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因为我们的心理,我们的内心,我们的观点,我们的习气,都是跟一个“我”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快乐与痛苦都存在一个“我”,坚固难拔,习气很深
再讲深一点,我们在快乐的时候,完全是一个“我”,因为是“我”在快乐,在痛苦的时候,也完全是一个“我”在痛苦。假如这个快乐和痛苦在别人身上,你也不会快乐,也不会痛苦。所以我们今天在快乐中,在痛苦中,都已经存在了一个“我”,常年以来,坚固难拔,习气很深。
由“我”产生感情,有了感情就是我的
我们所养成的习气,主要是对人。可是由于是“我”产生的这个情感,慢慢就养成种习气,除了对人以外,还对其它的一切。譬如说,我对这个人很喜欢,他对我也很喜欢。有情跟有情之间容易发生一定的联系,就容易发生感情。有情跟无情之间本来不应该发生感情,无情没有感情的,你喜欢它,它又不喜欢你,可是由于你喜欢它的时候,因为你对它有感情了,这个感情是你的,也就是这感情里有一个你的“我”,所以你对它执著,形成“我所”。例如,本来我们的感情跟这个茶杯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是我喜欢的茶杯,这个感情里多了一个“我”,这个茶杯也就成了“我”所喜欢的茶杯。茶杯对你无情,可是你对茶杯有情。其它种种联系也都是如此。
有的习气,虽是生理现象,其实离不开心理因素
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哪一种式样的衣服,是我喜欢的,就对这种衣服产生感情。或者说,生活中种种的物质享受,凡是我喜欢的,就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感情,日子长了,更加难拔。例如,人吃饭的习气很深,吃到合我口味的菜,胃口就开了,吃到我不喜欢吃的,胃口就不开。一不喜欢吃就吃不下饭,所以这个习气很深。口味虽是生理现象,其实生理上的习气,离不开心理因素。还有一个原因,父母的习气也会传到孩子身上去,再加上这个孩子一出生,他从小长到大,就是吃本地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个习气就厉害了。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 (4)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1(凌晨)
把邪见当佛法,越学越坏,成了“庸医杀人”
提要:
·习气会世世等流,累积起来,更加难转
·佛给了我们成功的法,但首先要把病因弄清楚
·佛说“要自己解脱自己”,还得学解脱法
·迷和觉都要明白,去迷就成觉
·把邪见当佛法越学越坏,成了“庸医杀人”
·佛门“庸医”发展快,势力大,因为可以不负责任
·佛法要根据三法印,辨别真假
习气会世世等流,累积起来,更加难转
每个人的习气,包括前世习气的等流,今世在前世等流下来的习气上再发展,生生世世累积起来,更加牢固,更加难拔。
了解这一点不是促使你消极:“修行这么难,我看我是修不成了”。了解这一点,应该使我们对修行更有希望。举个例子来说,这个病查不出什么原因,医生也苦恼,因为不知道这个病原因在哪里,医生就感觉到没把握,这个病就难治了。能够查出原因来,即使这个病病因很多,好像很难治,其实不然,你只要把病因弄清楚了,医生自有办法治,怕就怕弄不清楚。
佛给了我们成功的法,但首先要把病因弄清楚
虽然今天我们的习气根深蒂固,可是佛是一个成功的人,他说了49年法,把走向成功的种种法交给了我们,我们当然应该充满希望。今天为什么修行这么难?因为没有自知之明,自己到底有哪些病,这些病的来龙去脉都搞不清楚,只知道烧香拜佛,烧香拜佛也好啊,那仅仅是培福;或者只知道唸一句佛号,可你还是不知道自己毛病在哪里呀。譬如,有一点咳嗽,医生查不出原因,只好给病人吃点咳嗽糖浆。如果你查出原因来,就能根据病因辨症施治,这就对路了。当然你天天喝咳嗽糖浆,喝了三年,也总有点好处,可是这点好处对这个病,还是距离很远啊!天天喝咳嗽糖浆病没好,肯定还有其他原因,要查出来才有办法。
佛说“要自己解脱自己”,还得学解脱法
我们佛法学得越多,我们懂得就越多。众生的毛病,归纳起来无非是贪瞋痴慢疑五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仅仅是五个字呀,不细细地讲,你掉在贪里,还不知道你已经在贪里边;你掉在瞋里,你也不知道在瞋里边。要细细地讲,你才能明白,越明白越细,越细越明白:哎哟,我刚才这个心就是贪心。明白了你才能够治病啊,佛叫我们自己治自己的病,佛总是说,“要自己解脱自己”。佛是教育家,告诉你用什么方法去治什么病,就等于说,要治自己的病,我们总得要先变成医生啊。有句话:久病成良医,病人怎么会变医生呢?因为他是在病中学的医。
迷和觉都要明白,去迷就成觉
如果你不学佛法,不懂得医病的方法,你怎么去治自己的病?你去学治病,医学就告诉你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病,什么症状是什么病,这种病人有什么情况,一方面是医,什么病你应该用什么药,这两大方面全要知道。同样道理,我们学佛法从迷到觉悟,这两大方面也要懂,迷,迷在哪里?去掉了迷就成觉悟,那么怎么去掉迷?
把邪见当佛法越学越坏,成了“庸医杀人”
佛说法49年,你要把佛法学通,除了广学以外,还要有深刻的了解,还要能辨别,你对佛法了解得对不对呀?尤其现在邪知邪见泛滥,不会讲佛法的人也在说法。假如你不能辨别,你听了错的话,来医自己的病,越医越坏。不是有句话叫庸医杀人嘛。庸就是没本事,经常搞错,但他也挂了医生的牌子,所以叫庸医。如果他不挂医生的牌子,那不叫庸医,叫庸人。可是他挂了医生牌子,给人家看病,结果病没看好,反而把病人看死了,所以叫庸医杀人。
佛门“庸医”发展快,势力大,因为可以不负责任
有的人喜欢随便抓来一本书看看,别人的话随便去听信,假如写书人讲话人是“庸医”呢?你照着他的方法去做,你就被他所害。在世间上庸医杀人还要负法律责任,在佛门里这些庸医自在得很啊,一点责任也没有,还会得到广大信徒的恭敬供养,所以佛门里的庸医发展很快,势力很大!谁都想挤到庸医里面去,既可以不负责任,又能够得到恭敬供养,很可怕啊!
佛法要根据三法印,辨别真假
怎么防治呢?我们要抓住一个原则,用这个原则像一面镜子那样,去看看他讲的法对不对。以前总是听到这样的话:“我是初进佛门,我又不懂佛法,我也不知道他讲得对不对,我没有能力辨别”,所以这是很苦恼的事情,因为现在善知识越来越少,而邪师邪说越来越多。所以今天就跟你们讲三法印,你根据三法印去区别。符合三法印的原则,他讲的法没有错,不符合的,他就讲错了。哪个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就是三法印。今天就讲这些,明天再继续讲下去。(回向偈)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 (5)
傅味琴 讲于浙江开化文殊院 2005.3.22(凌晨)
修行是转变“能”,而不是消灭“能”
提要:
·修行就是修一个转变
·人造种种恶业,在人生路上就会产生障碍
·修行是转变“能”,而不是消灭“能”
·“烦恼即菩提”实际上是“烦恼转菩提”
·佛从众生修圆满的成就中来
修行就是修一个转变
今天我们从“转”开始讲。修行就是修一个转变。我们人世间在不断地变化,整个的世界、社会都要求进步,我们也要提高,那就要靠我们的转变,通过种种的变化,我们才能进步,所以整个世界的进步就靠一个变。佛教修行,从凡夫修到脱离生死、证果、乃至修到成佛,就靠一个“转”,转了才能变。凡夫怎么成佛?就是转成佛的。
人造种种恶业,在人生路上就会产生障碍
由于我们有烦恼,所以招来很多苦,由于有烦恼,所以有生死轮回。修行主要就是要消除烦恼,所谓消除烦恼实际上是转变烦恼。拿业障来说,能海上师讲过:消业实际上是转业。业是我们行为的造作,不好的行为产生了,它必然会发生一种作用,必然从作用中产生力量,这种力量就会对我们产生障碍,这种力量就称业力。业力在自己身上,我们养成了不良行为的习惯,这个习惯势力也在自己身上。能不能让它消除,能不能让它停止呢?是完全可以的,就靠一个转变。
修行是转变“能”,而不是消灭“能”
我们造善业也是靠人的能力去做的,造恶业也是靠人的能力去做的。我们不能够这样理解:由于有这种能力,使我们造了恶业,那么我们就把这个能力消灭了,我们也不会造恶业了。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好比人会吃饭,因为吃了不好的东西,肚子疼了,我们不能因此以后就不吃饭了,把吃饭的功能封闭起来。有句话“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吃饭吃得太匆忙,噎在喉咙里,就觉得最稳当的办法就是别吃饭,那当然不对了。如果我们把身体上的功能全部消灭,这个身体还有什么用?虽然他不会造恶业了,但也不会造善业,好比植物人一样,没作用了,更谈不上什么行菩萨道成佛了,所以说断烦恼实际上是转变烦恼。我们做好事跟做坏事,这个“能做”的功能是一样的,两只手会动这就是功能,两只手去帮助人家做好事,就产生善业,两只手去做坏事,就产生恶业,问题的关键在心里,而不在两只手上,更不在两只手能活动的功能上。
“烦恼即菩提”实际上是“烦恼转菩提”
从前有这么一句话:烦恼即菩提。使很多人想不通,烦恼是烦恼,菩提是菩提,怎么烦恼即菩提?还引起了误解:那么没有烦恼,也就没菩提了,那又何必要断烦恼?我从前为了要解说这句话,说了很多的道理,即使说了,听的人是不是能明白还是一个问题。可见佛教历史上的高僧大德,古时候的祖师,往往说话太简单,可能在当时,人有一定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修养境界,但是到了后世就不好理解了,这就添麻烦了。按照我的想法,与其说…
《法我习气,坚执难转(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