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給了我們殊勝的緣▪P8

  ..續本文上一頁學佛,皈依叁寶、受持五戒的稱居士

   ·競爭爲了生存,但也要爲競爭失敗想跳樓自殺的人考慮一下

   ·競爭還有客觀條件的限製,不要鄙視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的子女 

  聽了佛法去利益人,才是真利益,

  忙于賺錢,就沒空來聽佛法了

  從前老板還有一句話:我要做更多的好事,所以我要拼命去賺錢。所以這些老板再也沒有空到我這兒來聽佛法接受教育了。你聽了佛法以後去幫助人,那可是真的利益人呢!佛法會害人嗎?有些人不一定是真的困難,你不給人家錢,他也不會餓死凍死。如果是個非常好的人,是個正人君子,他在從事利益衆生、教化衆生的事業,他有困難那麼你應該幫他一把。

  給騙子做“好事”,這種“好事”能做嗎

  現在的騙子特別多,有一種利用手機的騙術,叫“你猜猜”,昨天和你們座談的這個高高的男青年,應該說是中年人,(衆笑)他就接到過這種電話,“王輝呀,我今天能夠跟你通話,我很高興啊。”問他:“你是誰呀?”“我是你老朋友,你怎麼聽不出來呀?”“那麼你是誰呀?”“你猜猜。”這個騙術手段非常高妙,你假如說:“是不是黃主任?”“哎,是的是的。”鈎子就勾住了。

  開始不會向你拿錢的,他會一點點來。“我在廣東,你在文殊院呀,好多年不見,難怪你把我忘了,我來看你好嗎?”王輝想:好啊,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是誰。再過幾天,“非常抱歉,我說好哪一天要來看你,結果沒來,因爲我出事了。我到酒家去叫了一個小姐,給公安局抓住了,我現在在公安局,需要錢急用,請你幫幫忙,給你一個帳號”,這種“好事”能做嗎?

  問題七:是不是學佛法一定要抛棄所有的一切,世俗上的人就不能學佛法了?還是說既能把手頭上的事業經營好,又能學佛法?

  不放棄工作事業學佛叫在家學佛,

  皈依叁寶、受持五戒的稱居士

  你又沒有到文殊院來常住,怎麼說把事業放棄呢?你把工作放棄,你去要飯啊?當然你們工作要做好,事業要辦好,生活有了保障,多余的錢財你修修布施供養,培培福。

  說“我不放棄工作、事業,能學佛法嗎?”當然能學喽,叫在家學佛。四衆弟子,出家二衆,在家兩衆,皈依叁寶、受持五戒的在家學佛的男衆叫優婆塞,在家學佛的女衆叫優婆夷,又稱居士,都是佛弟子,都在學佛修行。

  因爲我是個居士,所以說居士的話。假如你碰到的是和尚,他就會叫:趕快出家。(衆笑)我是不好意思說,你趕快出家,否則你回我一句話:老師你也沒有出家。還是咱們容易溝通,因爲同行,(衆笑)大家都是居士。

  問題八:“現在最緊張的就是競爭,有許多人競爭失敗而破産倒閉,都有這麼一個思想,我要生存,不得不競爭,老師,你怎麼看待競爭?”

  競爭爲了生存,但也要爲競爭失敗

  想跳樓自殺的人考慮一下

  競爭就要跑在人家前面,人都是一樣的,你是這個思想,人家還不是同樣思想。可是不可能全都跑第一,總有第一名第二名第叁名,還有倒數第一名,一個人要爲自己考慮,沒錯,也要爲別人考慮。別人競爭失敗了,他餓肚子了,他灰心喪志,跳樓自殺了怎麼辦?當然你不會自殺,因爲你競爭勝利。

  競爭還有客觀條件的限製,不要

  鄙視考不上大學、找不到工作的子女

  何況競爭還有客觀條件的限製,比如說現在考大學,錄取名額少,考生多,總有一批考不上的,並不是子女不用功。那麼考上了全家光榮;考不上,灰溜溜的,被父親母親罵,被鄰居看不起,患了憂郁症,整天想自殺,這種問題考慮過沒有?當然喽,假如報考大學的人太少,全部錄取,人員還不夠,那還要動員分數差一點的也來學。就好像各地辦的佛學院,招生簡章上說要初中畢業高中畢業,哪裏喲?因爲沒有人來,小學兩年級來了也收。

  結個法緣度衆生,提把掃帚等你來(18)

  

  ◎傅味琴爲森宇集團小住團隊提問解答 開化文殊院 2009.9.8下午

  把一切利益讓給了別人,我保你有書讀、

  有工作做,來我們這兒,條件也不差啊

  提要:

   ·競爭能促使發展,可是先人後己、舍己爲人更偉大

   ·在競爭路上,別人死活不管,也太不道德了吧

   ·競爭失敗不是你的錯,要爲別人取得勝利而高興,就能度過由于矛盾而産生

   的痛苦

   ·佛弟子行菩薩道,不要去抽獎搶房子,把頭獎讓給更困難的人

   ·把一切利益讓給別人,我保你有書讀、有工作做,來我們這兒,

   條件也不差啊

  競爭能促使發展,

  可是先人後己、舍己爲人更偉大

  競爭有競爭的好處,大家都拼命往前跑,都想上升,社會就發展,文化水平能很快提高。可是事物有兩面性,我剛才講的矛盾怎麼辦?你想吃口飯,人家也想吃口飯,你想考取大學,人家也想考取大學。我們佛教思想是一切爲了別人,從古以來精神偉大的人,都是先人後己,把我應得到的利益讓給更需要的人。有許多老紅軍老黨員,組織上分配他房子,他不要,甯願擠在老房子裏,其實他的地位很高了,可他說,別的同志比我更加困難。

  在競爭路上,別人死活不管,也太不道德了吧

  競爭促使社會發展,促使人的積極性提高,全都好。但是,不能光想到自己忘了別人。最好的競爭是什麼?我走在前面,你差我一步,我幫你一把,拖著你走,那就對了。只顧自己競爭勝利,別人死活不管,可能也不太道德吧?

  競爭失敗不是你的錯,要爲別人取得勝利而高興,

  就能度過由于矛盾而産生的痛苦

  我說這個話,因爲我從前是做心理治療工作的,我希望你們將來不要得心理病,不要起了矛盾解決不了。精神病怎麼得的?矛盾雙方力量沖突,在強烈的刺激、長期的刺激下,平衡失調,就得精神病。

  我預先給你們講一點心理療法,希望你們身心健康,能夠擋得住一切風暴。萬一你競爭失敗,你要想到這不是失敗,你把工作崗位讓給別人,這是你精神偉大。別人能夠爭取到工作,就是我的快樂。你們的孩子考不取大學,不要罵他,這不是孩子錯,人多,名額少啊,應該安慰他:你雖然沒有考上,但是你把位置讓給了其他人了,你有功德。你們能夠接受我這個思想,保你不會生憂郁症,不會生精神分裂症,平平安安度過由于矛盾而産生的痛苦。

  佛弟子行菩薩道,不要去抽獎搶房子,

  把頭獎讓給更困難的人

  講個小故事,我過去在上海看見一堆人圍著抽獎。頭獎是一套公寓房子,其他還有電視機、電冰箱、自行車,能擺的都擺出來了,當場抽。一個孩子幾次都中了小獎。大家想,這邊中獎機會多。反正只要兩塊錢,兩塊錢我也有啊,我也想中一套公寓房子,剛剛想摸口袋,後來我就不摸了。是不是舍不得兩塊錢啊?不是。我想到如果我抽到頭獎了,別人就抽不到了,(衆笑)人家房子困難的人比我多的是,我何必要搶人家呢?咱們是佛弟子,行的是菩薩道,所以我現在家裏的房子仍然是很小的老房子。

  把一切利益讓給別人,我保你有書讀、

  有工作做,來我們這兒,條件也不差啊

  說“老師,你是精神偉大,不過總要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我把一切利益都讓給了別人,你能保證我不餓肚子嗎?”我保證!我保證你吃飽,我保證你有工作,我保證你有書讀,就看你願意不願意,不願意是你的事情。你到我這兒來。(衆笑)我這兒條件也不差,有零用金、醫療補助金、堂口津貼、還有養老金,而且從不下崗。(衆笑)(搖鈴)喔,最後一個問題,(衆笑)最後一個問題就圓滿了。(掌聲)

  問題九:“佛教從漢明帝時傳入中國,根據現在情況,佛教是越來越大,還是越來越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准,信佛的人數多少,能否作爲檢查佛教是真理的標准”。

  結個法緣度衆生,提把掃帚等你來(19)

  

  ◎傅味琴爲森宇集團小住團隊提問解答 開化文殊院 2009.9.8下午

  希望來聽佛法的越來越多,

  你來了,我拿著掃帚在門口等你

  提要:

   ·假如壞人人數多起來,難道真理也在壞人那裏

   ·釋迦佛成道只有一個人,所以真理往往在少數人那裏

   ·不信佛的人不了解佛教,所以不能算在人數裏邊

   ·有不信佛的人卻信佛講的道理,豈不是已經信佛了

   ·如果使所有不信佛的人都了解佛,那時再作統計,才是正確

   ·我解答全面才能使你們兩方面都滿意,所以智慧不等于狡猾

   ·希望來聽佛法的越來越多,你來了,我拿著掃帚在門口等你

  假如壞人人數多起來,難道真理也在壞人那裏

  這可以分叁方面來說明,第一方面,在座談會上,王老師已經給你解答了:不能根據人數,假如壞人人數多起來,難道真理也在壞人身上?

  釋迦佛成道只有一個人,

  所以真理往往在少數人那裏

  第二方面,每個人的覺悟水平都有限,所以有句話:真理往往在少數人手裏,當初釋迦佛菩提樹下成道,只有一個人,那是少數。

  不信佛的人不了解佛教,所以不能算在人數裏邊

  第叁方面,根據人數來衡量,也沒錯。現在信佛的人少,不信佛的人多,那麼說起來真理不在佛教喽?不能這麼來理解問題,這是因爲不信佛的人他不了解佛教,這種人不能算在裏邊,因爲他不懂嘛。

  有不信佛的人卻信佛講的道理,

  豈不是已經信佛了

  今天你們這麼多的同學在這裏聽我講佛法,多少也聽懂一點吧,雖然不是完全懂,我看你們産生信仰的居絕大多數。過去有一個人偏不承認他信佛,別人告訴我,“老師,有個禅定營的營員,他說他喜歡聽老師講法,他相信釋迦牟尼佛的道理,可是他說他是不信佛的。”我說:“你跟他說,他是信佛的。”這個營員奇怪,我不信佛,怎麼老師說我信佛的?後來想通了:我能接受佛教的道理,不是我已經信佛了嗎?悟了。

  如果使所有不信佛的人都了解佛,

  那時再作統計,才是正確

  而且不…

《佛法給了我們殊勝的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