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执着,就没有忧虑
从前佛在世的时候,魔罗跟佛讲:“我有妻子,有有妻子的快乐;我有儿子,有有儿子的快乐;我有房子,有有房子的快乐;我还有牛,我有有牛的快乐。”牛就是财产了。释迦佛回答他:我没有妻子,有“没有妻子”的快乐,我没有儿子,有“没有儿子”的快乐;我没有房子,有“没有房子”的快乐;我没有牛,有“没有牛”的快乐。有子者为子忧虑,有牛者为牛忧虑,因为执着是人的忧虑,没有执着也就没有忧虑。
学佛的人为什么佛的快乐不要,
人的快乐却抓住不放,真是大笨蛋
为什么不拿释迦佛的快乐,一定要拿凡夫的快乐呢?真是大笨蛋啊。说是学佛的,可是佛的快乐不要,人的快乐偏偏抓住不放。你们想想看,在家里你到底搞了点啥?还不是忙妻子、儿子、买房,在银行里攒存款?这种快乐你不肯离开,你怎么修行啊?修来修去是人天福报,根本了不脱生死。
由贪而得的快乐你都离不开,你怎么出离生死?
出离就是出离世间上的烦恼,贪瞋痴以贪为首,由贪而得到的快乐你都离不开,你怎么出离生死?修禅定,初禅就是离生喜乐定,离就是离欲恶不善法。离开对五欲的贪着而产生乐,由这个乐进入定,这个定就叫离生喜乐定。还要离开五盖,贪盖、瞋盖、掉悔盖、昏沉睡眠盖、还有疑盖。还要离开十种恶法,又叫十不善法,与十善法相反就是十不善法,身三口四意三,身,杀盗淫;口,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意,贪瞋痴,全要离开。
苦恼人即使用功,心也定不下去,
哪有因苦恼而入定的
离开这些,喜乐自然会产生,由喜乐进入定。有许多人很用功,整天打坐,可是脸上从来没有笑容,人家以为他严肃,可是他开口就是“我是苦恼人”,怪不得他们禅定修不好,哪有从苦恼入定的?是从喜乐入定呀,你欢欢喜喜,心就安定下来了。
有人负责在我讲法的时候打手势,告诉我时间到了,要停止了。据说她每次打手势,旁边人就朝她瞪眼睛,因为他听得欢喜,还想听下去。欢喜了心就定下来了。还有的人越听越不欢喜:我是最喜欢打牌的,偏偏老师讲打牌是卑鄙的。又不好意思走,只能是苦恼地坐着,全身不安,东看看西看看,一会看看表几点了。所以苦恼了,肯定心定不下去的,那还能入定吗?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佛教弟子要多闻,不多闻的人
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提要:
■ 佛教弟子要多闻,不多闻的人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 禅定是实践,佛法是理论,怎么可以离开佛法呢?
■ 二禅的喜乐是定中产生的喜乐,更殊胜,更微妙
■ 三禅是离喜妙乐定,不离开二禅的喜,就进不了三禅的妙乐
■ 只知取,不知舍,好比培福是为了更大的发财,能在修行上成就吗?
佛教弟子要多闻,不多闻的人
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末法时期邪师邪说多如牛毛,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听?因为你听不出他是错的邪的,为什么听不出来?你不肯听佛法。为什么不肯听佛法,“是他叫我不要多听的。”佛一再讲要多闻,他叫你不要多听,那就不对了,你听他的,也会变成口里说得好,实在并不好。
禅定是实践,佛法是理论,
怎么可以离开佛法呢?
所以你修禅定一定要按照佛法去修,由离而产生喜乐,由清净的喜乐而进入禅定,这就是法。有人修光明观,修来修去是模模糊糊、白茫茫一片,因为他平时没有修离生喜乐。还有人好像灰溜溜的,因为心里有烦恼呀。禅定是实践,佛法是理论,没有正确的理论必然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怎么可以离开法呢?
二禅的喜乐是定中产生的喜乐,更殊胜,更微妙
在初禅的基础上就自然进入了二禅。二禅叫定生喜乐定,因为初禅定你已经拿到了,所以二禅的喜乐是得定以后,从定中产生的喜乐更高级、更殊胜、非常微妙。如果离五欲的喜乐是粗相,那么定中的喜乐就是很细很细的细相。由五欲产生的喜乐必有痛苦,而你定中产生的喜乐就没有痛苦,境界也不同了。哪怕你得定只有几秒钟,这个喜乐也没办法形容。
打比方,你没得定之前修的观是你想出来的,因为这些境,你白天都看见过。比如看见太阳,那么闭上眼睛心里也能想出来。定中是在观的基础上,产生了质变,你一得定,这个境界自己会出来,是现出来的,而且现出来的境界更加殊胜,更加明朗。
三禅是离喜妙乐定,不离开二禅的喜,
就进不了三禅的妙乐
由二禅进入三禅,三禅叫离喜妙乐定。“离喜”,这个喜是指二禅的喜,就是说入定时产生的喜乐,你也要离开,否则你就进不了三禅。就好比走楼梯,你不肯离开下面一级,上面一级你是爬不上去的。现在佛门的人由于不听佛法,或者听了一点点就自满了,你这一点就够了,释迦佛何必讲49年法?一堂课、一次讲法、一个早晨能把所有的道理讲完吗?释迦佛还讲了49年法呢。
只知取,不知舍,好比培福是为了更大的发财,你能在修行上成就吗?
如果在修行上你只知道取,不知道舍,你还是不懂修行。能海上师说,“只知道取,不知道舍,这叫半边用功。”初进佛门的人这方面更加明显,有人来跟我诉苦:“老师,我这个厂要倒闭了,希望老师加持加持我能赚到钱。”这就是取。说“我经常修供养,这不是舍吗?”那么你布施供养,是为了啥?我越供养福气越大,福气越大我赚钱越多呀。还是为了取!你能成就吗?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4.30
禅定得利益,不可执着,
要学会舍,舍了更舒服
提要:
■ 修布施波罗蜜什么都要空光,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是世俗心
■ 明知不对,就是不肯舍掉,连邪知邪见听进去了也不肯舍掉,尤其是先入为
主,更难舍掉
■ 为什么舍不掉?因为有了感情
■ 进入四禅,修舍念清净,舍掉了执着,喜乐的性质就改变了,会更加微妙
■ 二十年打坐也没有什么感觉,初学禅定,就能得轻安、发暖
■ 禅定得利益,不可执着,要学会舍,舍了更舒服
修布施波罗蜜什么都要空光,
吃小亏占大便宜,这是世俗心
什么叫布施波罗蜜?波罗蜜就是彻底究竟,什么都要空光。你只要相信因果不错,你培了福自然有福报,用不着你求的。有求必有执着,求不到就苦。再说你为了发财,去供养培福,那不是想吃小亏占大便宜吗?这是世俗心,可不是修行人的心啊。
修布施供养要修到三轮体空,才是彻底究竟,什么叫三轮体空?供养是我应该做的,根本不想:这是我供养的,是我供养你的,也不去想,我供养了多少钞票。当然开始供养的时候,总要有所准备了,但是你供养完了就别放在心上了,什么都空掉,什么都忘掉,无相布施功德最大。
为了使大家功德大,所以凡是来助印我们书刊的,我们都不登功德芳名。贪扬名、执着功德,这个名就不芳了,而且也会被人利用,成了勾钱的手段。
明知不对,就是不肯舍掉,连邪知邪见听进去了也不肯舍掉,
尤其是先入为主,更难舍掉
有些赶经忏的人明知不对,就是不肯舍掉,连邪知邪见的人都不肯把邪知邪见舍掉。还有的人本来没有邪知邪见,因为现在末法时期到处都有邪师邪说,他听进去了,后来听到正法,慢慢明白了,可是他还是不肯舍掉。他认为:你讲的不错,那边说的也不错,大家都不错。成了是非不分的老好人。尤其是邪见先入为主,更难丢掉。
为什么舍不掉?因为有了感情
还有的人算是说好话,“老师,你讲正法就讲正法,别人不对的地方,你就少说几句了。”可见他也舍不掉。只取不舍,这样子修行是不可能成就的。不光是世俗的一切,以及邪的,你要舍掉,你要想提高想成就,你过去学到的好的东西,也要舍掉,否则你无法提高。比如说你上初中了,背了一个特大的书包,里面还有小学六年级的课本,因为没有小学六年级毕业,咋有今天进入初中呢,所以有感情啊。老师就要批评你:小学的书你还拿出来干什么。
进入四禅,要修舍念清净,舍掉了执着,
喜乐的性质就改变了,会更加微妙
所以从三禅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舍这条道路了,四禅修舍念清净。舍就是舍掉执着,放下执着,才有上进。
要进入三禅的离喜妙乐定,就要舍掉对二禅喜乐的执着。舍掉了不等于说喜乐就没了。舍是舍掉执着,你不执着二禅的喜乐就产生三禅的妙乐。你一执着,就产生不了。你舍掉了执着,二禅的喜乐还是存在的,不过性质改变了,更加微妙。
二十年打坐也没有什么感觉,
初学禅定,就能得轻安、发暖
打一个比方,有许多佛门里的人,自己每天打坐,二十年都没有感觉,就是不肯学禅定。而修禅定呢,有些初学禅定的人,要不了两三天,喜乐就来了,而且能发暖,很舒服的。发暖就是血脉畅通。前几天的企业家禅定营,来的都是社会上的人,从来也没有听过法,也没有学过禅定。第二天我问他们,修完禅定感觉怎么样,他们说:“全身暖洋洋的,极其舒服。”修禅定只要一天两天,就会出生暖触,谁叫那些人不学禅定自己盲修瞎练。
禅定得利益,不可执着,要学会舍,舍了更舒服
发了暖了以后,只能暖不能热,暖只能到脐不能到心。可是有人说我越修越暖,已经很热了,怎么办?有办法,你舍给别的同学,心里做个意:我把暖送给所有的同学,让没有发暖的同学快快发暖。别以为舍掉了就没得了,你试试看,舍掉了,你仍然是暖,这个暖不猛烈,而且比刚才的暖还要舒服。事实胜于雄辩,这就是舍离的好处。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0~8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