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執著,就沒有憂慮
從前佛在世的時候,魔羅跟佛講:“我有妻子,有有妻子的快樂;我有兒子,有有兒子的快樂;我有房子,有有房子的快樂;我還有牛,我有有牛的快樂。”牛就是財産了。釋迦佛回答他:我沒有妻子,有“沒有妻子”的快樂,我沒有兒子,有“沒有兒子”的快樂;我沒有房子,有“沒有房子”的快樂;我沒有牛,有“沒有牛”的快樂。有子者爲子憂慮,有牛者爲牛憂慮,因爲執著是人的憂慮,沒有執著也就沒有憂慮。
學佛的人爲什麼佛的快樂不要,
人的快樂卻抓住不放,真是大笨蛋
爲什麼不拿釋迦佛的快樂,一定要拿凡夫的快樂呢?真是大笨蛋啊。說是學佛的,可是佛的快樂不要,人的快樂偏偏抓住不放。你們想想看,在家裏你到底搞了點啥?還不是忙妻子、兒子、買房,在銀行裏攢存款?這種快樂你不肯離開,你怎麼修行啊?修來修去是人天福報,根本了不脫生死。
由貪而得的快樂你都離不開,你怎麼出離生死?
出離就是出離世間上的煩惱,貪瞋癡以貪爲首,由貪而得到的快樂你都離不開,你怎麼出離生死?修禅定,初禅就是離生喜樂定,離就是離欲惡不善法。離開對五欲的貪著而産生樂,由這個樂進入定,這個定就叫離生喜樂定。還要離開五蓋,貪蓋、瞋蓋、掉悔蓋、昏沈睡眠蓋、還有疑蓋。還要離開十種惡法,又叫十不善法,與十善法相反就是十不善法,身叁口四意叁,身,殺盜淫;口,兩舌、惡口、绮語、妄語;意,貪瞋癡,全要離開。
苦惱人即使用功,心也定不下去,
哪有因苦惱而入定的
離開這些,喜樂自然會産生,由喜樂進入定。有許多人很用功,整天打坐,可是臉上從來沒有笑容,人家以爲他嚴肅,可是他開口就是“我是苦惱人”,怪不得他們禅定修不好,哪有從苦惱入定的?是從喜樂入定呀,你歡歡喜喜,心就安定下來了。
有人負責在我講法的時候打手勢,告訴我時間到了,要停止了。據說她每次打手勢,旁邊人就朝她瞪眼睛,因爲他聽得歡喜,還想聽下去。歡喜了心就定下來了。還有的人越聽越不歡喜:我是最喜歡打牌的,偏偏老師講打牌是卑鄙的。又不好意思走,只能是苦惱地坐著,全身不安,東看看西看看,一會看看表幾點了。所以苦惱了,肯定心定不下去的,那還能入定嗎?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88)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4.30
佛教弟子要多聞,不多聞的人
口裏說得好,實在並不好
提要:
■ 佛教弟子要多聞,不多聞的人口裏說得好,實在並不好
■ 禅定是實踐,佛法是理論,怎麼可以離開佛法呢?
■ 二禅的喜樂是定中産生的喜樂,更殊勝,更微妙
■ 叁禅是離喜妙樂定,不離開二禅的喜,就進不了叁禅的妙樂
■ 只知取,不知舍,好比培福是爲了更大的發財,能在修行上成就嗎?
佛教弟子要多聞,不多聞的人
口裏說得好,實在並不好
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爲什麼很多人都喜歡聽?因爲你聽不出他是錯的邪的,爲什麼聽不出來?你不肯聽佛法。爲什麼不肯聽佛法,“是他叫我不要多聽的。”佛一再講要多聞,他叫你不要多聽,那就不對了,你聽他的,也會變成口裏說得好,實在並不好。
禅定是實踐,佛法是理論,
怎麼可以離開佛法呢?
所以你修禅定一定要按照佛法去修,由離而産生喜樂,由清淨的喜樂而進入禅定,這就是法。有人修光明觀,修來修去是模模糊糊、白茫茫一片,因爲他平時沒有修離生喜樂。還有人好像灰溜溜的,因爲心裏有煩惱呀。禅定是實踐,佛法是理論,沒有正確的理論必然不可能有正確的實踐,怎麼可以離開法呢?
二禅的喜樂是定中産生的喜樂,更殊勝,更微妙
在初禅的基礎上就自然進入了二禅。二禅叫定生喜樂定,因爲初禅定你已經拿到了,所以二禅的喜樂是得定以後,從定中産生的喜樂更高級、更殊勝、非常微妙。如果離五欲的喜樂是粗相,那麼定中的喜樂就是很細很細的細相。由五欲産生的喜樂必有痛苦,而你定中産生的喜樂就沒有痛苦,境界也不同了。哪怕你得定只有幾秒鍾,這個喜樂也沒辦法形容。
打比方,你沒得定之前修的觀是你想出來的,因爲這些境,你白天都看見過。比如看見太陽,那麼閉上眼睛心裏也能想出來。定中是在觀的基礎上,産生了質變,你一得定,這個境界自己會出來,是現出來的,而且現出來的境界更加殊勝,更加明朗。
叁禅是離喜妙樂定,不離開二禅的喜,
就進不了叁禅的妙樂
由二禅進入叁禅,叁禅叫離喜妙樂定。“離喜”,這個喜是指二禅的喜,就是說入定時産生的喜樂,你也要離開,否則你就進不了叁禅。就好比走樓梯,你不肯離開下面一級,上面一級你是爬不上去的。現在佛門的人由于不聽佛法,或者聽了一點點就自滿了,你這一點就夠了,釋迦佛何必講49年法?一堂課、一次講法、一個早晨能把所有的道理講完嗎?釋迦佛還講了49年法呢。
只知取,不知舍,好比培福是爲了更大的發財,你能在修行上成就嗎?
如果在修行上你只知道取,不知道舍,你還是不懂修行。能海上師說,“只知道取,不知道舍,這叫半邊用功。”初進佛門的人這方面更加明顯,有人來跟我訴苦:“老師,我這個廠要倒閉了,希望老師加持加持我能賺到錢。”這就是取。說“我經常修供養,這不是舍嗎?”那麼你布施供養,是爲了啥?我越供養福氣越大,福氣越大我賺錢越多呀。還是爲了取!你能成就嗎?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89)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4.30
禅定得利益,不可執著,
要學會舍,舍了更舒服
提要:
■ 修布施波羅蜜什麼都要空光,吃小虧占大便宜,這是世俗心
■ 明知不對,就是不肯舍掉,連邪知邪見聽進去了也不肯舍掉,尤其是先入爲
主,更難舍掉
■ 爲什麼舍不掉?因爲有了感情
■ 進入四禅,修舍念清淨,舍掉了執著,喜樂的性質就改變了,會更加微妙
■ 二十年打坐也沒有什麼感覺,初學禅定,就能得輕安、發暖
■ 禅定得利益,不可執著,要學會舍,舍了更舒服
修布施波羅蜜什麼都要空光,
吃小虧占大便宜,這是世俗心
什麼叫布施波羅蜜?波羅蜜就是徹底究竟,什麼都要空光。你只要相信因果不錯,你培了福自然有福報,用不著你求的。有求必有執著,求不到就苦。再說你爲了發財,去供養培福,那不是想吃小虧占大便宜嗎?這是世俗心,可不是修行人的心啊。
修布施供養要修到叁輪體空,才是徹底究竟,什麼叫叁輪體空?供養是我應該做的,根本不想:這是我供養的,是我供養你的,也不去想,我供養了多少鈔票。當然開始供養的時候,總要有所准備了,但是你供養完了就別放在心上了,什麼都空掉,什麼都忘掉,無相布施功德最大。
爲了使大家功德大,所以凡是來助印我們書刊的,我們都不登功德芳名。貪揚名、執著功德,這個名就不芳了,而且也會被人利用,成了勾錢的手段。
明知不對,就是不肯舍掉,連邪知邪見聽進去了也不肯舍掉,
尤其是先入爲主,更難舍掉
有些趕經忏的人明知不對,就是不肯舍掉,連邪知邪見的人都不肯把邪知邪見舍掉。還有的人本來沒有邪知邪見,因爲現在末法時期到處都有邪師邪說,他聽進去了,後來聽到正法,慢慢明白了,可是他還是不肯舍掉。他認爲:你講的不錯,那邊說的也不錯,大家都不錯。成了是非不分的老好人。尤其是邪見先入爲主,更難丟掉。
爲什麼舍不掉?因爲有了感情
還有的人算是說好話,“老師,你講正法就講正法,別人不對的地方,你就少說幾句了。”可見他也舍不掉。只取不舍,這樣子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不光是世俗的一切,以及邪的,你要舍掉,你要想提高想成就,你過去學到的好的東西,也要舍掉,否則你無法提高。比如說你上初中了,背了一個特大的書包,裏面還有小學六年級的課本,因爲沒有小學六年級畢業,咋有今天進入初中呢,所以有感情啊。老師就要批評你:小學的書你還拿出來幹什麼。
進入四禅,要修舍念清淨,舍掉了執著,
喜樂的性質就改變了,會更加微妙
所以從叁禅開始,我們就要進入舍這條道路了,四禅修舍念清淨。舍就是舍掉執著,放下執著,才有上進。
要進入叁禅的離喜妙樂定,就要舍掉對二禅喜樂的執著。舍掉了不等于說喜樂就沒了。舍是舍掉執著,你不執著二禅的喜樂就産生叁禅的妙樂。你一執著,就産生不了。你舍掉了執著,二禅的喜樂還是存在的,不過性質改變了,更加微妙。
二十年打坐也沒有什麼感覺,
初學禅定,就能得輕安、發暖
打一個比方,有許多佛門裏的人,自己每天打坐,二十年都沒有感覺,就是不肯學禅定。而修禅定呢,有些初學禅定的人,要不了兩叁天,喜樂就來了,而且能發暖,很舒服的。發暖就是血脈暢通。前幾天的企業家禅定營,來的都是社會上的人,從來也沒有聽過法,也沒有學過禅定。第二天我問他們,修完禅定感覺怎麼樣,他們說:“全身暖洋洋的,極其舒服。”修禅定只要一天兩天,就會出生暖觸,誰叫那些人不學禅定自己盲修瞎練。
禅定得利益,不可執著,要學會舍,舍了更舒服
發了暖了以後,只能暖不能熱,暖只能到臍不能到心。可是有人說我越修越暖,已經很熱了,怎麼辦?有辦法,你舍給別的同學,心裏做個意:我把暖送給所有的同學,讓沒有發暖的同學快快發暖。別以爲舍掉了就沒得了,你試試看,舍掉了,你仍然是暖,這個暖不猛烈,而且比剛才的暖還要舒服。事實勝于雄辯,這就是舍離的好處。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80~8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