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9)▪P3

  ..续本文上一页顺利,得大财富,都是因为过去布施供养种下的因。不管是供养三宝或是供养众生,本人决定得到福报,好像在福田里种下一颗种子,将来能够收获到一百颗乃至几百颗的果实。

  能修供养就是卖掉贫穷

  佛在世的时候,有个阿罗汉碰到一个女的,她非常贫困苦恼,这位阿罗汉比丘就跟她说,“你为什么不把你的穷困卖掉呢?”女的说:“穷困怎么能卖掉呢?我卖给谁去啊?”比丘就说,“你卖给我吧。”“我怎么卖呢?”比丘叫她修供养,供养不一定用钱财,哪怕供养一杯水也是供养。后来这个穷女人就天天修供养,死后升天得大财富。

  前生法布施,今生得大财富

  在供养培福这一点上,很少有人想到供养法,修法供养。一般总认为供养钱财能得大富饶,而供养法呢,会得大智慧。其实你修法布施在来生也能得大财富,所以这儿讲法布施,能得到财富是第二福德。

  贤者说法,所生端正无比,是为第三福德

  “其人所生即端正无比,是为三福德。”一个讲经说法,作法布施的人,他的相貌就会慢慢转变得非常庄严、端正,是一般人所比不上的,这个道理我们应该要相信。世间上看相算命的也常说“修心补相”这句话,心地修得好,心地善良,面相也会变得很庄严很慈祥。有福气的老太太,她的面相看起来就很端正,一副慈悲相。

  端正也是福报所生

  没有福气的人,面相就跟有福气的人不一样,有福气的人面相一般都是圆满的,没福气的人面相各种各样都有,面相不端正的人,看起来总是不舒服。就拿头来说,有的太扁,有的太长,有的前面大后面小,有的前面小后面大。有的人前额两边凹进去的,还有人的头看上去就知道他很笨,这不一定从看相去说,你在人间观察多了,也会有感觉,这是一种经验的累积。

  有的人后脑是扁的,非但不庄严,而且生理心理都会有影响。有的眉毛太短,有的两眉相连,看起来就是双眉紧蹙。眼睛也是如此,有的是三角眼,有的眼睛倒挂,有的眼睛像条缝。有的鼻子是歪的,有的鼻子翘得太高。有的嘴型太小,有的嘴型太大,乃至于大到一只拳头伸得进去(众笑),说老师你怎么会观察得这么细致?生活中每个细节我常在注意。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7)

  傅老师讲于2004年5月29日清凉山佛学苑

  圆满相,是修行人修出来的

  提要: 

  ■ 圆满相,是修行人修出来的

  ■ 心端正了,行为也就自然端正了

  ■ 端正庄严,容易使人起欢喜心恭敬心

  ■ 男女的爱慕心,也会使人转向庄严

  ■ 一结婚就不庄严了,欢喜心没了就容易吵架

  ■ 让别人欢喜是很重要的事情

  ■ 度众生就不能破破烂烂

  ■ 里面衣服打补丁是修行人穿的

  ■ 能把身口意修成庄严,这就是修行

  圆满相,是修行人修出来的

  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最最圆满的,所以佛的面相庄严使人越看越欢喜。我从前在北京唐居士家看过能海上师年轻时候的照片,跟他老年时候不一样,我们现在看到的相片上的能海上师,面相圆满,这都是修行修出来的。

  心端正了,行为也就自然端正了

  修行主要是修心,每个人改正自己的行为,也是从心里开始。心里端正了,他就有一种自发的能力,去端正自己的行为。你心不端正,要使自己行为端正,这是勉强的,是暂时性的。如果心端正了,行为也端正了,这就好了,心跟行为就一致了。

  端正庄严,容易使人起欢喜心恭敬心

  我们在度众生的时候,外相端正庄严,众生看了就起欢喜心,起恭敬心。假如面相又不好,行为又不端正,要使众生生起欢喜心、恭敬心就比较难,这是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例如每天把脸洗干净,衣服端端正正的,就会给人家一个好的印象。你脸也不洗,在家人头发也不梳,衣服歪歪斜斜,又不清洁卫生,人们要在你身上发欢喜心是很难的。

  男女的爱慕心,也会使人转向庄严

  世俗年轻男女谈朋友,谈到后来就结婚了,结了婚就吵架,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有些事咱们在生活里看得多了,谈朋友见面时,男女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连姿态、说话、走路都跟平常不一样。这种力量是自发的,一到这个时候,心里就会转变,由于起了男女的爱慕心,自动会转成很庄严的样子,这是前世前前世累积起来的一种习气。

  一结婚就不庄严了,欢喜心没了就容易吵架

  一个年轻小伙子看到一个姑娘,如果他要跟姑娘说句话,或者姑娘要跟他说句话,走过来朝他看看,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把领子拉拉好,就怕领子没拉好,不庄严。所以每次约会前,都要花很多时间洗澡啊,洗脸啊,梳头啊。一结婚,目的达到了,就不庄严了,老样子恢复了,女的看男的也欢喜不起来,男的看女的也欢喜不起来,就容易起烦恼,吵架。

  让别人欢喜是很重要的事情

  所以让别人欢喜是很重要的事情,别人一欢喜,事情容易做得成,在我们修菩萨法上,也容易把众生度过来。

  度众生就不能破破烂烂

  如果你一个人在苦修,还没出去度众生,哪怕衣服破破烂烂,打补丁,都可以,因为你在断贪欲嘛。米勒日巴在山洞里苦修时,衣服全都烂光了,他也没有去考虑庄严不庄严。

  里面衣服打补丁是修行人穿的

  可是在度众生的时候,那就得讲究要迎合众生的心意,要讨众生欢喜啊。打补丁的衣服穿在里边,外面要穿得庄严,因为外面的衣服是度众生用的。即使在外面衣服上打补丁,这个补丁要打得好,要打得人家看不出来,不能这边补块红的,那面补块白的,那就不庄严了。

  能把身口意修成庄严,这就是修行

  更重要的是身口意要庄严——身相要庄严,语言要庄严,心地要庄严,能够把身口意修成庄严,这就是修行。假如你唸经,斜着身子拿经书,修禅定,昏沉打瞌睡,身子往前冲,口水流得长(众笑),听经靠着屋柱,弯着背,这些都不庄严,而且这种样子心也不庄严,他听经傻乎乎的,一看就知道在打妄想,事后问他,你听经打什么妄想?他说“我想娶个媳妇”。所以心不庄严,从神态就看得出来,我眼睛一瞄,就知道他不对头了,想来想去无非是贪瞋痴(众笑)。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8)

  傅老师讲于2004年5月29日清凉山佛学苑

  说法的人学庄严,今世也能转成庄严相

  提要: 

  ■ 说法的人学庄严,今世也能转成庄严相

  ■ 在说法时,自发的庄严和装模作样都很起作用

  ■ 心有自尊,装成习惯,就自在了

  ■ 一回家就不像样,还患上了“归家恐惧症”

  ■ 家充满世俗气,想庄严也很困难

  ■ 自由散漫养成了习惯,一下子也变不过来

  说法的人学庄严,今世也能转成庄严相

  经常讲经说法的人,且不说他后世能得端正相,就是现在一世他也会变得庄严,自然会变的。

  这种变,离不开其中一个很好的作用,就是装模作样。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你装模作样去欺骗人干坏事,这就不好了,如果你装模作样去学做好事,这个装模作样就好了。

  在说法时,自发的庄严和装模作样都很起作用

  在七十年代初,十年动乱还没有完全结束,上海有一家,他家的小儿子信佛,所以常请我到他家去讲法。我想到以前在寺院里经常看到一个年轻小伙子,特别喜欢修护法,我对他印象很深,由于当时形势还很紧张,讲经说法算是搞迷信,所以我只通知他一个人来听法。谁知他来了,一回去就说我闲话:“我看见小傅一本正经坐在法座上。”其实哪有法座?因为房间太小,我只能坐在一只茶几上。(众笑)“这副样子就像大法师那样”,他看到我一坐就像个大法师,气不过,说了些闲话。那个时候,我一说法,心态就自然庄严起来,形态也就变了。还有一种力量就是装模作样,想到我在说法了,总要像一个说法的样子,从前看见过大法师说法什么样子,那么自己也摆出来了。

  心有自尊,装成习惯,就自在了

  我过去经常装模作样,不是我故意要装,因为环境促使我这样。我从56年起开始讲课做老师,那个时候我改变得很快。我从小一看见人就紧张,样子也很慌张,哪敢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课?后来我心态变了,一想到我是老师,就想起老师应该怎么样,所以我从家里出门,我就意识到:我去讲课了。一面走一面自己会变得很稳重,很庄严。乘电梯上楼时,一看到来听课的学生,他们跟我打招呼,叫我一声老师,我这个时候更加变得真的像一个老师,所以一进课堂就非常稳重庄严。开头确实是有点装模作样,后来装习惯了,一走上这条路,我人就会变。

  一回家就不像样,还患上了“归家恐惧症”

  可是还没有完全变好,一到讲课完了,往回家路上走,人又变过来了,又不庄严了。而且往前走,心里很舒畅,很自尊,“我去讲课了,我是老师”,往回走,“我要回家了”,很苦恼,苦恼什么?患了一种从前日本人说起过的病,叫“归家恐惧症”。(众笑)

  家充满世俗气,想庄严也很困难

  别看世俗上的人,这个人很有名望,这个人很有学问,这个人地位很高,其实不管是当老师也好,当名演员也好,台上作报告的也好,一回家就不像样了。所以在家里修行是很难修得好的,你想庄严一点,老婆就跟你怄气,所以家里充满着世俗气,你想把它推翻,就是全家信佛,也很困难。

  自由散漫养成了习惯,一下子也变不过来

  以前我想把家改变一下,吃饭时,大家坐好,一家五口人坐下不准起来,要吃完饭才能起来,一个孩子专门巡堂(众笑),结果我被孩子的妈说了,“你要把家搞成庙?”她不自在啊。(众笑)我也做得太离谱了。

  前两天四月初八,这儿来了很多居士,要她们过堂,听说她们连饭都吃不饱,因为不自在啊,她们受不了,她们已经养成散漫的习气了,要改,一下子也很困难。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9)

  傅老师讲于2004年5月29日清凉山佛学苑

  对法不重视,怎能法布施,

  心里没有法,怎能真庄严

  提要: 

  ■ 进佛门能改习气,靠的就是法

  ■ 能法随法行,今世就能得果报

  ■ 不懂法的人,竟然要佛弟子坚固在没有戒定慧的基础上

  ■ 佛教竟然划分地盘,宗派竟然成了山头

  ■ 佛门内有些人,表面上客客气气,心里可容不得人

  ■ 对法不重视,怎能法布施,心里没有法,怎能真庄严

  ■ 有把不懂佛法,威仪好的出家人,看成是真修行人

  进佛门能改习气,靠的就是法

  进了佛门,不懂佛法,你也庄严不起来。为什么进佛门修行能够改变习气?就靠法呀,你不懂佛法,怎么改变?修行人不懂法,跟世俗人有什么两样?现在甚至把世俗一套全搬进佛门来了,使佛门充满了世俗气。所以有法的地方才有庄严,懂得法,你就会自动庄严起来;跟别人说法,自己也会产生一种作用,非但再一次在接受佛法熏陶,还要给别人做榜样,你自己也会在心理上,行为上,举止上庄严起来。

  能法随法行,今世就能得果报

  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来个装模作样,装到后来习惯了,也就用不着装了,那时也不叫装模作样,而是自然形成了。从好的方面去装模作样,本身就是一种训练,随着我们学到的佛法去转变自己,就叫法随法行。这样,我们不光是来世能得到庄严的果报,就是现世,我们也在变化。

  不懂法的人,竟然要佛弟子坚固在没有戒定慧的基础上

  现在有的讲法的人也不庄严,他们有的并不懂法,无非是叫你唸佛往生极乐世界,而且有时候还会把法讲错。有人在居士受八戒那一天,应邀前去讲开示,那么你就讲讲八戒吧,结果八条戒倒没有讲,讲坚固心,也不讲持戒应有坚固心,却讲“有人叫你去听法修禅定你别去”,这就是他所谓的“坚固心”,要佛弟子坚固在没有戒定慧的基础上,这不是把戒定慧都打倒了吗?这算什么佛法?

  佛教竟然划分地盘,宗派竟然成了山头

  海外有的地方,佛教已经从宗派发展成山头。这个居士是经常到你这儿来的,就算是你的居士,他想去别的寺院,只能偷偷地去,如果给原来寺院的师父知道了,师父就挺不高兴的。像是划分了地盘,这个地盘是我的,这个地盘里的居士也是我的,佛教竟然形成这样局面。

  佛门内有些人,表面上客客气气,心里可容不得人

  在国内,表面上看起来,这种情况不明显,暗地里却很厉害,对待本地人倒还好一点,外地人在本地弘法,因为是善知识,能摄持很多人学修,就会引起某些本地人的仇视。这到底为什么呢?除了宗派的山头主义在作怪外,有人说出里面的奥秘:人跑过去了钱也跑过去了。所以就形成了打击、拆台,怨恨,表面上客客气气,其实心里早就容不得你了。

  对法不重视,怎能法布施,心里没有法,怎能真庄严

  还有的只受戒,不持戒,不听法。有些人或许对戒重视,对法却不重视,那你怎么进行法布施呢?心里没有法,你在法上怎能庄严得起来?因为你没有法上的觉悟啊,只有法才能使你觉悟。不懂法的人,持戒也很勉强。还有的人,戒也搞不清楚,法也搞不清楚,竟然被人称为法师,他只会似是而非地乱讲一通,像这种情况,懂法的人从他的形象语言上就能够看得出来。

  有把不懂佛法,威仪好的出家人,看成是真修行人

  是不是有这种人佛法不太懂,样子却很庄严,很讲究威仪?这种人也不是一个也没有。我年轻时听说,从前有个出家人,威仪非常好,使人一见就起恭敬心,认为是真修行人,其实他只懂儒教,不懂佛教,自称从不讲经说法,仅仅是以儒教思想来劝人为善,信仰他的人还特别多。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讲解(1~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