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07年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甚深靜慮

   ■ 爲了補充身體,釋迦太子才結束苦行,並非起了貪愛心而飲牛奶

  在佛弟子頭腦裏灌輸世俗知見,

  是一種破壞佛教的手段

  還有一種人,有的還信佛呢,勸人家不要來學法修行,“你真的出來了,家裏對你有意見,他們就不會再信佛了。”那麼你只好一輩子呆在家裏。釋迦太子當年逾城出家,難道他父親心裏不難過?把他養育長大的姨媽不難過?難道他的妻子、兒子不難過?據說當年釋迦太子出城後,他把頭發剃掉,把太子的一切莊飾都交給馬夫帶給父親,馬夫都掉眼淚,連白馬都掉眼淚。照你這個觀點,釋迦太子出家真是罪大惡極了?我們今天能夠信佛,獲得種種殊勝的利益,一切的利益還不是從釋迦佛離開皇宮出家開始的?所以說在佛弟子頭腦裏灌入世俗觀念、世俗感情、世俗知見,這是破壞佛教最大的手段,要摧毀你學法修行的成就!

  有人主張要退休後再學法修行,

  退失了他人的出離心菩提心

  從前在別的地方,我有個女學生再叁要求跟我學法,她說:“我要了生死,我要跟男朋友斷絕關系。”我說:“你要冷靜考慮,男女的愛是很難斷的。”第二次又求我,我還是叫她冷靜考慮。第叁次來求我,那我只好同意。結果男朋友哭啊哭啊,她有一次來電話:“老師啊,我頂不住了,男朋友朝著我天天哭。”她又說:她另有一個信佛的老師,勸她學他的樣,到退休了,把家裏的事情都安頓好了,再去學佛法。這句話她聽進去了,她就不出來了。這就是末法現象,這樣佛教還有什麼希望?

  佛弟子應學釋迦獅子大雄大力,

  莫貪溫暖學貓叫

  供釋迦佛的地方叫大雄寶殿,爲什麼稱寶?大雄大力啊!一只小貓,整天躲在竈頭旁,取得溫暖,叫起來“喵”,軟綿綿軟綿綿,獅子是這麼叫的嗎?我在家時就說過:“叫我不走這條路辦不到。”佛弟子首先就要學釋迦佛大雄大力的精神。

  不修苦行應生慚愧,更不宜爲自己作辯護

  釋迦太子出了家以後,到雪山洞裏修了六年苦行。中國的書上一般都是這麼講的:“後來釋迦太子覺得苦行是錯的。”既然認爲苦行是錯的,所以今天中國佛門要吃素雞、素鴨、素黃魚。釋迦菩薩在兜率天就修得非常好了,到了快成佛的境界,就算釋迦太子降生時是八地菩薩,你是幾地菩薩?你不肯修苦行倒也罷了,應該自己慚愧啊,哪有給自己辯護的?

  釋迦太子在六年苦行中獲得了甚深靜慮

  釋迦太子修六年苦行,又不是在山洞裏搓麻將,(衆笑)他也不是離開皇宮,剃了頭換了衣服就成佛了,是經過六年苦行成佛的。那麼他六年裏到底在幹什麼?在修禅定!爲什麼要修苦行?不修苦行,貪欲斷不了。一個人要斷自己的貪欲,必須修苦行。釋迦佛講過,“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今天誰在修頭陀行啊?沒人修了,所以正法就沒辦法住世了。書上有句話,“六年苦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六年苦行使他獲得甚深的禅定,所以我向釋迦佛頂禮。我們佛弟子,素雞素鴨盡管吃,你不要再說釋迦佛六年苦行是錯了。

  爲了補充身體,釋迦太子才結束苦行,

  並非起了貪愛心而飲牛奶

  既然如此,爲什麼釋迦太子出了山洞,又接受了牧女的牛奶供養呢?這是第二階段呀。比如醫生爲了冶好你這個病,要你必須忌口,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像我得了高血壓就不能吃得太鹹,又不能吃得太油,也不能吃辣的,也不能吃太甜的,偏偏我喜歡吃鹹的、辣的,不讓我吃,也只好不吃啊。等到病好了,醫生又說:你現在病好了,你身體很虛,要補補身體啊。這是兩個階段呀。

  釋迦太子六年苦行,瘦得皮包骨頭,據說在河裏洗澡都差點爬不起來了,這樣的身體能成佛嗎?所以要補身體了,他可不是貪心喝牛奶的。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7)

  傅味琴講于浙江省開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苦的因是煩惱的聚集,滅煩惱要修道谛

  提要:

  ■ 苦行不能強行,要保護好身體,能遠離世俗享受就好

   ■ 由于天人請佛住世,所以釋迦佛才說了四十九年法

   ■ 與我們最有緣的是能發心修行的人

   ■ 從四谛法開成十六行觀,這是解脫生死的根本法

   ■ 苦的因是煩惱聚集,滅煩惱要修道谛

  苦行不能強行,要保護好身體,

  能遠離世俗享受就好

  補充說一句,現在佛弟子有個毛病,容易沖動,容易莽撞,這也是沒智慧的表現。有人聽到我大大贊歎釋迦佛六年苦行,也想學釋迦佛的樣,每天抓一把芝麻,抓一把小麥吃。釋迦太子在雪山洞裏體力衰弱得昏倒了,他照樣爬得起來,我看你昏倒了就爬不起來了吧。所以要講究點科學,不要沖動,不要莽撞。你只要比現在苦一點就可以了。別太過分了。要求不高,酒就別喝了,煙也別抽了,麻將別打了,別殺生了,實在吃不了素,小葷吃一點算了。有人竟然還上酒家去吃咧。還把我請到賓館裏去吃,要不是我大慈大悲,我就把你罵一頓,雖然是素食也太享受了!

  由于天人請佛住世,

  所以釋迦佛才說了四十九年法

  後來他到菩提樹下成道。成道以後他本來想:我證悟的真理,甚深甚深,衆生很難懂的,就想涅槃了。天人就來請佛住世轉*輪,請他不要涅槃,雖然衆生愚癡顛倒,但是能夠修行、能夠理解佛法的衆生還是有的。因爲這個因緣,釋迦佛就沒有涅槃。這也是因爲對法尊重的緣故,必須要有請才能說法。比如這兒本來叫靈山寺,是齊老把我請來的。他是請我來弘揚佛法的,宗教局發給我證書,所以我是有請才來說法。有些人自己不想聽法,竟然也不想請法,因爲怕正法一宏揚,他們的錯就暴露了。那麼你把錯的改正改正呢?與其改正還不如錯到底吧。這真是如今佛門裏的怪現象,所以是末法時期了。

  與我們最有緣的是能發心修行的人

  釋迦佛考慮誰最有緣得度啊?當初王宮裏派過來的五個大臣跟他最有緣,因爲他們當初被釋迦太子感動了,也跟著釋迦太子修苦行。後來釋迦太子喝了牛奶,他們認爲釋迦太子退心了,就跑到鹿野苑去修苦行。釋迦佛想,還是他們五個人跟我最有緣。那麼今天你們都是佛弟子,誰跟你們最有緣?是陪你喝酒的還是陪你打牌、跳迪斯科的?應該是肯修行的人跟你最有緣!這麼樣一比較一分析,就明白咱們以前的知見都錯了。知見錯了,修行的路子也就錯了,所以才會形成末法時期。

  有人來到這兒,我們勸他常住下來學法,他說:“要看這兒跟我有緣沒緣。”我就奇怪,有句老話,“有緣千裏來相逢”,既然千裏來相逢了,明明是有緣,怎麼還要來看看有緣沒緣?他的意思:你說我好話就是有緣,批評我就是無緣,這還像修行人嗎?釋迦佛的看法:這五個人在修行,他們跟我最有緣了。我們也應該這樣啊,文殊院的師生全是修行人,你怎麼到了文殊院,反而覺得無緣了呢?

  從四谛法開成十六行觀,這是解脫生死的根本法

  後來釋迦佛就說了苦集滅道四谛法,四谛法再開成四四十六行觀:苦谛:苦苦、苦空、苦無我、苦無常,集谛:集因、集集、集生、集緣,滅谛:滅、解脫、妙善、定生,道谛:道、道品、道成辦、道決定獲。說:“老師,你這麼唸我們聽不懂,你講講呢。”沒時間講了,你們就先聽聽名詞吧,只要你們肯常來,總會聽得到的。

  苦的因是煩惱聚集,滅煩惱要修道谛

  釋迦佛四谛法說了叁次,這在佛教上叫叁轉十二*輪,第一次說:“此是苦,此是集,此是滅,此是道。”此是苦,就是世間上的一切都是苦的。此是集,苦是從煩惱中産生的,苦的原因就是煩惱的聚集。此是滅,你滅掉了煩惱以後,彼岸是非常的快樂,沒有生老病死。此是道,你要想達到滅谛的境界,這條道路你要自己去修出來啊。有兩個就證阿羅漢果了。

  說“怎麼證得這麼快,我二十年都沒有證果。”你能跟他們比嗎?他們跟隨釋迦佛修了六年苦行,你住在哪裏?上海、北京、南京、杭州。他們住在樹林的茅篷裏。你一天到晚浪費時間,他們天天在苦行!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8)

  傅味琴講于浙江省開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佛弟子學法弘法,

  能使法炬常明耀,這是菩提心功德

  提要:

  ■ 苦要自己去明白,煩惱要自己去斷,彼岸要自己去到達,道要自己去修

   ■ 爲破衆生疑,佛說“此是滅我已證”

   ■ 釋迦佛、四谛法、賢聖僧稱爲叁寶

   ■ 僧寶有傳承功德,傳法如傳燈,不可把傳燈作遊戲

   ■ 佛弟子學法弘法,能使法炬常明耀,這是菩提心功德

  苦要自己去明白,煩惱要自己去斷,

  彼岸要自己去到達,道要自己去修

  還有叁個未證果的,釋迦佛又說“此是苦,汝應知”,就是說,你不要光聽我這麼說說,你自己要明白世間上一切都是苦的,要聯系自己,聯系實際。“此是集,汝應斷”,苦的因是煩惱,你必須斷煩惱才沒有苦。“此是滅,汝應證”,要證到滅谛的境界,你必須到彼岸。“此是道,汝應修”,這條到彼岸的道路,你應該修起來。又有兩個證阿羅漢果了。

  爲破衆生疑,佛說“此是滅我已證”

  還有一個,五個人中間,他算是鈍根了,因爲他有懷疑:你說得好,你自己怎麼樣?這個懷疑就把他障住了。所以釋迦佛又說了第叁遍,“此是苦,我已知”,世間上一切苦,我已經知道了。“此是集,我已斷”,我煩惱已經斷盡了。“此是滅,我已證”,我已經證到了無上正等正覺。“此是道,我已修”,我這條道路已經走過來了,你別懷疑了,我是過來人。那麼五個比丘都證阿羅漢果了。

  釋迦佛、四谛法、賢聖僧稱爲叁寶

  從此娑婆世界就出現了叁寶,佛寶釋迦佛,法寶四谛法,僧寶五比丘。爲什麼稱寶?五比丘個個證阿羅漢果,所以稱寶。所謂僧寶是指證果或正趨向證果的人,我們皈依僧是皈依賢聖僧,可不能皈依假和尚。有的出家時雖不是假和尚,後來也變成假和尚了,因爲他喝酒、吃肉、外邊有女人。什麼叫賢聖僧?他在斷煩惱,正走在證果的路上,這叫賢僧,他已經證果了,不管是證初果二果,叫聖僧。賢聖僧可不是一天到晚趕經忏做佛事。現在甚至有的人還給鬼洗澡咧,死人還有一個人的形象,鬼連身體都沒有,洗什麼澡呀?

  僧寶有傳承功德,傳法如傳燈,

  不可把傳燈作遊戲

  從這個時候開始,佛教一直流傳到今天,這是釋迦佛的功德,也是法寶的功德,特別是僧寶的功德。叁寶到底有什麼功德?佛寶有法身、報身、化身的功德,法寶有教證功德,僧寶有傳承功德。佛涅槃25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還能夠聽到法,還能修行,這就是一代一代的善知識,他們培養徒弟,徒弟再培養徒弟,才把佛法流傳到今天。這種方式佛教裏叫傳燈,傳燈是個比喻,就是你把學到的佛法傳給徒弟,徒弟再傳給徒弟,這就叫傳承功德。像一盞燈點燃另一盞燈那樣,燈燈相傳,使燈火不要滅。現在佛門裏把一盞油燈傳來傳去叫傳燈,那不是成了遊戲嗎?

  佛弟子學法弘法,能使法炬常明耀,

  這是菩提心功德

  大家最最重要的是要發菩提心,要一切爲衆生。釋迦佛就是發了菩提心以後修成佛的,我們今天作爲叁寶弟子,我們要把佛寶的功德、法寶的功德、僧寶的功德一直傳下去。所以我培養你們,總是說這兩句話:出家人將來要當法師,居士將來要當老師,都要弘揚佛法,把佛法傳給徒弟,教給學生,一代一代傳下去,法炬常明耀。有法才有叁寶,沒有法就沒有叁寶。

  今天給你們講的,你們好像是聽曆史故事,其實是個修法。今天我本來想把修法告訴你們,因爲時間關系,要聽這個修法,你們下次來。(衆笑)今天就到這裏。(回向)

  

《2007年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