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P4

  ..续本文上一页若智慧的门路。所以善得益者无往而不得益,甘受损者无往而不受损。我们凡夫自甘受损,无异驼子跌跤,两头落空,在「不即」方面,因执著故,离不开过失.。件「不离」方面,—因狐疑故,得不到利益。这就充分说明佛之所以智慧如海,而凡夫之所以愚昧无知的所以然的原因了。佛为怜悯众生昏昧无知故,特就名言与法性不即不离的关系,指点众生离苦得乐,转识成智的法门。此一法门,不过是无量法门中的一门,然由此法门,是可以通达无量门,无量法的,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的不可思议功德。

   以上解总赞法宝功德半颂竟。

   科 戊二、别赞教证分二 已一、赞教半颂

   颂 流转还灭体相用 名诠旨趣等随行

   解

   前已总赞法宝的种种功德,今以一颂特别广赞法宝的教证功德,前半颂赞教,後半颂赞证。前半颂赞叹教法的第一句,流转还灭体相用。流转是就世间法而言,亦名有为法,有生住异灭四相的流转变迁故,也就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中的苦集二谛。流转法的体相用是以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为体,以三界有情的流转苦相为相,以惑业苦互为因果,循环洄旋为用。还灭是指出世间法而言,亦名无为法,无生灭故,亦名解脱法,解除烦恼的系缚故,由是可以转识成智,离苦得乐

  也就是四圣谛中的灭道二谛。还灭法的体相用是以涅槃,或四谛、十二因缘、六度、四摄为体,以四向四果、五道十地为相,以三十七助道品焉用。

  

   上面一段文,话虽不多而摄义极广,几乎是把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重要纲目,全都举出来了。如要逐项解释清楚,非写数万字乃至数十万字不可,如是详解,暂为事实所不许。欲求言筒意赅,辞约义丰,唯有引用海公上师自己所集的颂解原文,来解流转还灭体相用一句话所包含的要义。海公悲心殷切,便利後学,於《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集成之後,复拟著述《宝相赞》来解释摄要颂。宝相赞亦名圣教法相初基,为初学通达法相的最好课本,可惜尚未著述完成,现只解至赞教的半颂为止。宝相赞笔者前未知道,最近方才获见抄本。初学对其颂文,或者仍难全解,若能悉心多看几遍,多问多闻,则亦不难渐解其义,最好能将颂文读诵背熟,则佛法大义与佛经上常用的法相名辞就能通达无阻了。以下恭绿《宝相赞》原文。

   总解 流转还灭

   解流转

   江河急驶 往而不迥 出无明渊 成三界流

   欲流有流 见流痴流 漂溺有情 恋莫能住

   十二因缘 河身宛转 惑业苦果 流势洄旋

   三苦六道 转变不停

   解还灭

   思返彼岸 涸无明源 息诸流注 不随洄旋

   离苦漂没 说为还减

   总解体相用

  

   【名一流转亦有为,生住异灭故,或苦集斗诤。【体】蕴处界为体。【相】三界九有情,是流转之相。【爪】惑业苦互兴,是流转之用。【名】还灭息众流,或称云灭道。【体】其体即涅檗,或谛缘度等。【相】五道十地阶,果向等为相。【用】道品诸方便,蜕为还灭用。

   解蕴处界

  

   【五蕴】说蕴唯有五,色受想行识。【色蕴】色蕴分能所。能造属大种,名地水火风,性坚湿暖动,持摄熟长用,遍而能作种。所造谓五根,五境及无表。【五根】眼耳鼻舌身上五境】色声香味触,根者自在义,主宰或增上。对根者属境,所缘各各分。【无表】无表从身语,表业之所生,善不善无记,业惑种子称。或说法处色,意所缘之境,极迥微定果,受所引遍计。【能所一能所犹父子,造者生因义。【受蕴一受蕴性领纳,随触苦乐舍,苦生时欲离,乐减时欲合,舍不生离合,或蜕六受身。【想蕴一能增胜取境,安名曰想蕴。【行蕴】行蕴又分二,相应不相应。【相应行】相应名心所,各从心王命。【五十一心所】遍行五谓触,作意受想思。别境起不起,欲解念定慧。善谓信惭愧,无贪等三根,轻安不放逸,行舍及不害。烦恼贪瞠痴,慢疑不正见。不正见复五,身见及边见,见取禁戒取,四余名邪见。随烦恼谓

   忿,恨覆恼嫉樫,诳谄舆害惰,无惭及无愧,掉举舆昏沉,不信并懈怠,放逸及失念,散乱不正知。不定谓悔眠,寻伺等各二。日光钳取物,心用五十一。【不相应行】不相应行得,命根众同分,异生无想定,无想报灭尽,名句文身等,生老住无常,流转舆定异,相应及势速,次第时方数,和合不和合。无质非能缘,生灭非无为,依王所及色,分位差别假。【识蕴】识从根立名,各起了别用,眼耳鼻舌身,唯

   了自性境。有分别计度,随念称为意。或更说末那。阿赖耶等识。【十二处】诸识生长门,立为十二处。【十八界】种类相繁多,分别摄为界,十二加六识,故数有十八。【总结】聚生门种族,是蕴处界义,愚根乐三故,蜕蕴处界三。

   解谛

   云何名为谛,不颠倒实有,无变易二行,不更起相违。文义亦相称,治身见断见,常见无事见,亦治四颠倒。

   解四颠倒

   无常常倒 苦为乐倒 无我我倒 不净净倒

   解四谛

  

   执三界为乐,佛蜕苦圣谛。邪因自在等,佛说集圣谛。毒畏执永生,佛蜕减圣谛。裸体吞金石,投崖事水火,吐纳坚固身,练气调精神,解脱失方便,佛说道圣谛。【总结】一观生死过失,观涅槃安稳,分别世出世,各各因果分。

   解圣

   离贪等自在,超常不生义。圣人之所生,亦出生诸圣。

   解苦

  

   【苦苦】一观受唯是苦,苦乐行或八。苦苦谓生老,病死怨憎会。乐苦爱别离,及求不得苦。行苦五取蕴,相续最难知。【别解八苦】生为众苦依。变坏为老苦。病苦困逼身。死苦诸根坏。厌恶怨憎会。可爱痛别离。希求不遂愿,相续转增胜。【别解乐苦】苦苦众皆厌,乐苦最难知。轻苦或变易,对苦作乐观。或暂乐长苦,或苦多乐微,如坏井蛇泉,刀蜜钩毒味。轮王乐四洲,针刺即感痛。鲜衣上味污,少苦敌多乐二苦无常】苦属刹那性,故蜕苦无常二苦空】由惑业系取,不自在说苦,他主宰实无,故蜕苦为空。【苦无我】诸苦无自性,故蜕苦无我。

   解集

  

   信解苦谛已,显苦随属因。苦谛如机关,动力蜕名集。不出生死牢,贪爱坚锁系,求出生死狱,应断诸缚集。渴爱蜕名集,亦平等聚生。执梵天自在,时性大空等,邻虚合流注,不了缘生义。破邪因无因,而蜕於集谛。集谛又四相。【集因一集因诸惑种。【集集】集集说为业,如疮渐次发。【集生】集生痛苦起,犹如忽被刺。【集缘】集缘三相助。【总结】逻卒守罪人,从生乃至死,逼令造众业,作众多戏弄,世智莫能越。

   解灭

  

   【多种义】灭有多种义,念念及相违,中间无生等。云何念念灭,有为刹那谢。相违谓有为,性乖用不起。由施戒定等,贪瞠暂不生,蜕为中间减。无生灭因尽,惑等永不生。【多种名】又无为无下,无流及真谛,彼岸及听细,难见及无伪,无诤斗无失,无譬无戏论,寂静不死露,极妙止安善,爱蛊及希生,无枉未曾有,无灾害涅槃,不思议不生,无迹非作者,无忧住无等,无求及无边,微细及无损,离欲染洁净,解脱非依住,非对无等等,无害甚深细,难解能度彼。无上圣胜果,无畏怖不舍,遍满难称量,无数贞不破,为尊应赞仰,为舍皈依处,无诤无虚假,无垢除暗灯,乐无堕及洲,不动无所有,无作种种名。【灭】灭谓灭我相,断烦恼之离。【解脱】解脱言苦尽。【妙善】妙善阿练若,是境是能作。【定生】空无愿无相,离三作成就,此决定出生。

   解道

   【道】道者趣菩提,体智之能作。【道品一道品多属用,顺理诸方便。【道成办】戒定慧等学,心住理能行。【道决定获】由修解脱行,能生画苦智。

   解三十七道品

  

   【总解】三十七助道,四念处正勤,及四如意足,五根五力等,七觉八正道,略为四念处,开则三十七,更广复无尽。不以一种药,而治聚病故,余无量修法,皆摄在此中。【四念处】念随顺正智,缘中得止住,以念持此法,对治四颠倒。【四正勤】破邪行正道,不同世间勤,於法欲求证,黑白之止行。【四如意足】能摄心安稳,止住一缘中,失勤多散乱,令心调柔故。【五根力】调柔生五根,不可坏称力,

   或以浅深论,或以软利名。【七觉支】七觉支修用,令入於实智,念集善遮恶,中三沉令起,後三轻安等,心散时令定,得法心安稳,渐至涅槃城。【八正道一於法观不谬,八正道戒见,正见四念处,慧根力择法。正语离口邪。正思维谛理。正业正命者,除一切邪命。正精进四勤,进根力进觉。正念念处等,念根力念觉。正定如意足,定根力定觉。…

《归依三宝始终学修摄要颂浅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入般若法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