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呀,人还不是个个是众生。所以要空、无相、无愿,你才能得解脱,你把有、相、愿抓住不放,你永远也解脱不了。
大悲心要在不执有、不执相、不执愿上产生
大悲怎么产生啊?你要不执著有、不执著相、不执著愿,你才能成就观世音菩萨那样的大悲心。就算你什么都空掉,你执著一个空,你还不能称大,连空也要放下,所以要修空空。执著空就是小乘,不是菩萨。菩萨要在有里修空,空里修有,所谓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才是菩萨。听说济公说过一句话: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这就是菩萨。说句笑话,菩萨不把众生搞得昏头昏脑,众生会跟你走啊?这两天,有人就跟我说:“老师,你到底搞点啥?一会儿叫我们诉苦,一会儿叫我们诉乐,我们跟着你走,搞得我们晕头转向,结果个个听你话。”修菩萨法的人总有点“神通”吧,一个猴子还会七十二变啦,你们这些老菩萨怎么一变都不肯变啦?
尽管千变万化,尽管你用种种善巧方便,但是路线不要错,目的不要糊涂,目的是要进入无为舍。
菩萨不贪爱三界,所以不入三界;
菩萨悲心为度众生,所以不出三界
先修离开贪,因为一切烦恼以贪为首。菩萨在三界里,他从不贪爱三界,不贪爱就是不入三界;菩萨有悲心要度众生,所以不离三界,菩萨始终在三界里,从不出三界,可是他不是凡夫众生。说“菩萨也是众生”,可是菩萨在三界里从来不会被三界所迷惑,所以是大众生。
想度众生,却走上男女相爱的路,成了反转
那一天解答禅定营营员的问题,最难解答的就是感情问题,非常痛苦,离又离不开,断又断不了。有一个提:我的妻子出轨了。还有一个提:我的老公出轨了。所以老公老婆都不是好人。火车出轨,(众笑)那不是要翻车了吗?翻车就是家庭要破裂了。这个问题很难解答,你又不能劝他和,又不能劝他离。说“老师你替我把他拖回来。”我也没这个本事啊,何况你对我放心吗?别我去拖她,她倒爱起我来了,那就麻烦了!(众笑)人世间就是这样,想做好人,结果干的事情反而使人家受苦,这种事多得很。劝人家夫妻别吵架,结果她倒对你发生好感了,护士好心照顾病人,结果护士跟病人结婚了。因为你关心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慢慢这个人对你感激,要报答你的恩,怎么办?“我嫁给你吧。”最后还是走男女相爱这条路。这叫反转,你没有把人家转过来,他倒把你转过去了。所以菩萨法不容易修的。
学习观世音菩萨,
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4)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4.6凌晨
离开众生,大悲心沉下去了,
没有大悲水,菩提树能长得出来吗?
提要:
■ 你需要她的爱,你就是凡夫,你不需要她的爱,你就是菩萨
■ 菩萨不被惑所迷,不被业所绑;凡夫要修离,身离心也要离
■ 起贪心,悲心就小了;起瞋心,悲心被抵消了;起痴心,悲心全没了
■ 离开众生,大悲心沉下去了,没有大悲水,菩提树能长得出来吗?
■ 把路引错了,就不能称善知识
你需要她的爱,你就是凡夫,
你不需要她的爱,你就是菩萨
其实那一天我回答他们的话,就是讲的菩萨法:“你们既然成夫妻了,她需要你的爱,你就给她爱吧,可是你并不需要她的爱。如果你也需要她的爱你就是凡夫,你不需要她的爱,你就是菩萨。”做到这样,菩萨还有痛苦吗?假如人家说:“他现在不爱你了,你上当了。”你朝他笑笑:“我始终没有想过需要他的爱,他爱我不爱我关我什么事。”从前有支歌,“只要我爱你,不管你爱不爱我”,这是爱得着迷了啦,强制性地爱。反过来看看,这就是菩萨法。
菩萨不被惑所迷,不被业所绑;
凡夫要修离,身离心也要离
菩萨不被惑所迷,不被业所绑,所以菩萨不流转生死。菩萨到三界来都是愿力流转,而不是业力流转。没有这个水平,那么就修离呀。一切容易受迷惑、容易起男女心的世俗环境,赶快要离开。众生无心,由境生心,你离开了迷惑你的境,你这个心也生不起来了,所以第一个就是要修离。现在你没见到境,可是你会回忆啊,你回忆起来了,你又生心了。所以不光是身要离,心也要离,当你回忆起来的时候,马上就要把它排除出去。对瞋恨心也要如此。
起贪心,悲心就小了;起瞋心,悲心
被抵消了;起痴心,悲心全没了
你起了贪爱心,你的大悲心就起不来了,因为贪爱本身就是自私的。贪爱的人都是渺小的,因为你贪爱,你就会只朝着一个目标,那你怎么大啊?比如说,这一只菜你特别喜欢吃,你只朝这一只菜,旁边的菜在想:你怎么不吃我啊?贪爱的人只吃一只菜,营养也不够啊,营养不够,你法身慧命怎么长大?
瞋呢,更加把悲心抵消掉了。一起厌恶心,悲心就没了。
痴呢,痴头怪脑还有悲心吗?看见人家受苦受难,他手也不动,脚也不动,只是两只眼睛瞪着看,心里在想,业障啊!
所以贪瞋痴一来,悲心就没了。扩大开去你傲慢一来,怀疑一来悲心也没了。
离开众生,大悲心沉下去了,
没有大悲水,菩提树能长得出来吗?
为什么小乘人不回小向大?因为小乘人修离修得很好,从离中断烦恼,烦恼断尽就证阿罗汉果。烦恼就是惑,修离修得好所以他不会受迷惑。即使有男朋友,她也不会被男朋友所迷惑,她可以做到有了男朋友十年不握手——这个男朋友是指普通的男朋友。他对任何人不受迷惑,对任何人没有什么爱慕心,可是他大悲心发不出来,因为他修离嘛,看见一个人“离开一点。”离开了众生,大悲心慢慢就沉下去了,枯掉了。没有大悲水,你这棵菩提树能长得出来吗?可是凡夫众生一靠拢就起贪爱,不靠拢又起讨厌。说修行这么难修,咋办呢?你自己走错路了当然难修了。
把路引错了,就不能称善知识
修行千万不能走错路,一走错路,越到后面越难修,所以依止善知识非常重要。如果把路引错了,就不能称善知识。
学习观世音菩萨,
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5)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4.6凌晨
贪五欲下地狱,留在世俗里的佛弟子,
一发财,佛法不要了
提要:
■ 贪爱,被众生抓住;讨厌,度不了他;不即不离,菩萨把众生抓住了
■ 菩萨不执相,虽见各各相,不执各各相
■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结果是在度你
■ 菩萨不离开众生也不执众生,菩萨布施爱可并不贪恋爱
■ 贪五欲下地狱,佛弟子留在世俗里,一发财,佛法不要了
贪爱,被众生抓住;讨厌,度不了他;
不即不离,菩萨把众生抓住了
如果心有贪爱,你会被这个众生抓住,如果你看见众生就讨厌,你再也度不了众生了。要又好像近又好像远,又好像即,又好像离,不即不离,那不是吊胃口吗?你把众生胃口吊起来,他才肯跟你走呀。比如妈妈边走边说“孩子,我口袋里有糖。”孩子就跟着妈走:“妈,我要。”这是打打比方!说“老师今天这么一句,那么一句,到底说点啥?”说点啥?明天再听,就把你勾住了。
菩萨不执相,虽见各各相,不执各各相
菩萨度众生要满众生愿,而他自己要修无愿。菩萨要使众生庄严,当然自己也要庄严,但是菩萨不执著自己的相。菩萨要使众生一切都有,但是菩萨自己修空。凡夫执著相,修菩萨法不执著相,凡夫看到人,“这个人这么难看!”“这个人真漂亮!”他就去欣赏这个漂亮,贪爱这个漂亮。结果看了一眼又看一眼,怕人家看见了不好意思,就斜着眼睛看,眯起眼睛看,从手指缝里看。(众笑)假如人家说:“你为什么老看?”“看一眼就有眼福。”歪理十八条全出来了。这就离不开啦。菩萨也有眼睛的,他不过是明白,你是这么个相,他是那么个相,不过各各相而已,有什么好看不好看,可爱不可爱?菩萨看人就是这样,如如不动的。
比如说,不喜欢狗的人,看见狗就讨厌,“狗!”喜欢狗的人看见狗,“噢哟,这只狗真漂亮啊。”狗也漂亮的了,那么人漂亮有什么稀奇啊?别人看见这只狗只看一眼,他会看两眼、三眼、四眼……这些都是世间相,凡夫众生就是这样。菩萨看相,丑相有丑相的特点,好看相也有好看相的特点,平等平等,就是这么个相,法尔如是。你们修到这个程度,就起不了男女心了,你只看见这个相,可是没有起贪爱。没有起贪爱,你是女人你是男人关我什么事啊?男人就男人,女人就女人。所以男女心不在男女上,而在你心里。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结果是在度你
修菩萨法要投入到众生那里去,不是叫你被众生的贪瞋痴拉走,而是去度他呀!菩萨在人间,你千万不要去执著他的相,那么怎么辨别他呢?你看他做的事情结果是救人还是害人?如果一个坏朋友教你吸毒,他是害你,医生开药,药里面也有鸦片,这是医学上的需要,为了把你病治好,所以要看结果。菩萨千变万化,可以做你丈夫、做你妻子、做你儿子、做你邻居、做你上司下级,乃至可以做你奴仆,观世音菩萨就是三十二应化身,可是最后的结果就是在度你,所以不要执著相。
菩萨不离开众生也不执众生,
菩萨布施爱可并不贪恋爱
修菩萨法要不离开众生,也不执著众生,不执著众生的什么?不执著众生的烦恼。众生有贪爱,你不要执著贪爱。众生爱你,为了跟你作夫妻,作夫妻就是从爱而产生淫心,从淫心而有淫欲的行为。菩萨爱你,他根本没有这个意思,仅仅是给你快乐,给你温暖,引导你走修行的路。同样是爱,性质两样。爱并不坏,坏在贪。如果是爱是坏,那么母爱也坏啦?菩萨爱众生的爱也坏啦?奉献爱心的爱也坏啦?
贪五欲下地狱,佛弟子留在世俗里,
一发财,佛法不要了
贪是贪五欲,这就坏了。男女之间贪美色,现在有的不贪色是贪财,小伙子真是一表人才、英俊少年,这么一个帅哥,竟然嫁富婆,富婆就是有钱的老太婆,还不是贪财?还有的贪名,“我是某某大和尚的徒弟。”师父名高,徒弟也想名高。人间妙五欲,地狱五条根,一贪,死了就下地狱,能贪吗?那些信佛,或者多少听了我的讲法,现在还留在世俗里的人,如果他们不贪,世俗里还呆得住吗?还在贪啊!把佛法当消遣品,一等到做生意发财了,鸿运高照了,佛法也不要了。
学习观世音菩萨,
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6)
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7.4.6凌晨
在三界里度众生要念无常、要断烦恼
提要:
■ 讨厌就是瞋恨心,菩萨见众生欢喜,但不起贪爱心
■ 男女情爱一相应,犹如闪电一下就没了,还得小心触电
■ 在三界里度众生,要念无常、要断烦恼
■ 观世音菩萨化身度众生,所以见众生即见菩萨
讨厌就是瞋恨心,
菩萨见众生欢喜,但不起贪爱心
修菩萨法的人,即使你贪爱断得好,你还要断瞋恨心。说:“我从来不恨人,不过我看见他就讨厌。”讨厌就是瞋恨心,你讨厌他,对他还有慈悲心吗?看都不愿看,最好他走得远一点。旁人说:“他生病了,你去看看他。”“慈悲心当然要修,但是我看见他讨厌。”说:“你是医护工作,给他打个针。”结果给自己喜欢的人,打起针来很细柔的,看见他讨厌,动作也粗猛!(众笑)把人不当人了,所以修菩萨法的人不能贪、不能瞋、不能痴。看见众生要欢喜,可是别起男女心,你不起贪爱心,也要看见他不讨厌。
男女情爱一相应,
犹如闪电,一下就没了,还得小心触电
菩萨是不离众生的啦,要知道,人有心理电波,心理电波不同,两个人合不起来的,叫不相应。比如说,修菩萨法的人在度众生,这个众生对你起了爱慕心,他发给你的电波是爱情的电波,可是你心里面没有起爱心,电波就不相应。如果是谈恋爱,他发一个男女情爱的电波来,你回一个电波也是男女情爱,那就相应了。相应的结果怎么样?好比生死长夜一片黑暗,这两颗心一相应,“啪”,一道闪电。(众笑)你高兴啊,心里亮堂了。闪电一下子又没了,还是生死长夜,仍然是一片黑暗,有什么用啊?而且还要小心触电。(众笑)
佛说:“一切有相皆虚妄”,科学靠有相而进步,所以也是虚妄,为什么说是虚妄呢?因为以前的科学被现在的科学推翻了,那么以前的科学不是虚妄了吗?
在三界里度众生,要念无常要断烦恼
在三界里度众生,你要抓住两个要点:一个是念无常。人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你今天不度这个众生,你想等到明年再去度他,明年他死了。即使他不死,你死了。不修无常,你修什么都修不起来。你们为什么疲疲沓沓,懒懒散散,原封不动?无常没有修好呀!还有一个是断烦恼。要“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粗的断了还要断细的,细的断了还要断极细的,面上的断了还要断底下的,底下断了还要断根子,连八识田中的种子也要断。
念念不离无常,这样来警戒自己,你还会打妄想吗?比如我在经行时,有时候起妄想,一想到自己今年七十八岁啦,再打妄想,来不及了!快死了!你还在打妄想?这就是在修念无常和断妄念。
观世音菩萨化身度众生,所以见众生即见菩萨
观世音菩萨去度众生,谁也不知道这个姑娘就是观世音菩萨。如果有人说“我是观世音菩萨”,那都是假的。以前有个漂亮的姑娘,桥头上提篮卖鱼,小伙子都迷上她了,她就提出要求,“谁能三天之内背出《心经》,我就嫁给谁。”因为《心经》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很多个小伙子都背出来了,她又说“你们这么多,叫我嫁给谁啊?再三天背《普门品》。”又有不少背出来了,“还是太多了,我只能嫁给一个,背《妙法莲华经》。”结果缩到一个人,就真的嫁给他。花轿抬过去,宾客满堂,拜天地送进洞房。新郎等到客人走了,进屋一看,新娘子倒在地上,气都没了。你真的要她做你老婆,她溜之大吉了,反正你《妙法莲华经》已经背出来了。这叫“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菩萨度众生会变化无穷啊。
据说在下棺埋葬时,碰到一位老和尚,老和尚说:“你看看棺材里有人吗?”一看,棺材里面什么也没有,因为姑娘是变化出来的呀。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谁也不知道就叫“密”。他会变新娘子、变小姑娘、童男童女、老头子、老太婆……你们以后记住了,看见小姑娘,观世音菩萨;看见老太太,观世音菩萨;看见老头子,观世音菩萨;小孩子,观世音菩萨;妈妈,观世音菩萨;爸爸,观世音菩萨。否则怎么叫作千百亿化身呢?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圣诞,这就算是给你们的开示。你们听了我今天的话,好好去想。(完)
《学习观世音菩萨,修悲心与智慧就是提高觉悟(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