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11.26
持戒很容易,只是心裏煩惱不讓你做到,
養成了習氣,素質就降低
提要:
·持戒很容易,只是心裏煩惱不讓你做到,養成了習氣,素質就降低
·四根本攝修,居士也應學,出家同學必須做到,犯戒就不清淨
·在佛門搞名利就不清淨,說法要辯證
·在佛法裏抓片面,就難免會錯誤
·情緒會影響身體,片面的忍不是智慧的表現
·修忍要有智慧,忍不住會造成機體的紊亂,更不要取笑忍不住的人煩惱重
持戒很容易,只是心裏煩惱不讓你做到,
養成了習氣,素質就降低
聽說你們這幾天都聽得很歡喜,可能心裏還有點害怕:要求這麼高哇?因爲你不熟悉,所以感覺要求高,熟悉了這種要求很容易做到的。
比如居士五戒,很容易做到嘛:不殺、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那麼你就不殺、不偷盜、不說假話、不亂搞男女好了嘛;不飲酒,你就喝白開水,那不是很容易做到,怕什麼呀?
就是心裏有一個東西不讓你做到,我們衆生自己做不了主,心裏有個主人在發號施令。如果不修行,一輩子做它奴隸,因爲你聽它的話嘛。這個東西就是煩惱,煩惱範圍很廣泛,簡單地講,無非是你的壞習慣養成了習氣,很難改正,素質就逐漸降低。
四根本攝修,居士也應學,
出家同學必須做到,犯戒就不清淨
四根本攝修要求高,居士也應該學學。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品德高尚的人他的個性就開朗樂觀,也容易長壽。
對出家同學來說,這些必須要做到。但是這些戒律上的要求,可能今天的出家人也很陌生,因爲他們沒有很好地學習,難免會有想法:要求這麼高,能做得到嗎?不是能不能做到,是必須做到!要不然你就犯戒不清淨。
在佛門搞名利就不清淨,說法要辯證
有些人做不到,卻仍在佛門裏留著,還不是因爲佛門裏搞名利比社會上容易得多?尤其是居士看見出家人就恭敬供養,所以假和尚利用居士不懂法,辨不清好壞,在佛門裏抓名利。
我爲了把法說明白,說法就要遵循佛教的原則。佛教的原則就是清淨,不清淨就失去了佛門的原則;還有一個原則,要辯證,佛法就是辯證法。辯證就是科學,研究科學的人也必須辯證,並不是幾個玻璃罐罐才叫科學。
在佛法裏抓片面,就難免會錯誤
所謂辯證,就是事物要一分爲二,既要講對的,又要講錯的,既要講是又要講非。現在佛門爲什麼越來越不清淨?佛門裏的人的素質逐漸降低?因爲有的人不懂法;有的人在抓片面,抓片面就難免會錯解。
情緒會影響身體,片面的忍不是智慧的表現
昨天晚上我睡得很好,本來安排我今天休息,一睡好,精神好了,我不講也難過,你們聽不到法也難過。(衆笑)所以你們睡眠要充足,這是科學態度。不要勉強自己,勉強自己就是片面,會影響身體,影響身體還有一個因素是情緒。
過去佛門裏的人脫離了辯證,脫離了科學,也脫離了現實,像道士那樣去斷七情六欲。佛的智慧比太上老君大得多,觀點也不一樣。比如忍,希望你們不要勉強,勉強了要影響身體。忍要忍出好處來,忍出壞處來,這不是有智慧的表現。
修忍要有智慧,忍不住會造成機體的紊亂,
更不要取笑忍不住的人煩惱重
修忍要有智慧,這是一個原則。舌頭跟牙齒也會碰一碰,同學之間難免有點矛盾,不過我這次來沒看到你們有什麼矛盾,這是你們的進步。矛盾發生了,心裏悶氣、怄氣,一般人總是說:“你就修修忍吧。”忍得住好呀,忍不住咋辦?誰也不管他,反而取笑他煩惱重,不肯修忍。
忍不住要影響身體,機體裏邊要紊亂的,佛是不主張這樣的呢。從前說身體是革命的資本,對我們修行來說,身體也是修行的資本啊。所以對忍不住的人,不要勉強他一直忍下去。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48)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26
佛門受了儒教、道教的影響,
就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了,著魔的還不少
提要:
·世人用發泄使人消氣,佛門應用關心開導來轉變煩惱
·人在冒火時寫出來的怨氣,最好丟進火爐裏去
·佛門受了儒教、道教的影響,就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了,著魔的還不少
·戒是保護,做不到,你就失去了戒的保護
·四根本戒最重要,犯戒的人受供養,而心無慚愧,已近于麻痹狀態
世人用發泄使人消氣,
佛門應用關心開導來轉變煩惱
當然世間上有些方法,我們也是不主張的。聽說外國的老板爲了消除工人肚子的氣,讓工人可以積極生産,他在廠門口擺了幾個橡皮頭,有董事長的、總經理的、車間主任的,再放一把榔頭。工人一到門口,看見這些橡皮人頭,有的就用榔頭打啊。董事長反而高興,讓你出出氣,就不會影響生産了,這也有科學道理。
當然我們不學這一套,我們也學不來、學不成。比如在教室門口放一個老師的橡皮頭,(衆笑)你用榔頭打,同學們就不同意,要鬧起來,所以這個行不通。最好的辦法,同學們去開導開導他,輸送一點溫暖、關心,他這個氣就消掉了,這就很科學。所以關心人能夠消除很多煩惱。
人在冒火時寫出來的怨氣,最好丟進火爐裏去
從前報上看到:有個學生受了老師批評,氣鼓鼓地去報告校長。校長很耐心地聽完,說:“這樣吧,你把想說的話書面寫下來,你罵也可以。寫好了,我就把你寫的信交給那個老師。”那個學生回去寫啊罵啊,(衆笑)寫好了交給校長,校長也不看,就丟進火爐裏燒掉了。學生說:“你怎麼給我燒掉了?”“冒火的時候寫的東西都不是真實的,我怎麼交給老師看呢?”可是通過這麼書寫、宣泄,學生肚子裏的氣也消掉了。
佛門受了儒教、道教的影響,
就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了,著魔的還不少
很可惜,中國佛門因爲受了儒教、道教的影響,往往看問題幹事情,乃至講法,都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至少在原則上傾向片面,弄得很多人忍啊忍啊,忍到後來,忍出精神病來,在佛門裏邊就叫著魔了。你說信佛的人不聽佛法,幹出來的事情會有智慧嗎?會全面嗎?
戒是保護,做不到,你就失去了戒的保護
對付煩惱必須要講科學,佛法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以戒爲首,戒是第一位。不懂法的人把戒看成是束縛人,懂法的人就知道戒是保護。比如戒煙運動,還不是保護身體健康啊?
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抽煙,可見得他對戒根本不重視,連社會上的戒──戒煙你都做不到,你能做到比丘兩百五十條戒、比丘尼叁百四十八條戒嗎?你做不到就失去了戒的保護力量了。
四根本戒最重要,犯戒的人受供養,
而心無慚愧,已近于麻痹狀態
現在國家的法律,從我們修行人角度來看並不嚴格。社會上的法律,喝酒抽煙不算你犯罪,佛門裏就算你犯戒。昨天看到報上有件事情,十來個人,有的女的還大肚子,有的帶小孩,穿的衣服都非常寬大,到超級市場專門偷東西。可是偷的東西有限得很,無非是一條牛仔褲,或者一件上衣,因爲衣服寬大,他裏邊可以放。結果當場抓住。據說,處理起來很頭疼,偷的價值不高,沒辦法判刑,只能教育教育。你罰款,她們沒錢;你留著,要給她吃飯;要她付飯錢,也付不出,只好讓她們走喽。(衆笑)
在佛門戒律裏這是犯盜戒,犯根本罪。犯了根本罪照佛陀的要求,誰也不能跟他住在一起,所以四根本是最重要的。當然,如果這個人能夠忏悔、改過,這還是可以的,這叫還淨。所以修行人對自身的要求要高一點,否則有罪過啊。
今天有許多犯了戒的出家人還在受居士們的恭敬供養而心無慚愧,因爲他們已經近于麻痹狀態,不知道自己犯了多少戒了。或許他們對戒已經害怕了,幹脆裝作不知道,糊裏糊塗過日子。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 (49)
一、婬戒攝修
傅味琴講于開化文殊院 2006.11.26
比丘淫戒第一,男女衆不能共住,
伸手不見指紋就要離開
提要:
·只說慚愧,卻從不改正,說自己說話算數卻從不算數
·有說“末法時期持戒很難”,很多人受其影響原諒自己。你照四根本
攝修去做,持戒就容易了
·四根本攝修,居士做到有功,做不到佛菩薩也會原諒
·比丘淫戒第一,男女衆不能共住,伸手不見指紋就要離開
·人起煩惱就會幹壞事,戒律即使有開許,也要有原則
只說慚愧,卻從不改正,
說自己說話算數卻從不算數
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不應該這麼做,表面上也承認:“我很慚愧。”既然慚愧就改正吧,卻從不改正,而且說話不算數。比如有個出家人口口聲聲:“等到房子蓋好了,我說話算數,我半天來聽老師講法。”卻沒來過一次。
有說“末法時期持戒很難”,很多人受其影響原諒自己。
你照四根本攝修去做,持戒就容易了
爲什麼有的人感覺持戒很困難?還有一種錯誤的說法:“末法時期受了戒要想持戒,(持就是做到)是很困難的。”這句話是錯誤的,是你自由散漫,不重視戒,這是你個人的問題,不是法的問題,末法時期佛對佛弟子的要求並沒有提高啊。
有許多人受了這句話的影響,經常原諒自己,跟佛菩薩打招呼“下不爲例”,下一次仍然是“下不爲例”。每次下不爲例,次數太多,下地獄的日子也長了,很難出得來啊。就算你現在還有活著的福氣,人總要死的,死了以後你怎麼辦。
所以講四根本攝修,就是幫助我們把戒持起來。你照四根本攝修去修,持戒就容易了,你也不大會犯戒。
四根本攝修,居士做到有功,
做不到佛菩薩也會原諒
這篇《四根本攝修》,主要是給出家人講的,爲什麼居士也能聽?因爲居士的四根本跟比丘四根本一樣的,都是殺盜淫妄,就是要求有點不同罷了。居士做到有功,做不到佛菩薩會原諒你,因爲你是居士。好比從前買東西,說:“這個東西怎麼有一點毛病呢?”“這是二等品呀!”
比丘是一等,居士是二等,所以佛菩薩還是原諒居士。能海上師也經常對居士原諒。但是真正修行人,自己要難受,爲什麼師父原諒我啊?因爲我是二等品。
比丘淫戒第一,男女衆不能共住,
伸手不見指紋就要離開
比丘淫戒第一,居士殺戒第一,因爲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兒,要他完全斷淫戒,他做不到。淫戒要清淨,男女要分得很清楚。真正照規定,比丘尼不能住在男衆廟裏,比丘不能住在女衆廟裏。
如果是爲了求法、聽法,或者有什麼法事活動,四衆弟子要聚在一起,那可以開許,但也得分開來住,至少要有圍牆隔起來。女衆進男衆廟,從前沒有鍾表,有規定:早上手伸出來看不見指紋,不准進去;黃昏看不見指紋,就要離開。
居士也如此,男居士到比丘尼廟裏去,黃昏了,伸手不見指紋,就得走。如果你頑囂、調皮,不走,亂棍把你打出去。說“我不幹壞事”,你幹不幹壞事,都得遵守戒律規定。法律也是這樣,不管你幹不幹壞事,都要遵守法律規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起煩惱就會幹壞事,戒律即使有開許,也要有原則
人心要變的,現在不幹壞事,沒過多久,起煩惱了,誰知道那時候會不會幹壞事。在遵守戒律上是沒有理由可說的,即使開許也要有原則。我們講淫戒攝修,尤其是出家人。特別是指一個男一個女,如果有四五個人在還好一點,因爲有旁證。
《《四根本修心要門》講解(40~4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