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1~9)▪P2

  ..續本文上一頁一切。因爲我們的心理,我們的內心,我們的觀點,我們的習氣,都是跟一個“我”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快樂與痛苦都存在一個“我”,堅固難拔,習氣很深

  再講深一點,我們在快樂的時候,完全是一個“我”,因爲是“我”在快樂,在痛苦的時候,也完全是一個“我”在痛苦。假如這個快樂和痛苦在別人身上,你也不會快樂,也不會痛苦。所以我們今天在快樂中,在痛苦中,都已經存在了一個“我”,常年以來,堅固難拔,習氣很深。

  由“我”産生感情,有了感情就是我的

  我們所養成的習氣,主要是對人。可是由于是“我”産生的這個情感,慢慢就養成種習氣,除了對人以外,還對其它的一切。譬如說,我對這個人很喜歡,他對我也很喜歡。有情跟有情之間容易發生一定的聯系,就容易發生感情。有情跟無情之間本來不應該發生感情,無情沒有感情的,你喜歡它,它又不喜歡你,可是由于你喜歡它的時候,因爲你對它有感情了,這個感情是你的,也就是這感情裏有一個你的“我”,所以你對它執著,形成“我所”。例如,本來我們的感情跟這個茶杯是沒有關系的,因爲是我喜歡的茶杯,這個感情裏多了一個“我”,這個茶杯也就成了“我”所喜歡的茶杯。茶杯對你無情,可是你對茶杯有情。其它種種聯系也都是如此。

  有的習氣,雖是生理現象,其實離不開心理因素

  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哪一種式樣的衣服,是我喜歡的,就對這種衣服産生感情。或者說,生活中種種的物質享受,凡是我喜歡的,就會對這些東西産生感情,日子長了,更加難拔。例如,人吃飯的習氣很深,吃到合我口味的菜,胃口就開了,吃到我不喜歡吃的,胃口就不開。一不喜歡吃就吃不下飯,所以這個習氣很深。口味雖是生理現象,其實生理上的習氣,離不開心理因素。還有一個原因,父母的習氣也會傳到孩子身上去,再加上這個孩子一出生,他從小長到大,就是吃本地菜,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這個習氣就厲害了。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 (4)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1(淩晨)

  

  

  把邪見當佛法,越學越壞,成了“庸醫殺人”

  提要:

  ·習氣會世世等流,累積起來,更加難轉

  ·佛給了我們成功的法,但首先要把病因弄清楚

  ·佛說“要自己解脫自己”,還得學解脫法

  ·迷和覺都要明白,去迷就成覺

  ·把邪見當佛法越學越壞,成了“庸醫殺人”

  ·佛門“庸醫”發展快,勢力大,因爲可以不負責任

  ·佛法要根據叁法印,辨別真假

  習氣會世世等流,累積起來,更加難轉

  每個人的習氣,包括前世習氣的等流,今世在前世等流下來的習氣上再發展,生生世世累積起來,更加牢固,更加難拔。

  了解這一點不是促使你消極:“修行這麼難,我看我是修不成了”。了解這一點,應該使我們對修行更有希望。舉個例子來說,這個病查不出什麼原因,醫生也苦惱,因爲不知道這個病原因在哪裏,醫生就感覺到沒把握,這個病就難治了。能夠查出原因來,即使這個病病因很多,好像很難治,其實不然,你只要把病因弄清楚了,醫生自有辦法治,怕就怕弄不清楚。

  佛給了我們成功的法,但首先要把病因弄清楚

  雖然今天我們的習氣根深蒂固,可是佛是一個成功的人,他說了49年法,把走向成功的種種法交給了我們,我們當然應該充滿希望。今天爲什麼修行這麼難?因爲沒有自知之明,自己到底有哪些病,這些病的來龍去脈都搞不清楚,只知道燒香拜佛,燒香拜佛也好啊,那僅僅是培福;或者只知道唸一句佛號,可你還是不知道自己毛病在哪裏呀。譬如,有一點咳嗽,醫生查不出原因,只好給病人吃點咳嗽糖漿。如果你查出原因來,就能根據病因辨症施治,這就對路了。當然你天天喝咳嗽糖漿,喝了叁年,也總有點好處,可是這點好處對這個病,還是距離很遠啊!天天喝咳嗽糖漿病沒好,肯定還有其他原因,要查出來才有辦法。

  佛說“要自己解脫自己”,還得學解脫法

  我們佛法學得越多,我們懂得就越多。衆生的毛病,歸納起來無非是貪瞋癡慢疑五種根本煩惱。貪瞋癡慢疑僅僅是五個字呀,不細細地講,你掉在貪裏,還不知道你已經在貪裏邊;你掉在瞋裏,你也不知道在瞋裏邊。要細細地講,你才能明白,越明白越細,越細越明白:哎喲,我剛才這個心就是貪心。明白了你才能夠治病啊,佛叫我們自己治自己的病,佛總是說,“要自己解脫自己”。佛是教育家,告訴你用什麼方法去治什麼病,就等于說,要治自己的病,我們總得要先變成醫生啊。有句話:久病成良醫,病人怎麼會變醫生呢?因爲他是在病中學的醫。

  迷和覺都要明白,去迷就成覺

  如果你不學佛法,不懂得醫病的方法,你怎麼去治自己的病?你去學治病,醫學就告訴你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病,什麼症狀是什麼病,這種病人有什麼情況,一方面是醫,什麼病你應該用什麼藥,這兩大方面全要知道。同樣道理,我們學佛法從迷到覺悟,這兩大方面也要懂,迷,迷在哪裏?去掉了迷就成覺悟,那麼怎麼去掉迷?

  把邪見當佛法越學越壞,成了“庸醫殺人”

  佛說法49年,你要把佛法學通,除了廣學以外,還要有深刻的了解,還要能辨別,你對佛法了解得對不對呀?尤其現在邪知邪見泛濫,不會講佛法的人也在說法。假如你不能辨別,你聽了錯的話,來醫自己的病,越醫越壞。不是有句話叫庸醫殺人嘛。庸就是沒本事,經常搞錯,但他也挂了醫生的牌子,所以叫庸醫。如果他不挂醫生的牌子,那不叫庸醫,叫庸人。可是他挂了醫生牌子,給人家看病,結果病沒看好,反而把病人看死了,所以叫庸醫殺人。

  佛門“庸醫”發展快,勢力大,因爲可以不負責任

  有的人喜歡隨便抓來一本書看看,別人的話隨便去聽信,假如寫書人講話人是“庸醫”呢?你照著他的方法去做,你就被他所害。在世間上庸醫殺人還要負法律責任,在佛門裏這些庸醫自在得很啊,一點責任也沒有,還會得到廣大信徒的恭敬供養,所以佛門裏的庸醫發展很快,勢力很大!誰都想擠到庸醫裏面去,既可以不負責任,又能夠得到恭敬供養,很可怕啊!

  佛法要根據叁法印,辨別真假

  怎麼防治呢?我們要抓住一個原則,用這個原則像一面鏡子那樣,去看看他講的法對不對。以前總是聽到這樣的話:“我是初進佛門,我又不懂佛法,我也不知道他講得對不對,我沒有能力辨別”,所以這是很苦惱的事情,因爲現在善知識越來越少,而邪師邪說越來越多。所以今天就跟你們講叁法印,你根據叁法印去區別。符合叁法印的原則,他講的法沒有錯,不符合的,他就講錯了。哪個叁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這就是叁法印。今天就講這些,明天再繼續講下去。(回向偈)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 (5)

  傅味琴 講于浙江開化文殊院 2005.3.22(淩晨)

  

  

  修行是轉變“能”,而不是消滅“能”

  提要:

  ·修行就是修一個轉變

  ·人造種種惡業,在人生路上就會産生障礙

  ·修行是轉變“能”,而不是消滅“能”

  ·“煩惱即菩提”實際上是“煩惱轉菩提”

  ·佛從衆生修圓滿的成就中來

  修行就是修一個轉變

  今天我們從“轉”開始講。修行就是修一個轉變。我們人世間在不斷地變化,整個的世界、社會都要求進步,我們也要提高,那就要靠我們的轉變,通過種種的變化,我們才能進步,所以整個世界的進步就靠一個變。佛教修行,從凡夫修到脫離生死、證果、乃至修到成佛,就靠一個“轉”,轉了才能變。凡夫怎麼成佛?就是轉成佛的。

  人造種種惡業,在人生路上就會産生障礙

  由于我們有煩惱,所以招來很多苦,由于有煩惱,所以有生死輪回。修行主要就是要消除煩惱,所謂消除煩惱實際上是轉變煩惱。拿業障來說,能海上師講過:消業實際上是轉業。業是我們行爲的造作,不好的行爲産生了,它必然會發生一種作用,必然從作用中産生力量,這種力量就會對我們産生障礙,這種力量就稱業力。業力在自己身上,我們養成了不良行爲的習慣,這個習慣勢力也在自己身上。能不能讓它消除,能不能讓它停止呢?是完全可以的,就靠一個轉變。

  修行是轉變“能”,而不是消滅“能”

  我們造善業也是靠人的能力去做的,造惡業也是靠人的能力去做的。我們不能夠這樣理解:由于有這種能力,使我們造了惡業,那麼我們就把這個能力消滅了,我們也不會造惡業了。這種觀點是極其錯誤的。好比人會吃飯,因爲吃了不好的東西,肚子疼了,我們不能因此以後就不吃飯了,把吃飯的功能封閉起來。有句話“不能因噎廢食”,不能因吃飯吃得太匆忙,噎在喉嚨裏,就覺得最穩當的辦法就是別吃飯,那當然不對了。如果我們把身體上的功能全部消滅,這個身體還有什麼用?雖然他不會造惡業了,但也不會造善業,好比植物人一樣,沒作用了,更談不上什麼行菩薩道成佛了,所以說斷煩惱實際上是轉變煩惱。我們做好事跟做壞事,這個“能做”的功能是一樣的,兩只手會動這就是功能,兩只手去幫助人家做好事,就産生善業,兩只手去做壞事,就産生惡業,問題的關鍵在心裏,而不在兩只手上,更不在兩只手能活動的功能上。

  “煩惱即菩提”實際上是“煩惱轉菩提”

  從前有這麼一句話:煩惱即菩提。使很多人想不通,煩惱是煩惱,菩提是菩提,怎麼煩惱即菩提?還引起了誤解:那麼沒有煩惱,也就沒菩提了,那又何必要斷煩惱?我從前爲了要解說這句話,說了很多的道理,即使說了,聽的人是不是能明白還是一個問題。可見佛教曆史上的高僧大德,古時候的祖師,往往說話太簡單,可能在當時,人有一定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修養境界,但是到了後世就不好理解了,這就添麻煩了。按照我的想法,與其說…

《法我習氣,堅執難轉(1~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