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殊愿

  文殊愿(1)

  文殊菩萨圣诞日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大慈大悲愍众生 大喜大舍济含识

  相好光明以自严 众等至心归命礼

  南无归依大智文殊师利菩萨(三称)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 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

  契经及论教典皆证得 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

  任何时中或欲见 及有少许欲问者

  于所怙主妙吉祥 愿无障碍常得觐

  十方虚空尽边际 有情普利修习故

  文殊如何所行为 愿我行为亦如是

  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

  提要:

  ·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

  ·修文殊菩萨法的同学,小成就是得到智慧辩才

  ·带着一个“求”字学佛法,不可能解如来真实义

  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

  今天是文殊菩萨的圣诞,我们就讲一讲在文殊菩萨圣诞里应该怎么样发愿。修文殊法的同学最后的成就是成就文殊十大愿,你成就了文殊十大愿,你就成就了文殊菩萨的功德,也就是自成本尊了,那时你跟文殊菩萨没有两样,这就叫“文殊如何所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

  文殊菩萨的行为在文殊十大愿里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发了愿,要圆满这个愿,就要有行动。你按照文殊菩萨的愿去学去修,你就圆满了文殊菩萨的种种功德,到了这个水平你就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文殊菩萨只有一个,可是文殊菩萨化身无其数,要不然大菩萨怎么度得了千千万万众生呢?我们一般知道,度众生要靠佛法,可是佛法总要有人讲啊,没有人讲,众生不懂也修不起来,那怎么能了生死啊?没有法是度不了众生的,要懂法就要靠善知识来给众生讲法。每位大菩萨都有百千万亿化身,这些化身就是给千千万万众生讲经说法,引导众生出离生死,引导众生快快成佛的。我们修文殊法的同学,都应该学文殊菩萨的榜样。

  文殊菩萨有大智慧,他是以大智慧去广度众生。众生接受了大智慧的教育,从大智慧中得到的大果报,能证到无上正等正觉。一个大智慧的善知识总是引导众生走菩提大道,从菩提道上脱离生死轮回,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所以发大心决定能得大果报。

  修文殊菩萨法的同学,小成就是得到智慧辩才

  这次不是跟大家讲文殊十大愿,时间没那么多,这次讲的也是我们应该发的愿,也叫文殊愿,就是刚才你们唸的这一段,头上四句就是“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契经及论教典皆证得,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我们修文殊菩萨法的同学,先要来一个小成就,然后再来一个大成就,小成就就是得到智慧辩才。所以这里发愿,希望文殊菩萨给我作加持,使我在修习文殊法的时候能够得到智慧辩才。

  带着一个“求”字学佛法,不可能解如来真实义

  智慧辩才你求是求不到的,不管你想证果,想成就佛道,乃至方便法门愿生他方净土,你求都是求不到的。可是初进佛门的人,你不用一个“求”,他不好懂,众生有个牢固的习气,他是有所求,他一辈子生活在有所求里,所以你加一个“求”字,他容易明白也容易接受。可是带着一个“求”字学佛法,不可能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的法义,也就是佛法的真理,是无所求。为什么叫你无所求?因为你不可能得到什么。因为不可能得到什么,所以你要无所求。

  

  文殊愿(2)

  文殊菩萨圣诞日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修行第一步要多闻,

  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提要:

  ·因缘不具足,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了你的忙

  ·因缘具足,不求也出生,这叫自然显现

  ·修行第一步要多闻,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没有证悟,不了生死;不断烦恼,这些法对你起什么作用

  ·众生好争辩,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种种功德,等于出卖自己的家当

  因缘不具足,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了你的忙

  佛法是缘生法,因缘条件不具足,你即使有所求,也出生不了啊。有人求发财,求了一辈子没有求到。今天我出去散步,有人告诉我,路边土房子里一对老夫妻,是全村最穷的。听说他们有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也都是穷得不得了。谁不想求富啊?他们就没有求到。

  说:“有的人求到了,他现在有一百万。”他也没有求到啊!你去问问他,他的目标不是一百万而是一亿呀!有人求长寿,如今七八十岁就算长寿,即使一百岁老寿星,他求两百岁也没有求到,听说古代有长寿到八百岁的,你如今还能求得到吗?

  有人求儿子,到医院里去检查,或者男的有病,或者女的有病,或者男的女的都没病,就是不生孩子,这在医学上不好解释。有人请来一尊送子观音,天天烧香天天求,求来求去也没有生儿子。第一期企业家禅定营就有这么一个老板,他来问我,我说“因缘不具足,观世音菩萨再慈悲也帮不了你忙啊。”比如说,今天我喉咙疼,疼得口都张不开,你拼命求我讲点法,你也求不到嘛,因为缺少一个因缘:我喉咙病没好。要把喉咙病治好了,才能说出话来。所以我就跟这个年轻的老板说:“你缺少一个中阴身投胎的因缘。生孩子不是父母没病就能生得出来,要有中阴身来投胎啊。为什么你今天生不出孩子来,因为还没有一个中阴身愿意做你的儿子。”他听了这个话就明白了。本来咱们在草地上修完禅定,各人把自己的坐垫拿回去,他把坐垫顶在头上,一路走一路喊:谁愿意做我儿子啊?

  因缘具足,不求也出生,这叫自然显现

  因缘具足,你不求他也会出生,这叫自然显现。将来证阿罗汉果、修成登地菩萨,乃至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是求不到的,只要因缘一具足,一刹那就成就。修是把不具足的因缘修成具足。开智慧要开智慧的因缘具足,登菩萨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乃至于开悟,都要因缘具足了才行。这个人因缘不具足,人家说他开悟了,懂佛法的人看看他,一点都不像,真是说说罢了。

  修行第一步要多闻,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开悟有理悟证悟,理悟不过道理通达,要证悟,也就是确实证到了这个境界,才起了生死的作用。古代开悟的人,历史上记载的也不少,可是没有说明白他是理悟还是证悟。还有一种,也不是理悟也不是证悟,去抄人家几句开悟的话挂在嘴巴上,这叫假悟。真正要理悟必须要通过闻思修,你佛法都不懂怎么悟?又悟什么?你懂了还要自己一再一再思惟,想通了,你就悟了,这就叫修。悟也是修来的,能海上师说:再再思惟曰修。你说,“我听得少,所以想的范围有限,想深深不了。”那你要多听啊。常有人问:修行怎么修啊?佛说得清清楚楚,第一步要多闻,闻了才能思,想通了就叫修。

  没有证悟,不了生死;不断烦恼,

  这些法对你起什么作用

  即使你想通了,乃至你从一个法能悟一百个法,你没有证悟仍然不了生死,因为你是理悟。理悟仅仅能使你从钝根转为利根。可是你不断烦恼,这些法对你起什么作用?不断烦恼就等于你不修啊。断烦恼才叫修行,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最多你像一位很能讲的演说家。会讲也会修,有学也能证,这样才叫善知识。一位善知识比佛学大辞典殊胜得多,佛学大辞典没有讲出一点修行的经验,善知识在修行,他累积自己修行的经验来给你做指导,那样才起作用。

  众生好争辩,以傲慢心炫示自己种种功德,

  等于出卖自己的家当

  现在末法时期佛门有种风气,知识分子总喜欢在理论上翻跟斗,非但会讲而且特别喜欢争辩,可是他很多的谈吐表情都是在卖弄自己。病态心理学着重于人格缺陷,人格缺陷中有一个表现,就是好表现自己。佛法称这种人叫“炫卖”,炫示自己种种功德,就等于出卖自己的家当。一个真正善知识,不管是谈吐还是辩论,都没有傲慢心,他是以慈悲心为你解答问题。

  文殊愿(3)

  文殊菩萨圣诞日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禅定要无所求,外道与世俗

  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间

  提要:

  ·修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自然显现,悲智圆满即成佛

  ·禅定要无所求,外道与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间

  ·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前五度,自然会出生般若智慧,这是

  佛性中显现的根本智

  ·不是佛法太高了,是你在佛门里受了不好的影响,法乳成份差了,佛弟子就

  没力气了

  修行不能急于求成,要自然显现,悲智圆满即成佛

  所以我们佛门修行要无所求,当然你一动不动,天上也不会掉下大饼来。什么叫自然显现?花是自然开的,从来不需要人工帮忙。如果你加一点人工上去,你是大笨蛋了。花刚刚开一点点,你去把花瓣剥开来,那不是帮反忙了吗?修行不是修这个,修行是叫你条件不具足的时候,努力去培养条件、创造条件、弥补因缘中的不足。悲智圆满就成佛,假如你确实修到悲心圆满、智慧圆满,你承认不承认自己已成佛都没有关系,你不承认你也是佛,佛不过是个称号呀。再比如说,你和孩子断绝父子关系,不承认是他爸爸,你还是他爸爸呀。无论你怎么断绝关系,孩子还是你的孩子,有血统的,一化验就化验出来。

  禅定要无所求,外道与世俗人都有所求,故不能出世间

  所以我经常跟你们说,修禅定要无所求。有所求就是世间法,有所求就是旁门外道。外道也修禅定,那是世间禅,世间禅连出离生死都不可能。为什么称世间禅?因为他们跟世间上人一模一样都是有所求。比如说,从前气功风行一时,气功是外道,特别表现出有所求,求特异功能、求得气,还经常偷人家的气,他们不叫偷气,叫采气。小偷也不承认自己是小偷,报上报道:超市里抓住一个小偷,说:这件衣服就是你偷的。他说“我不是偷的,我是拿的。”和气功界说的:我不是偷气,我是采气,还不是一样?这么卑鄙的心态能成菩萨,能成佛吗?连生死都了不脱。因为这种卑鄙的心态就出现在他的烦恼…

《文殊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七谈恭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