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07年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P2

  ..续本文上一页你这个样子,你身上的袈裟也不会成佛,这个披袈裟的人也不会成佛。

  释迦太子从智慧中成道,如今修行人想从学愚中得解脱;

  释迦佛为众生谋利益,如今众生得了利益图享受

  今天我们佛弟子,跟释迦佛当年比一比?非但没有智慧,不肯学佛法,有些人还主张学愚,更不肯修禅定。身体差了你修修禅定,身体就会好起来。上一次有几个老同学来,只住三天就走了,其中有一个当年患的是硬皮症。我就批评她,“当年你说苏州一共有五个人患硬皮症,其他几个人早就死了,而你活到今天,你是靠学修佛法的禅定救了你,你今天为什么还不想在佛门里做贡献,好好修行呢?”至少应该有个报恩思想吧。有的人得到了佛菩萨的好处,一回家就去吃肯德基,即使吃素,心里也不清净。有些还喝酒咧。可能这就是回家的目的吧。

  释迦太子后来看见农夫在耕田,翻出一条蚯蚓,一只麻雀就叼了蚯蚓,一只老鹰又把小麻雀叼走了。释迦太子心里非常难过,说:“众生可怜,互相吞食。”所以释迦太子出家修行完全是为了众生,他要使每个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

  佛说愚痴堕畜生,学愚的人连佛说的话都不信

  为什么众生互相吞食?因为有贪瞋痴啊。来到我们文殊院的狗、猫、鱼全是有福气的。从前在湖北的时候,咱们养只小狗,每次你们排队,它也排在后面,我一讲法,它也要进来。它很聪明,躲在我法座底下,怕你们看见了把它赶走。因为听不懂,它就打瞌睡了。很奇怪,咱们每次唸回向文时,它就醒了。(众笑)可见畜生到底是畜生啊,畜生的特点就是愚痴。所以佛说,如果愚痴不改变的话,死了下畜生道。那些学愚的人,连佛的话都不信。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4)

  傅味琴讲于浙江省开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教导众生断烦恼,

  才是出离苦海的根本解脱法

  提要:

  ■ 很多人远离佛门,就被狼(郎)狗(哥)吞掉了法身慧命

   ■ 教导众生断烦恼,才是出离苦海的根本解脱法

   ■ 释迦太子为了要出家修行,才结婚生子

   ■ 修行人不想家,在家修行却放不下家

  很多人远离佛门,

  就被狼(郎)狗(哥)吞掉了法身慧命

  愚痴的结果怎么样?咱们文殊院原来养过一只大狗,它畜生道的本性发作,半夜里把猫咬死了。在佛门里造业,这个罪很重啊,现世就要受报。后来半夜里有小住的客人来,值班的人把铁门一开,这条狗看见铁门开了,马上蹿出去,它大概想“我蹿出去了,自由了”。结果再也没有回来过。周围邻居说,肯定被人抓走吃掉了。这就是离开文殊院的“好处”。(众笑)现在身在文殊院的人还想离开,你虽然长得这么高,其实你愚痴颠倒,没有智慧,从心理上说话,你还是个小孩,你冲出去多危险啊。人不把你吃掉,也有东西会把你吃掉,就是天天唱的“狼(郎)呀狗(哥)呀”的。你一天到晚钻到“狼(郎)呀狗(哥)呀”里边去,你法身慧命就给它吃掉了。

  教导众生断烦恼,才是出离苦海的根本解脱法

  释迦太子当年看见麻雀叼蚯蚓,老鹰叼麻雀,他起了悲悯心,就出家修行了。今天佛弟子,看见小动物可怜啊,那你学学释迦佛样,你就出家修行呢。他不这样,而是花很多钱去买来放生。当然放生也是好,可是你不学佛法不好,不修行不好。释迦太子当年可没有专门去买蚯蚓、买麻雀放生。这种做法只是一个善心而已,可不是一颗修行的心,对众生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众生六道轮回,受苦受难,今天做畜生,根子就是因为众生心里有贪瞋痴。

  释迦太子为了要出家修行,才结婚生子

  后来释迦太子就向父亲提出出家的要求,父亲非常害怕,当年释迦太子刚生下的时候,阿私陀仙人来给他看相,就说,“太子将来或者成为转轮圣王,或者出家修行成如来,但我看太子将来肯定会出家修行成如来的。”印度称的仙人,跟中国说的仙人不一样,中国仙人都是指神仙,印度仙人是指深山老林里修行的人。他父亲一听到这话,心里就恐慌。父亲跟他讲条件,“你出家了,我这个王位交给谁啊?除非你给我生一个儿子。”释迦太子就结婚生了个儿子。

  当年能海上师也是这样,能海上师是姐姐把他养大的,所以姐姐对他的恩很重啊。后来能海上师要出家了,他的姐姐不同意,因为从前是儒教思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姐姐说,“你生了孩子再出家。”所以能海上师就结婚,生了孩子。孩子还很小,他就出家了。我们今天结婚也结了,儿子也生了,还是不出家。

  修行人不想家,在家修行却放不下家

  你们想:今天大家欢欢喜喜来过释迦佛圣诞,老师尽是批评我们。我不是批评你们,我是批评我自己。我也是一成家就被家拖住了,一生孩子就被孩子拖住了。不过我虽然没有出家,至少我后来离家了,你们到现在还不肯离家,从出家到离家,要求已经降低了,还在一天到晚打自己家里的小算盘。实在说现在我头脑里,只有经常想起我的妈,可没有经常在想家、想儿子、想女儿,哪有时间想了,想了又有什么用啊?从前住在家里也不习惯啊,家里矛盾多,老婆说“你可以到庙里去养老修行了。”我到了庙里,她又打电话来,“你家还要不要啊?你还想不想家?”我只好说:“要的要的,想的想的。”(众笑)因为我不能不这么说啊。连家都放不下,你还修什么行啊。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5)

  傅味琴讲于浙江省开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佛弟子应该在佛门做贡献,

  对修行人应该起欢喜心、供养心

  提要:

  ■ 佛弟子就应该在佛门做贡献,对修行人应该起欢喜心、供养心

   ■ 障碍挡不住修行人,所以释迦太子当年逾城出家

   ■ 发心修行,却冲不破兄弟姊妹亲友阻拦的障碍,岂不笑话

   ■ 有人凭兴趣来,有人来看看这儿是否真的吃饭不要钱

  佛弟子就应该在佛门做贡献,

  对修行人应该起欢喜心、供养心

  后来释迦太子结婚,生了孩子,可是他心里并不快乐,经常一个人坐在窗口,思惟人生的道理。有一天,他看到门口来一个修行人,印度话称为沙门。当年印度的修行人,哪有今天中国修行人这样的享受?全是生活非常艰苦的。他们没有什么贪求,吃饭就是靠乞食。释迦太子一看见修行人,发大欢喜心,就用最好的饭菜供养他,而且放在很好的钵里。

  这一段说明修行人对释迦太子的吸引力很强,他愿意把自己最好的东西供养出来。我今天虽然还没有出家,可我还在修行,还在为佛教做贡献,我想这可能跟我小时候在家乡的表现有关。

  我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有时候饭没吃饱就吃米糠。可是有一天,家门口走过这么一个人,天热他还穿了长袍子,长袍子洗得干干净净的,补丁补得很整齐。我从来没看见过这样的人,就把我吸住了,我想这可能就是传说中修道的人吧。我在他后面跟着,他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一直跟到河对岸。他在树下停下来,把冷饭拿出来,到居民家要一点开水泡泡饭。我看他没菜,我就跑到家里,把厨房里吊着的菜篮子拿下来,抓了几根萝卜干,再追到那里想供养他,但是已经不见了。从这里看出来,一个有善根的人,看见别人修行会非常羡慕,非常尊重,非常欢喜。今天文殊院里全是修行人,每位同学能到文殊院来修行,不简单啊!你怎么还对他起烦恼呢?你要学我的样,说句笑话,快抓两根萝卜干供养他。

  障碍挡不住修行人,所以释迦太子当年逾城出家

  后来释迦太子生了儿子要走了,他的父亲就变卦了,不准他走,还在城门口装了铃,派了军队看着,铃声一响,很远都听得见。可是释迦太子决心要走,难道他没感情啊?他离开皇宫时,特地跑到房里去看看妻儿,他很想再抱抱儿子,可是不敢啊,因为一抱孩子,孩子的妈要醒过来啊。随后就到马房里,叫马夫牵出白马,即使城门关着,城上有铃,他靠着这匹白马,跳过城墙跑出去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逾城出家。

  发心修行,却冲不破兄弟姊妹

  亲友阻拦的障碍,岂不笑话

  有许多人也有释迦佛的精神,爸爸妈妈不同意,可他意志坚定,要出家修行的心从来不动摇,最后爸爸妈妈就同意了。这就做得没错,出家要经过父母同意的,释迦太子出家是经过他爸爸同意的,后来爸爸反悔了,那是爸爸不对。还有一些人做法就不恰当,父母不同意,他就跑掉了,人们还赞叹他道心坚固,不知道这是道教的道还是佛教的道。出家要父母同意,因为父母对你有养育之恩啊!但不必征求叔伯、婶婶、阿姨、兄弟、姐妹的同意。今天你们出不了家的人,希望你们离家来这儿学法、培养,你们也做不到。你在学校里求学也要离家的,到外地去工作也要离家的。偏偏到佛门来学法修行就困难重重,而且理由充足,说“我的姐姐批评我”,“我的妹妹整天在说我闲话”。这种也算理由吗?当年释迦太子出不来,可真的出不来啊,城门都关起来了,还有士兵看守。你把家里安顿好,买张票就上车了嘛。

  有人凭兴趣来,

  有人来看看这儿是否真的吃饭不要钱

  由于今天的佛弟子素质降低,所以修行困难重重,来学法修行好比是一种兴趣。有人说,“所有的名山道场我都去过了,文殊院没来过,所以来看看。”结果没住几天就走了。还有的人说,“听说傅老师那儿吃饭不要钱,我不信,现在还有不要钱的地方,我要去看看。”他是来看看这儿是不是真的吃饭不要钱。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6)

  傅味琴讲于浙江省开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释迦太子在六年苦行中获得了甚深静虑

  提要:

  ■ 在佛弟子头脑里灌输世俗知见,是一种破坏佛教的手段

   ■ 有人主张要退休后再学法修行,退失了他人的出离心菩提心

   ■ 佛弟子应学释迦狮子大雄大力,莫贪温暖学猫叫

   ■ 不修苦行应生惭愧,更不宜为自己作辩护

   ■ 释迦太子在六年苦行中获得了…

《2007年 释迦牟尼佛圣诞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