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的佛弟子居然也有這種思想,經書不學,學《太上老君感應篇》,那才叫奇怪。讓人痛心的是,竟然有許許多多的佛弟子都認同這樣就是佛教。
佛教要排除被某些人混雜的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
傅老師說:“世間上的光能比得上佛法的光嗎?月亮能跟太陽比嗎?月亮光是借用太陽的光發亮的”,在一個月夜裏,月光朗照,仍然叫黑夜,不能算白天,除非一個沒有見過太陽的人,才對月光說天亮了,除非是一個不懂佛法的人,才會說那些混雜宗教迷信和封建思想的就是佛法。我們佛弟子千萬不能接受道教的影響,不能接受有神論的影響,因爲宗教帶有迷信,也不能接受封建社會的儒教影響。
《明智覺觀存念門》講記(13)
◎ 聞修講解
信佛的人最容易受騙,
因爲心地善良沒有智慧
本次提要:
■ 佛教不是宗教
■ 佛教是一種教育事業
■ 佛弟子應該是一個有學問有智慧的人
■ 很少有一本好書,這因爲佛弟子大都不懂佛法
■ 佛法學好,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都有了
■ 先有受騙的人,才會有騙子
佛教不是宗教
傅老師曾經跟一位宗教局領導說:“我不信宗教的,但我承認我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在《佛典選讀》中有一篇“佛教不是宗教”,還舉出了許多事例。
佛教是一種教育事業
佛教是一種教育事業,能海上師在清涼橋的時候,生活十分艱苦,僧衆們連米飯也吃不上,整天吃窩窩頭,油麥面,也沒什麼菜,只有上海居士來了,才做一次豆腐招待,每天上師在吃完飯以後都要在寺院裏走一圈,散散步,有一次他看到一個新出家的弟子在做木工,因爲寺院內連燭臺都沒有,他想做幾個燭臺,能海上師對他說:“你出家了,應該要放下了。”而且能海上師的寺院裏沒有放功德箱,人家要供養,就自己把錢丟在佛菩薩面前。
佛弟子應該是一個有學問有智慧的人
據說能海上師每天天沒亮就開始講經了,沒有像現在這樣熱鬧,有那麼多宗教形式,寺院本來就是一所學校,是四衆弟子學習佛法的地方,佛弟子應該是一個有學問、有智慧的人,佛陀的十大弟子都是大論師、大學者,知識豐富,非常有智慧,這樣才能去教育衆生。
很少有一本好書,這因爲佛弟子大都不懂佛法
現在的衆生也很苦惱啊,想了解佛教沒有渠道,經書看不懂,人寫的書要麼玄而又玄,要不就亂七八糟,很少能編出一本和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科學性強,說服力強,不違背佛教的修行原則,切實可行的一本書來,這都是因爲佛弟子大都不懂法。
佛法學好,人天乘、出離乘、菩薩乘都有了
儒教、道教都是祖國的文化,可以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不能到佛門裏來講,以免混淆佛法,很多的教派也有它好的一面,但這些佛法裏面都有,老師打過一個比方,有叁只貓,大貓,中貓,小貓,如果要爲貓開叁個洞,大洞、中洞、小洞,這個人真是太笨了,只要開一個大洞,叁只貓不都可以進出了嗎?你把佛法學好了以後,人天乘的法,出離乘的法、菩薩乘的法,都有了,沒有必要再借用儒教、道教的知識來作補充了,學儒教的,只能成爲孔夫子的弟子,而不是佛弟子,佛的一生是和外道鬥爭的一生,佛陀在世的時候,印度有96種外道,在佛陀智慧的開導下,他們放棄種種錯誤的修行,都皈依了佛門,從此改邪歸正,所以作爲佛弟子要保持佛法的純淨,不能讓外道的思想來混淆佛法,這樣在度衆生的事業上,佛法才能發揮大作用。
先有受騙的人,才會有騙子
再講“一個心地善良,沒有智慧的人,容易上當受騙”。有份晚報曾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是先有騙子呢,還是先有受騙的人?”應該先有受騙的人,你甘心情願受騙上當,所以騙子越來越多,你成就了他欺騙的行爲。要不受騙上當,你必須見多識廣,所以佛教不應該講愚,而應該有智慧。
佛弟子在佛門裏要辨清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就要廣大深入地學習佛法,我們今後學習了“慧行刻意”,就能辨得清正邪,分得清是非了。老師說:“心地善良,沒有智慧的人,就是上當受騙的基礎。”我講一個親自遇到的一件事,在泉州時我和一個同學到郵局去辦事,當時人很多,有個外地高個子男的,拿著一張顔色發黃的紙,在跟我那個同學講什麼,我正辦完事,腦子裏馬上反映出來的就是:小心上當了。我立即走過去,想叫我的同學趕快回去,她不肯,還給我講明了事情的原由,那個外地男的是附近建築工地的工人,在打地基的時候,看到了這一張遺書和一尊純金的佛像,我當時也信以爲真,那張遺書真的太像從地裏挖出來的,後來另外一個男的也來了,要我們買下佛像,我說沒錢,他們頭也不回的走了,當時我還不太明白,後來到了廈門,看到一個同學的母親也拿了張一模一樣的遺書,也是在郵局辦事的時候,有人用同樣的手法,勸她買佛像,因爲她是信佛的,又起了貪心,想900元買一尊金佛像也值得,她買下後,到黃金店去鑒定了一下,根本不是金的,她被騙了900元,到傅老師這兒來訴苦,後來才明白,遺書是僞造的,佛像也是僞造的,這些人是專門騙信佛的人,當時他們爲什麼找到我們,因爲我們都穿了菜姑衣(是閩南在家修行者穿的一種特殊的衣服),這件事情就可以很好的說明:“一個心地善良,沒有智慧的人,容易上當受騙”,信佛的人好騙,因爲比較善良,大都沒有智慧,就給人這種印象,作爲佛弟子真的感覺很沒有面子。
(未完待續)
《明智覺觀存念門(聞修)》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