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P3

  ..续本文上一页”别人把这话传给我听,意思是这个人背后说我闲话。我听了却大为高兴,这是好话呀,他给我做证明:我照能海上师的话讲,还会错吗?

  修行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执著于自己的一套。一执著,你就逐渐离开了佛法的圆满,那么你是永远不能成就的,要成就就要离开执著。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最后的成就还是在戒定慧里

  还有一句,“傅老师讲来讲去,戒定慧。”意思说都是幼儿园的课程。这人不知道,成佛就是在戒定慧里成的。就好比我们修的禅定,最开始以空观打基础,将来成就还是在空观里成就。《金刚经》就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在法上起分别心,又不肯断烦恼,结果就形成了法执,还有谤法的嫌疑。所以绝对不能说这个法好,那个法不好;或者说这个法殊胜,那个法没有这个法殊胜;也不能说这个宗派好,那个宗派不殊胜;或者说:现在末法时期了,只能修这个宗派,别的宗派修不起来了。这些话都不是佛说的。

  佛在世不分宗派,

  无宗无派也就是什么宗派都在里边了

  释迦佛当年的佛法没有宗派,只有教证二法,显密二教。有一年福鼎来了一位海外的法师,他问我,“老师,你是什么宗?”我说“我是无宗无派。”这位法师一听大为高兴,说:“无宗无派就是所有的宗派全在里边了。”可是这在中国就讲不通,他们会说无宗无派叫佛教吗?好像佛教一定要有宗派似的。我们学的是大般若法流,没有宗派,所以能海上师就说:如果一定要说宗派,也只能说是大般若宗。所以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为大般若宗初祖。其实大般若一切都圆满还有什么宗?这是方便说说罢了。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5)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凡夫执著小乐,有亲人相聚就不想离俗了,有求财就不想求法了,见了女朋友就不来见老师了

  提要:

  ■ 个人求的快乐,与禅定得到的妙乐,性质不同、路线不同、方法也不同

  ■ 人间的快乐矛盾多,问题很大

  ■ 人间苦多乐少,对人间的快乐迷恋、执著、放不下,就无法上进

  ■ 快乐能达到虚空那么大,就叫大乐,得到大乐的就是佛

  ■ 凡夫执著小乐,有亲人相聚就不想离俗了,有求财就不想求法了,见了

  女朋友就不来见老师了

  ■ 放不下世俗的快乐,就得不到修行的快乐、禅定的快乐、觉悟的快乐

  个人求的快乐,与禅定得到的妙乐,

  性质不同、路线不同、方法也不同

  上一次讲到三禅,今天新同学来得多,我不得不把前几次讲的法再稍微给大家提一提。初禅是离生喜乐定,二禅是定生喜乐定,三禅是离喜妙乐定。上一次我们讲到三禅的离喜,今天要跟你们大家讲三禅的妙乐。妙乐,妙是极好极好、殊胜、美好的意思。你要殊胜美好,必须要有智慧,要有觉悟。为了要讲妙乐,所以开头跟你们讲,进佛门就是为了求乐。可这跟你个人求的快乐,性质不同,路线不同,方法也不同。

  人间的快乐矛盾多,问题很大

  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人间的快乐,虽没有生天,可是观察人间的形形色色,人间六道都已具足。福报极大的人,享受起来,真跟在天上差不多。你们没学法之前所求的快乐,包括你们现在培福将来生天,都是人天的快乐,可是这种快乐矛盾很多,问题很大。

  人间苦多乐少,对人间的快乐迷恋、执著、放不下,就无法上进

  佛说过的,人间半苦半乐,或者说苦多乐少。众生有众生的习气,所以脱离不了做众生,习气在哪里?执著。即使人间乐少也有乐啊,众生一快乐就贪,一贪就放不下,一放不下就是迷恋。人世间亲戚朋友相聚,快乐;成家立业,快乐;家庭有天伦之乐;富了,快乐;做官了,快乐。如果你对这种种快乐有所爱,放不下,你能上进吗?

  快乐能达到虚空那么大,

  就叫大乐,得到大乐的就是佛

  今天进佛门修行,对快乐的希望,有的方面和世间上也是相同的,世间上人对快乐发生了贪爱,必然会希望快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从小发展到大,今天有了点快乐,总希望这个快乐不要走,使我能够长期快乐下去。修行呢?也是这样,希望修行的快乐越来越增长,希望修行的快乐永远留在我身上,大了还要大,什么最大?虚空最大。如果你能够得到这样的极大极大的快乐,就称为大乐。得到大乐的是谁?就是佛。

  凡夫执著小乐,有亲人相聚就不想离俗了,

  有求财就不想求法了,见了女朋友就不来见老师了

  世间的凡夫,尚且希望快乐增大,我们修行人路线没错,这个快乐更应该增大。可你不离开小,哪来的大?同样的道理,你不放弃世间上的快乐,你怎么能够得到修行上的快乐?有些人常说:“我真想来啊,可是现在我走不开啊。”如果你觉得走不开是痛苦的话,你当然会从痛苦中逃走,可能你也在感到快乐吧?所以放不下啊。为什么走不开?“有一笔大生意,我这两天走不开。”哦,你是以做大生意为快乐。“节日里,我们兄弟姐妹都要相聚,所以没办法来听经。”你是以相聚为快乐。“我真想来看老师,偏偏我的女朋友从北京来,所以我只能看女朋友不能看老师了。”这是以看女朋友为快乐。(众笑)

  放不下世俗的快乐,就得不到修行的快乐、禅定的快乐、觉悟的快乐

  所以不放下世俗的快乐,你是得不到修行快乐的,法上的快乐、禅定的快乐、觉悟的快乐你都得不到。世间上真的快乐吗?这种话讲了很多了。有儿女是有儿女的快乐,可是做父母的都说:这是小冤家。说“有妻子是有妻子的快乐,”那为什么现在离婚排队?因为天天吵架、闹矛盾。尤其是做妻子的,一讲到自己老头子,假如老头子就在面前,一面讲一面两只眼睛一瞪,脸一板。(众笑)说“夫妻俩一起去买菜,有快乐,”那么一个要买这,一个要买那,一路上叽里咕噜“这么老的青菜也买回来”,“便宜呀”,“人是不会吃的,猪吃的”。(众笑)老夫老妻就是老冤家,这是事实。哪有花好月圆,白头到老?一成家头发就容易白,都是吵架吵白的、怄气怄白的。最亲爱的人到最后就是最容易侮辱你的人。人世间的快乐就像闪光那样一现就没了,可是哪怕很短,得到了就不会忘记,即使过去了,还希望再来。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6)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这就对了,叫性空妙有

  提要:

  ■ 父母子女之间的态度也会变,天伦之乐也靠不住

  ■ 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倒是你的

  ■ 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这就对了,叫性空妙有

  ■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没有条件出家,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父母子女之间的态度也会变,天伦之乐也靠不住

  二十年前我到南京,南京的学生他有一批年轻的朋友,一到晚上把我房里挤满了,因为听我讲讲非常高兴。有个女孩子说:“老师,我夜夜失眠,吃安眠药也没有用,我现在快要得精神病了。”我问她啥事情?后来我给她一解说,她就完全放下了,所以她说:傅老师很神,医生都没办法的病,傅老师一番话就解决了。

  到底什么问题呢?“我的男朋友跟我关系肯定后,父亲好像跟我有距离似的,是不是父亲对我这个男朋友不喜欢啊?弄得我心里矛盾啊,到底是要还是不要?不要嘛感情放不下,要么父亲对我态度改变,我心里难过,吃安眠药也没有用。”我问她,“你有没有陪男朋友到父亲那里去过?”“去过,父亲表示可以啊。”可以嘛就行了。“那怎么他态度变了?”

  我就跟她讲,“我也是做过父亲的人,你信我的话,父亲对你没意见,你尽管安心好了。比如,我女儿小的时候,我一直把女儿抱在怀里,经常叫女儿把小手拿上来,让我亲亲。现在女儿二十几岁了,我还能把她抱起来吗?”我告诉她,“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随着子女年龄变化的,你现在已经是快要出嫁的女儿,父亲当然要有所改变。”她一听就觉悟了,马上放下了。这个故事说明啥?天伦之乐也要变,靠不住的。

  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倒是你的

  上一次还跟你们说过,你所有的都不是你的,不是你的东西倒是你的。儿女长大了,不一定会听父母话,他有他的主意,他有他的个性,他有他的奋斗目标,像小鸟那样都飞了。相反地,以往你们跟我不认识,你们倒来了。

  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

  这就对了,叫性空妙有

  要把有空掉,从空再产生有,那就对了。现在社会上有老年婚姻介绍所,人老了,也想求点快乐,求得到吗?老头老太结婚没多久,就吵起来了,“我娶你本来是希望你照顾我,没两年你中风了,躺在床上,还要我来照顾你,我赔本了。”(众笑)所以看穿一点,迷恋这种快乐是愚蠢的表现。外国人说“结婚就是恋爱的坟墓”,人生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成家。(众笑)

  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没有条件出家,

  可以做到身不出家心出家

  现在有人说,“出家修不好,在家修得好”,照这么说,当年释迦佛就不应该出家。应该要说: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这是在家人都有体会的。

  说“我没有条件出家,我也想修行,有没有办法?”有办法的。但是“出家”这两个字不能改变,你必须要修到身不出家心出家,你才有可能成就。比如在这儿常住的居士,有的来了好几年了,这不算出家,这叫离家,可是离家的目的、方向,还是走向出家这条路。即使你没有出家的因缘,也必须做到心要出家,所以我培养人才总的一条路线:所有的世俗观念、世俗习气、世俗爱好全部扫光,这样才能称得上“身不出家心出家。”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7)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痴的人想名想利,也有快乐,

  因为痴放不下,…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