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別人把這話傳給我聽,意思是這個人背後說我閑話。我聽了卻大爲高興,這是好話呀,他給我做證明:我照能海上師的話講,還會錯嗎?
修行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執著于自己的一套。一執著,你就逐漸離開了佛法的圓滿,那麼你是永遠不能成就的,要成就就要離開執著。
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最後的成就還是在戒定慧裏
還有一句,“傅老師講來講去,戒定慧。”意思說都是幼兒園的課程。這人不知道,成佛就是在戒定慧裏成的。就好比我們修的禅定,最開始以空觀打基礎,將來成就還是在空觀裏成就。《金剛經》就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在法上起分別心,又不肯斷煩惱,結果就形成了法執,還有謗法的嫌疑。所以絕對不能說這個法好,那個法不好;或者說這個法殊勝,那個法沒有這個法殊勝;也不能說這個宗派好,那個宗派不殊勝;或者說:現在末法時期了,只能修這個宗派,別的宗派修不起來了。這些話都不是佛說的。
佛在世不分宗派,
無宗無派也就是什麼宗派都在裏邊了
釋迦佛當年的佛法沒有宗派,只有教證二法,顯密二教。有一年福鼎來了一位海外的法師,他問我,“老師,你是什麼宗?”我說“我是無宗無派。”這位法師一聽大爲高興,說:“無宗無派就是所有的宗派全在裏邊了。”可是這在中國就講不通,他們會說無宗無派叫佛教嗎?好像佛教一定要有宗派似的。我們學的是大般若法流,沒有宗派,所以能海上師就說:如果一定要說宗派,也只能說是大般若宗。所以海內海外都稱能海上師爲大般若宗初祖。其實大般若一切都圓滿還有什麼宗?這是方便說說罷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95)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5.2
凡夫執著小樂,有親人相聚就不想離俗了,有求財就不想求法了,見了女朋友就不來見老師了
提要:
■ 個人求的快樂,與禅定得到的妙樂,性質不同、路線不同、方法也不同
■ 人間的快樂矛盾多,問題很大
■ 人間苦多樂少,對人間的快樂迷戀、執著、放不下,就無法上進
■ 快樂能達到虛空那麼大,就叫大樂,得到大樂的就是佛
■ 凡夫執著小樂,有親人相聚就不想離俗了,有求財就不想求法了,見了
女朋友就不來見老師了
■ 放不下世俗的快樂,就得不到修行的快樂、禅定的快樂、覺悟的快樂
個人求的快樂,與禅定得到的妙樂,
性質不同、路線不同、方法也不同
上一次講到叁禅,今天新同學來得多,我不得不把前幾次講的法再稍微給大家提一提。初禅是離生喜樂定,二禅是定生喜樂定,叁禅是離喜妙樂定。上一次我們講到叁禅的離喜,今天要跟你們大家講叁禅的妙樂。妙樂,妙是極好極好、殊勝、美好的意思。你要殊勝美好,必須要有智慧,要有覺悟。爲了要講妙樂,所以開頭跟你們講,進佛門就是爲了求樂。可這跟你個人求的快樂,性質不同,路線不同,方法也不同。
人間的快樂矛盾多,問題很大
我們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人間的快樂,雖沒有生天,可是觀察人間的形形色色,人間六道都已具足。福報極大的人,享受起來,真跟在天上差不多。你們沒學法之前所求的快樂,包括你們現在培福將來生天,都是人天的快樂,可是這種快樂矛盾很多,問題很大。
人間苦多樂少,對人間的快樂迷戀、執著、放不下,就無法上進
佛說過的,人間半苦半樂,或者說苦多樂少。衆生有衆生的習氣,所以脫離不了做衆生,習氣在哪裏?執著。即使人間樂少也有樂啊,衆生一快樂就貪,一貪就放不下,一放不下就是迷戀。人世間親戚朋友相聚,快樂;成家立業,快樂;家庭有天倫之樂;富了,快樂;做官了,快樂。如果你對這種種快樂有所愛,放不下,你能上進嗎?
快樂能達到虛空那麼大,
就叫大樂,得到大樂的就是佛
今天進佛門修行,對快樂的希望,有的方面和世間上也是相同的,世間上人對快樂發生了貪愛,必然會希望快樂越來越多越來越大,從小發展到大,今天有了點快樂,總希望這個快樂不要走,使我能夠長期快樂下去。修行呢?也是這樣,希望修行的快樂越來越增長,希望修行的快樂永遠留在我身上,大了還要大,什麼最大?虛空最大。如果你能夠得到這樣的極大極大的快樂,就稱爲大樂。得到大樂的是誰?就是佛。
凡夫執著小樂,有親人相聚就不想離俗了,
有求財就不想求法了,見了女朋友就不來見老師了
世間的凡夫,尚且希望快樂增大,我們修行人路線沒錯,這個快樂更應該增大。可你不離開小,哪來的大?同樣的道理,你不放棄世間上的快樂,你怎麼能夠得到修行上的快樂?有些人常說:“我真想來啊,可是現在我走不開啊。”如果你覺得走不開是痛苦的話,你當然會從痛苦中逃走,可能你也在感到快樂吧?所以放不下啊。爲什麼走不開?“有一筆大生意,我這兩天走不開。”哦,你是以做大生意爲快樂。“節日裏,我們兄弟姐妹都要相聚,所以沒辦法來聽經。”你是以相聚爲快樂。“我真想來看老師,偏偏我的女朋友從北京來,所以我只能看女朋友不能看老師了。”這是以看女朋友爲快樂。(衆笑)
放不下世俗的快樂,就得不到修行的快樂、禅定的快樂、覺悟的快樂
所以不放下世俗的快樂,你是得不到修行快樂的,法上的快樂、禅定的快樂、覺悟的快樂你都得不到。世間上真的快樂嗎?這種話講了很多了。有兒女是有兒女的快樂,可是做父母的都說:這是小冤家。說“有妻子是有妻子的快樂,”那爲什麼現在離婚排隊?因爲天天吵架、鬧矛盾。尤其是做妻子的,一講到自己老頭子,假如老頭子就在面前,一面講一面兩只眼睛一瞪,臉一板。(衆笑)說“夫妻倆一起去買菜,有快樂,”那麼一個要買這,一個要買那,一路上叽裏咕噜“這麼老的青菜也買回來”,“便宜呀”,“人是不會吃的,豬吃的”。(衆笑)老夫老妻就是老冤家,這是事實。哪有花好月圓,白頭到老?一成家頭發就容易白,都是吵架吵白的、怄氣怄白的。最親愛的人到最後就是最容易侮辱你的人。人世間的快樂就像閃光那樣一現就沒了,可是哪怕很短,得到了就不會忘記,即使過去了,還希望再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96)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5.2
把有空掉,從空再産生有,這就對了,叫性空妙有
提要:
■ 父母子女之間的態度也會變,天倫之樂也靠不住
■ 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倒是你的
■ 把有空掉,從空再産生有,這就對了,叫性空妙有
■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沒有條件出家,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父母子女之間的態度也會變,天倫之樂也靠不住
二十年前我到南京,南京的學生他有一批年輕的朋友,一到晚上把我房裏擠滿了,因爲聽我講講非常高興。有個女孩子說:“老師,我夜夜失眠,吃安眠藥也沒有用,我現在快要得精神病了。”我問她啥事情?後來我給她一解說,她就完全放下了,所以她說:傅老師很神,醫生都沒辦法的病,傅老師一番話就解決了。
到底什麼問題呢?“我的男朋友跟我關系肯定後,父親好像跟我有距離似的,是不是父親對我這個男朋友不喜歡啊?弄得我心裏矛盾啊,到底是要還是不要?不要嘛感情放不下,要麼父親對我態度改變,我心裏難過,吃安眠藥也沒有用。”我問她,“你有沒有陪男朋友到父親那裏去過?”“去過,父親表示可以啊。”可以嘛就行了。“那怎麼他態度變了?”
我就跟她講,“我也是做過父親的人,你信我的話,父親對你沒意見,你盡管安心好了。比如,我女兒小的時候,我一直把女兒抱在懷裏,經常叫女兒把小手拿上來,讓我親親。現在女兒二十幾歲了,我還能把她抱起來嗎?”我告訴她,“父母對子女的愛是隨著子女年齡變化的,你現在已經是快要出嫁的女兒,父親當然要有所改變。”她一聽就覺悟了,馬上放下了。這個故事說明啥?天倫之樂也要變,靠不住的。
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倒是你的
上一次還跟你們說過,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東西倒是你的。兒女長大了,不一定會聽父母話,他有他的主意,他有他的個性,他有他的奮鬥目標,像小鳥那樣都飛了。相反地,以往你們跟我不認識,你們倒來了。
把有空掉,從空再産生有,
這就對了,叫性空妙有
要把有空掉,從空再産生有,那就對了。現在社會上有老年婚姻介紹所,人老了,也想求點快樂,求得到嗎?老頭老太結婚沒多久,就吵起來了,“我娶你本來是希望你照顧我,沒兩年你中風了,躺在床上,還要我來照顧你,我賠本了。”(衆笑)所以看穿一點,迷戀這種快樂是愚蠢的表現。外國人說“結婚就是戀愛的墳墓”,人生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成家。(衆笑)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沒有條件出家,
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現在有人說,“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照這麼說,當年釋迦佛就不應該出家。應該要說: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這是在家人都有體會的。
說“我沒有條件出家,我也想修行,有沒有辦法?”有辦法的。但是“出家”這兩個字不能改變,你必須要修到身不出家心出家,你才有可能成就。比如在這兒常住的居士,有的來了好幾年了,這不算出家,這叫離家,可是離家的目的、方向,還是走向出家這條路。即使你沒有出家的因緣,也必須做到心要出家,所以我培養人才總的一條路線:所有的世俗觀念、世俗習氣、世俗愛好全部掃光,這樣才能稱得上“身不出家心出家。”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97)
釋迦牟尼佛涅槃紀念日開示(農曆二月十五起講)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5.2
癡的人想名想利,也有快樂,
因爲癡放不下,…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滅(90~9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