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谈恭敬 (1)
2005年2月20日
傅老师访问章华寺在演祖老和尚邀请下
为参加佛七的居士大众作开示
傅老师:我们今天特地来跟师父顶礼。
演祖老法师:我们收到你们给我们寄的杂志,当家师都看了的。你们佛学苑的老师,把这些有善根的弟子留下来,广泛开导他们,这是蛮好的。现在有些佛弟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知道怎么修行,佛教向什么地方走?有什么样的修行障碍?有哪些挫折,这些疑难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所以希望老善知识更进一步给他们开导,指引他们走好前面的道路。
傅老师:还要请师父给我们开示一下。
演祖老法师:今天起七了,你跟他们讲一段法不好?
傅老师:我讲不好。
侍者师:老法师说,我们这边在打念佛七,我们已经起七了,您是不是可以抽一点时间,为大众居士方便开示一下?
傅老师:请你师父讲吧。
侍者师:他请您,就在后面的念佛堂,讲一段方便开示。你们既然来了,诸供养中法供养为最。
演祖老法师:就这么啦,好不好?我们就去起七去。
(傅老师随老法师到念佛堂给居士开示)
修行第一步就是要修恭敬
提要:
■ 皈依了三宝,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三宝
■ 修行第一步就是修恭敬
■ 只要有一个人出家了,我们就要恭敬
皈依了三宝,最重要的就是要亲近三宝
傅老师:尊敬的老法师,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同学们。今天我是特地来向各位法师亲近顶礼的。我们居士皈依了三宝,一切比丘僧包括比丘尼师父,全是我们的师父。我们居士最重要的事就是亲近三宝。由于老师父非常慈悲,知道我在佛学苑天天给学生们讲课,所以他老人家要我跟大家来谈谈佛法修行的问题。这是师父的慈悲,对我的培养,让我有这样的机会跟各位同修们结个法缘。讲开示我是不敢当,只能算是谈心吧。
修行第一步就是修恭敬
我们都是佛弟子,佛弟子要懂得礼貌。七众弟子以比丘为首,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出家女众中还有一个正学女,排在沙弥尼前面,再包括男居士、女居士称为优婆塞、优婆夷,我们就应该按照这样的顺序修恭敬。比如听法、过堂时,居士不能坐在比丘、比丘尼的前面,走路也不能走在前面。如果你有要紧的事情要赶路,就要跟师父打一个招呼,“我有急事我先走了!”咱们到每个丛林里去,一进山门就看见弥勒菩萨,就要恭敬顶礼。所以我们佛弟子修行第一步就是修恭敬顶礼。
假如师父有事,正在路上走,你可以合掌站在旁边。不要抢在师父前面马上礼拜,这对师父难免有点影响。咱们在客堂里或者在佛堂里或者在房里,要等师父坐好了,然后再恭敬顶礼。不要随便把师父拉来拉去,女居士不能拉比丘师父的袖子,更不能握手。男居士不能碰到比丘尼师父的衣服,更不能够碰到比丘尼。佛教的礼节是恭敬合掌,所以佛门是清净的。最不清净的就是男女混杂。
只要有一个人出家了,我们就要恭敬
我是非常惭愧,因为我还是个居士,一直没有出家。所以哪怕是年轻的出家师父,我也应该要恭敬。从前我在办九华山佛学院的时候,有好多年纪小的出家师父来学。我看他们这么年轻就出家,非常欢喜,就说:“你为什么这么小就出家了?”他们说:“出家好呗!”“你出家没顾虑呀?”“出家了就出家了呗!”这两句话,我到今天没有忘记。我发心出家是五四年,到现在五十年了。每天早晨醒来想,我应该要出家了,一起床事情一忙,出家的念头又没了。所以恭敬不根据这个佛弟子有没有文化,会不会讲法,只要有一个人出家了,我就应该要恭敬,因为我比不上他。
佛七谈恭敬 (2)
2005年2月20日
傅老师访问章华寺在演祖老和尚邀请下
为参加佛七的居士大众作开示
佛弟子是一家人,要多观功德,
不团结原因在傲慢
提要:
■ 出家功德大,恭敬出家人,就是在修行
■ 佛弟子不团结,原因在傲慢,修恭敬就是为了去掉傲慢
■ 佛弟子是一家人,多观功德起恭敬心
■ 心量大的人烦恼少,与阿弥陀佛格外相应
■ “南无”是恭敬,“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向阿弥陀佛致敬”
出家功德大,恭敬出家人,就是在修行
有人说:“傅老师你讲法讲了很多年了,你很有智慧啊。”其实我是个没智慧的人,那我怎么会讲法呢?因为我年轻时喜欢听法师讲法,当然我也有师父,我是听了很多法师的讲法,所以我讲的东西不是我的智慧,全是从前在法师那里听来的,就好比录音机放放罢了。一个出家人,他知道出家好,而且能够放下一切去出家,这就是个有智慧的人,而这个智慧是他本人的。不管有没有文化,也不管会不会讲经说法,能出家就是有智慧。居士能说法是学来的,即使像我这样,到老还是放不下,仍是一个没有智慧的人。出家了比丘受两百五十条戒,我一听就有点害怕,我能持得起来吗?所以我在你们各位出家师父面前,深感惭愧。我是居士,你们在座这么多同学也是居士,不管出家人年纪大年纪小有没有文化,都是我们师父。出家人的功德,不说别的,就拿戒律来说,比丘两百五十条戒,是居士五戒的五十倍。作为一个居士,看见出家人恭敬,你有功德,你是在修行,你在修什么?修恭敬。
佛弟子不团结,原因在傲慢,
修恭敬就是为了去掉傲慢
众生为什么不信佛?为什么信了佛以后,不肯好好修行?为什么如今居士不恭敬出家人,居士跟居士也不能团结,四众弟子经常产生矛盾,我看原因离不开心里的傲慢。修恭敬就是为了去掉傲慢。五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我慢贡高就是其中之一。
佛弟子是一家人,多观功德起恭敬心
我们对出家师父应该恭敬,我们对同学也应该恭敬相处,要观功德,少观过错。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我们都是凡夫,当然会有错。可是每个人不可能一点功德也没有,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因为傲慢,傲慢的人就看不到别人功德。如果我们虚心一点,起了恭敬心,就能看到别人的功德。看功德起恭敬心,功德无量。对这个人看不惯,对那个人看不惯,起烦恼,你自己修行也修不好,又何必自寻烦恼呢?有没有比起烦恼更好的办法?有啊!你恭敬他亲近他关心他,他有做错的地方,好说好话给他提一提。只要态度好,说得好,人都会听话的。我们佛弟子是一家人,一家人可别吵架,也不要怄气,一家人怄了气,诸佛菩萨心里都难过。
心量大的人烦恼少,与阿弥陀佛格外相应
我们都是佛弟子,修行人心量要放大。心量放大,就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心量放宽的人烦恼就少。心量放宽的人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特别喜欢;气量小的人容易起烦恼,心量小的人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喜欢,不过,“这个弟子实在太麻烦!”打个比方,哪个孩子像妈,妈就喜欢。另一个孩子野得很,当然妈也慈悲他,可总觉得麻烦,怎么老不听话的呢?这是普通家庭里常有的事情。心量大,为什么阿弥陀佛特别喜欢?阿弥陀佛心无量,你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心也无量。做不到无量至少要放大一点,就与阿弥陀佛格外相应了。
“南无”是恭敬,“南无阿弥陀佛”
就是“我向阿弥陀佛致敬”
说个笑话给大家听,有个旅游团到了寺院,有人问导游,“阿弥陀佛啥意思?”导游回答:“阿弥陀佛的意思就是谢谢你。”好笑不好笑?因为他不懂佛法,乱说一通啦。还有好笑的,有个佛教协会召集当地寺院的当家来培训,请我去给他们讲课,有人告诉我,“我们这个地方有人说:阿弥陀佛是两个人,一个叫阿弥,一个叫陀佛。”非但不懂佛法,连阿弥陀佛名号的含义都搞不清楚。还有人把“南无阿弥陀佛”解说成“南方没有阿弥陀佛”。(众笑)南无是恭敬的意思。这是印度的风俗,印度长辈来了,小孩子都要向他恭敬合掌说“南无”,意思是“我向你致敬”。“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我向阿弥陀佛致敬”。“阿弥陀”三个字是印度话,翻译成中国话就是“无量光,无量寿”。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
佛七谈恭敬 (3)
2005年2月20日
傅老师访问章华寺在演祖老和尚邀请下
为参加佛七的居士大众作开示
每个众生都是未来佛
发菩提心的人先成佛
提要:
■ 既然傲慢是烦恼,傲慢的人就是没智慧的人
■ 释迦佛智慧圆满,能使知识分子放下傲慢
■ 每个众生都是未来佛,发菩提心的人先成佛
■ 佛菩萨都要恭敬,供众功德最大
■ 唸佛虽是方便法门,但功夫可没方便
■ 在法门上不要有分别心,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既然傲慢是烦恼,傲慢的人就是没智慧的人
我妈一辈子都唸南无观世音菩萨,虽说她是文盲,可是她硬是把《心经》、《金刚经》一个字一个字认,到后来全会唸了,因为她很虚心。她学会了,仍然是个谦虚的人。你会讲经说法起了傲慢心,你仍然是个傲慢的人!在智慧词典里,没有傲慢两个字。因为智慧中没有烦恼,烦恼中没有智慧。既然傲慢是烦恼,傲慢的人就是一个没智慧的人。
释迦佛智慧圆满,能使知识分子放下傲慢
我初进佛门时,别看我年轻只有二十二岁,文化程度也只有初中两年级,知识分子的傲慢可厉害了。那年新年去拜年,电车路过上海佛教青年会,有点好奇,过了几天就去看看。一进去,两只眼睛一扫,“你们都是搞迷信”。到楼上朝释迦佛看看,也不顶礼。那时佛堂正在做晚课,中途休息了一下,每个拜垫上都有一本经书,可能是早晚课本吧?我也没有经过人家同意,拿起书就看,像是在检查迷信似的。我首先看到的是三十五佛忏悔文,我一看就有点紧张了,里边说的罪就是我呀,因此深感惭愧。又一翻,看到《普贤行愿品》,头一句“所有十方世界中”,我就想:十方也包括下方,下方还有世界,这岂不就是说地球在虚空里?这是两千多年前佛说的话,科学家研究多少年才知道地球在虚空里。可见所有…
《佛七谈恭敬》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