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11.26
持戒很容易,只是心里烦恼不让你做到,
养成了习气,素质就降低
提要:
·持戒很容易,只是心里烦恼不让你做到,养成了习气,素质就降低
·四根本摄修,居士也应学,出家同学必须做到,犯戒就不清净
·在佛门搞名利就不清净,说法要辩证
·在佛法里抓片面,就难免会错误
·情绪会影响身体,片面的忍不是智慧的表现
·修忍要有智慧,忍不住会造成机体的紊乱,更不要取笑忍不住的人烦恼重
持戒很容易,只是心里烦恼不让你做到,
养成了习气,素质就降低
听说你们这几天都听得很欢喜,可能心里还有点害怕:要求这么高哇?因为你不熟悉,所以感觉要求高,熟悉了这种要求很容易做到的。
比如居士五戒,很容易做到嘛:不杀、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那么你就不杀、不偷盗、不说假话、不乱搞男女好了嘛;不饮酒,你就喝白开水,那不是很容易做到,怕什么呀?
就是心里有一个东西不让你做到,我们众生自己做不了主,心里有个主人在发号施令。如果不修行,一辈子做它奴隶,因为你听它的话嘛。这个东西就是烦恼,烦恼范围很广泛,简单地讲,无非是你的坏习惯养成了习气,很难改正,素质就逐渐降低。
四根本摄修,居士也应学,
出家同学必须做到,犯戒就不清净
四根本摄修要求高,居士也应该学学。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品德高尚的人他的个性就开朗乐观,也容易长寿。
对出家同学来说,这些必须要做到。但是这些戒律上的要求,可能今天的出家人也很陌生,因为他们没有很好地学习,难免会有想法:要求这么高,能做得到吗?不是能不能做到,是必须做到!要不然你就犯戒不清净。
在佛门搞名利就不清净,说法要辩证
有些人做不到,却仍在佛门里留着,还不是因为佛门里搞名利比社会上容易得多?尤其是居士看见出家人就恭敬供养,所以假和尚利用居士不懂法,辨不清好坏,在佛门里抓名利。
我为了把法说明白,说法就要遵循佛教的原则。佛教的原则就是清净,不清净就失去了佛门的原则;还有一个原则,要辩证,佛法就是辩证法。辩证就是科学,研究科学的人也必须辩证,并不是几个玻璃罐罐才叫科学。
在佛法里抓片面,就难免会错误
所谓辩证,就是事物要一分为二,既要讲对的,又要讲错的,既要讲是又要讲非。现在佛门为什么越来越不清净?佛门里的人的素质逐渐降低?因为有的人不懂法;有的人在抓片面,抓片面就难免会错解。
情绪会影响身体,片面的忍不是智慧的表现
昨天晚上我睡得很好,本来安排我今天休息,一睡好,精神好了,我不讲也难过,你们听不到法也难过。(众笑)所以你们睡眠要充足,这是科学态度。不要勉强自己,勉强自己就是片面,会影响身体,影响身体还有一个因素是情绪。
过去佛门里的人脱离了辩证,脱离了科学,也脱离了现实,像道士那样去断七情六欲。佛的智慧比太上老君大得多,观点也不一样。比如忍,希望你们不要勉强,勉强了要影响身体。忍要忍出好处来,忍出坏处来,这不是有智慧的表现。
修忍要有智慧,忍不住会造成机体的紊乱,
更不要取笑忍不住的人烦恼重
修忍要有智慧,这是一个原则。舌头跟牙齿也会碰一碰,同学之间难免有点矛盾,不过我这次来没看到你们有什么矛盾,这是你们的进步。矛盾发生了,心里闷气、怄气,一般人总是说:“你就修修忍吧。”忍得住好呀,忍不住咋办?谁也不管他,反而取笑他烦恼重,不肯修忍。
忍不住要影响身体,机体里边要紊乱的,佛是不主张这样的呢。从前说身体是革命的资本,对我们修行来说,身体也是修行的资本啊。所以对忍不住的人,不要勉强他一直忍下去。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48)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6
佛门受了儒教、道教的影响,
就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了,着魔的还不少
提要:
·世人用发泄使人消气,佛门应用关心开导来转变烦恼
·人在冒火时写出来的怨气,最好丢进火炉里去
·佛门受了儒教、道教的影响,就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了,着魔的还不少
·戒是保护,做不到,你就失去了戒的保护
·四根本戒最重要,犯戒的人受供养,而心无惭愧,已近于麻痹状态
世人用发泄使人消气,
佛门应用关心开导来转变烦恼
当然世间上有些方法,我们也是不主张的。听说外国的老板为了消除工人肚子的气,让工人可以积极生产,他在厂门口摆了几个橡皮头,有董事长的、总经理的、车间主任的,再放一把榔头。工人一到门口,看见这些橡皮人头,有的就用榔头打啊。董事长反而高兴,让你出出气,就不会影响生产了,这也有科学道理。
当然我们不学这一套,我们也学不来、学不成。比如在教室门口放一个老师的橡皮头,(众笑)你用榔头打,同学们就不同意,要闹起来,所以这个行不通。最好的办法,同学们去开导开导他,输送一点温暖、关心,他这个气就消掉了,这就很科学。所以关心人能够消除很多烦恼。
人在冒火时写出来的怨气,最好丢进火炉里去
从前报上看到:有个学生受了老师批评,气鼓鼓地去报告校长。校长很耐心地听完,说:“这样吧,你把想说的话书面写下来,你骂也可以。写好了,我就把你写的信交给那个老师。”那个学生回去写啊骂啊,(众笑)写好了交给校长,校长也不看,就丢进火炉里烧掉了。学生说:“你怎么给我烧掉了?”“冒火的时候写的东西都不是真实的,我怎么交给老师看呢?”可是通过这么书写、宣泄,学生肚子里的气也消掉了。
佛门受了儒教、道教的影响,
就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了,着魔的还不少
很可惜,中国佛门因为受了儒教、道教的影响,往往看问题干事情,乃至讲法,都不完全是佛教的面貌,至少在原则上倾向片面,弄得很多人忍啊忍啊,忍到后来,忍出精神病来,在佛门里边就叫着魔了。你说信佛的人不听佛法,干出来的事情会有智慧吗?会全面吗?
戒是保护,做不到,你就失去了戒的保护
对付烦恼必须要讲科学,佛法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以戒为首,戒是第一位。不懂法的人把戒看成是束缚人,懂法的人就知道戒是保护。比如戒烟运动,还不是保护身体健康啊?
修行人,尤其是出家人抽烟,可见得他对戒根本不重视,连社会上的戒──戒烟你都做不到,你能做到比丘两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戒吗?你做不到就失去了戒的保护力量了。
四根本戒最重要,犯戒的人受供养,
而心无惭愧,已近于麻痹状态
现在国家的法律,从我们修行人角度来看并不严格。社会上的法律,喝酒抽烟不算你犯罪,佛门里就算你犯戒。昨天看到报上有件事情,十来个人,有的女的还大肚子,有的带小孩,穿的衣服都非常宽大,到超级市场专门偷东西。可是偷的东西有限得很,无非是一条牛仔裤,或者一件上衣,因为衣服宽大,他里边可以放。结果当场抓住。据说,处理起来很头疼,偷的价值不高,没办法判刑,只能教育教育。你罚款,她们没钱;你留着,要给她吃饭;要她付饭钱,也付不出,只好让她们走喽。(众笑)
在佛门戒律里这是犯盗戒,犯根本罪。犯了根本罪照佛陀的要求,谁也不能跟他住在一起,所以四根本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这个人能够忏悔、改过,这还是可以的,这叫还净。所以修行人对自身的要求要高一点,否则有罪过啊。
今天有许多犯了戒的出家人还在受居士们的恭敬供养而心无惭愧,因为他们已经近于麻痹状态,不知道自己犯了多少戒了。或许他们对戒已经害怕了,干脆装作不知道,糊里糊涂过日子。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 (49)
一、婬戒摄修
傅味琴讲于开化文殊院 2006.11.26
比丘淫戒第一,男女众不能共住,
伸手不见指纹就要离开
提要:
·只说惭愧,却从不改正,说自己说话算数却从不算数
·有说“末法时期持戒很难”,很多人受其影响原谅自己。你照四根本
摄修去做,持戒就容易了
·四根本摄修,居士做到有功,做不到佛菩萨也会原谅
·比丘淫戒第一,男女众不能共住,伸手不见指纹就要离开
·人起烦恼就会干坏事,戒律即使有开许,也要有原则
只说惭愧,却从不改正,
说自己说话算数却从不算数
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不应该这么做,表面上也承认:“我很惭愧。”既然惭愧就改正吧,却从不改正,而且说话不算数。比如有个出家人口口声声:“等到房子盖好了,我说话算数,我半天来听老师讲法。”却没来过一次。
有说“末法时期持戒很难”,很多人受其影响原谅自己。
你照四根本摄修去做,持戒就容易了
为什么有的人感觉持戒很困难?还有一种错误的说法:“末法时期受了戒要想持戒,(持就是做到)是很困难的。”这句话是错误的,是你自由散漫,不重视戒,这是你个人的问题,不是法的问题,末法时期佛对佛弟子的要求并没有提高啊。
有许多人受了这句话的影响,经常原谅自己,跟佛菩萨打招呼“下不为例”,下一次仍然是“下不为例”。每次下不为例,次数太多,下地狱的日子也长了,很难出得来啊。就算你现在还有活着的福气,人总要死的,死了以后你怎么办。
所以讲四根本摄修,就是帮助我们把戒持起来。你照四根本摄修去修,持戒就容易了,你也不大会犯戒。
四根本摄修,居士做到有功,
做不到佛菩萨也会原谅
这篇《四根本摄修》,主要是给出家人讲的,为什么居士也能听?因为居士的四根本跟比丘四根本一样的,都是杀盗淫妄,就是要求有点不同罢了。居士做到有功,做不到佛菩萨会原谅你,因为你是居士。好比从前买东西,说:“这个东西怎么有一点毛病呢?”“这是二等品呀!”
比丘是一等,居士是二等,所以佛菩萨还是原谅居士。能海上师也经常对居士原谅。但是真正修行人,自己要难受,为什么师父原谅我啊?因为我是二等品。
比丘淫戒第一,男女众不能共住,
伸手不见指纹就要离开
比丘淫戒第一,居士杀戒第一,因为居士上有父母下有妻儿,要他完全断淫戒,他做不到。淫戒要清净,男女要分得很清楚。真正照规定,比丘尼不能住在男众庙里,比丘不能住在女众庙里。
如果是为了求法、听法,或者有什么法事活动,四众弟子要聚在一起,那可以开许,但也得分开来住,至少要有围墙隔起来。女众进男众庙,从前没有钟表,有规定:早上手伸出来看不见指纹,不准进去;黄昏看不见指纹,就要离开。
居士也如此,男居士到比丘尼庙里去,黄昏了,伸手不见指纹,就得走。如果你顽嚣、调皮,不走,乱棍把你打出去。说“我不干坏事”,你干不干坏事,都得遵守戒律规定。法律也是这样,不管你干不干坏事,都要遵守法律规定。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起烦恼就会干坏事,戒律即使有开许,也要有原则
人心要变的,现在不干坏事,没过多久,起烦恼了,谁知道那时候会不会干坏事。在遵守戒律上是没有理由可说的,即使开许也要有原则。我们讲淫戒摄修,尤其是出家人。特别是指一个男一个女,如果有四五个人在还好一点,因为有旁证。
《《四根本修心要门》讲解(40~49)》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