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90)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4.30
學法的人最好能開智慧,
智慧要從廣入深,才能圓滿
提要:
■ 修好舍,不執著,下輩子境來,也勾不住你
■ 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才是你的,老話說,明中去,暗中來
■ 世俗的愛好要離,法上的執著也要離,將來才會得到圓滿的果
■ 不聽佛話,真是愚癡顛倒,一執著就會起煩惱
■ 成就是心的圓滿、覺悟的圓滿。數字的圓滿僅僅是數字的圓滿
■ 學法的人最好能開智慧,智慧要從廣入深,才能圓滿
■ 聽法要認真聽,你批評我,我也歡喜聽,那才是不執著的表現
■ 你不執著喜樂,這個喜樂也不會飄走,因爲你已經得到了
修好舍,不執著,下輩子境來,也勾不住你
你要想離開二禅的喜,你首先必須要修好離開世俗的喜,世俗上一切使你歡喜的愛好,全不要貪,不要執著。一執著就麻煩,必然辛苦一輩子,結果撲個空。好比小孩看見蝴蝶飛來了,産生了喜,他想去抓蝴蝶,蝴蝶也懂人心的,它一看你是小孩,我也跟你玩玩,所以它飛過來引引他,等小孩去抓它,它又飛過去了,飛過去了它又飛過來了。引得小孩東奔西跑,因爲他心裏歡喜啊,最後蝴蝶倒沒有抓到,一摔跤,鼻子跌出血來,蝴蝶飛走了。人世間的快樂也是這樣,你去抓結果撲個空,快樂跟你說,再會,就是說等你下輩子我再來引引你啊。
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才是你的,
老話說,明中去,暗中來
要知道是你的就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才是你的。比如我兩個女兒一個兒子,今天在我身邊的卻不是他們,而你們不是我的兒女,天天在我身邊,也變成了我的兒女。這個道理要想得通,要看得破。
那麼怎麼做啊?凡是是我的,我都離開,離開了不是我的就來了。老話也說:明中去,暗中來。
世俗的愛好要離,法上的執著也要離,
將來才會得到圓滿的果
昨天跟你們講了世俗上的一切愛好都要離。有人出家了,而且還有點聲望,竟然還在寮房裏玩世俗的愛好,好笑不好笑?
今天再提一下,非但世間上的愛好和喜要離開,你在法上的喜也不能執著,然後你才能做得到,對禅定中産生的喜不執著。修行要全面,全面的修,將來你會得到圓滿的果。法上的喜很多,一喜歡就執著,尤其是佛教傳到中國分了宗派,修宗派的人常說:“我就喜歡這個宗派,我是專門修這個,其它都不修。”這就是喜放不下,一放不下就會執著,釋迦佛可沒有立過宗派呢。
不聽佛話,真是愚癡顛倒,一執著就會起煩惱
還有人特別喜歡某一部經,他專門唸這部經,美其名曰“專修”,其它經他都不念,也不喜歡學,這樣能圓滿嗎?先要有廣博,然後再深入,你不能廣博,哪來深入?你基礎都沒有,你深入點啥呀?釋迦佛也說要廣學多聞,要深入經藏,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你爲什麼不聽呢?卻強調自己這一套,真是愚癡顛倒!
還有人因愛好而執著,一執著就放不下。有人天天唸這本經,今天因爲聽了法,這本經沒唸完,心裏起煩惱,放不下呀。人家都睡覺了,他還開燈唸,擾亂大衆,這才是罪過。據說現在有句話:唸佛只能多不能少,越多越好。忽然有一天生病了,唸不滿了,他大起煩惱,或者有一天事情忙了一點,到了晚上11點了,還沒有唸完,就邊唸邊打瞌睡。這種執著有什麼好處?釋迦佛可沒有這麼說呢!你去看看《佛說阿彌陀經》,裏面有沒有說一天必須唸滿多少萬?僅僅叫你臨終前七天或者一天,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成就是心的圓滿、覺悟的圓滿。
數字的圓滿僅僅是數字的圓滿
還有的人喜歡聽我講課,也喜歡跟我學禅定,大家都聽得很歡喜很認真,他呢?一面眼睛看著我,耳朵聽我課,一面口裏唸佛。從前我在無錫教禅定,有個老太太,我講得慢,她念珠也撥得慢,我講得快,她撥得也快,她也喜歡聽法,可什麼也沒有聽明白,因爲要趕數字。成就是心的圓滿,是覺悟的圓滿,不是數目上圓滿,數字的圓滿僅僅是數字的圓滿。
學法的人最好能開智慧,
智慧要從廣入深,才能圓滿
學法的人最好能開智慧,如果你得智慧辯才,對你將來弘法很有必要。修文殊法就能開智慧得辯才,我年初一講到年叁十,講了可能有40年了吧,有的同學說,傅老師講空觀,每次講的都不同。只有這樣才能從廣而入深,才能趣向圓滿。
所以要法門無量誓願學,每個法門都好,執著一個法門,排斥其它法門,這樣你就不可能修好,同時你有貶低其它法的嫌疑,要背罪過的。
聽法要認真聽,你批評我,我也歡喜聽,那才是不執著的表現
哪怕你喜歡這個法,也要離開執著,一執著就不可能廣大。聽法歡喜,這是好事情,也不要執著。從前我去找一個地方,一時找不到。路邊有個老年人在聽收音機裏的蘇州評彈,我就很有禮貌地跟他說,“請問這個地方應該怎麼走啊?”他理也不理我。我想他可能沒聽見,我就聲音響一點,他眼睛一瞪,滿臉的不歡喜:“你沒看見我在聽評彈嗎?”這就是執著活靈活現的表現。
你們有許多同學,也把聽傅老師講法看成聽評彈,法喜充滿是好,結果在平常生活裏沒用上。同學說,“我跟你講話,你怎麼不理我呢?”“你講的又不是法,我聽你幹什麼?”還有的人只喜歡聽他喜歡的,你給他安慰、給他鼓勵、給他表揚,他聽得進去,可是到了明後天起煩惱了,“這個人前幾天說我好話,這幾天不說了。”因爲他執著聽好話,聽不到好話就難過。本來聽完法法喜充滿,蠻好,碰巧有個同學提醒他,“你剛才這件事情做錯了,你太不小心了。”他馬上起煩惱,“你這句話,把我剛才的法喜都沖掉了。”一個不執著的人,應該是你表揚我我也歡喜;你批評我,這是幫助我,我也歡喜;我聽法認真地聽;你跟我說話,我也認真地聽,那才是不執著的表現。
你不執著喜樂,這個喜樂也不會飄走,因爲你已經得到了
講了這麼多,都是講離開對喜的執著的好處。歡喜了不能執著,拿禅定來說,你已經得到了二禅的定生喜樂,你要進入叁禅,就不要去執著二禅的喜樂。可是你不執著,這個喜樂也不會飄走,因爲你已經得到了。
今天就講到這裏。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91)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5.2
愚癡的人方向錯誤,
有智慧人那裏才有清淨的佛土
提要:
■ 求外力,只能得到一時性的快樂,要得到永恒的快樂,還得求自己
■ 愚人的快樂是胡鬧,沒有智慧就會顛倒
■ 信佛就是爲了求懂,不懂佛法,你能得到真理嗎
■ 講的法使人苦惱,使求往生的人自殺,豈不害人嗎?
■ 愚癡的人方向錯誤,有智慧人那裏才有清淨的佛土
■ 如今佛門愚人多,竟然說菩薩還有跟衆生無緣的
求外力,只能得到一時性的快樂,
要得到永恒的快樂,還得求自己
我們信佛學佛爲了什麼?一般都說是求保佑,得到了保佑你就快樂了,所以說到底還是求樂。可是你不可能一輩子求保佑,有時候你求保佑也求不到,佛菩薩對衆生的定業也無能爲力,所以我們佛教不是神教,信神的說神是萬能的,實際上也是說說罷了。信神的人也有煩惱,也有生老病死,神也不能保佑他不死啊。求外力,只能得到一時性的快樂,而不能得到長期的,更不能得到永恒快樂。從前有句老話,醫生醫病不醫命。如果醫生能保證把你病治好,你就不會死了。所以進佛門求保佑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求怎麼樣從自己的覺悟中産生快樂。
愚人的快樂是胡鬧,沒有智慧就會顛倒
世間上人也在求快樂,修行人也在求快樂,可是求快樂的路線不同、性質不同、做法也不同。例如有許多愚癡的人在求愚的快樂,外國有個愚人節,那一天全以胡鬧爲快樂。佛門裏有的人也主張不求智慧,要學愚,因爲求了智慧,愚就消失了,那豈不成了天天過愚人節?其實愚人所幹的事情,全是苦惱的。智慧消失了,留下來的還不是胡鬧?這就叫顛倒,這是路線錯誤。沒有智慧的信仰是迷信,沒有智慧的修行是盲修瞎練。非但不能成佛,也了不脫生死。阿羅漢了脫生死,他的觀點全部是智慧的觀點,所以叫慧眼。
信佛就是爲了求懂,不懂佛法,你能得到真理嗎
信佛就是爲了不懂求懂。有人主張唸經不必求懂,那你信佛信什麼呀?信佛是信佛的真理,這些真理都在佛經裏,不求懂你能得到真理嗎?沒有智慧的人即使很能說,也形成了邪說亂說。釋迦佛早就知道,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
講的法使人苦惱, 使求往生的人自殺,豈不害人嗎?
你們來學法,事實證明,聽法的人個個法喜充滿。聽說有的地方講法,聽的人個個苦惱,越聽越苦惱,有的人還苦惱得哭,個別的人還苦惱得想自殺,這不是害人了嗎?這不是邪了嗎?幾年前聽說一個女衆佛學苑裏,有一個年輕的出家人把繩子套在頭頸上,叫兩個同學們幫忙往兩邊拉,說她要早點往生。那不是自殺嗎?因爲她整天心裏想娑婆世界苦啊,趕快求往生啊,最後就受不了。
愚癡的人方向錯誤,
有智慧人那裏才有清淨的佛土
其實她苦什麼呀?既不愁吃又不愁穿,出家人到處受恭敬供養,還說苦?她想死了以後就能往生,往就是去,生就是投生,至于往哪個方向去?投生到哪裏?那是另外一回事。六道輪回都靠往生,愚癡的人方向錯誤,肯定投生到愚癡那裏去;有智慧的人方向正確,肯定投到有智慧的那裏去。叁惡道是愚癡的,清淨的佛土是智慧,你能學愚嗎?你能貪圖愚的快樂嗎?
如今佛門愚人多,竟然說菩薩還有跟衆生無緣的
你們都是歡歡喜喜來的,來到這兒更加快樂。昨天中午有的小住同學因爲工作關系要回去,他們提了一些問題,說現在進入佛門,有許多問題都得不到解決,心裏…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90~9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