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我习气,坚执难转 (1)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1(凌晨)
一切的一切全在法里
提要:
·一切的一切全在法里
·佛法是宇宙人生客观存在的真理
·人自身的缺点不扫除,就不可能达到与圆满的真理相融合
·世间上的学问,究竟还要走多久才能圆满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自身的进步
一切的一切全在法里
我们今天讲“法我习气,坚执难转”。先讲“法”,一切的一切全在法里:宇宙有法,人世间也有法。宇宙照规律运转,这就是法;人世间呢,我们出生以后所学到的生活经验,以及人世间种种事物的运转,同样也是法。譬如说,我们煮饭就得有煮饭的法,缝衣有缝衣的法,还有人世间科学家所有的发明创造,以及我们学校里学的种种知识,也全是法。科学家在研究法,哲学家也在研究法,我们生活中为了得到种种改善,也经常在改变这些法。公司,工厂,订的规章制度就是法,而这些规章制度也经常在改善,由此可见,法不是固定的。所以说世间上的一切都离不开法,人们在研究法,也在改变法。
佛法是宇宙人生客观存在的真理
我们是佛陀的弟子,佛陀的悟也是从法上悟的,释迦佛就是悟到了宇宙人生种种法的真理,才把这个真理告诉我们。我们常说,佛法并不是佛创造的,而是宇宙人生客观存在的真理,你研究它,它也是这样,你不研究它,它也是这样。
那么世间人研究出来的法,跟释迦佛悟到的法有什么区别?如果没有区别,我们何必学佛法呢?当然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佛所悟到的法是圆满的,彻底的,究竟的;而世间上研究了几千年,虽然不断在进步,可还是有漏洞的,不圆满的,是有漏法。我们常说,科学是不断前进的,也就等于承认科学仍在落后中,因为有落后才有前进,前进是在落后的基础上前进的,一切的一切都不可能停止,因为一切的一切不断在出现漏洞。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乃至精神文明的发展全是因为有漏洞所以才不断改良。
人自身的缺点不扫除,就不可能达到与圆满的真理相融合
由于人本身有种种缺点,不改进的话,人所研究的东西,也不可能彻底、究竟、圆满。要达到我们所悟到的东西彻底、究竟、圆满,乃至于我们能够跟圆满的真理融合在一体,那只有把自身种种的缺点完全消除掉。释迦佛就是把自身的缺点完全扫除以后,才悟到了宇宙人生的最圆满、彻底、究竟的真理,所以他能成如来。
世间上的学问,究竟还要走多久才能圆满
因为人自身有种种缺点,即使我们今天比昨天进步,但是我们今天还是被自身的缺点所障碍住。如果你想用世间这一套学问来达到圆满,说实在话,人类进步了几千年,人类的提高还是有限的很。这条路究竟要走多久才能达到究竟,谁也说不出来。只有我们信佛的人知道,唯有通过我们对自身的修持,达到像释迦佛那样的境界,我们才能彻底、圆满、究竟。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自身的进步
成佛,究竟要多少时候才能成佛呢?这个不好说,因为众生的流转也是一种法,成佛也是一种法。法是随时随刻变化的,因为是在变化中,所以很难估计出来。比方说,人的命运,算命也很难算得准,如果他心向善,这个命运就变好;心向恶,这个命运就变苦。
是人自身的缺点,影响了我们的进步与提高,使我们很难达到彻底、究竟、圆满,这个缺点到底是什么?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 (2)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1(凌晨)
人的痛苦就在欢喜的情上犯了错误
提要:
·人常是以“我”的主观去认识客观
·人的感情都是跟“ 我”联系在一起
·有漏的法和狭隘的我,就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凡夫知见
·凡夫“我”的组成部分无非是贪瞋痴
·惑业苦养成了习气,习气中包含着你的喜欢,所以难断
·人的痛苦就是在喜欢的情上犯了错误
人常是以“我”的主观去认识客观
人是有情,包括动物也是。至于植物到底有没有感情,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感情,科学家还在研究,即使植物也有感情,最多也是一种很原始的、很单纯的、很抽象的感情。动物的感情就复杂了,丰富了,尤其是人的感情更丰富更复杂,因为人是万物之灵。而山河大地,它是没有感情的,没有感情就没有一个“我”。我们人有了感情,就有了一个“我”。我们所思维的东西,往往都是我们主观意识,这个主观意识就是一个“我”,所以尽管客观规律的存在是不可否定的,可是人还是以主观去认识客观。
人的感情都是跟“我”联系在一起
那么“我”又从哪里来?从起心动念来。人所有的心理活动,无非是感情。有情有情,就是有个情。情绪呢,就是错综复杂的情组织成的。而我们的心理活动,都跟“我”联系在一起。从前有句话,人都是主观的,还有一句话,要使人客观起来是可能的。假如这个人能做到尊重客观,这个人是非常理智,非常聪明的。可是人是以“我”这样的主观,产生种种的法,种种的思想,种种的主张,这些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观点,人照这些观点去行动,去使用种种的法,实践种种的法,其中就包含着一个“我”。所以人在应付客观环境的时候,不可能完全摆脱主观,仅仅是多少的问题。
有漏的法和狭隘的我,就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凡夫知见
我们今天是怎么生活的?一个法,一个我,就构成了我们今天的生活,这种生活就是凡夫生活。我们头脑里想的一切的一切,称为凡夫知见。加入了一个“我”以后,就根据头脑里有限的、狭隘的思想观点去转,那是不可能广大的,更不可能极其广大。你不广大,就不可能透彻,不可能圆满,也不可能知道宇宙的实相,当然也不可能圆满属于实相的般若智慧。所以我们人世间虽然法无其数,不管它怎么变化,是变好,还是变坏,不管这种变化是在进步中,还是在漏洞中,都离不开一个“我”。
凡夫“我”的组成部分无非是贪瞋痴
凡夫的我,它的组成部分无非是贪瞋痴,无非是种种的烦恼,你把这个烦恼的“我”,一投入进去,时间一长,多次的重复,紧密的依靠,就会养成习气,从不习惯到习惯,从习惯中又生根。在这个过程里,我们在心理上就会从粗到细,凡是细的东西就更能渗透,也更能生根,它处处渗透,渗透了以后就很难拔掉,所以这种作用、这种力量,就叫习气。习是粗的,气是细的。因为它对你有障碍所以又成了业障,业是造作,障是障碍,因有错误的造作,就有种种的障碍。
惑业苦养成了习气,习气中包含着你的喜欢,所以难断
为什么我们修行觉得很难修?非但心里的烦恼难断,就连由烦恼而引起的种种身口恶业,也经常不断在发生,心里的妄想还是不停地起来,因为我们已经养成习气了。拔掉习气为什么这么难啊?因为我们产生了爱好,也就是说,是我们喜欢打妄想,喜欢起烦恼,喜欢造恶业。我们这颗喜欢的心,跟我们长期以来的习惯势力所产生的习气已经密切地合在一起了。是由于你喜欢这种习气,或者说,由于这个习气中包含着你的喜欢,所以习气难断,而喜欢的心态还是在情上产生的。
人的痛苦就是在喜欢的情上犯了错误
比如年轻人谈恋爱做朋友,一个对她非常喜欢,一个对她不大喜欢,这两个人,不大喜欢的人要离开就离开,对她很喜欢的人总是离不开她。那么错误地喜欢,执着地喜欢,必然造成痛苦。不太喜欢她的人,就不会有什么执着,即使离开了也没有什么痛苦。而另一个对她非常喜欢的人,执着得厉害,越喜欢越执着,一旦离开就很痛苦。所以说人的痛苦就是在喜欢的情上犯了错误。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 (3)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1(凌晨)
学佛法,能使你明白在痛苦尚未形成之时
提要:
·学佛法,能使你明白在痛苦尚未形成之时
·凡夫是贪爱的快乐,而不是解脱的快乐
·不能相信我们的今天,也不能幻想我们的明天
·快乐与痛苦都存在一个“我”,坚固难拔,习气很深
·由“我”产生感情,有了感情就是我的
·有的习气,虽是生理现象,其实离不开心理因素
学佛法,能使你明白在痛苦尚未形成之时
我们佛法里经常讲欢喜,欢喜得对,你觉悟不断增长,欢喜错了,你掉在烦恼的泥坑里拔不出来。那怎么才能知道我欢喜得对,欢喜得错呢?开始你不容易知道,因为你佛法听得少,没有这么大的智慧,但将来的后果会使你明白。如果你后果是快乐的,你欢喜得没错;如果你后果是痛苦的,你当时的欢喜就错了。可是当后果来的时候,你已经在痛苦里了。假如我们学佛法的,在这个苦报里能够觉悟,以后别再投入到错误的欢喜里去,避免以后再受苦报,这还有一点希望。
凡夫是贪爱的快乐,而不是解脱的快乐
假如我以后确实觉得很快乐,很幸福,那么我当时肯定是没错喽。你可以那么想,可是没有学佛法的人鼠目寸光,看不远的,所以这个结论就不能下得太早。一般凡夫都是根据自己的习气,只看眼前,即使现在你觉得挺好,挺快乐,但是你还有以后啊,你的路还要走下去啊。一个凡夫不经过修行,不经过断烦恼,他的快乐,仅仅是烦恼中贪爱的快乐,而不是解脱的快乐。
不能相信我们的今天,也不能幻想我们的明天
不是解脱的快乐,就不可能证阿罗汉果,假如得到解脱的快乐而证得阿罗汉果了,那就没有以后的种种了,如果你没有到烦恼寂静的境界,你今天的快乐,这场戏还没完,第二幕,第三幕,还会演下去,演到最后仍然是痛苦,仅仅是有些人快乐的时间比较短,有些人快乐的时间比较长罢了。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相信我们的今天,也不能幻想我们的明天,更不能相信我们的主观意识产生的看法,也不能相信我们所产生的…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