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P4

  ..续本文上一页所以就成了“痴子”

  提要:

  ■ 身不出家心出家,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 世人在烦恼中自我陶醉,也成了一种颠倒的快乐

  ■ 贪心也有快乐,去满足别人的贪心,实在是愚痴的好心

  ■ 痴的人想名想利,也有快乐,因为痴放不下,所以就成了“痴子”

  ■ 要从十二因缘中得到觉悟,关键是从断爱开始

  ■ 出家了,丢掉了世俗的一切,不能再抓回来,叫“反吐不食不尝味” 

  身不出家心出家,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

  从前我在陕西扶风县大明寺讲《心经》,晚上听静天老和尚开示。老和尚就开示了四种出家:第一种身心俱出家,这最好;第二种,身出家心不出家;第三种,身不出家心出家;第四种,身心俱不出家,那根本就是搞歪风邪气、贪名贪利的假和尚。根据静天老法师说,身不出家心出家远远超过身出家心不出家的人。所以你们已经出家的到我这儿来培养,那必须培养成身心俱出家。你们在家居士要培养成身不出家心出家。

  世人在烦恼中自我陶醉,也成了一种颠倒的快乐

  烦恼是苦的根源,但烦恼中也有快乐。世间上人颠倒,以苦为乐嘛。骂人就是烦恼,但世人以骂人为痛快,即使骂了以后被人家打了两个耳光,他还是自得其乐:你虽然打了我,但是我也骂了你。(众笑)真是做赔本生意还高兴。烦恼起来了,他所表现出来的一切,全是认为烦恼是快乐,“你就得了吧!”(众笑)就因为贪图这个快乐,不肯去掉烦恼。老年人更是好表现自己,“你别看不起我年老”,他东西一下子就扛起来,两只眼睛再朝你瞅瞅,加上头上的抖动,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众笑)很是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也是快乐。

  贪心也有快乐,去满足别人的贪心,

  实在是愚痴的好心

  贪心也有快乐,小孩子吃菜专门吃好吃的,长大了更加没有约束,人家说:“你别贪得这么样,少吃一点。”“又不吃你的。”挺有理由,吃伤了送医院。如果这个人一上了年龄,变化很大,容易老,容易衰弱,这个人过去至少是贪吃的,因为吃最容易贪,理由还很充足,要补充营养啊。我年轻时候听说:有个保姆原先是吃素的,虽然老了,样子还很年轻,牙齿都没有掉。主人家是世俗上的人,也有好心,这叫愚蠢的好心,天天劝她吃鱼吃肉,劝了几天她也心动了。主人气量大,大鱼大肉尽管她吃,结果不到几个月,就变成一个十足的老太婆,牙齿全掉光。

  痴的人想名想利,也有快乐,

  因为痴放不下,所以就成了“痴子”

  痴里也有痴的快乐,痴心的人,一直会想啊想啊。有这样一句话:“我是天天在想你呀。”这就是痴。痴心的人想名想利、想享受、想人世间的快乐,不停地想,这就痴掉了,脑神经一错乱,只好送精神病院,所以精神病人又叫痴子。都是因为放不下呀,如果你放下了,修行的快乐就起来了,觉悟的快乐也起来了。

  要从十二因缘中得到觉悟,关键是从断爱开始

  缘觉无师自通,没有佛出世,他照样能了脱生死,能成辟支佛,靠的就是觉悟。缘觉从哪儿觉悟?十二因缘。要从十二因缘得到觉悟,关键是从断爱开始。一般人都是在十五六岁,因为生理成熟,过去的种子发动,爱慕心起来了。一起了爱慕心,脏的也变好的。别人吐出来的东西你要吃吗?我看谁也不要吃,太脏了。可是爱慕心来了,就有人会抓起来吃,这就叫迷,烦恼就叫迷惑。

  出家了,丢掉了世俗的一切,

  不能再抓回来,叫“反吐不食不尝味”

  痴心的人都是没有脑子的,俗话叫:痴头怪脑。古时候有一个卖油郞,辛辛苦苦累积了一点钱,他看到有个妓女非常美貌,他想要跟妓女见见面,就把积蓄都拿出来。这个妓女特别忙,还没有回来,等到回来了,她已经喝得醉醺醺了,吐得满身都是。他一点不讨厌,还给她擦身,再剥一个桔子给她吃。这个妓女吃进去又吐出来了,他迷掉了,把妓女吐出来的桔子再往自己嘴巴里吃。佛有句话,出家了以后,世俗的一切就不能再抓回来,好比吐出来的东西别再放到嘴巴里去了,叫作“反吐不食不尝味”。出家人留恋世俗,我看跟这个卖油郞差不多。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8)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执著于现在,不可能前进,执著小,不可能大,

  执著一,不可能无量,执著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提要:

  ■ 世俗的快乐,包含了迷惑与痛苦,它不可能不变化,不可能不失去

  ■ 世俗人以家庭为大,但大家庭也成了小家庭,有聚必有散

  ■ 没有离开世俗习气的人,也不会懂得怎么修行。修行的快乐不是不要,而是

  不要贪执

  ■ 执著于现在,不可能前进,执著小,不可能大,执著一,不可能无量,执著

  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世俗的快乐,包含了迷惑与痛苦,

  它不可能不变化,不可能不失去

  进佛门也有进佛门的快乐,可常会遭到世俗习气的冲击,初进佛门的人仅仅凭过去世的善根,可还是放不下世俗的快乐,还在想世俗的快乐不断地扩大:小老板变大老板,小员工变大员工;今天得到一点资金,明天再能加工资,赚钱能越赚越多;做媳妇也有快乐,可以得到丈夫的爱,还希望不断扩大,十年媳妇十年婆,还想得到婆的快乐,做了婆还想将做太婆。可是这种快乐随便怎么扩大,全包含着痛苦,越是快乐越是迷惑,越迷惑觉悟就越差。因为这些快乐不可能不变化,不可能不失去,当它变化的时候,你的痛苦就来了。

  世俗人以家庭为大,但大家庭也成了小家庭,有聚必有散

  兄弟姐妹小时候相聚也有快乐,随着人的长大,这种快乐越来越少,一到成家更加不行了。你想得到兄弟姐妹一点帮助,他跟你讲“我现在也成家了”,只能自管自了。明知如此,但还是放不下。从前有个小住的,我说“你既然退休了,你就在这儿多听听法。”“老师,我实在没办法呆长,因为家里有件大事情”,啥大事情?“过几天,我家里十个兄弟要碰头,互相磕头。你说这个事情大不大?”(众笑)世俗上的人就是以这个为大。如果能大,为什么从前大家庭变成现在小家庭了?进了佛门了还留恋这些快乐,你修行还能修得好吗?

  没有离开世俗习气的人,也不会懂得怎么修行。

  修行的快乐不是不要,而是不要贪执

  进了佛门也有快乐,末法时期以求保佑作为修行,可保佑不能去掉你烦恼啊。你有烦恼,痛苦决定是离不开的。去烧香磕头,总是高高兴兴的,有快乐;听听法也高兴,这叫法喜充满,也有快乐;修修禅定,身体舒服啊,也有快乐;假如听到涅槃快乐,就有点听不进去:涅槃就是什么都没了,还有快乐?那么你天天求长命百岁,求得到吗?鲜花只是迎春笑,岁月天天催人老。没有离开世俗习气的人,也不会懂得怎么修行,应该是对快乐不要贪爱,不能执著。你一贪爱,痛苦就来,一执著你就不能成就。所以在佛门里边得到的快乐咱们不是不要,而是不要贪爱,不要执著。

  执著于现在,不可能前进,执著小,不可能大,

  执著一,不可能无量,执著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说老师的话我越听越糊涂,开始是叫我们要欢欢喜喜修行,法喜充满,现在叫我们快乐不要,不要快乐那不要起烦恼了?不要是指不要执著,并没有叫你放弃这条修行的路啊,在修行的路上你应该继续前进,要继续前进就必须要放弃执著。执著于现在,你不可能前进,执著于小你不可能大,执著于一你不可能无量。执著于眼前的乐,不可能得大乐。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9)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农历二月十五起讲)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5.2

  

  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走的就是出家道路

  提要:

  ■ 住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贪图小庙的安乐,进入大僧团你就起烦恼

  ■ 菩提心发不出来,投入群众怕麻烦,住小庙也吵架,这都是放不下

  ■ 有人磕头也执著,一天磕五百,昏倒撞在屋柱上,也是放不下

  ■ 有人烧香成了烧火,不拜佛去拜火,拿香拜十方,岂不都成了心外求法

  ■ 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走的就是出家道路,要保持修行人的寂静

  ■ 想妈的人要下山,想家的人出不了家 

  住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贪图小庙的安乐,

  进入大僧团你就起烦恼

  比如,中国的佛门出现了住小庙,能海上师说,住小庙等于变相的还俗。即使你得到了住小庙的安乐,可是你得不到大庙的快乐,得不到大众的利益。即使小庙五六个人,能够过六和生活,也是小不是大,修行要修到五六个人也能过六和生活,五百个人也能够过六和生活。你贪图小庙的安乐,即使你在真修行,进入大僧团,你就起烦恼,那你怎么成就?何况现在末法时期,小庙只有两三个人也天天吵架。

  菩提心发不出来,投入群众怕麻烦,

  住小庙也吵架,这都是放不下

  从前有个小庙,只有两个比丘尼,非但吵架,还打架,打得从山坡上滚到山坡下。(笑声)有人菩提心发不起来,就是因为怕投入到群众里去太麻烦了,他喜欢一个人住小庙,自了生死。这也是放不下。

  有人磕头也执著,

  一天磕五百,昏倒撞在屋柱上,也是放不下

  磕头也是一种运动,必然会得到身心的利益,从科学上讲,背脊骨这么一节一节弯下去,中枢神经也在弯曲,又挺起来了,中枢神经也挺直了,所以中枢神经也在运动,再加上佛菩萨加被,当然身心都能得利益。可是有人就执著了,本来顶礼只要顶三次,他是今天磕一百个头,明天两百个,还自得其乐:你看,我今天多了一百个。我年轻时在福州碰到一个居士,头上缠了纱布,他跟我说:我现在能一天磕五百个头,磕到后来我昏了,撞在屋柱上,(众笑)头撞伤了。你这样子还有时间听法?磕头不等于断烦恼啊,不断烦恼就不叫修行。

  有人烧香成了烧火,不拜佛去拜火,

  拿香拜十方,岂不都成了心外求法

  有的人烧香,烧得奇形怪状,我家在上海靠近龙华寺,佛菩萨圣诞我都要去礼佛。看到有人烧香一大把一大把地烧啊,丢在铁皮桶里,火烧得很旺。那是烧火,不是烧香了,香烧出了火就闻不到香味了,你干脆劈几根小木柴烧烧,火还更大一点。老太太还朝着火拜,(众笑)变了拜火教。有人拿着香前面拜拜,后面拜拜,上面拜拜,下面拜拜,表示是烧给十方佛的。你心里想十方佛就是烧给十方佛,你朝十方拜,那是心外求法呀。

  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

  走的就是出家道路,要保持修行人的寂静

  进了佛门还有一种快乐,佛门里的人都认得的,见见面,打打招呼,聊聊家常,也有快乐。你要了这种快乐你就得不到寂静的快乐。对你们小住的同学,我们非常宽容、非常优待,你们多少也要了解一点,寺院里说话不要大声,一大声就破坏了修行的寂静。

  我们这里常住的人,非但说话不能大声,说话还不能带情绪,开窗关门全要经过训练。去年在湖北,就训练过开门开窗,后来还比赛,我也参加比赛,结果开门开窗最没有声音的就是我。斋堂里也不能有一点声音,说碗放下去难免有点声音。有方法的,你的手指垫在碗底,手指先落在桌子上,然后再把手指抽出来就没声音了。吃稀粥,绝不能像世俗人那么粗,动作一粗就有响声,要把粥慢慢用筷子拨到嘴里。这一切,常住都要经过训练。在家居士离家来学习,走的就是出家道路。

  想妈的人要下山,想家的人出不了家

  你们要问:老师,你为什么不出家?我为什么不出家?我自己也搞不清楚。(众笑)可能因为我年轻时一直是迷迷茫茫吧?也可能是三宝的安排。当年在五台山清凉桥,是能海上师安排我下山,他跟我说,“因为你有病,等病好了再说。”我心里的想法:病倒不要紧,主要是我想妈妈了。我对妈的感情很深啊,因为我六岁死了父亲,妈辛辛苦苦把我拉扯大,即使我在妈面前干事干不来,天天被妈骂,可是听不到妈骂,也是一个苦恼。临走上师跟我说:你半个出家功德有了。后来我成家了,但每年都去五台山。最后一次下五台山,能海上师跟我说:你这次下山,以后有信心要学法的,你所有学到的法都可以教给他。这是能海上师的口谕。后来就是文化大革命上不上去了。所以你们今天要学法,我就要教啊,也可能我以居士身份跟你们更有缘相逢吧?这是我的猜想啊。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90~99)》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