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這個樣子,你身上的袈裟也不會成佛,這個披袈裟的人也不會成佛。
釋迦太子從智慧中成道,如今修行人想從學愚中得解脫;
釋迦佛爲衆生謀利益,如今衆生得了利益圖享受
今天我們佛弟子,跟釋迦佛當年比一比?非但沒有智慧,不肯學佛法,有些人還主張學愚,更不肯修禅定。身體差了你修修禅定,身體就會好起來。上一次有幾個老同學來,只住叁天就走了,其中有一個當年患的是硬皮症。我就批評她,“當年你說蘇州一共有五個人患硬皮症,其他幾個人早就死了,而你活到今天,你是靠學修佛法的禅定救了你,你今天爲什麼還不想在佛門裏做貢獻,好好修行呢?”至少應該有個報恩思想吧。有的人得到了佛菩薩的好處,一回家就去吃肯德基,即使吃素,心裏也不清淨。有些還喝酒咧。可能這就是回家的目的吧。
釋迦太子後來看見農夫在耕田,翻出一條蚯蚓,一只麻雀就叼了蚯蚓,一只老鷹又把小麻雀叼走了。釋迦太子心裏非常難過,說:“衆生可憐,互相吞食。”所以釋迦太子出家修行完全是爲了衆生,他要使每個衆生都能夠離苦得樂。
佛說愚癡墮畜生,學愚的人連佛說的話都不信
爲什麼衆生互相吞食?因爲有貪瞋癡啊。來到我們文殊院的狗、貓、魚全是有福氣的。從前在湖北的時候,咱們養只小狗,每次你們排隊,它也排在後面,我一講法,它也要進來。它很聰明,躲在我法座底下,怕你們看見了把它趕走。因爲聽不懂,它就打瞌睡了。很奇怪,咱們每次唸回向文時,它就醒了。(衆笑)可見畜生到底是畜生啊,畜生的特點就是愚癡。所以佛說,如果愚癡不改變的話,死了下畜生道。那些學愚的人,連佛的話都不信。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4)
傅味琴講于浙江省開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教導衆生斷煩惱,
才是出離苦海的根本解脫法
提要:
■ 很多人遠離佛門,就被狼(郎)狗(哥)吞掉了法身慧命
■ 教導衆生斷煩惱,才是出離苦海的根本解脫法
■ 釋迦太子爲了要出家修行,才結婚生子
■ 修行人不想家,在家修行卻放不下家
很多人遠離佛門,
就被狼(郎)狗(哥)吞掉了法身慧命
愚癡的結果怎麼樣?咱們文殊院原來養過一只大狗,它畜生道的本性發作,半夜裏把貓咬死了。在佛門裏造業,這個罪很重啊,現世就要受報。後來半夜裏有小住的客人來,值班的人把鐵門一開,這條狗看見鐵門開了,馬上躥出去,它大概想“我躥出去了,自由了”。結果再也沒有回來過。周圍鄰居說,肯定被人抓走吃掉了。這就是離開文殊院的“好處”。(衆笑)現在身在文殊院的人還想離開,你雖然長得這麼高,其實你愚癡顛倒,沒有智慧,從心理上說話,你還是個小孩,你沖出去多危險啊。人不把你吃掉,也有東西會把你吃掉,就是天天唱的“狼(郎)呀狗(哥)呀”的。你一天到晚鑽到“狼(郎)呀狗(哥)呀”裏邊去,你法身慧命就給它吃掉了。
教導衆生斷煩惱,才是出離苦海的根本解脫法
釋迦太子當年看見麻雀叼蚯蚓,老鷹叼麻雀,他起了悲憫心,就出家修行了。今天佛弟子,看見小動物可憐啊,那你學學釋迦佛樣,你就出家修行呢。他不這樣,而是花很多錢去買來放生。當然放生也是好,可是你不學佛法不好,不修行不好。釋迦太子當年可沒有專門去買蚯蚓、買麻雀放生。這種做法只是一個善心而已,可不是一顆修行的心,對衆生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衆生六道輪回,受苦受難,今天做畜生,根子就是因爲衆生心裏有貪瞋癡。
釋迦太子爲了要出家修行,才結婚生子
後來釋迦太子就向父親提出出家的要求,父親非常害怕,當年釋迦太子剛生下的時候,阿私陀仙人來給他看相,就說,“太子將來或者成爲轉輪聖王,或者出家修行成如來,但我看太子將來肯定會出家修行成如來的。”印度稱的仙人,跟中國說的仙人不一樣,中國仙人都是指神仙,印度仙人是指深山老林裏修行的人。他父親一聽到這話,心裏就恐慌。父親跟他講條件,“你出家了,我這個王位交給誰啊?除非你給我生一個兒子。”釋迦太子就結婚生了個兒子。
當年能海上師也是這樣,能海上師是姐姐把他養大的,所以姐姐對他的恩很重啊。後來能海上師要出家了,他的姐姐不同意,因爲從前是儒教思想,不孝有叁,無後爲大。他姐姐說,“你生了孩子再出家。”所以能海上師就結婚,生了孩子。孩子還很小,他就出家了。我們今天結婚也結了,兒子也生了,還是不出家。
修行人不想家,在家修行卻放不下家
你們想:今天大家歡歡喜喜來過釋迦佛聖誕,老師盡是批評我們。我不是批評你們,我是批評我自己。我也是一成家就被家拖住了,一生孩子就被孩子拖住了。不過我雖然沒有出家,至少我後來離家了,你們到現在還不肯離家,從出家到離家,要求已經降低了,還在一天到晚打自己家裏的小算盤。實在說現在我頭腦裏,只有經常想起我的媽,可沒有經常在想家、想兒子、想女兒,哪有時間想了,想了又有什麼用啊?從前住在家裏也不習慣啊,家裏矛盾多,老婆說“你可以到廟裏去養老修行了。”我到了廟裏,她又打電話來,“你家還要不要啊?你還想不想家?”我只好說:“要的要的,想的想的。”(衆笑)因爲我不能不這麼說啊。連家都放不下,你還修什麼行啊。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5)
傅味琴講于浙江省開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佛弟子應該在佛門做貢獻,
對修行人應該起歡喜心、供養心
提要:
■ 佛弟子就應該在佛門做貢獻,對修行人應該起歡喜心、供養心
■ 障礙擋不住修行人,所以釋迦太子當年逾城出家
■ 發心修行,卻沖不破兄弟姊妹親友阻攔的障礙,豈不笑話
■ 有人憑興趣來,有人來看看這兒是否真的吃飯不要錢
佛弟子就應該在佛門做貢獻,
對修行人應該起歡喜心、供養心
後來釋迦太子結婚,生了孩子,可是他心裏並不快樂,經常一個人坐在窗口,思惟人生的道理。有一天,他看到門口來一個修行人,印度話稱爲沙門。當年印度的修行人,哪有今天中國修行人這樣的享受?全是生活非常艱苦的。他們沒有什麼貪求,吃飯就是靠乞食。釋迦太子一看見修行人,發大歡喜心,就用最好的飯菜供養他,而且放在很好的缽裏。
這一段說明修行人對釋迦太子的吸引力很強,他願意把自己最好的東西供養出來。我今天雖然還沒有出家,可我還在修行,還在爲佛教做貢獻,我想這可能跟我小時候在家鄉的表現有關。
我從小死了父親,家裏很窮,有時候飯沒吃飽就吃米糠。可是有一天,家門口走過這麼一個人,天熱他還穿了長袍子,長袍子洗得幹幹淨淨的,補丁補得很整齊。我從來沒看見過這樣的人,就把我吸住了,我想這可能就是傳說中修道的人吧。我在他後面跟著,他走到哪兒我跟到哪兒,一直跟到河對岸。他在樹下停下來,把冷飯拿出來,到居民家要一點開水泡泡飯。我看他沒菜,我就跑到家裏,把廚房裏吊著的菜籃子拿下來,抓了幾根蘿蔔幹,再追到那裏想供養他,但是已經不見了。從這裏看出來,一個有善根的人,看見別人修行會非常羨慕,非常尊重,非常歡喜。今天文殊院裏全是修行人,每位同學能到文殊院來修行,不簡單啊!你怎麼還對他起煩惱呢?你要學我的樣,說句笑話,快抓兩根蘿蔔幹供養他。
障礙擋不住修行人,所以釋迦太子當年逾城出家
後來釋迦太子生了兒子要走了,他的父親就變卦了,不准他走,還在城門口裝了鈴,派了軍隊看著,鈴聲一響,很遠都聽得見。可是釋迦太子決心要走,難道他沒感情啊?他離開皇宮時,特地跑到房裏去看看妻兒,他很想再抱抱兒子,可是不敢啊,因爲一抱孩子,孩子的媽要醒過來啊。隨後就到馬房裏,叫馬夫牽出白馬,即使城門關著,城上有鈴,他靠著這匹白馬,跳過城牆跑出去了。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逾城出家。
發心修行,卻沖不破兄弟姊妹
親友阻攔的障礙,豈不笑話
有許多人也有釋迦佛的精神,爸爸媽媽不同意,可他意志堅定,要出家修行的心從來不動搖,最後爸爸媽媽就同意了。這就做得沒錯,出家要經過父母同意的,釋迦太子出家是經過他爸爸同意的,後來爸爸反悔了,那是爸爸不對。還有一些人做法就不恰當,父母不同意,他就跑掉了,人們還贊歎他道心堅固,不知道這是道教的道還是佛教的道。出家要父母同意,因爲父母對你有養育之恩啊!但不必征求叔伯、嬸嬸、阿姨、兄弟、姐妹的同意。今天你們出不了家的人,希望你們離家來這兒學法、培養,你們也做不到。你在學校裏求學也要離家的,到外地去工作也要離家的。偏偏到佛門來學法修行就困難重重,而且理由充足,說“我的姐姐批評我”,“我的妹妹整天在說我閑話”。這種也算理由嗎?當年釋迦太子出不來,可真的出不來啊,城門都關起來了,還有士兵看守。你把家裏安頓好,買張票就上車了嘛。
有人憑興趣來,
有人來看看這兒是否真的吃飯不要錢
由于今天的佛弟子素質降低,所以修行困難重重,來學法修行好比是一種興趣。有人說,“所有的名山道場我都去過了,文殊院沒來過,所以來看看。”結果沒住幾天就走了。還有的人說,“聽說傅老師那兒吃飯不要錢,我不信,現在還有不要錢的地方,我要去看看。”他是來看看這兒是不是真的吃飯不要錢。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6)
傅味琴講于浙江省開化文殊院 2007.5.24(四月初八)
釋迦太子在六年苦行中獲得了甚深靜慮
提要:
■ 在佛弟子頭腦裏灌輸世俗知見,是一種破壞佛教的手段
■ 有人主張要退休後再學法修行,退失了他人的出離心菩提心
■ 佛弟子應學釋迦獅子大雄大力,莫貪溫暖學貓叫
■ 不修苦行應生慚愧,更不宜爲自己作辯護
■ 釋迦太子在六年苦行中獲得了…
《2007年 釋迦牟尼佛聖誕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