上産生的。
人的痛苦就是在喜歡的情上犯了錯誤
比如年輕人談戀愛做朋友,一個對她非常喜歡,一個對她不大喜歡,這兩個人,不大喜歡的人要離開就離開,對她很喜歡的人總是離不開她。那麼錯誤地喜歡,執著地喜歡,必然造成痛苦。不太喜歡她的人,就不會有什麼執著,即使離開了也沒有什麼痛苦。而另一個對她非常喜歡的人,執著得厲害,越喜歡越執著,一旦離開就很痛苦。所以說人的痛苦就是在喜歡的情上犯了錯誤。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 (3)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1(淩晨)
學佛法,能使你明白在痛苦尚未形成之時
提要:
·學佛法,能使你明白在痛苦尚未形成之時
·凡夫是貪愛的快樂,而不是解脫的快樂
·不能相信我們的今天,也不能幻想我們的明天
·快樂與痛苦都存在一個“我”,堅固難拔,習氣很深
·由“我”産生感情,有了感情就是我的
·有的習氣,雖是生理現象,其實離不開心理因素
學佛法,能使你明白在痛苦尚未形成之時
我們佛法裏經常講歡喜,歡喜得對,你覺悟不斷增長,歡喜錯了,你掉在煩惱的泥坑裏拔不出來。那怎麼才能知道我歡喜得對,歡喜得錯呢?開始你不容易知道,因爲你佛法聽得少,沒有這麼大的智慧,但將來的後果會使你明白。如果你後果是快樂的,你歡喜得沒錯;如果你後果是痛苦的,你當時的歡喜就錯了。可是當後果來的時候,你已經在痛苦裏了。假如我們學佛法的,在這個苦報裏能夠覺悟,以後別再投入到錯誤的歡喜裏去,避免以後再受苦報,這還有一點希望。
凡夫是貪愛的快樂,而不是解脫的快樂
假如我以後確實覺得很快樂,很幸福,那麼我當時肯定是沒錯喽。你可以那麼想,可是沒有學佛法的人鼠目寸光,看不遠的,所以這個結論就不能下得太早。一般凡夫都是根據自己的習氣,只看眼前,即使現在你覺得挺好,挺快樂,但是你還有以後啊,你的路還要走下去啊。一個凡夫不經過修行,不經過斷煩惱,他的快樂,僅僅是煩惱中貪愛的快樂,而不是解脫的快樂。
不能相信我們的今天,也不能幻想我們的明天
不是解脫的快樂,就不可能證阿羅漢果,假如得到解脫的快樂而證得阿羅漢果了,那就沒有以後的種種了,如果你沒有到煩惱寂靜的境界,你今天的快樂,這場戲還沒完,第二幕,第叁幕,還會演下去,演到最後仍然是痛苦,僅僅是有些人快樂的時間比較短,有些人快樂的時間比較長罷了。由此可見,我們不能相信我們的今天,也不能幻想我們的明天,更不能相信我們的主觀意識産生的看法,也不能相信我們所産生的…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