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1~9)▪P3

  ..續本文上一頁順利,得大財富,都是因爲過去布施供養種下的因。不管是供養叁寶或是供養衆生,本人決定得到福報,好像在福田裏種下一顆種子,將來能夠收獲到一百顆乃至幾百顆的果實。

  能修供養就是賣掉貧窮

  佛在世的時候,有個阿羅漢碰到一個女的,她非常貧困苦惱,這位阿羅漢比丘就跟她說,“你爲什麼不把你的窮困賣掉呢?”女的說:“窮困怎麼能賣掉呢?我賣給誰去啊?”比丘就說,“你賣給我吧。”“我怎麼賣呢?”比丘叫她修供養,供養不一定用錢財,哪怕供養一杯水也是供養。後來這個窮女人就天天修供養,死後升天得大財富。

  前生法布施,今生得大財富

  在供養培福這一點上,很少有人想到供養法,修法供養。一般總認爲供養錢財能得大富饒,而供養法呢,會得大智慧。其實你修法布施在來生也能得大財富,所以這兒講法布施,能得到財富是第二福德。

  賢者說法,所生端正無比,是爲第叁福德

  “其人所生即端正無比,是爲叁福德。”一個講經說法,作法布施的人,他的相貌就會慢慢轉變得非常莊嚴、端正,是一般人所比不上的,這個道理我們應該要相信。世間上看相算命的也常說“修心補相”這句話,心地修得好,心地善良,面相也會變得很莊嚴很慈祥。有福氣的老太太,她的面相看起來就很端正,一副慈悲相。

  端正也是福報所生

  沒有福氣的人,面相就跟有福氣的人不一樣,有福氣的人面相一般都是圓滿的,沒福氣的人面相各種各樣都有,面相不端正的人,看起來總是不舒服。就拿頭來說,有的太扁,有的太長,有的前面大後面小,有的前面小後面大。有的人前額兩邊凹進去的,還有人的頭看上去就知道他很笨,這不一定從看相去說,你在人間觀察多了,也會有感覺,這是一種經驗的累積。

  有的人後腦是扁的,非但不莊嚴,而且生理心理都會有影響。有的眉毛太短,有的兩眉相連,看起來就是雙眉緊蹙。眼睛也是如此,有的是叁角眼,有的眼睛倒挂,有的眼睛像條縫。有的鼻子是歪的,有的鼻子翹得太高。有的嘴型太小,有的嘴型太大,乃至于大到一只拳頭伸得進去(衆笑),說老師你怎麼會觀察得這麼細致?生活中每個細節我常在注意。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7)

  傅老師講于2004年5月29日清涼山佛學苑

  圓滿相,是修行人修出來的

  提要: 

  ■ 圓滿相,是修行人修出來的

  ■ 心端正了,行爲也就自然端正了

  ■ 端正莊嚴,容易使人起歡喜心恭敬心

  ■ 男女的愛慕心,也會使人轉向莊嚴

  ■ 一結婚就不莊嚴了,歡喜心沒了就容易吵架

  ■ 讓別人歡喜是很重要的事情

  ■ 度衆生就不能破破爛爛

  ■ 裏面衣服打補丁是修行人穿的

  ■ 能把身口意修成莊嚴,這就是修行

  圓滿相,是修行人修出來的

  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是最最圓滿的,所以佛的面相莊嚴使人越看越歡喜。我從前在北京唐居士家看過能海上師年輕時候的照片,跟他老年時候不一樣,我們現在看到的相片上的能海上師,面相圓滿,這都是修行修出來的。

  心端正了,行爲也就自然端正了

  修行主要是修心,每個人改正自己的行爲,也是從心裏開始。心裏端正了,他就有一種自發的能力,去端正自己的行爲。你心不端正,要使自己行爲端正,這是勉強的,是暫時性的。如果心端正了,行爲也端正了,這就好了,心跟行爲就一致了。

  端正莊嚴,容易使人起歡喜心恭敬心

  我們在度衆生的時候,外相端正莊嚴,衆生看了就起歡喜心,起恭敬心。假如面相又不好,行爲又不端正,要使衆生生起歡喜心、恭敬心就比較難,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例如每天把臉洗幹淨,衣服端端正正的,就會給人家一個好的印象。你臉也不洗,在家人頭發也不梳,衣服歪歪斜斜,又不清潔衛生,人們要在你身上發歡喜心是很難的。

  男女的愛慕心,也會使人轉向莊嚴

  世俗年輕男女談朋友,談到後來就結婚了,結了婚就吵架,這到底是什麼原因?

  有些事咱們在生活裏看得多了,談朋友見面時,男女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幹幹淨淨,連姿態、說話、走路都跟平常不一樣。這種力量是自發的,一到這個時候,心裏就會轉變,由于起了男女的愛慕心,自動會轉成很莊嚴的樣子,這是前世前前世累積起來的一種習氣。

  一結婚就不莊嚴了,歡喜心沒了就容易吵架

  一個年輕小夥子看到一個姑娘,如果他要跟姑娘說句話,或者姑娘要跟他說句話,走過來朝他看看,他第一個動作就是把領子拉拉好,就怕領子沒拉好,不莊嚴。所以每次約會前,都要花很多時間洗澡啊,洗臉啊,梳頭啊。一結婚,目的達到了,就不莊嚴了,老樣子恢複了,女的看男的也歡喜不起來,男的看女的也歡喜不起來,就容易起煩惱,吵架。

  讓別人歡喜是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讓別人歡喜是很重要的事情,別人一歡喜,事情容易做得成,在我們修菩薩法上,也容易把衆生度過來。

  度衆生就不能破破爛爛

  如果你一個人在苦修,還沒出去度衆生,哪怕衣服破破爛爛,打補丁,都可以,因爲你在斷貪欲嘛。米勒日巴在山洞裏苦修時,衣服全都爛光了,他也沒有去考慮莊嚴不莊嚴。

  裏面衣服打補丁是修行人穿的

  可是在度衆生的時候,那就得講究要迎合衆生的心意,要討衆生歡喜啊。打補丁的衣服穿在裏邊,外面要穿得莊嚴,因爲外面的衣服是度衆生用的。即使在外面衣服上打補丁,這個補丁要打得好,要打得人家看不出來,不能這邊補塊紅的,那面補塊白的,那就不莊嚴了。

  能把身口意修成莊嚴,這就是修行

  更重要的是身口意要莊嚴——身相要莊嚴,語言要莊嚴,心地要莊嚴,能夠把身口意修成莊嚴,這就是修行。假如你唸經,斜著身子拿經書,修禅定,昏沈打瞌睡,身子往前沖,口水流得長(衆笑),聽經靠著屋柱,彎著背,這些都不莊嚴,而且這種樣子心也不莊嚴,他聽經傻乎乎的,一看就知道在打妄想,事後問他,你聽經打什麼妄想?他說“我想娶個媳婦”。所以心不莊嚴,從神態就看得出來,我眼睛一瞄,就知道他不對頭了,想來想去無非是貪瞋癡(衆笑)。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8)

  傅老師講于2004年5月29日清涼山佛學苑

  說法的人學莊嚴,今世也能轉成莊嚴相

  提要: 

  ■ 說法的人學莊嚴,今世也能轉成莊嚴相

  ■ 在說法時,自發的莊嚴和裝模作樣都很起作用

  ■ 心有自尊,裝成習慣,就自在了

  ■ 一回家就不像樣,還患上了“歸家恐懼症”

  ■ 家充滿世俗氣,想莊嚴也很困難

  ■ 自由散漫養成了習慣,一下子也變不過來

  說法的人學莊嚴,今世也能轉成莊嚴相

  經常講經說法的人,且不說他後世能得端正相,就是現在一世他也會變得莊嚴,自然會變的。

  這種變,離不開其中一個很好的作用,就是裝模作樣。事物都有兩面性,如果你裝模作樣去欺騙人幹壞事,這就不好了,如果你裝模作樣去學做好事,這個裝模作樣就好了。

  在說法時,自發的莊嚴和裝模作樣都很起作用

  在七十年代初,十年動亂還沒有完全結束,上海有一家,他家的小兒子信佛,所以常請我到他家去講法。我想到以前在寺院裏經常看到一個年輕小夥子,特別喜歡修護法,我對他印象很深,由于當時形勢還很緊張,講經說法算是搞迷信,所以我只通知他一個人來聽法。誰知他來了,一回去就說我閑話:“我看見小傅一本正經坐在法座上。”其實哪有法座?因爲房間太小,我只能坐在一只茶幾上。(衆笑)“這副樣子就像大法師那樣”,他看到我一坐就像個大法師,氣不過,說了些閑話。那個時候,我一說法,心態就自然莊嚴起來,形態也就變了。還有一種力量就是裝模作樣,想到我在說法了,總要像一個說法的樣子,從前看見過大法師說法什麼樣子,那麼自己也擺出來了。

  心有自尊,裝成習慣,就自在了

  我過去經常裝模作樣,不是我故意要裝,因爲環境促使我這樣。我從56年起開始講課做老師,那個時候我改變得很快。我從小一看見人就緊張,樣子也很慌張,哪敢在這麼多人面前講課?後來我心態變了,一想到我是老師,就想起老師應該怎麼樣,所以我從家裏出門,我就意識到:我去講課了。一面走一面自己會變得很穩重,很莊嚴。乘電梯上樓時,一看到來聽課的學生,他們跟我打招呼,叫我一聲老師,我這個時候更加變得真的像一個老師,所以一進課堂就非常穩重莊嚴。開頭確實是有點裝模作樣,後來裝習慣了,一走上這條路,我人就會變。

  一回家就不像樣,還患上了“歸家恐懼症”

  可是還沒有完全變好,一到講課完了,往回家路上走,人又變過來了,又不莊嚴了。而且往前走,心裏很舒暢,很自尊,“我去講課了,我是老師”,往回走,“我要回家了”,很苦惱,苦惱什麼?患了一種從前日本人說起過的病,叫“歸家恐懼症”。(衆笑)

  家充滿世俗氣,想莊嚴也很困難

  別看世俗上的人,這個人很有名望,這個人很有學問,這個人地位很高,其實不管是當老師也好,當名演員也好,臺上作報告的也好,一回家就不像樣了。所以在家裏修行是很難修得好的,你想莊嚴一點,老婆就跟你怄氣,所以家裏充滿著世俗氣,你想把它推翻,就是全家信佛,也很困難。

  自由散漫養成了習慣,一下子也變不過來

  以前我想把家改變一下,吃飯時,大家坐好,一家五口人坐下不准起來,要吃完飯才能起來,一個孩子專門巡堂(衆笑),結果我被孩子的媽說了,“你要把家搞成廟?”她不自在啊。(衆笑)我也做得太離譜了。

  前兩天四月初八,這兒來了很多居士,要她們過堂,聽說她們連飯都吃不飽,因爲不自在啊,她們受不了,她們已經養成散漫的習氣了,要改,一下子也很困難。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9)

  傅老師講于2004年5月29日清涼山佛學苑

  對法不重視,怎能法布施,

  心裏沒有法,怎能真莊嚴

  提要: 

  ■ 進佛門能改習氣,靠的就是法

  ■ 能法隨法行,今世就能得果報

  ■ 不懂法的人,竟然要佛弟子堅固在沒有戒定慧的基礎上

  ■ 佛教竟然劃分地盤,宗派竟然成了山頭

  ■ 佛門內有些人,表面上客客氣氣,心裏可容不得人

  ■ 對法不重視,怎能法布施,心裏沒有法,怎能真莊嚴

  ■ 有把不懂佛法,威儀好的出家人,看成是真修行人

  進佛門能改習氣,靠的就是法

  進了佛門,不懂佛法,你也莊嚴不起來。爲什麼進佛門修行能夠改變習氣?就靠法呀,你不懂佛法,怎麼改變?修行人不懂法,跟世俗人有什麼兩樣?現在甚至把世俗一套全搬進佛門來了,使佛門充滿了世俗氣。所以有法的地方才有莊嚴,懂得法,你就會自動莊嚴起來;跟別人說法,自己也會産生一種作用,非但再一次在接受佛法熏陶,還要給別人做榜樣,你自己也會在心理上,行爲上,舉止上莊嚴起來。

  能法隨法行,今世就能得果報

  再加上自己的努力,來個裝模作樣,裝到後來習慣了,也就用不著裝了,那時也不叫裝模作樣,而是自然形成了。從好的方面去裝模作樣,本身就是一種訓練,隨著我們學到的佛法去轉變自己,就叫法隨法行。這樣,我們不光是來世能得到莊嚴的果報,就是現世,我們也在變化。

  不懂法的人,竟然要佛弟子堅固在沒有戒定慧的基礎上

  現在有的講法的人也不莊嚴,他們有的並不懂法,無非是叫你唸佛往生極樂世界,而且有時候還會把法講錯。有人在居士受八戒那一天,應邀前去講開示,那麼你就講講八戒吧,結果八條戒倒沒有講,講堅固心,也不講持戒應有堅固心,卻講“有人叫你去聽法修禅定你別去”,這就是他所謂的“堅固心”,要佛弟子堅固在沒有戒定慧的基礎上,這不是把戒定慧都打倒了嗎?這算什麼佛法?

  佛教竟然劃分地盤,宗派竟然成了山頭

  海外有的地方,佛教已經從宗派發展成山頭。這個居士是經常到你這兒來的,就算是你的居士,他想去別的寺院,只能偷偷地去,如果給原來寺院的師父知道了,師父就挺不高興的。像是劃分了地盤,這個地盤是我的,這個地盤裏的居士也是我的,佛教竟然形成這樣局面。

  佛門內有些人,表面上客客氣氣,心裏可容不得人

  在國內,表面上看起來,這種情況不明顯,暗地裏卻很厲害,對待本地人倒還好一點,外地人在本地弘法,因爲是善知識,能攝持很多人學修,就會引起某些本地人的仇視。這到底爲什麼呢?除了宗派的山頭主義在作怪外,有人說出裏面的奧秘:人跑過去了錢也跑過去了。所以就形成了打擊、拆臺,怨恨,表面上客客氣氣,其實心裏早就容不得你了。

  對法不重視,怎能法布施,心裏沒有法,怎能真莊嚴

  還有的只受戒,不持戒,不聽法。有些人或許對戒重視,對法卻不重視,那你怎麼進行法布施呢?心裏沒有法,你在法上怎能莊嚴得起來?因爲你沒有法上的覺悟啊,只有法才能使你覺悟。不懂法的人,持戒也很勉強。還有的人,戒也搞不清楚,法也搞不清楚,竟然被人稱爲法師,他只會似是而非地亂講一通,像這種情況,懂法的人從他的形象語言上就能夠看得出來。

  有把不懂佛法,威儀好的出家人,看成是真修行人

  是不是有這種人佛法不太懂,樣子卻很莊嚴,很講究威儀?這種人也不是一個也沒有。我年輕時聽說,從前有個出家人,威儀非常好,使人一見就起恭敬心,認爲是真修行人,其實他只懂儒教,不懂佛教,自稱從不講經說法,僅僅是以儒教思想來勸人爲善,信仰他的人還特別多。

  

  

《《佛說賢者五福德經》講解(1~9)》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