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歸依叁寶始終學修攝要頌淺解▪P4

  ..續本文上一頁若智慧的門路。所以善得益者無往而不得益,甘受損者無往而不受損。我們凡夫自甘受損,無異駝子跌跤,兩頭落空,在「不即」方面,因執著故,離不開過失.。件「不離」方面,—因狐疑故,得不到利益。這就充分說明佛之所以智慧如海,而凡夫之所以愚昧無知的所以然的原因了。佛爲憐憫衆生昏昧無知故,特就名言與法性不即不離的關系,指點衆生離苦得樂,轉識成智的法門。此一法門,不過是無量法門中的一門,然由此法門,是可以通達無量門,無量法的,這就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的不可思議功德。

   以上解總贊法寶功德半頌竟。

   科 戊二、別贊教證分二 已一、贊教半頌

   頌 流轉還滅體相用 名诠旨趣等隨行

   解

   前已總贊法寶的種種功德,今以一頌特別廣贊法寶的教證功德,前半頌贊教,後半頌贊證。前半頌贊歎教法的第一句,流轉還滅體相用。流轉是就世間法而言,亦名有爲法,有生住異滅四相的流轉變遷故,也就是苦集滅道四聖谛中的苦集二谛。流轉法的體相用是以五蘊、十二處、十八界爲體,以叁界有情的流轉苦相爲相,以惑業苦互爲因果,循環洄旋爲用。還滅是指出世間法而言,亦名無爲法,無生滅故,亦名解脫法,解除煩惱的系縛故,由是可以轉識成智,離苦得樂

  也就是四聖谛中的滅道二谛。還滅法的體相用是以涅槃,或四谛、十二因緣、六度、四攝爲體,以四向四果、五道十地爲相,以叁十七助道品焉用。

  

   上面一段文,話雖不多而攝義極廣,幾乎是把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重要綱目,全都舉出來了。如要逐項解釋清楚,非寫數萬字乃至數十萬字不可,如是詳解,暫爲事實所不許。欲求言筒意赅,辭約義豐,唯有引用海公上師自己所集的頌解原文,來解流轉還滅體相用一句話所包含的要義。海公悲心殷切,便利後學,於《歸依叁寶始終學修攝要頌》集成之後,複擬著述《寶相贊》來解釋攝要頌。寶相贊亦名聖教法相初基,爲初學通達法相的最好課本,可惜尚未著述完成,現只解至贊教的半頌爲止。寶相贊筆者前未知道,最近方才獲見抄本。初學對其頌文,或者仍難全解,若能悉心多看幾遍,多問多聞,則亦不難漸解其義,最好能將頌文讀誦背熟,則佛法大義與佛經上常用的法相名辭就能通達無阻了。以下恭綠《寶相贊》原文。

   總解 流轉還滅

   解流轉

   江河急駛 往而不迥 出無明淵 成叁界流

   欲流有流 見流癡流 漂溺有情 戀莫能住

   十二因緣 河身宛轉 惑業苦果 流勢洄旋

   叁苦六道 轉變不停

   解還滅

   思返彼岸 涸無明源 息諸流注 不隨洄旋

   離苦漂沒 說爲還減

   總解體相用

  

   【名一流轉亦有爲,生住異滅故,或苦集鬥诤。【體】蘊處界爲體。【相】叁界九有情,是流轉之相。【爪】惑業苦互興,是流轉之用。【名】還滅息衆流,或稱雲滅道。【體】其體即涅檗,或谛緣度等。【相】五道十地階,果向等爲相。【用】道品諸方便,蛻爲還滅用。

   解蘊處界

  

   【五蘊】說蘊唯有五,色受想行識。【色蘊】色蘊分能所。能造屬大種,名地水火風,性堅濕暖動,持攝熟長用,遍而能作種。所造謂五根,五境及無表。【五根】眼耳鼻舌身上五境】色聲香味觸,根者自在義,主宰或增上。對根者屬境,所緣各各分。【無表】無表從身語,表業之所生,善不善無記,業惑種子稱。或說法處色,意所緣之境,極迥微定果,受所引遍計。【能所一能所猶父子,造者生因義。【受蘊一受蘊性領納,隨觸苦樂舍,苦生時欲離,樂減時欲合,舍不生離合,或蛻六受身。【想蘊一能增勝取境,安名曰想蘊。【行蘊】行蘊又分二,相應不相應。【相應行】相應名心所,各從心王命。【五十一心所】遍行五謂觸,作意受想思。別境起不起,欲解念定慧。善謂信慚愧,無貪等叁根,輕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煩惱貪瞠癡,慢疑不正見。不正見複五,身見及邊見,見取禁戒取,四余名邪見。隨煩惱謂

   忿,恨覆惱嫉樫,诳谄輿害惰,無慚及無愧,掉舉輿昏沈,不信並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亂不正知。不定謂悔眠,尋伺等各二。日光鉗取物,心用五十一。【不相應行】不相應行得,命根衆同分,異生無想定,無想報滅盡,名句文身等,生老住無常,流轉輿定異,相應及勢速,次第時方數,和合不和合。無質非能緣,生滅非無爲,依王所及色,分位差別假。【識蘊】識從根立名,各起了別用,眼耳鼻舌身,唯

   了自性境。有分別計度,隨念稱爲意。或更說末那。阿賴耶等識。【十二處】諸識生長門,立爲十二處。【十八界】種類相繁多,分別攝爲界,十二加六識,故數有十八。【總結】聚生門種族,是蘊處界義,愚根樂叁故,蛻蘊處界叁。

   解谛

   雲何名爲谛,不顛倒實有,無變易二行,不更起相違。文義亦相稱,治身見斷見,常見無事見,亦治四顛倒。

   解四顛倒

   無常常倒 苦爲樂倒 無我我倒 不淨淨倒

   解四谛

  

   執叁界爲樂,佛蛻苦聖谛。邪因自在等,佛說集聖谛。毒畏執永生,佛蛻減聖谛。裸體吞金石,投崖事水火,吐納堅固身,練氣調精神,解脫失方便,佛說道聖谛。【總結】一觀生死過失,觀涅槃安穩,分別世出世,各各因果分。

   解聖

   離貪等自在,超常不生義。聖人之所生,亦出生諸聖。

   解苦

  

   【苦苦】一觀受唯是苦,苦樂行或八。苦苦謂生老,病死怨憎會。樂苦愛別離,及求不得苦。行苦五取蘊,相續最難知。【別解八苦】生爲衆苦依。變壞爲老苦。病苦困逼身。死苦諸根壞。厭惡怨憎會。可愛痛別離。希求不遂願,相續轉增勝。【別解樂苦】苦苦衆皆厭,樂苦最難知。輕苦或變易,對苦作樂觀。或暫樂長苦,或苦多樂微,如壞井蛇泉,刀蜜鈎毒味。輪王樂四洲,針刺即感痛。鮮衣上味汙,少苦敵多樂二苦無常】苦屬刹那性,故蛻苦無常二苦空】由惑業系取,不自在說苦,他主宰實無,故蛻苦爲空。【苦無我】諸苦無自性,故蛻苦無我。

   解集

  

   信解苦谛已,顯苦隨屬因。苦谛如機關,動力蛻名集。不出生死牢,貪愛堅鎖系,求出生死獄,應斷諸縛集。渴愛蛻名集,亦平等聚生。執梵天自在,時性大空等,鄰虛合流注,不了緣生義。破邪因無因,而蛻於集谛。集谛又四相。【集因一集因諸惑種。【集集】集集說爲業,如瘡漸次發。【集生】集生痛苦起,猶如忽被刺。【集緣】集緣叁相助。【總結】邏卒守罪人,從生乃至死,逼令造衆業,作衆多戲弄,世智莫能越。

   解滅

  

   【多種義】滅有多種義,念念及相違,中間無生等。雲何念念滅,有爲刹那謝。相違謂有爲,性乖用不起。由施戒定等,貪瞠暫不生,蛻爲中間減。無生滅因盡,惑等永不生。【多種名】又無爲無下,無流及真谛,彼岸及聽細,難見及無僞,無诤鬥無失,無譬無戲論,寂靜不死露,極妙止安善,愛蠱及希生,無枉未曾有,無災害涅槃,不思議不生,無迹非作者,無憂住無等,無求及無邊,微細及無損,離欲染潔淨,解脫非依住,非對無等等,無害甚深細,難解能度彼。無上聖勝果,無畏怖不舍,遍滿難稱量,無數貞不破,爲尊應贊仰,爲舍皈依處,無诤無虛假,無垢除暗燈,樂無墮及洲,不動無所有,無作種種名。【滅】滅謂滅我相,斷煩惱之離。【解脫】解脫言苦盡。【妙善】妙善阿練若,是境是能作。【定生】空無願無相,離叁作成就,此決定出生。

   解道

   【道】道者趣菩提,體智之能作。【道品一道品多屬用,順理諸方便。【道成辦】戒定慧等學,心住理能行。【道決定獲】由修解脫行,能生畫苦智。

   解叁十七道品

  

   【總解】叁十七助道,四念處正勤,及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七覺八正道,略爲四念處,開則叁十七,更廣複無盡。不以一種藥,而治聚病故,余無量修法,皆攝在此中。【四念處】念隨順正智,緣中得止住,以念持此法,對治四顛倒。【四正勤】破邪行正道,不同世間勤,於法欲求證,黑白之止行。【四如意足】能攝心安穩,止住一緣中,失勤多散亂,令心調柔故。【五根力】調柔生五根,不可壞稱力,

   或以淺深論,或以軟利名。【七覺支】七覺支修用,令入於實智,念集善遮惡,中叁沈令起,後叁輕安等,心散時令定,得法心安穩,漸至涅槃城。【八正道一於法觀不謬,八正道戒見,正見四念處,慧根力擇法。正語離口邪。正思維谛理。正業正命者,除一切邪命。正精進四勤,進根力進覺。正念念處等,念根力念覺。正定如意足,定根力定覺。…

《歸依叁寶始終學修攝要頌淺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入般若法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