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07年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甚深静虑

   ■ 为了补充身体,释迦太子才结束苦行,并非起了贪爱心而饮牛奶

  在佛弟子头脑里灌输世俗知见,

  是一种破坏佛教的手段

  还有一种人,有的还信佛呢,劝人家不要来学法修行,“你真的出来了,家里对你有意见,他们就不会再信佛了。”那么你只好一辈子呆在家里。释迦太子当年逾城出家,难道他父亲心里不难过?把他养育长大的姨妈不难过?难道他的妻子、儿子不难过?据说当年释迦太子出城后,他把头发剃掉,把太子的一切庄饰都交给马夫带给父亲,马夫都掉眼泪,连白马都掉眼泪。照你这个观点,释迦太子出家真是罪大恶极了?我们今天能够信佛,获得种种殊胜的利益,一切的利益还不是从释迦佛离开皇宫出家开始的?所以说在佛弟子头脑里灌入世俗观念、世俗感情、世俗知见,这是破坏佛教最大的手段,要摧毁你学法修行的成就!

  有人主张要退休后再学法修行,

  退失了他人的出离心菩提心

  从前在别的地方,我有个女学生再三要求跟我学法,她说:“我要了生死,我要跟男朋友断绝关系。”我说:“你要冷静考虑,男女的爱是很难断的。”第二次又求我,我还是叫她冷静考虑。第三次来求我,那我只好同意。结果男朋友哭啊哭啊,她有一次来电话:“老师啊,我顶不住了,男朋友朝着我天天哭。”她又说:她另有一个信佛的老师,劝她学他的样,到退休了,把家里的事情都安顿好了,再去学佛法。这句话她听进去了,她就不出来了。这就是末法现象,这样佛教还有什么希望?

  佛弟子应学释迦狮子大雄大力,

  莫贪温暖学猫叫

  供释迦佛的地方叫大雄宝殿,为什么称宝?大雄大力啊!一只小猫,整天躲在灶头旁,取得温暖,叫起来“喵”,软绵绵软绵绵,狮子是这么叫的吗?我在家时就说过:“叫我不走这条路办不到。”佛弟子首先就要学释迦佛大雄大力的精神。

  不修苦行应生惭愧,更不宜为自己作辩护

  释迦太子出了家以后,到雪山洞里修了六年苦行。中国的书上一般都是这么讲的:“后来释迦太子觉得苦行是错的。”既然认为苦行是错的,所以今天中国佛门要吃素鸡、素鸭、素黄鱼。释迦菩萨在兜率天就修得非常好了,到了快成佛的境界,就算释迦太子降生时是八地菩萨,你是几地菩萨?你不肯修苦行倒也罢了,应该自己惭愧啊,哪有给自己辩护的?

  释迦太子在六年苦行中获得了甚深静虑

  释迦太子修六年苦行,又不是在山洞里搓麻将,(众笑)他也不是离开皇宫,剃了头换了衣服就成佛了,是经过六年苦行成佛的。那么他六年里到底在干什么?在修禅定!为什么要修苦行?不修苦行,贪欲断不了。一个人要断自己的贪欲,必须修苦行。释迦佛讲过,“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今天谁在修头陀行啊?没人修了,所以正法就没办法住世了。书上有句话,“六年苦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六年苦行使他获得甚深的禅定,所以我向释迦佛顶礼。我们佛弟子,素鸡素鸭尽管吃,你不要再说释迦佛六年苦行是错了。

  为了补充身体,释迦太子才结束苦行,

  并非起了贪爱心而饮牛奶

  既然如此,为什么释迦太子出了山洞,又接受了牧女的牛奶供养呢?这是第二阶段呀。比如医生为了冶好你这个病,要你必须忌口,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像我得了高血压就不能吃得太咸,又不能吃得太油,也不能吃辣的,也不能吃太甜的,偏偏我喜欢吃咸的、辣的,不让我吃,也只好不吃啊。等到病好了,医生又说:你现在病好了,你身体很虚,要补补身体啊。这是两个阶段呀。

  释迦太子六年苦行,瘦得皮包骨头,据说在河里洗澡都差点爬不起来了,这样的身体能成佛吗?所以要补身体了,他可不是贪心喝牛奶的。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7)

  傅味琴讲于浙江省开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苦的因是烦恼的聚集,灭烦恼要修道谛

  提要:

  ■ 苦行不能强行,要保护好身体,能远离世俗享受就好

   ■ 由于天人请佛住世,所以释迦佛才说了四十九年法

   ■ 与我们最有缘的是能发心修行的人

   ■ 从四谛法开成十六行观,这是解脱生死的根本法

   ■ 苦的因是烦恼聚集,灭烦恼要修道谛

  苦行不能强行,要保护好身体,

  能远离世俗享受就好

  补充说一句,现在佛弟子有个毛病,容易冲动,容易莽撞,这也是没智慧的表现。有人听到我大大赞叹释迦佛六年苦行,也想学释迦佛的样,每天抓一把芝麻,抓一把小麦吃。释迦太子在雪山洞里体力衰弱得昏倒了,他照样爬得起来,我看你昏倒了就爬不起来了吧。所以要讲究点科学,不要冲动,不要莽撞。你只要比现在苦一点就可以了。别太过分了。要求不高,酒就别喝了,烟也别抽了,麻将别打了,别杀生了,实在吃不了素,小荤吃一点算了。有人竟然还上酒家去吃咧。还把我请到宾馆里去吃,要不是我大慈大悲,我就把你骂一顿,虽然是素食也太享受了!

  由于天人请佛住世,

  所以释迦佛才说了四十九年法

  后来他到菩提树下成道。成道以后他本来想:我证悟的真理,甚深甚深,众生很难懂的,就想涅槃了。天人就来请佛住世转*轮,请他不要涅槃,虽然众生愚痴颠倒,但是能够修行、能够理解佛法的众生还是有的。因为这个因缘,释迦佛就没有涅槃。这也是因为对法尊重的缘故,必须要有请才能说法。比如这儿本来叫灵山寺,是齐老把我请来的。他是请我来弘扬佛法的,宗教局发给我证书,所以我是有请才来说法。有些人自己不想听法,竟然也不想请法,因为怕正法一宏扬,他们的错就暴露了。那么你把错的改正改正呢?与其改正还不如错到底吧。这真是如今佛门里的怪现象,所以是末法时期了。

  与我们最有缘的是能发心修行的人

  释迦佛考虑谁最有缘得度啊?当初王宫里派过来的五个大臣跟他最有缘,因为他们当初被释迦太子感动了,也跟着释迦太子修苦行。后来释迦太子喝了牛奶,他们认为释迦太子退心了,就跑到鹿野苑去修苦行。释迦佛想,还是他们五个人跟我最有缘。那么今天你们都是佛弟子,谁跟你们最有缘?是陪你喝酒的还是陪你打牌、跳迪斯科的?应该是肯修行的人跟你最有缘!这么样一比较一分析,就明白咱们以前的知见都错了。知见错了,修行的路子也就错了,所以才会形成末法时期。

  有人来到这儿,我们劝他常住下来学法,他说:“要看这儿跟我有缘没缘。”我就奇怪,有句老话,“有缘千里来相逢”,既然千里来相逢了,明明是有缘,怎么还要来看看有缘没缘?他的意思:你说我好话就是有缘,批评我就是无缘,这还像修行人吗?释迦佛的看法:这五个人在修行,他们跟我最有缘了。我们也应该这样啊,文殊院的师生全是修行人,你怎么到了文殊院,反而觉得无缘了呢?

  从四谛法开成十六行观,这是解脱生死的根本法

  后来释迦佛就说了苦集灭道四谛法,四谛法再开成四四十六行观:苦谛:苦苦、苦空、苦无我、苦无常,集谛:集因、集集、集生、集缘,灭谛:灭、解脱、妙善、定生,道谛:道、道品、道成办、道决定获。说:“老师,你这么唸我们听不懂,你讲讲呢。”没时间讲了,你们就先听听名词吧,只要你们肯常来,总会听得到的。

  苦的因是烦恼聚集,灭烦恼要修道谛

  释迦佛四谛法说了三次,这在佛教上叫三转十二*轮,第一次说:“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此是苦,就是世间上的一切都是苦的。此是集,苦是从烦恼中产生的,苦的原因就是烦恼的聚集。此是灭,你灭掉了烦恼以后,彼岸是非常的快乐,没有生老病死。此是道,你要想达到灭谛的境界,这条道路你要自己去修出来啊。有两个就证阿罗汉果了。

  说“怎么证得这么快,我二十年都没有证果。”你能跟他们比吗?他们跟随释迦佛修了六年苦行,你住在哪里?上海、北京、南京、杭州。他们住在树林的茅篷里。你一天到晚浪费时间,他们天天在苦行!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8)

  傅味琴讲于浙江省开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佛弟子学法弘法,

  能使法炬常明耀,这是菩提心功德

  提要:

  ■ 苦要自己去明白,烦恼要自己去断,彼岸要自己去到达,道要自己去修

   ■ 为破众生疑,佛说“此是灭我已证”

   ■ 释迦佛、四谛法、贤圣僧称为三宝

   ■ 僧宝有传承功德,传法如传灯,不可把传灯作游戏

   ■ 佛弟子学法弘法,能使法炬常明耀,这是菩提心功德

  苦要自己去明白,烦恼要自己去断,

  彼岸要自己去到达,道要自己去修

  还有三个未证果的,释迦佛又说“此是苦,汝应知”,就是说,你不要光听我这么说说,你自己要明白世间上一切都是苦的,要联系自己,联系实际。“此是集,汝应断”,苦的因是烦恼,你必须断烦恼才没有苦。“此是灭,汝应证”,要证到灭谛的境界,你必须到彼岸。“此是道,汝应修”,这条到彼岸的道路,你应该修起来。又有两个证阿罗汉果了。

  为破众生疑,佛说“此是灭我已证”

  还有一个,五个人中间,他算是钝根了,因为他有怀疑:你说得好,你自己怎么样?这个怀疑就把他障住了。所以释迦佛又说了第三遍,“此是苦,我已知”,世间上一切苦,我已经知道了。“此是集,我已断”,我烦恼已经断尽了。“此是灭,我已证”,我已经证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此是道,我已修”,我这条道路已经走过来了,你别怀疑了,我是过来人。那么五个比丘都证阿罗汉果了。

  释迦佛、四谛法、贤圣僧称为三宝

  从此娑婆世界就出现了三宝,佛宝释迦佛,法宝四谛法,僧宝五比丘。为什么称宝?五比丘个个证阿罗汉果,所以称宝。所谓僧宝是指证果或正趋向证果的人,我们皈依僧是皈依贤圣僧,可不能皈依假和尚。有的出家时虽不是假和尚,后来也变成假和尚了,因为他喝酒、吃肉、外边有女人。什么叫贤圣僧?他在断烦恼,正走在证果的路上,这叫贤僧,他已经证果了,不管是证初果二果,叫圣僧。贤圣僧可不是一天到晚赶经忏做佛事。现在甚至有的人还给鬼洗澡咧,死人还有一个人的形象,鬼连身体都没有,洗什么澡呀?

  僧宝有传承功德,传法如传灯,

  不可把传灯作游戏

  从这个时候开始,佛教一直流传到今天,这是释迦佛的功德,也是法宝的功德,特别是僧宝的功德。三宝到底有什么功德?佛宝有法身、报身、化身的功德,法宝有教证功德,僧宝有传承功德。佛涅槃25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能够听到法,还能修行,这就是一代一代的善知识,他们培养徒弟,徒弟再培养徒弟,才把佛法流传到今天。这种方式佛教里叫传灯,传灯是个比喻,就是你把学到的佛法传给徒弟,徒弟再传给徒弟,这就叫传承功德。像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那样,灯灯相传,使灯火不要灭。现在佛门里把一盏油灯传来传去叫传灯,那不是成了游戏吗?

  佛弟子学法弘法,能使法炬常明耀,

  这是菩提心功德

  大家最最重要的是要发菩提心,要一切为众生。释迦佛就是发了菩提心以后修成佛的,我们今天作为三宝弟子,我们要把佛宝的功德、法宝的功德、僧宝的功德一直传下去。所以我培养你们,总是说这两句话:出家人将来要当法师,居士将来要当老师,都要弘扬佛法,把佛法传给徒弟,教给学生,一代一代传下去,法炬常明耀。有法才有三宝,没有法就没有三宝。

  今天给你们讲的,你们好像是听历史故事,其实是个修法。今天我本来想把修法告诉你们,因为时间关系,要听这个修法,你们下次来。(众笑)今天就到这里。(回向)

  

《2007年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