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文殊愿▪P2

  ..续本文上一页上。

  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的前五度,

  自然会出生般若智慧,这是佛性中显现的根本智

  讲到小成就,我们要成就文殊菩萨的智慧辩才,“愿赐智慧辩才咸显现”,这是自然显现出来的。你假如问我:老师,你看我什么时候开智慧?你都不知道我能知道吗?好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孩子,我能知道你什么时候生孩子吗?往往你已经开了智慧,你还不知道你开了智慧,可是你一切都起了变化,这是真开智慧。不根据你嘴上说,也不根据你自得其乐,是根据你的变化,所以一切都是自然显现。从前老修行有句话:只要天天耕耘,何必管秋后的收成?我们修菩萨行的人,通过精进波罗密、通过禅定波罗蜜、通过前五度,你自然就会出生般若智慧,这是佛性中显现的根本智。假如你不修禅定,你把《大般若经》从头背到底,乃至你会讲,你也出生不了般若智慧,因为你跳掉一个环节:禅定波罗蜜。你讲得再好也不过是理悟啊,了不脱生死成不了佛的。

  再讲一个故事,也是说明是自然显现。我爸在的时候,第一个孩子是男的,第二个孩子仍然是男的,他很想要一个女孩子,第三个孩子又是男的,第四个孩子还是男孩子,你说求得到吗?所以我爸就把我打扮成小姑娘,梳长辫子,穿花裙子,还教我唱歌跳舞。等到我妈又怀孕了,我爸死了,第五个才是个女儿。因缘成熟了,你不求它也生出来。

  不是佛法太高了,是你在佛门里受了不好的影响,

  法乳成份差了,佛弟子就没力气了

  学文殊法的大成就就是最后一句:文殊如何所行为,愿我行为亦如是。文殊菩萨的行为就在他的十大愿里,愿我也能做到文殊菩萨的十大愿,那你的身口意就跟文殊菩萨一模一样了,你不是文殊菩萨谁是文殊菩萨?有人对此有点想不通,不是因为佛法太高了,是因为在佛门里受到不好的影响。你听到法就等于饮了法乳,怎么会变成这样,因为成份差了,好比奶水的成份太差,所以孩子养得没力气没精神。如果奶水里有毒,孩子吃了这个奶,全身有毒。

  文殊愿(4)

  文殊菩萨圣诞日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一个缘,

  身心不断改善,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提要:

  ·众生心里的毒随时随刻会产生,因为众生都在贪瞋痴烦恼里

  ·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一个缘,身心不断改善,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人缘好,生活也愉快,脾气坏的人是吃胖的,心宽体胖才好啊

  ·因缘中最要紧的是法缘具足,我们是圆满的法流,圆满就一切具足了

  ·学圆满的法流,果报就是成佛,要戒定慧具足才叫圆满

  众生心里的毒随时随刻会产生,因为众生都在贪瞋痴烦恼里

  这个毒是从心里来的。心有毒,奶水里就有毒。现在科学家证明,良好的心态就会产生良好的激素,不良的心态就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激素,所以现在科学家提倡要做好事,要有颗好心,这种心态对你本人身体健康有利。妈妈冒了火了,这时最好不要给孩子喂奶,因为奶水里有毒。众生都在烦恼里,随时随刻会冒火,所以这种毒素随时随刻会产生,有的虽然不冒火,跟冒火也差不多,看见人不欢喜、经常呕气、动嗔恨心,背后老是说人闲话,说出来的话总是妒忌、讽刺、挖苦、恶口,这种人要短命的。

  从因到果中间还有一个缘,

  身心不断改善,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说了那么多,就是告诉大家修行就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你身心不断在改善,智慧不断在提高,烦恼不断在消除,这就是你将来修行成就的条件。

  佛是讲因缘所生法,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这是因,将来成佛是果,中间还有一个缘,因要通过缘才能成就果。好比一粒种子,不会马上变苹果,必须要种下泥土,给它阳光、水分,它才会慢慢的开花结果。缘特别重要,我们修行就是修一个缘呀。

  人缘好,生活也愉快,

  脾气坏的人是吃胖的,心宽体胖才好啊

  讲句俗话,这个人人缘很好,他的生活也会愉快。这个人人缘不好,经常怄气——你们不妨仔细看看那些脾气坏的、固执、顽嚣、死不买帐、喜欢跟人抬杠子、逆反心理、经常怄气的,他是胖的还是瘦的?老是在怄气,人会胖起来吗?吃胖不算稀奇,要心宽体胖那才好啊。

  你们做学生的经常关心我瘦了胖了。瘦就瘦呗,胖就胖呗,这么关心干什么?何必着相,你能无相不好吗?你说我最近胖了,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会胖的,饭越吃越少,怎么会胖起来?可能是因为每次讲法我都是高高兴兴讲的,法喜充满的缘故吧?

  因缘中最要紧的是法缘具足,

  我们是圆满的法流,圆满就一切具足了

  一切都是自然显现。你们好好修自己成就的条件,因缘中最要紧的是法缘要具足,哪儿有这么殊胜的条件?你到这儿来,这儿法缘具足。我们是圆满的法流,圆满就一切具足了,因为我们的法流不属于某一个宗派。每个宗派都说自己法是圆满的,那么何必再有第二个宗派?圆满了还需要有第二个吗?当初释迦佛讲的法是圆满的法,根本没有宗派,宗派是佛教传到中国以后,中国人搞出来的。听说中国佛教有十大宗派,十个宗派加起来圆满不圆满?我也不敢说。要一个人学十个宗派,还要把它们并起来,矛盾的地方还要协调,多麻烦啊,你何不一开始就学一个圆满的法呢?有人常问我们是什么宗派,回答他:“我们弘扬释迦佛圆满的法,没有宗派。”他又想不通。所以能海上师就说:要问我们什么宗派,就说是大般若宗。因此海内海外都称能海上师为大般若宗初祖。其实大般若一切圆满,还有什么宗派?方便说说呀。

  学圆满的法流,果报就是成佛,要戒定慧具足才叫圆满

  我们学圆满的法流,将来的果报就是成佛,只有圆满的法才能使你成佛。

  有一种想法:我开始学一点方便法门,慢慢再修成圆满。其实一切法门的方便在圆满法流里全具足,你可以按照圆满法流的次第去修嘛。而且你修宗派,你可以达到这个宗派的圆满,不是佛那样无上正等正觉的圆满。例如戒定慧必须具足,缺一个就不叫圆满。如果你问:我只修戒,能不能成佛?你能得到戒成就,但不能成佛,因为你缺定少慧。你专修禅定,你能达到定成就,达不到成佛圆满。专修慧,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但缺戒少定,也不能达到成佛圆满。因为你不是戒定慧的圆满。比如持戒的,他会讲戒律,不会讲禅定,可能也不会讲经;修禅定的,他只会讲禅定,可能不会讲戒讲慧;讲经法师,他可以讲这部经那部经,要讲戒他必须要自己学过戒。不学戒不持戒,戒都不懂怎么讲戒?就拿法相来说,理论非常好,能把法相说得头头是道,可是他不会禅定。要像释迦佛那样,戒定慧具足,这才叫圆满。

  文殊愿(5)

  文殊菩萨圣诞日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

  在圆满的法流里求方便才稳当

  提要:

  ·戒定慧圆满,能得解脱,能成佛,因为佛四十九年教法归纳在戒定慧里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在圆满的法流里求方便才稳当

  ·发了菩提心又怀疑自己能成佛,岂不推翻因果了吗?必须扫除卑劣的心,大

  乘佛法才弘扬得起来

  ·雄心壮志是自尊,不是傲慢,不应该受人打击,我们反对傲慢,也反对自卑

  ·修大乘法门的人,“自许凡夫下劣辈”这不是谦虚,这是犯戒

  戒定慧圆满,能得解脱,能成佛,

  因为佛四十九年教法归纳在戒定慧里

  我们是圆满的法流,我们天天讲戒定慧,修戒定慧,这两天我们又在抓规章制度,种种纪律,要一步一步提高,我们禅定内容越修越多,我们的讲经说法天天在讲。戒定慧一个都没少,你将来非但能解脱,还能成佛,因为四十九年的教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

  片面中求方便,仍是片面,在圆满的法流里求方便才稳当

  今天有这么一个风气,一听到圆满的法就畏难,总想求方便简单。每个法门都有方便,可是方便不能离开法呀。你要方便可以在圆满的法流里求得方便。如果是片面的方便,仍然叫片面。而且简单有欠稳当,如果简单能够有大成就,那又何必有四十九年教法?例如速成班的水平能跟大学水平一样吗?找工作也难得多。

  发了菩提心又怀疑自己能成佛,岂不推翻因果了吗?

  必须扫除卑劣的心,大乘佛法才弘扬得起来

  还有的怀疑自己,说:“像我这样能成佛吗?”那你唱唸时又何必唱“悉发菩提心”?你发了菩提心也成不了佛,你发它干什么?你又何必讲要修六度万行,那不是矛盾吗?你修的也是大乘法门,一提到成佛,连想都不敢想,难道有了因没有果啊?这不是推翻因果了吗?这就是你在因果中间的缘上,接受了跟发菩提心成佛有抵触的影响,所谓:“末法时期了,都是钝根、业障深重、苦恼。”这种话听多了,听的人心里竟然都承认:我是脑膜炎后遗症,我是傻瓜、白痴、低能儿,我大脑一半球。你是修大乘法门的,这些话不是把大乘的精神冲掉了吗?使释迦佛的弟子成不了小狮子,个个变成躲在灶洞里的煨灶猫,到底有功德还是有罪过啊?所以必须扫除这种思想,大乘佛法才能弘扬得起来。

  雄心壮志是自尊,不是傲慢,不应该受人打击,

  我们反对傲慢,也反对自卑

  有时候,咱们说了一些符合大乘精神、充满雄心壮志的话。在世间上说雄心壮志的话,人家还鼓励你,说你真有志气,在佛门里反而受打击:“你这么傲慢!”我们反对傲慢,同样,我们也反对自卑。说这种话的人不要说佛法不懂,连傲慢跟自尊都搞不清楚。水平这么低,还是少说话,免得背罪过。傲慢是傲慢,自尊是自尊,雄心壮志是自尊,不是傲慢。

  修大乘法门的人,“自许凡夫下劣辈”,这不是谦虚,这是犯戒

  再举个例子,受菩萨戒的时候,师问你:汝是菩萨否?就是你今天受了菩萨戒,你是不是菩萨?你必须回答“我是菩萨”,那么你得戒;如果不回答或者回答“我不是菩萨”,你不得戒,菩萨戒白受。也不能回答:你们都是菩萨,我是凡夫。把菩萨大雄大力的精神全部推翻,这叫大乘吗?这叫自卑!一个修大乘佛门的人,自许凡夫下劣辈,自己承认自己是凡夫、是下劣辈,这不是谦虚,这是犯戒!菩萨戒哪会容许你这么说话?

  刚刚已经摇铃了,我这也算是开场白,只好稍微再延长一点时间,第一段话总要让我讲个几句。(笑声)

  文殊愿(6)

  文殊菩萨圣诞日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8.5.8(农历四月初四)

  因为法身遍虚空,你的智慧也必须遍布一切

  提要:

  ·大菩萨都是悲智圆满,所以文殊菩萨亦称“大悲尊”

  ·具足大悲的文殊菩萨,他以极其遍布的智慧光明来扫尽我内心的愚痴诸黑暗

  ·众生的愚痴颠倒而成邪慧,纠正纠正,提高提高,将来必然成就大智大悲

  ·因为法身遍虚空,你的智慧也必须遍布一切

  ·为什么现在佛门里愚痴黑暗还没有扫除,因为他们不听法,尤其听不到圆满

  的法,也听不到文殊菩萨的极其遍布的大智慧

  大菩萨都是悲智圆满,所以文殊菩萨亦称“大悲尊”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大悲尊指的就是文殊菩萨。我们习惯上称文殊菩萨是大智慧,观世音菩萨是大慈悲。你假如要救苦救难,就求观世音菩萨;你假如要求智慧,就求文殊菩萨。这是方便说说,要不然众生头脑糊涂:菩萨这么多,不知该求哪一个?其实文殊菩萨悲心智慧圆满,观世音菩萨也是悲心智慧圆满,等无差别,因为他们早就成佛了,他们是倒驾慈航,化现菩萨来帮释迦佛度众生,成了佛还有分别吗?好比学校里有数学老师、物理老师,他们都是大学毕业的,他们在大学里数学物理都很好。如果说数学一百分,物理五十分,大学也毕不了业。今天当老师是凭自己的愿,这个说:我愿意教数学,那个说:我愿意教物理。或者看情况,数学老师有了,我就当物理老师;物理老师有了,我就当数学老师。菩萨只要教化众生,当什么都可以。这么一说你们就明白了,观世音菩萨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圆满,文殊菩萨是大智慧,也是大悲心圆满,所以这里称“大悲尊”。

  具足大悲的文殊菩萨,

  他以极其遍布的智慧光明来扫尽我内心的愚痴诸黑暗

  “大悲尊以极遍智光明,尽除我心愚痴诸黑暗”,这位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以极其遍布的智慧光明来扫尽我内心的愚痴诸黑暗。

  众生的愚痴颠倒而成邪慧,

  纠正纠正,提高提高,将来必然成就大智大悲

  菩提心怎么出生的?从大悲心出生。你对众生没有慈悲心没有同情心,就更谈不到度众生成佛了脱生死。智慧从哪里出生?也离不开大悲心。我们将来为什么能够成就大智大悲?因为每个众生都有慈悲心,都有智慧,仅仅众生的悲心漏洞很多,心量也不大。你要修到成菩萨成佛,就要弥补弥补漏洞,心量放放大,把小悲变大悲,对众生救苦救难,从生活上的救济提高到法上的供养,让众生脱离烦恼,了脱生死快快成佛。众生本来就有智慧的,可是这个智慧非但太小,还混杂了很多愚痴颠倒,愚痴颠倒也会变成邪慧的。纠正纠正,提高提高,将来必然成就大智大悲,这是一个规律嘛,怎么说不可能呢?怎么说是傲慢呢?

  因为法身遍虚空,你的智慧也必须遍布一切

  要使众生脱离生死轮回,登菩萨地,乃至成佛,那必须要靠智慧。要以极遍智,也就是极其广大,广大到遍布这样的智慧,才能够使众生证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法身遍虚空,你这个智慧也必须要遍布一切。

  为什么现在佛门里愚痴黑暗还没有扫除,因为他们不听法,

  尤其听不到圆满的法,也听不到文殊菩萨的极其遍布的大智慧

  文殊菩萨既是大悲,又是极遍智,所以能够扫除众生心里的愚痴黑暗。那么为什么现在连佛门里的佛弟子愚痴黑暗还没有扫除?因为他们不听法呀,尤其听不到圆满的法,也听不到文殊菩萨的极其遍布的大智慧。

  今天我也是尽量深入浅出地讲,你们即使有点听懂有点听不懂,也好嘛,因为明天还要给你们继续讲下去,所有的好事不可能靠一个早晨完成。今天讲到这儿。(回向)

  

  

  

《文殊愿》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七谈恭敬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