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9)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14

  佛陀涅槃了,教育的责任就在我们身上

  提要:

  ■ 释迦佛以大悲心来到娑婆世界成佛

  ■ 释迦佛是以法度众生,以平等心对待一切

  ■ 佛陀的事业是教育事业

  ■ 释迦佛涅槃了,教育的责任就在佛弟子身上

  ■ 人天师表为鬼“洗澡”实在讲不过去

  ■ 出家人的正业,是继承佛陀的教育事业

  ■ 知见正了,才能不走六道轮回的道路

  释迦佛以大悲心来到娑婆世界成佛

  今天是释迦佛涅槃的日子,释迦佛以大悲心来到娑婆世界成佛,就是为了度我们娑婆世界众生。他本是印度一个王子,出家修行经过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成道,然后到鹿野苑说四谛法度五比丘,从此娑婆世界就有了三宝:佛宝释迦佛,法宝四谛法,僧宝是五比丘;一直流传到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

  释迦佛是以法度众生,以平等心对待一切

  释迦佛是以法度众生,他游化诸国说法四十九年。每到一处他都是随各种因缘教化众生,他说法的时候,有时候听众极多,经书上都有记载,有时多到几万个人,有时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众生他也讲法,所以他是以平等心对待一切。

  佛陀的事业是教育事业

  教化,教是教导,化是化度,没有教导就没有化度,所以要度众生就得要教育众生。真正佛陀的事业是教育事业,而不是今天以超度死人赶经忏所称的“佛事”。其实这些“佛事”根本不起什么教育作用,如果你把亡灵找来,能够跟他们讲讲佛法,这倒还起个教育作用。假如来的死鬼很多,法师讲中国话,美国的鬼听不懂,法国的鬼听不懂,日本的鬼听不懂,至少中国的鬼听得懂,但是今天唱个半天,连我都一句听不懂,(众笑)叫死鬼咋听得懂?真正严肃的来说,这都不能叫佛事。从前舍利弗目犍连以及所有释迦佛身边的弟子从来也没有为了取得钱财去给死人唱个半天。有位法师讲,这叫不务正业,不是出家人应该做的正当的事业。我二十二岁进佛教青年会,当时青年会有一段时间专门组织大家批判赶经忏。

  释迦佛涅槃了,教育的责任就在佛弟子身上

  出家人是佛弟子,佛弟子的正业就是学佛法,对众生进行佛陀的教育。释迦佛涅槃了,这个教育的责任就在佛弟子身上。而今天使人感叹万分,能讲经说法的人真是希有难得,越来越找不到了,而唱啊敲啊,这种做佛事赶经忏的倒越来越多了,甚至于还出现这么一句极其错误的话,说“不赶经忏就不像出家人”,完全颠倒了。

  人天师表为鬼“洗澡”实在讲不过去

  你们女众部有个女生挺好,她说她本来想将来要在佛门里当经忏王,现在觉悟了,她再也不想当经忏王了。佛弟子个个都是法王子,怎么法王子不做,人天师表跑去做经忏王?现在有的赶经忏的“法师”,还给鬼“洗澡”咧。别人看不起你,还不要紧,自己看不起自己,那实在讲不过去。死人当然也是众生,也应该慈悲,你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岂不更有效果。

  出家人的正业,是继承佛陀的教育事业

  佛弟子要跟佛学,佛是教育家,我们当然也应该继承佛陀的教育事业,做一个人世间的教育家,所以我这儿培养人才,出家人都要当法师,在家人都要当老师。

  知见正了,才能不走六道轮回的道路

  教化众生,化就是转变,只有通过教育才能转变众生的愚痴颠倒,只有众生转变了自己的愚痴颠倒,他们的知见正了,也就是方向正了,那才能不走六道轮回的道路,而走上一条通往彼岸的道路,走上一条解脱生死的道路。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2)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14

  观念颠倒了,贪瞋痴烦恼就起来了

  提要:

  ■ 观念颠倒了,贪瞋痴烦恼就起来了

  ■ 以讲法去度化有缘的众生,这才叫“化缘”

  ■ 比丘应该托钵乞食,住处要离村庄不太远

  ■ 乞食不能有要求,受施后要为施主说几句法语

  ■ 以前有位年青比丘,一路托钵,只要饭不要钱

  观念颠倒了,贪瞋痴烦恼就起来了

  人们非常熟悉“化缘”这两个字,这两个字中国佛教有他们固定的解说。我有我的看法,其实我的解说倒是不错的。举个例子,民间到了年初一都要拜年,一见面就说“恭喜发财”,民间固定的解说,发财就是财缘发达。虽然照我的解说,民间这种情况不多了,但是偏偏今年我们碰到了,可见得我的解说不错。今年年初一咱们有的同学去看看做木工的彭师傅,送了一碗丸子去。彭师傅马上发财,我们去了两个同学,他给两个同学每人发二十元,你不拿他偏要你拿,你不拿就是表示看不起他,或者表示他发不了财了。(众笑)发财是这个意思呀,年初一把自己的财发出去一点,这叫发财呀。现在发财的意思是希望外面的财到我这儿来,这不叫发财,这叫收财。收是收进来,发是发出去嘛,单位里的收发室就是这个意思。观念都颠倒了,为什么会颠倒啊?贪瞋痴烦恼起来了,个个贪财,不肯发财嘛。

  以讲法去度化有缘的众生,这才叫“化缘”

  再回过来说,化缘,按照我的解说,化是度化,这个众生跟我有缘我去跟他讲法度化他,让他转变,这叫化缘。蛮好的词,结果现在变成了向众生要钞票,佛门里整天想钞票,这个佛门还像样吗?佛门里的人应该是尽我所有作供献,佛门就是一个供献的场所,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奉献爱心。

  比丘应该托钵乞食,住处要离村庄不太远

  我又想起一件事情,比丘应该托钵,托钵是乞食的意思。从前佛在世的时候比丘都是托钵,从来没有买米买菜买柴烧起来,煮起来。至于斋堂、斋堂规矩等等,这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乞食制改为丛林制搞出来的。人生几何?把时间花在煮饭煮菜上,还不如到了吃饭的时间就托了钵到附近的村庄里去乞食,因为要乞食所以比丘住的地方不能离开村庄太远,太远了托钵乞食不方便,要走很多路。要在离村庄不太远的地方,找个安静之处,自己用功修行。

  乞食不能有要求,受施后要为施主说几句法语

  托钵是乞食,不是要食,只要能维持生命就可以了。你不能有所要求,施主给你什么你就吃什么。佛教传到中国来,乞食制据说从未推行过,其实中国民间信佛信菩萨的人普遍都是,怎么会乞食制推行不起来呢?我想,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乞食变了要食,提出要求来了,那你乞食就困难了。比如人家看见你来托钵乞食了,马上把饭啊菜啊拿出来供养你,你问:“荤的还是素的啊?”人家说:“素的素的。”你还要闻闻,“你这个锅子有没有炒过荤腥的东西啊?(众笑)锅子炒过荤腥洗不干净的,除非你买一只新锅子炒给我吃。”吃素是一个妙行,妙行就是好事情,可是不能执着得这么厉害啊。

  而且受施后要报施主的恩,就要给他说几句法,施主供养你饮食,你要供养施主法食。而且乞食只准一天乞食一次,不是肚子饿了就去乞食。当你看到钵里的饮食足够你一天的量时,你就不能要了。你不能多要一点,留在明天吃,佛制规定,你今天乞到的食今天吃光,不准留到明天,以防你有储蓄的习惯,有储蓄必有防护,有储蓄必有贪心。

  以前有位年青比丘,一路托钵,只要饭不要钱

  虽然在中国乞食制变了丛林制,但是个别人还是有一颗想乞食的心。我年轻时听说五台山有两位比丘尼,她们就是坚持乞食,这两位比丘尼信心非常好,五台山多么冷啊,可是她们住的地方连门板都是破破烂烂的。还有在94年那一年,那时我在办佛学院,来了一个年轻的比丘,相貌清秀得很,高中文化,可惜的是他没有留下来,因为他还要往前走。他一路上不住旅馆,也不买饭吃,身边也没钱,就是托钵。我觉得他真了不起,就问他,“你不住旅馆晚上睡哪里啊?”我以为他晚上是睡在屋檐底下,或者睡在土地庙里,结果都不是,因为他在农村走,农村有稻草堆堆,他往稻草堆里钻进去,他说稻草软软的,暖乎乎,非常舒服。他唯一的苦恼,人家搞不懂他托钵是要什么,结果就在钵里丢钱,一下子钱就高起来了,他苦恼得喊:“我不要钱,我不要钱。我要吃饭。”懂吗?托钵是乞食,不是叫你去向人家要钱,这个年轻比丘的形象在我心里深深的难忘。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3)

  释迦牟尼佛涅槃纪念日开示

  傅味琴讲于清凉山佛学苑 2006.3.14

  涅槃是既不生,也不死,叫不生不灭

  提要:

  ■ 比丘不能为取珍宝而显神通

  ■ 出家人的念珠不能用宝石做的

  ■ 释迦佛八十岁进入涅槃,天上人间都极大悲哀

  ■ 涅槃是既不生,也不死,叫不生不灭

  ■ 离开了佛陀的教导,修行就会改变方向

  比丘不能为取珍宝而显神通

  最近听说有的地方也搞托钵,出家人托了一只钵排了一个长队,旁边的居士都往钵里丢钱,丢红包这样做不对吧?从前有一个国王把最值钱的珍宝放在一只钵里,挂得很高很高,说谁能拿得下来,这个钵里的宝贝就归他。那些外道都想把它拿下来,可谁也够不着。结果来了一个比丘,他现神通,一伸手就拿下来了。佛知道这件事情,就制定戒律,规定比丘不许现神通,因为这个比丘犯错误了。

  出家人的念珠不能用宝石做的

  还有一件事,有部电影在拍玄奘法师时——当然不是《西游记》喽,可能是《大唐西域记》。《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法师从中国到印度去留学沿途的记载,而《西游记》是神话小说。请一个老和尚来看看有什么差错,老和尚一看,指出他们错误:戏里玄奘法师挂的一串念珠是用宝石做的。拍戏的人是世俗观念,他想这么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念珠一定非常贵重,或许也是看到现在的大和尚挂的念珠,有的确实是宝石做的。结果这个老和尚就给他们指出:出家人不挂这种念珠,出家人的念珠都是木做的,出家人哪有搞金银财宝的?至于当年玄奘法师有没有挂念珠,现在谁也不知道,释迦…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1~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