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願(1)
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曆四月初四)
大慈大悲愍衆生 大喜大舍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 衆等至心歸命禮
南無歸依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叁稱)
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 盡除我心愚癡諸黑暗
契經及論教典皆證得 願賜智慧辯才鹹顯現
任何時中或欲見 及有少許欲問者
于所怙主妙吉祥 願無障礙常得觐
十方虛空盡邊際 有情普利修習故
文殊如何所行爲 願我行爲亦如是
從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報,能證到無上正等正覺
提要:
·從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報,能證到無上正等正覺
·修文殊菩薩法的同學,小成就是得到智慧辯才
·帶著一個“求”字學佛法,不可能解如來真實義
從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報,能證到無上正等正覺
今天是文殊菩薩的聖誕,我們就講一講在文殊菩薩聖誕裏應該怎麼樣發願。修文殊法的同學最後的成就是成就文殊十大願,你成就了文殊十大願,你就成就了文殊菩薩的功德,也就是自成本尊了,那時你跟文殊菩薩沒有兩樣,這就叫“文殊如何所行爲,願我行爲亦如是”。
文殊菩薩的行爲在文殊十大願裏講得清清楚楚,我們發了願,要圓滿這個願,就要有行動。你按照文殊菩薩的願去學去修,你就圓滿了文殊菩薩的種種功德,到了這個水平你就是文殊菩薩的化身。文殊菩薩只有一個,可是文殊菩薩化身無其數,要不然大菩薩怎麼度得了千千萬萬衆生呢?我們一般知道,度衆生要靠佛法,可是佛法總要有人講啊,沒有人講,衆生不懂也修不起來,那怎麼能了生死啊?沒有法是度不了衆生的,要懂法就要靠善知識來給衆生講法。每位大菩薩都有百千萬億化身,這些化身就是給千千萬萬衆生講經說法,引導衆生出離生死,引導衆生快快成佛的。我們修文殊法的同學,都應該學文殊菩薩的榜樣。
文殊菩薩有大智慧,他是以大智慧去廣度衆生。衆生接受了大智慧的教育,從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報,能證到無上正等正覺。一個大智慧的善知識總是引導衆生走菩提大道,從菩提道上脫離生死輪回,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所以發大心決定能得大果報。
修文殊菩薩法的同學,小成就是得到智慧辯才
這次不是跟大家講文殊十大願,時間沒那麼多,這次講的也是我們應該發的願,也叫文殊願,就是剛才你們唸的這一段,頭上四句就是“大悲尊以極遍智光明,盡除我心愚癡諸黑暗,契經及論教典皆證得,願賜智慧辯才鹹顯現”。我們修文殊菩薩法的同學,先要來一個小成就,然後再來一個大成就,小成就就是得到智慧辯才。所以這裏發願,希望文殊菩薩給我作加持,使我在修習文殊法的時候能夠得到智慧辯才。
帶著一個“求”字學佛法,不可能解如來真實義
智慧辯才你求是求不到的,不管你想證果,想成就佛道,乃至方便法門願生他方淨土,你求都是求不到的。可是初進佛門的人,你不用一個“求”,他不好懂,衆生有個牢固的習氣,他是有所求,他一輩子生活在有所求裏,所以你加一個“求”字,他容易明白也容易接受。可是帶著一個“求”字學佛法,不可能解如來真實義。如來的真實的法義,也就是佛法的真理,是無所求。爲什麼叫你無所求?因爲你不可能得到什麼。因爲不可能得到什麼,所以你要無所求。
文殊願(2)
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曆四月初四)
修行第一步要多聞,
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提要:
·因緣不具足,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了你的忙
·因緣具足,不求也出生,這叫自然顯現
·修行第一步要多聞,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沒有證悟,不了生死;不斷煩惱,這些法對你起什麼作用
·衆生好爭辯,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種種功德,等于出賣自己的家當
因緣不具足,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了你的忙
佛法是緣生法,因緣條件不具足,你即使有所求,也出生不了啊。有人求發財,求了一輩子沒有求到。今天我出去散步,有人告訴我,路邊土房子裏一對老夫妻,是全村最窮的。聽說他們有兩個兒子,這兩個兒子也都是窮得不得了。誰不想求富啊?他們就沒有求到。
說:“有的人求到了,他現在有一百萬。”他也沒有求到啊!你去問問他,他的目標不是一百萬而是一億呀!有人求長壽,如今七八十歲就算長壽,即使一百歲老壽星,他求兩百歲也沒有求到,聽說古代有長壽到八百歲的,你如今還能求得到嗎?
有人求兒子,到醫院裏去檢查,或者男的有病,或者女的有病,或者男的女的都沒病,就是不生孩子,這在醫學上不好解釋。有人請來一尊送子觀音,天天燒香天天求,求來求去也沒有生兒子。第一期企業家禅定營就有這麼一個老板,他來問我,我說“因緣不具足,觀世音菩薩再慈悲也幫不了你忙啊。”比如說,今天我喉嚨疼,疼得口都張不開,你拼命求我講點法,你也求不到嘛,因爲缺少一個因緣:我喉嚨病沒好。要把喉嚨病治好了,才能說出話來。所以我就跟這個年輕的老板說:“你缺少一個中陰身投胎的因緣。生孩子不是父母沒病就能生得出來,要有中陰身來投胎啊。爲什麼你今天生不出孩子來,因爲還沒有一個中陰身願意做你的兒子。”他聽了這個話就明白了。本來咱們在草地上修完禅定,各人把自己的坐墊拿回去,他把坐墊頂在頭上,一路走一路喊:誰願意做我兒子啊?
因緣具足,不求也出生,這叫自然顯現
因緣具足,你不求他也會出生,這叫自然顯現。將來證阿羅漢果、修成登地菩薩,乃至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都是求不到的,只要因緣一具足,一刹那就成就。修是把不具足的因緣修成具足。開智慧要開智慧的因緣具足,登菩薩地、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乃至于開悟,都要因緣具足了才行。這個人因緣不具足,人家說他開悟了,懂佛法的人看看他,一點都不像,真是說說罷了。
修行第一步要多聞,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開悟有理悟證悟,理悟不過道理通達,要證悟,也就是確實證到了這個境界,才起了生死的作用。古代開悟的人,曆史上記載的也不少,可是沒有說明白他是理悟還是證悟。還有一種,也不是理悟也不是證悟,去抄人家幾句開悟的話挂在嘴巴上,這叫假悟。真正要理悟必須要通過聞思修,你佛法都不懂怎麼悟?又悟什麼?你懂了還要自己一再一再思惟,想通了,你就悟了,這就叫修。悟也是修來的,能海上師說:再再思惟曰修。你說,“我聽得少,所以想的範圍有限,想深深不了。”那你要多聽啊。常有人問:修行怎麼修啊?佛說得清清楚楚,第一步要多聞,聞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沒有證悟,不了生死;不斷煩惱,
這些法對你起什麼作用
即使你想通了,乃至你從一個法能悟一百個法,你沒有證悟仍然不了生死,因爲你是理悟。理悟僅僅能使你從鈍根轉爲利根。可是你不斷煩惱,這些法對你起什麼作用?不斷煩惱就等于你不修啊。斷煩惱才叫修行,不斷煩惱不叫修行人,最多你像一位很能講的演說家。會講也會修,有學也能證,這樣才叫善知識。一位善知識比佛學大辭典殊勝得多,佛學大辭典沒有講出一點修行的經驗,善知識在修行,他累積自己修行的經驗來給你做指導,那樣才起作用。
衆生好爭辯,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種種功德,
等于出賣自己的家當
現在末法時期佛門有種風氣,知識分子總喜歡在理論上翻跟鬥,非但會講而且特別喜歡爭辯,可是他很多的談吐表情都是在賣弄自己。病態心理學著重于人格缺陷,人格缺陷中有一個表現,就是好表現自己。佛法稱這種人叫“炫賣”,炫示自己種種功德,就等于出賣自己的家當。一個真正善知識,不管是談吐還是辯論,都沒有傲慢心,他是以慈悲心爲你解答問題。
文殊願(3)
文殊菩薩聖誕日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8.5.8(農曆四月初四)
禅定要無所求,外道與世俗
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間
提要:
·修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自然顯現,悲智圓滿即成佛
·禅定要無所求,外道與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間
·通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的前五度,自然會出生般若智慧,這是
佛性中顯現的根本智
·不是佛法太高了,是你在佛門裏受了不好的影響,法乳成份差了,佛弟子就
沒力氣了
修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自然顯現,悲智圓滿即成佛
所以我們佛門修行要無所求,當然你一動不動,天上也不會掉下大餅來。什麼叫自然顯現?花是自然開的,從來不需要人工幫忙。如果你加一點人工上去,你是大笨蛋了。花剛剛開一點點,你去把花瓣剝開來,那不是幫反忙了嗎?修行不是修這個,修行是叫你條件不具足的時候,努力去培養條件、創造條件、彌補因緣中的不足。悲智圓滿就成佛,假如你確實修到悲心圓滿、智慧圓滿,你承認不承認自己已成佛都沒有關系,你不承認你也是佛,佛不過是個稱號呀。再比如說,你和孩子斷絕父子關系,不承認是他爸爸,你還是他爸爸呀。無論你怎麼斷絕關系,孩子還是你的孩子,有血統的,一化驗就化驗出來。
禅定要無所求,外道與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間
所以我經常跟你們說,修禅定要無所求。有所求就是世間法,有所求就是旁門外道。外道也修禅定,那是世間禅,世間禅連出離生死都不可能。爲什麼稱世間禅?因爲他們跟世間上人一模一樣都是有所求。比如說,從前氣功風行一時,氣功是外道,特別表現出有所求,求特異功能、求得氣,還經常偷人家的氣,他們不叫偷氣,叫采氣。小偷也不承認自己是小偷,報上報道:超市裏抓住一個小偷,說:這件衣服就是你偷的。他說“我不是偷的,我是拿的。”和氣功界說的:我不是偷氣,我是采氣,還不是一樣?這麼卑鄙的心態能成菩薩,能成佛嗎?連生死都了不脫。因爲這種卑鄙的心態就出現在他的煩惱…
《文殊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