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談恭敬▪P2

  ..續本文上一頁科學家的智慧,加起來都比不上佛的智慧。看到了這句話,我那知識分子的傲慢就放下了,我是那麼信佛的。

  每個衆生都是未來佛,發菩提心的人先成佛

  “所有十方世界中,叁世一切人獅子!”十方叁世都有佛,叁世佛就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未來佛是誰啊?”你們肯定在想是彌勒菩薩就是未來佛。還有呢?“沒了。”未來佛就是你呀,每個衆生都是未來佛。人世間的衆生誰先成佛?發了菩提心的人先成佛,不要看不起自己!再看看鄰居呢,他們非但不信佛不唸佛,也沒時間來聽法。在幹啥?搓麻將。即使將來有一天他們也會信佛,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排隊就排在你們後面。

  佛菩薩都要恭敬,供衆功德最大

  我們都是皈依釋迦佛的,所以在釋迦佛聖誕,我是唸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聖誕,我唸南無阿彌陀佛;藥師佛聖誕,我唸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觀世音菩薩聖誕,我唸南無觀世音菩薩。出家人都是我們師父,我們都要恭敬。供衆的功德最大。供衆就是每位出家師父我都供養,這個功德大,因爲你心量大。我們皈依叁寶的弟子念念不忘佛、念念不忘法、念念不忘僧。既然對出家師父要如此的恭敬,釋迦佛、阿彌陀佛、藥師佛以及各位菩薩也都是我們的師父,我們也都要恭敬,心量也都要放大。

  唸佛雖是方便法門,但功夫可沒方便

  修唸佛法門了不起啊!有人心量小,盡說唸佛法門的閑話。你說閑話,就是對阿彌陀佛不恭敬,而且你對法也不恭敬。現在很多四衆弟子都修唸佛法門,那麼你對僧也不恭敬。即使不說得那麼嚴重,你貶低看不起也有罪過。唸佛法門雖是方便法門,這是方法方便,功夫可沒有方便,你怎麼能把唸佛法門看得這麼樣簡單?

  在法門上不要有分別心,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根據《佛說阿彌陀經》講,臨終前要達到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執持名號,一心不亂的水平。你試試看,也不說一天,你唸十分鍾的佛,能夠一個妄念不起來嗎?你自己做不到,爲什麼還要把人家看得很低呢?每個法門都好,法門可沒有這個高,那個低,都是平等的。從修行的角度來說,你不能看不起比你年紀小的人,也不能看不起那些唸佛的老居士。所以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佛七談恭敬 (4)

  2005年2月20日

  傅老師訪問章華寺在演祖老和尚邀請下

  爲參加佛七的居士大衆作開示

  每個法門都有方便,都要修戒定慧,

  都是在定中成就的

  提要: 

  ■ 每個法門都有方便,都要修戒定慧,都是在定中成就的

  ■ 不要看不起別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

  ■ 信願行,照釋迦佛教導的方法去做,決定成就

  ■ 要常隨佛學,學佛就是學釋迦佛過去講的法

  ■ 多聽佛法就能成爲一個有智慧的人

  ■ 說閑話的人氣量小,唸佛打妄想沒作用

  ■ 念佛的人要發菩提心,將來上品上生,馬上花開見佛

  ■ 菩提心就是要廣度衆生,唸佛時可以觀想衆生和你一起念佛

  每個法門都有方便,都要修戒定慧,都是在定中成就的

  我們唸佛,不是發願到天上去享福,而是往生淨土啊!佛的淨土是非常殊勝的,六字洪名人人會唸,很方便,但你能做到一心不亂就不簡單了。無論修什麼法門都有方便,可是都要修戒、定、慧,將來的成就,都是在定中成就的。戒是第一位,修行以戒爲首。有了戒,打好了基礎就要修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戒定慧的定。禅宗也是修一心不亂,淨土宗也是修一心不亂,一樣的,法無高下。你修禅宗沒有到一心不亂,沒有入定,你也開悟不了。修淨土的要修到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才能往生極樂世界。無論修什麼宗全好,但如果你沒有達到一心不亂,你連往生淨土的資格也沒有。你還想開悟、證果,談何容易啊?

  不要看不起別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

  我們心量要放大,不要像那種心量小的人。修了自己的法門,就看不起別人修的法門。也不要聽了他們那種話,貶低了自己:我是沒文化的,我是鈍根,我比不上你們,我只能唸唸佛。那種想法要不得。唸佛法門了不起,修唸佛法門的人也要了不起!

  信願行,照釋迦佛教導的方法去做,決定成就

  信願行,信,按照釋迦佛教導的方法去唸佛,決定往生極樂。《佛說阿彌陀經》是佛親口講的。如果往生不了,豈不是釋迦佛騙人了?願,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就是願。一心唸佛,心量越修越大,煩惱越修越輕,就是行。妄想越唸越少,逐漸逐漸就能靠近一心不亂了,一往生極樂世界就是成就,決定不下叁惡道。

  要常隨佛學,學佛就是學釋迦佛過去講的法

  在娑婆世界的時候,大家好好地跟釋迦佛學佛法,釋迦佛涅槃了,要經常聽經,因爲經書上寫的都是釋迦佛講的話,這就是法。修好了將來往生極樂世界,花開見佛,再好好跟阿彌陀佛學。阿彌陀佛雖然在極樂世界天天講經說法,可是咱們沒有天耳通,聽不到。今天有釋迦佛的法,爲什麼不趕快聽呢?如果問阿彌陀佛講的法,跟釋迦佛講的法是不是一樣?完全一樣,佛都是圓滿的,不可能講出兩種法來。西方極樂世界非常殊勝,阿彌陀佛還會變化成鳥,連鳥叫的聲音都是講法,講的跟釋迦佛一樣,也是四谛十二因緣,苦集滅道。《佛說阿彌陀經》裏面講:“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就是叁十七道品,全跟釋迦佛講的一模一樣。我們都是皈依叁寶的,要常隨佛學。今天釋迦佛涅槃了,學佛怎麼學?就是學釋迦佛過去講的法。

  多聽佛法就能成爲一個有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容易想得通,有智慧的人容易心量大。人們總是這麼說:“你怎麼連這一點都想不通,放不下?你怎麼這麼笨呢?”今天,老師父慈悲叫我來給大家講點法,我只能說一點我心裏的話。希望大家要多多親近叁寶,要多聽法師講法。能多聽法,就能成爲一個有智慧的人。

  說閑話的人氣量小,唸佛打妄想沒作用

  唸佛要一心念。用功不在于你唸了多少聲佛號,你一面唸佛一面打妄想,唸得再多又起什麼作用?當然更不要說閑話了。某些老太太,閑話特別多,一面撥念珠一面說閑話,“王居士,我家裏的媳婦回娘家,還把東西拿到娘家去!我算是氣量很大,看在眼裏不說話,今天只是跟你說說,實在看不慣。”這叫氣量大嗎?還有的老太太一面唸一面著急:“天要下雨了,我陽臺上的褲子還沒收進來”,心不定了。一串念珠撥完,其實全在打妄想,都不能算數的。念珠一圈一百零八粒,你計數只能算一百,八粒是給你補數的,你唸一百聲佛號,最多允許你打八個妄想。一圈念完了,你打了八十個妄想,那也太過分了。所以希望大家要好好的用功,信願行,不光要信,不光要願,還要行,大家要一步一步唸到一心不亂。

  念佛的人要發菩提心,將來上品上生,馬上花開見佛

  唸佛要發菩提心,能得上品上生,馬上花開見佛。如果下品下生呢?十二大劫開花。有人計算過,拿我們人間的年分來說,十二大劫是一百六十一億萬年,那也太長了。快快發菩提心,上總比下好!有人求了張簽,一看,往地上一丟,再求一張,一看,笑嘻嘻放進口袋裏,帶走了。我把他丟掉的簽撿起來看,下下簽。下下簽誰也不要,所以希望各位居士要發菩提心好好修行,將來上品上生,馬上花開見佛。

  菩提心就是要廣度衆生,唸佛時可以觀想衆生和你一起念佛

  菩提心是什麼?就是要廣度衆生,上了年紀的老太太說:我走路都走不動,又不會講法,叫我咋度衆生啊?我教你們一個辦法,照樣能度衆生,你唸佛的時候,你做觀想,觀不出來你就想一想,“父右母則左”,觀想父親坐在你右邊,母親坐在你左邊,“冤前恩親後”,想冤家坐在你前面,親家坐在你後面,都面朝著你。有人想不通:見了親人我心歡喜,見了冤家我討厭。冤家坐後面,親人坐前面。你的智慧沒釋迦佛大,釋迦佛是冤親平等。冤家坐在前面有好處,冤家坐在後面你會不放心,別在後面搞我一下子,所以幹脆坐在前面看著他,一方面也觀想他跟你一起唸佛。你把功德回向給他,冤家也會變親家。再觀想六道衆生,一圈一圈都坐在你旁邊,跟你一起唸佛,這多好啊,既發菩提心,心量又放大。

  我講這些,不知道你們聽了喜歡不喜歡,有講的不恰當的地方,還請同學們多多原諒。我就講到這裏了,南無阿彌陀佛。(衆鼓掌)

  

  

  

《佛七談恭敬》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