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蓮花(湖南嶽陽蓮花寺開示)▪P2

  ..續本文上一頁到了,這個欲望就淡下去了,他又去追求新的欲望、新的刺激給他增加高興,反正有錢嘛。

  還可以想很多:有了房子應該是快樂,爲什麼我現在也沒什麼快樂?我沒有汽車的時候想有汽車多快樂,現在我有了好幾輛汽車,也沒感覺到快樂嘛。有人賺了一點鈔票,開始數的時候挺高興,高興得連最肮髒的東西他也喜歡,鈔票從來不洗的,他一面數一面在舔手指頭,可是他天天數鈔票也就厭煩了。

  追求的壓力會使人精神負擔很重,

  對人生迷茫的時候,正是他開始覺悟的時候

  有些老板跟我說:“我現在房子也有了,車子也有了,女子也有了,金子也有了,兒子也有了,可是我還是天天苦惱。”要知道你所得到的東西不會長期使你快樂,而你在追求這些快樂的時候帶來了很多壓力,這種壓力使你精神負擔很重啊,所以你會迷茫苦惱。像這樣帶著對人生的迷茫來到佛門,這個人是有覺悟的,因爲他會想做人到底什麼意義?他會想本來說得好好的,爲什麼會變掉呢?這到底啥個原因?這種人比迷茫中拼命追求的人要好得多,迷茫的時候正是他開始覺悟的時候。

  追求的路上活得很累啊!富到最後,什麼都不要了

  拼命追求的人從現實看,往壞的方向發展的居多,一有錢了就賭博,乃至吸毒,生活腐化,幹種種傷害別人的事情。當然也有好的,有個全世界的首富叫比爾·蓋茨,他把全部家産捐獻到慈善事業裏去,當然這是件好事。但從另外一方面來說,富到最後你也會什麼都不要了,我常聽到富人中間有這麼一句話“我活得很累啊!”

  

  蓮 花 (4)

  傅味琴講于 湖南嶽陽蓮花寺 2008.6.22

  

  佛教的消極是消極壞的,

  佛教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提要:

  ■ 進佛門第叁種人,求知欲很強,總想對人生了解得清楚一點

  ■ 佛教的消極是消極壞的,佛教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 不止惡,行善是行不好的,好比拿搶來的錢去行善,還得去坐牢

  ■ 衆生進佛門爲追求佛法,佛門不以法度衆生,會背罪過

  ■ 出家人應以法報恩,希望善知識能抽出點時間來爲衆生講講法

  ■ 講不來就應學,不學法你學啥?不依戒依法的佛弟子,連你自己都度不了

  進佛門第叁種人,求知欲很強,

  總想對人生了解得清楚一點

  進到佛門的還有第叁種情況,這種人非常聰明,求知欲很強,總想對人生了解得清楚一點,哪怕社會上很多人都在說“信佛是迷信。”——我對這句話是不承認的,十多年前我在上海各個大學裏講佛學,有一次大學請我去開講座,其中有句話:“如果有人問,佛教是迷信的,你承認不承認?”我不承認,佛教沒有迷信,是信佛的人在搞迷信,誰搞迷信誰負責,不能叫釋迦佛負責,因爲他不懂佛法,搞了迷信,敗壞了佛教的形象。我也不承認佛教是宗教。

  佛教的消極是消極壞的,佛教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那麼“佛教是消極的,你承認不承認?”我承認,沒有消極,積極從哪裏來,我講這句話就是辯證法。我說:“今天各位老師來聽我講佛學講座,可是有的就沒來,爲什麼?他在家裏搓麻將啊。你不把搓麻將的積極性消極掉,你會來嗎?正因爲把搓麻將的積極性消極掉了,想聽佛法的積極性就起來了。”現在旅遊業非常興旺,來這兒也沒有好看的,也沒有好玩的,如果你想去旅遊,你這兩天聽法就不會來。我們佛教消極積極都要,關鍵是要有原則,消極是消極壞的,積極是積極好的。

  不止惡,行善是行不好的,

  好比拿搶來的錢去行善,還得去坐牢

  拿佛法來說,消極就是止惡,積極就是行善,你不止惡,你行善是行不好的,如果你一邊做壞事一邊做好事,到底是壞事勝利還是好事勝利?是壞事勝利。擺個事實,你一邊當強盜去搶錢,一邊拿著錢來做好事,結果你還是要被抓進去坐牢。所以消極一切壞的思想、壞的行爲,這是很重要的。

  衆生進佛門爲追求佛法,佛門不以法度衆生,會背罪過

  你們來到佛門,都是想知道得多一點,假如佛門不講經說法那就對不起你們,這也有因果的。你們看了我講解的《佛說賢者五福德經》,就可以知道講經說法功德無量。現在菩提心網站登有《金光明最勝王經》的解說,我只是講經中的一小段,叫勸請功德,勸請善知識講經說法這個功德極大極大。佛教是以法去度衆生,這麼多衆生到寺院來希望聽聽法,雖然他們本身有一個求知欲,也離不開他們過去世的善根和他們的菩提心,你使他們失望,這不會沒有因果吧?一陣涼風吹過都有因果的。我年輕時候一天要講四次法,每次總要講一個多小時,後來年紀逐漸老了,也是從年初一講到年叁十,實在是生病了才休息休息。否則的話,學到的佛法不貢獻出來背罪過啊,只進不出,也太自私了吧!非但違背釋迦佛的教導,你對得起那麼多想聽法的居士嗎?

  出家人應以法報恩,

  希望善知識能抽出點時間來爲衆生講講法

  居士是出家人的衣食父母,出家人學了法就要爲居士說法,以法報恩。許多居士跟我訴苦,他們進寺廟幾年都聽不到法,非常苦惱。可能會講法的善知識現在也很忙吧,希望善知識留出一點時間來給衆生講講法。

  講不來就應學,不學法你學啥?

  不依戒依法的佛弟子,連你自己都度不了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他也講不來,那麼你身爲佛弟子,爲什麼不學佛法?凡是不學佛法的佛弟子都背罪過,不懂法你就沒有辦法在修行路上、度衆生的路上依戒依法。說得嚴肅點,你不肯學佛法,也就破戒了,破的是叁皈依戒,你連法都不懂,怎麼叫做皈依法?說“我會唸經”,唸經不懂經文的法義,唸了有什麼作用?所以有求知欲的人就是有覺悟的人,比一個名義上皈依了叁寶卻不聽法不求懂,更不講經說法的人要好得多。

  你們即使不懂佛法,今天來聽佛法,有求知欲,你們將來是有希望的。非但能夠智慧增長,提高覺悟,還能夠弘揚佛法,在自身修持上也不會走歪路。不管是出家衆還是在家衆,不聽法不唸經,或者念經不求懂,這些人就是沒希望的,佛度衆生是以佛法去度衆生,你不接受佛法,佛對你也沒辦法。

  

  蓮 花 (5)

  傅味琴講于 湖南嶽陽蓮花寺 2008.6.22

  

  從清淨中出生智慧,從智慧中出生

  菩薩的大慈大悲,這就是成佛的基礎

  提要:

  ■ 要明白蓮花,得先講修行人應具備的叁種功德

  ■ 第一要走在清淨道上,走不清淨的道,會把你引上叁惡道

  ■ 第二要有智慧,不是佛法的智慧,再多也是漏洞百出

  ■ 有人進佛門四十年了,竟然說身上都是菩薩

  ■ 佛法裏的蓮花,只是一個比喻,比喻清淨

  ■ 第叁,要有悲心,悲心要從佛法智慧裏出生

  ■ 從清淨中出生智慧,從智慧中出生菩薩的大慈大悲,這就是成佛的基礎

  要明白蓮花,得先講修行人應具備的叁種功德

  今天講的題目叫蓮花,講完開場白,現在就講個開頭吧。要講蓮花,先得講講修行人應具備的叁種功德,也是叁個要點。你們記住這叁個要點,不論是在家生活還是出家生活一定會過得非常美好。

  第一,要走在清淨道上,

  走不清淨的道,會把你引上叁惡道

  第一:要走在清淨道上。在家居士應該跟出家人學習,出家人走路不走肮髒的路。比如前面有個糞堆堆,出家人要看清楚,不准踩上去。佛規定出家人只走清淨道,如果走上一條不清淨道路,你出家修行就沒希望了,這條道路會引你通向叁惡道。當然在家居士也應如此,現在從報上看到,有很多人都走上犯罪的道路,最後毀滅自己,那就是不清淨的道路。

  第二,要有智慧,

  不是佛法的智慧,再多也是漏洞百出

  第二:你們的頭腦裏要有智慧,有智慧的人做事情不會做錯,不會有漏洞,將來不會有不好的後果。沒有智慧的人盡做錯事情,盡背因果,盡出漏洞。假如要問:“我是大學畢業生,乃至博士碩士,我算不算是有智慧?”你這是世間上的智慧,世間上的智慧漏洞百出,始終沒有圓滿過。現在受苦受難的人難道他們沒有文化?我們講的有智慧是指佛法的智慧,佛法的智慧不等于人世間的知識。不是佛法的智慧懂得再多,也會有漏洞和錯誤。

  有人進佛門四十年了,竟然說身上都是菩薩

  舉兩件事給你們聽聽,大概二十年前,因爲我家住在上海龍華寺的附近,佛菩薩生日,我們家總是要到龍華寺去禮佛。有一次我女的到龍華寺去,因爲她懂得法了,就跟他們說:“你們燒香不要大把大把地燒,燒香燒叁支,表戒定慧,以戒定慧供養佛,最殊勝,因爲戒定慧是你修行的功德。或者燒一支叫一支清香,表戒律清淨。”有人就說:“我進佛門四十年了,難道我不懂嗎?”後來我女的禮完佛要走了,想跟她打個招呼,意思“我先走了”,因爲人多就手伸過去拍拍她的肩膀,她就不高興:“你別在我身上東拍西拍,我身上都是菩薩。”進佛門四十年,這個能叫懂嗎?

  佛法裏的蓮花,只是一個比喻,比喻清淨

  還有的人進了佛門,真正講經說法他不聽,周圍人說的話全聽進去,聽進去的都是別人講錯的、理解錯的。釋迦佛說過,到了末法時期邪師邪說多如牛毛。比如說西方極樂世界蓮花怎麼樣?他說我知道,還會畫,畫出來的蓮花跟娑婆世界池塘裏的蓮花一模一樣。極樂世界蓮花跟娑婆世界蓮花哪會一樣呢?你把娑婆世界最大的蓮花摘下來,說:“這就是蓮花,我將來往生到蓮花裏。”能進去嗎?或者說“這是我將來成佛的時候要坐的蓮花寶座。”你坐上去試試,一坐上去蓮花稀巴爛,要怎麼樣才能懂?你要學佛法,根據佛法裏的法義和種種的比喻來講,那你才懂。蓮花只是一個比喻,比喻清淨。

  第叁,要有悲心,悲心要從佛法智慧裏出生

  第叁,希望你們要有慈悲心,這個慈悲心不是人世間所說的好心。世人認爲如果你好心,必然會得到好報,可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的好心,人家不認可不接受,當然得不到好報,這裏就有問題了,人世間所講的好心會産生很多的…

《蓮花(湖南嶽陽蓮花寺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