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學習觀世音菩薩,修悲心與智慧就是提高覺悟(觀世音菩薩聖誕日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此呀,人還不是個個是衆生。所以要空、無相、無願,你才能得解脫,你把有、相、願抓住不放,你永遠也解脫不了。

  大悲心要在不執有、不執相、不執願上産生

  大悲怎麼産生啊?你要不執著有、不執著相、不執著願,你才能成就觀世音菩薩那樣的大悲心。就算你什麼都空掉,你執著一個空,你還不能稱大,連空也要放下,所以要修空空。執著空就是小乘,不是菩薩。菩薩要在有裏修空,空裏修有,所謂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才是菩薩。聽說濟公說過一句話:真真假假,假假真真,這就是菩薩。說句笑話,菩薩不把衆生搞得昏頭昏腦,衆生會跟你走啊?這兩天,有人就跟我說:“老師,你到底搞點啥?一會兒叫我們訴苦,一會兒叫我們訴樂,我們跟著你走,搞得我們暈頭轉向,結果個個聽你話。”修菩薩法的人總有點“神通”吧,一個猴子還會七十二變啦,你們這些老菩薩怎麼一變都不肯變啦?

  盡管千變萬化,盡管你用種種善巧方便,但是路線不要錯,目的不要糊塗,目的是要進入無爲舍。

  菩薩不貪愛叁界,所以不入叁界;

  菩薩悲心爲度衆生,所以不出叁界

  先修離開貪,因爲一切煩惱以貪爲首。菩薩在叁界裏,他從不貪愛叁界,不貪愛就是不入叁界;菩薩有悲心要度衆生,所以不離叁界,菩薩始終在叁界裏,從不出叁界,可是他不是凡夫衆生。說“菩薩也是衆生”,可是菩薩在叁界裏從來不會被叁界所迷惑,所以是大衆生。

  想度衆生,卻走上男女相愛的路,成了反轉

  那一天解答禅定營營員的問題,最難解答的就是感情問題,非常痛苦,離又離不開,斷又斷不了。有一個提:我的妻子出軌了。還有一個提:我的老公出軌了。所以老公老婆都不是好人。火車出軌,(衆笑)那不是要翻車了嗎?翻車就是家庭要破裂了。這個問題很難解答,你又不能勸他和,又不能勸他離。說“老師你替我把他拖回來。”我也沒這個本事啊,何況你對我放心嗎?別我去拖她,她倒愛起我來了,那就麻煩了!(衆笑)人世間就是這樣,想做好人,結果幹的事情反而使人家受苦,這種事多得很。勸人家夫妻別吵架,結果她倒對你發生好感了,護士好心照顧病人,結果護士跟病人結婚了。因爲你關心一個人,幫助一個人,慢慢這個人對你感激,要報答你的恩,怎麼辦?“我嫁給你吧。”最後還是走男女相愛這條路。這叫反轉,你沒有把人家轉過來,他倒把你轉過去了。所以菩薩法不容易修的。

  學習觀世音菩薩,

  修悲心與智慧就是提高覺悟(4)

  觀世音菩薩聖誕日開示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4.6淩晨

  離開衆生,大悲心沈下去了,

  沒有大悲水,菩提樹能長得出來嗎?

  提要:

  ■ 你需要她的愛,你就是凡夫,你不需要她的愛,你就是菩薩

  ■ 菩薩不被惑所迷,不被業所綁;凡夫要修離,身離心也要離

  ■ 起貪心,悲心就小了;起瞋心,悲心被抵消了;起癡心,悲心全沒了

  ■ 離開衆生,大悲心沈下去了,沒有大悲水,菩提樹能長得出來嗎?

  ■ 把路引錯了,就不能稱善知識

  你需要她的愛,你就是凡夫,

  你不需要她的愛,你就是菩薩

  其實那一天我回答他們的話,就是講的菩薩法:“你們既然成夫妻了,她需要你的愛,你就給她愛吧,可是你並不需要她的愛。如果你也需要她的愛你就是凡夫,你不需要她的愛,你就是菩薩。”做到這樣,菩薩還有痛苦嗎?假如人家說:“他現在不愛你了,你上當了。”你朝他笑笑:“我始終沒有想過需要他的愛,他愛我不愛我關我什麼事。”從前有支歌,“只要我愛你,不管你愛不愛我”,這是愛得著迷了啦,強製性地愛。反過來看看,這就是菩薩法。

  菩薩不被惑所迷,不被業所綁;

  凡夫要修離,身離心也要離

  菩薩不被惑所迷,不被業所綁,所以菩薩不流轉生死。菩薩到叁界來都是願力流轉,而不是業力流轉。沒有這個水平,那麼就修離呀。一切容易受迷惑、容易起男女心的世俗環境,趕快要離開。衆生無心,由境生心,你離開了迷惑你的境,你這個心也生不起來了,所以第一個就是要修離。現在你沒見到境,可是你會回憶啊,你回憶起來了,你又生心了。所以不光是身要離,心也要離,當你回憶起來的時候,馬上就要把它排除出去。對瞋恨心也要如此。

  起貪心,悲心就小了;起瞋心,悲心

  被抵消了;起癡心,悲心全沒了

  你起了貪愛心,你的大悲心就起不來了,因爲貪愛本身就是自私的。貪愛的人都是渺小的,因爲你貪愛,你就會只朝著一個目標,那你怎麼大啊?比如說,這一只菜你特別喜歡吃,你只朝這一只菜,旁邊的菜在想:你怎麼不吃我啊?貪愛的人只吃一只菜,營養也不夠啊,營養不夠,你法身慧命怎麼長大?

  瞋呢,更加把悲心抵消掉了。一起厭惡心,悲心就沒了。

  癡呢,癡頭怪腦還有悲心嗎?看見人家受苦受難,他手也不動,腳也不動,只是兩只眼睛瞪著看,心裏在想,業障啊!

  所以貪瞋癡一來,悲心就沒了。擴大開去你傲慢一來,懷疑一來悲心也沒了。

  離開衆生,大悲心沈下去了,

  沒有大悲水,菩提樹能長得出來嗎?

  爲什麼小乘人不回小向大?因爲小乘人修離修得很好,從離中斷煩惱,煩惱斷盡就證阿羅漢果。煩惱就是惑,修離修得好所以他不會受迷惑。即使有男朋友,她也不會被男朋友所迷惑,她可以做到有了男朋友十年不握手——這個男朋友是指普通的男朋友。他對任何人不受迷惑,對任何人沒有什麼愛慕心,可是他大悲心發不出來,因爲他修離嘛,看見一個人“離開一點。”離開了衆生,大悲心慢慢就沈下去了,枯掉了。沒有大悲水,你這棵菩提樹能長得出來嗎?可是凡夫衆生一靠攏就起貪愛,不靠攏又起討厭。說修行這麼難修,咋辦呢?你自己走錯路了當然難修了。

  把路引錯了,就不能稱善知識

  修行千萬不能走錯路,一走錯路,越到後面越難修,所以依止善知識非常重要。如果把路引錯了,就不能稱善知識。

  學習觀世音菩薩,

  修悲心與智慧就是提高覺悟(5)

  觀世音菩薩聖誕日開示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4.6淩晨

  貪五欲下地獄,留在世俗裏的佛弟子,

  一發財,佛法不要了

  提要:

  ■ 貪愛,被衆生抓住;討厭,度不了他;不即不離,菩薩把衆生抓住了

  ■ 菩薩不執相,雖見各各相,不執各各相

  ■ 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化身,結果是在度你

  ■ 菩薩不離開衆生也不執衆生,菩薩布施愛可並不貪戀愛

  ■ 貪五欲下地獄,佛弟子留在世俗裏,一發財,佛法不要了

  貪愛,被衆生抓住;討厭,度不了他;

  不即不離,菩薩把衆生抓住了

  如果心有貪愛,你會被這個衆生抓住,如果你看見衆生就討厭,你再也度不了衆生了。要又好像近又好像遠,又好像即,又好像離,不即不離,那不是吊胃口嗎?你把衆生胃口吊起來,他才肯跟你走呀。比如媽媽邊走邊說“孩子,我口袋裏有糖。”孩子就跟著媽走:“媽,我要。”這是打打比方!說“老師今天這麼一句,那麼一句,到底說點啥?”說點啥?明天再聽,就把你勾住了。

  菩薩不執相,雖見各各相,不執各各相

  菩薩度衆生要滿衆生願,而他自己要修無願。菩薩要使衆生莊嚴,當然自己也要莊嚴,但是菩薩不執著自己的相。菩薩要使衆生一切都有,但是菩薩自己修空。凡夫執著相,修菩薩法不執著相,凡夫看到人,“這個人這麼難看!”“這個人真漂亮!”他就去欣賞這個漂亮,貪愛這個漂亮。結果看了一眼又看一眼,怕人家看見了不好意思,就斜著眼睛看,眯起眼睛看,從手指縫裏看。(衆笑)假如人家說:“你爲什麼老看?”“看一眼就有眼福。”歪理十八條全出來了。這就離不開啦。菩薩也有眼睛的,他不過是明白,你是這麼個相,他是那麼個相,不過各各相而已,有什麼好看不好看,可愛不可愛?菩薩看人就是這樣,如如不動的。

  比如說,不喜歡狗的人,看見狗就討厭,“狗!”喜歡狗的人看見狗,“噢喲,這只狗真漂亮啊。”狗也漂亮的了,那麼人漂亮有什麼稀奇啊?別人看見這只狗只看一眼,他會看兩眼、叁眼、四眼……這些都是世間相,凡夫衆生就是這樣。菩薩看相,醜相有醜相的特點,好看相也有好看相的特點,平等平等,就是這麼個相,法爾如是。你們修到這個程度,就起不了男女心了,你只看見這個相,可是沒有起貪愛。沒有起貪愛,你是女人你是男人關我什麼事啊?男人就男人,女人就女人。所以男女心不在男女上,而在你心裏。

  觀世音菩薩叁十二應化身,結果是在度你

  修菩薩法要投入到衆生那裏去,不是叫你被衆生的貪瞋癡拉走,而是去度他呀!菩薩在人間,你千萬不要去執著他的相,那麼怎麼辨別他呢?你看他做的事情結果是救人還是害人?如果一個壞朋友教你吸毒,他是害你,醫生開藥,藥裏面也有鴉片,這是醫學上的需要,爲了把你病治好,所以要看結果。菩薩千變萬化,可以做你丈夫、做你妻子、做你兒子、做你鄰居、做你上司下級,乃至可以做你奴仆,觀世音菩薩就是叁十二應化身,可是最後的結果就是在度你,所以不要執著相。

  菩薩不離開衆生也不執衆生,

  菩薩布施愛可並不貪戀愛

  修菩薩法要不離開衆生,也不執著衆生,不執著衆生的什麼?不執著衆生的煩惱。衆生有貪愛,你不要執著貪愛。衆生愛你,爲了跟你作夫妻,作夫妻就是從愛而産生淫心,從淫心而有淫欲的行爲。菩薩愛你,他根本沒有這個意思,僅僅是給你快樂,給你溫暖,引導你走修行的路。同樣是愛,性質兩樣。愛並不壞,壞在貪。如果是愛是壞,那麼母愛也壞啦?菩薩愛衆生的愛也壞啦?奉獻愛心的愛也壞啦?

  貪五欲下地獄,佛弟子留在世俗裏,

  一發財,佛法不要了

  貪是貪五欲,這就壞了。男女之間貪美色,現在有的不貪色是貪財,小夥子真是一表人才、英俊少年,這麼一個帥哥,竟然嫁富婆,富婆就是有錢的老太婆,還不是貪財?還有的貪名,“我是某某大和尚的徒弟。”師父名高,徒弟也想名高。人間妙五欲,地獄五條根,一貪,死了就下地獄,能貪嗎?那些信佛,或者多少聽了我的講法,現在還留在世俗裏的人,如果他們不貪,世俗裏還呆得住嗎?還在貪啊!把佛法當消遣品,一等到做生意發財了,鴻運高照了,佛法也不要了。

  學習觀世音菩薩,

  修悲心與智慧就是提高覺悟(6)

  觀世音菩薩聖誕日開示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7.4.6淩晨

  在叁界裏度衆生要念無常、要斷煩惱

  提要:

  ■ 討厭就是瞋恨心,菩薩見衆生歡喜,但不起貪愛心

  ■ 男女情愛一相應,猶如閃電一下就沒了,還得小心觸電

  ■ 在叁界裏度衆生,要念無常、要斷煩惱

  ■ 觀世音菩薩化身度衆生,所以見衆生即見菩薩

  討厭就是瞋恨心,

  菩薩見衆生歡喜,但不起貪愛心

  修菩薩法的人,即使你貪愛斷得好,你還要斷瞋恨心。說:“我從來不恨人,不過我看見他就討厭。”討厭就是瞋恨心,你討厭他,對他還有慈悲心嗎?看都不願看,最好他走得遠一點。旁人說:“他生病了,你去看看他。”“慈悲心當然要修,但是我看見他討厭。”說:“你是醫護工作,給他打個針。”結果給自己喜歡的人,打起針來很細柔的,看見他討厭,動作也粗猛!(衆笑)把人不當人了,所以修菩薩法的人不能貪、不能瞋、不能癡。看見衆生要歡喜,可是別起男女心,你不起貪愛心,也要看見他不討厭。

  男女情愛一相應,

  猶如閃電,一下就沒了,還得小心觸電

  菩薩是不離衆生的啦,要知道,人有心理電波,心理電波不同,兩個人合不起來的,叫不相應。比如說,修菩薩法的人在度衆生,這個衆生對你起了愛慕心,他發給你的電波是愛情的電波,可是你心裏面沒有起愛心,電波就不相應。如果是談戀愛,他發一個男女情愛的電波來,你回一個電波也是男女情愛,那就相應了。相應的結果怎麼樣?好比生死長夜一片黑暗,這兩顆心一相應,“啪”,一道閃電。(衆笑)你高興啊,心裏亮堂了。閃電一下子又沒了,還是生死長夜,仍然是一片黑暗,有什麼用啊?而且還要小心觸電。(衆笑)

  佛說:“一切有相皆虛妄”,科學靠有相而進步,所以也是虛妄,爲什麼說是虛妄呢?因爲以前的科學被現在的科學推翻了,那麼以前的科學不是虛妄了嗎?

  在叁界裏度衆生,要念無常要斷煩惱

  在叁界裏度衆生,你要抓住兩個要點:一個是念無常。人世間一切都是無常,你今天不度這個衆生,你想等到明年再去度他,明年他死了。即使他不死,你死了。不修無常,你修什麼都修不起來。你們爲什麼疲疲沓沓,懶懶散散,原封不動?無常沒有修好呀!還有一個是斷煩惱。要“細而又細亦複令斷離”。粗的斷了還要斷細的,細的斷了還要斷極細的,面上的斷了還要斷底下的,底下斷了還要斷根子,連八識田中的種子也要斷。

  念念不離無常,這樣來警戒自己,你還會打妄想嗎?比如我在經行時,有時候起妄想,一想到自己今年七十八歲啦,再打妄想,來不及了!快死了!你還在打妄想?這就是在修念無常和斷妄念。

  觀世音菩薩化身度衆生,所以見衆生即見菩薩

  觀世音菩薩去度衆生,誰也不知道這個姑娘就是觀世音菩薩。如果有人說“我是觀世音菩薩”,那都是假的。以前有個漂亮的姑娘,橋頭上提籃賣魚,小夥子都迷上她了,她就提出要求,“誰能叁天之內背出《心經》,我就嫁給誰。”因爲《心經》第一句就是觀自在菩薩。很多個小夥子都背出來了,她又說“你們這麼多,叫我嫁給誰啊?再叁天背《普門品》。”又有不少背出來了,“還是太多了,我只能嫁給一個,背《妙法蓮華經》。”結果縮到一個人,就真的嫁給他。花轎擡過去,賓客滿堂,拜天地送進洞房。新郎等到客人走了,進屋一看,新娘子倒在地上,氣都沒了。你真的要她做你老婆,她溜之大吉了,反正你《妙法蓮華經》已經背出來了。這叫“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菩薩度衆生會變化無窮啊。

  據說在下棺埋葬時,碰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說:“你看看棺材裏有人嗎?”一看,棺材裏面什麼也沒有,因爲姑娘是變化出來的呀。這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誰也不知道就叫“密”。他會變新娘子、變小姑娘、童男童女、老頭子、老太婆……你們以後記住了,看見小姑娘,觀世音菩薩;看見老太太,觀世音菩薩;看見老頭子,觀世音菩薩;小孩子,觀世音菩薩;媽媽,觀世音菩薩;爸爸,觀世音菩薩。否則怎麼叫作千百億化身呢?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聖誕,這就算是給你們的開示。你們聽了我今天的話,好好去想。(完)

  

  

  

《學習觀世音菩薩,修悲心與智慧就是提高覺悟(觀世音菩薩聖誕日開示)》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