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智慧乃出世無漏慧,有別于世智。”佛法的智慧跟世間上的智慧有區別的,佛法的智慧是出世法,是無漏智慧。無漏就是沒有漏洞,只有無漏慧才能夠圓滿,有漏慧永遠不會圓滿。一個臉盆有了漏洞,即使水灌滿了,一會兒又漏光了,這是假滿,不是真滿。假如面盆沒有漏洞,你灌滿了水一直是滿的,它不變的。
從法義上解說,漏就是煩惱。有漏智慧,這個智慧裏面本身有煩惱、有世俗知見。無漏智慧裏面沒有煩惱,世間上的名人、專家學問都很廣博,如果他有一點傲慢,只能稱這個人知識廣博,可夠不上佛法的智慧。即使他也會講,可是他自己沒有拿到。所以我常說,在智慧的詞典裏沒有傲慢兩個字。傲慢是煩惱,無漏智慧裏面沒有煩惱。你接受了無漏智慧,可是你起煩惱了,說明你還沒有真正得到,沒有證到。你把煩惱斷掉了,越學越不傲慢了,這時你才真正得到。
空觀開示(17)
◎傅味琴
世間法只能作引導,不能與佛法混淆
提要:
·只會講,不會修,只能受人恭敬,卻度不了衆生
·有爲法是泡影,無漏法要去悟
·以我見來作評判,本身就是我執
·世間法只能作引導,不能與佛法混淆
·修行人沒時間學世間法,不要把佛學院辦成世間大學
只會講,不會修,
只能受人恭敬,卻度不了衆生
智慧要根據你有沒有煩惱說話,不是根據你看過多少書,會講多少法。那樣的人在世間上可以被稱爲老師,真正修行可不是那麼回事情。你即使會講菩提心,你把佛學詞典上所有解說全部抄下來,你也只是會講菩提心,你可沒有修出菩提心的力量來,你只會受人恭敬,因爲你會講法,可是你度不了衆生。度衆生了生死,首先自己要斷煩惱,度衆生成佛,首先自己要圓滿菩提心。
有爲法是泡影,無漏法要去悟
佛法的智慧是出世的無漏慧,世間上的智慧稱爲有漏慧。《金剛經》說:“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有爲法就是有漏法,就是夢幻泡影,你怎麼可能在這裏邊成就,在這裏邊圓滿?“如露亦如電”,刹那就要變。“應做如是觀”,叫你做這樣觀想。其實每部佛經全有叫你作觀想,你們唸《藥師經》,看不出裏面有修禅定的觀想方法,可是我教的藥師觀就是從《藥師經》裏來的。佛經裏面的智慧、修持的方法豐富得很,要你自己去悟。
例如:藥師佛的第二大願說將來成佛時,要內外明澈,光明廣大,這個有點文化的人都懂。內,是自己,外是外面,明澈,光非常亮。可是你再想想呢,裏邊有極好的修法。
以我見來作評判,本身就是我執
末法時期衆生,一定要善知識教你怎麼修怎麼修,給你講明白了你才懂。其實佛法包羅萬象,修證全在裏邊。你不悟,不能解如來真實義,僅僅是聽到了。聽了你還要評論,“太深了”,“太淺了”。以我見來作評判本身就是我執。對于正法,最好自己好好去思考,如果他講錯了,對于偏見邪見,你倒可以評論:這個錯了。錯在哪裏,要根據佛經怎麼說的。
世間法只能作引導,不能與佛法混淆
根本智有別于世間智。世間上的智慧,我們講經說法的人也經常在講,那是舉舉例子,打打比方,啓發啓發。可不要把世間智說成是出世法。
現在法師講法已經出現了一種危險的情況,他把佛法跟世間法混淆了,合起來了。好比歐洲人跟亞洲人結婚,生下來的孩子,既不像歐洲人,也不像亞洲人。世間法跟佛法合起來,既不像佛法,也不像世間法。我們要用出世法去引導世間法,可不能用世間法來引導出世法。如果請我辦學,一切世俗的東西,我要全部排除掉,至于你請不請我,隨便你。我不准把世俗的東西跟佛法混淆起來。搞佛教文學、佛教美術、佛教攝影、佛教舞蹈、佛教歌曲、佛教唱念,那可不是修行。從來也沒聽見過一個阿羅漢是唱啊唱啊唱出來的。要使心清淨,要使自己能出世,要度衆生到彼岸,不斷煩惱是做不到的。
出世的智慧有別于世間智慧。咱們講一些世間上的智慧是可以的,可不要搞顛倒了。佛教、道教、儒教是叁家,不是一家。如果是一家,比如頭上戴一頂道冠,身上披一件袈裟,腳上穿一雙從前做官的高靴,一看就把人嚇壞了。用世間法舉例子也要把佛法講清楚,一個是出世的無漏智慧,一個是有漏智慧,有跟無怎麼能夠合得起來呢?油跟水能合在一起嗎?合不起來的。
修行人沒時間學世間法,
不要把佛學院辦成世間大學
我們不能把佛法這種高尚的、清淨的、偉大的智慧去附和世間上的教育。千萬不能把佛學院辦成世間大學,你出世的無漏智慧都來不及學,還有時間去學世間上的東西?你們要問了:那你怎麼開英語課開醫學課?這是佛講的,所以我開。佛講四緣生活,其中就有醫藥,我們學一些醫術,免得出家人到醫院去看病不方便。比丘尼看見男醫生來了說:“別碰我。”那你怎麼看病?比丘去看病,護士全是女的,“你走開點,打針別碰著我身體。”“不碰著你,咋打針啊?”這種事情可麻煩了。咱們學一點醫藥,小毛小病自己也好看看。
如來當年遊化諸國,你們將來也要遊化諸國,我們沒有這麼多時間學多國語言,只學一門英語就可以了。所以醫藥在生活中需要,英語在度衆生上需要,但是不要太多了。怎麼叫太多了?曆史地理,幾何代數,還學唱歌舞蹈,如何打乒乓,這個佛學院太不像樣了。今天就講到這兒。(2001.4.12 第五講完)
空觀開示(18)
◎傅味琴
修行的基礎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
提要:
·修行的基礎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
·空則身心調柔,調柔了才能成器
·佛調伏衆生的方法就是戒定慧
·注重威儀是調柔身心的方法
·培養修行人的耐心就能把粗心調細
學修空觀~然欲得此利益,務必學修空觀,空則身心調柔,空則輕安,空則轉四大
修行的基礎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
今天繼續講空觀。“然欲得此利益,務必學修空觀。”我們要在禅定中獲得利益,無論是調柔身心、生起喜觸輕安、引發神通前相、治療疾病乃至開發根本智,一定要學修空觀,修行打基礎也在空上,將來的成就也在空上。從空到空。假如一個人樣樣放不下,煩惱也沒有空掉,世俗心沒有空,什麼成就也不會有。要想空得先學理論,還要去實修。具體的修法都在禅定裏。
空則身心調柔,調柔了才能成器
“空則身心調柔,空則輕安,空則通,空則轉四大”,空了你身心才會調柔。戒定慧的目的就是爲了身心調柔,調柔了方才能成器。不調柔不行,勉強的東西都不好,容易壞。比如烙餅,你不下功夫把面粉揉得很軟,做出來的餅就不好吃,硬梆梆的。你們都吃過年糕。現在是用機器做年糕,又快又方便,可是大家還是喜歡人工做出來的。人用兩只手把面粉揉得很熟很熟,又柔又細滑,那樣做出來的年糕就好吃。機器到底是機器,沒有感覺的,人在揉面粉的時候他兩只手有感覺,能知道揉的功夫到家了沒有。再比如做陶器瓷器,你也要把坯泥調得很柔,否則送到火裏去燒,容易裂開來。馴馬也是這樣,野馬要變成良馬,就要把馬的野性調伏,要調得它很聽話,這匹馬才能做供獻,否則它的野性一發作就起破壞作用。人爲什麼能調伏野馬?不是因爲人的氣力比馬大,是人的智慧比馬大。人用智慧對馬進行種種的調伏。
佛調伏衆生的方法就是戒定慧
衆生也是這樣,尤其是南洲衆生,脾氣剛強,難調難伏。佛稱爲調禦丈夫或者叫調禦師,專門調伏衆生的野性。我們作爲佛的弟子,要接受佛對我們的調伏。佛調伏衆生的方法就是戒定慧。你受了戒不准犯戒,犯戒下地獄。佛是如實而說,你根據戒條去修行,這就是調伏,所以戒又稱調伏戒。禅定也是調伏你心裏的煩惱習氣,止住你種種動搖不定,使你能安定下來。慧呢,使你明白一個人要細,不要粗。粗野的人沒有好結果,一時的任性最後吃虧的還是你。《薛剛反唐》的曆史故事裏說,薛剛看到仇人的兒子,就把他從馬上拉下來,一拳打死,結果被滿門抄斬,連小孩子也殺了,這是封建王朝最重的一條法令。那些被砍頭的眷屬,可沒有叫他闖這個禍,所以粗暴一點好處也沒有。
注重威儀是調柔身心的方法
身要調柔,心更要調柔。注重威儀這是調柔的一個方法,身子動作不要太快,要穩重一點,文雅一點,尤其是出家人,走路要緩緩地走,除非是有緊要的事情,那麼可以加快一點腳步,而且不能搖動得太厲害。真正威儀好的人,走路即使快也不搖的,就像一股風那樣。
培養修行人的耐心就能把粗心調細
聽說從前大寺廟裏的小和尚就有這樣的功夫,人雖然忙,穿來穿去的,身子卻不動搖。他們那裏運用種種方法調柔他的心,不一定完全叫他打坐,還有別的方法。比如說供燈要供很多,燈是銅做的,中間有個孔孔,燈芯就插在這個孔孔裏。燈芯不完全是棉花,棉花太軟要倒下來,也插不進去。它裏邊是一根削得很細的竹簽,棉花鋪勻了,卷起來。所以小和尚整天就在卷燈芯,利用這種工作,無形中培養了他的耐心,就起了調柔作用。有耐心的人心就細了,沒耐心的人心就粗。
空觀開示(19)
◎傅味琴
修行如治病,
消除了心理障礙,能起大變化
提要:
·修行猶如治病,往往舒服時實非進,調整時實非停
·調皮是能力用錯了地方,能力用在好的地方就成天才
·人消除了心理障礙就能起大變化,好比“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修行猶如治病,
往往舒服時實非進,調整時實非停
修行想成就,要有極大耐心。可是人們對于修行的進步似懂非懂。你以爲沒進步的時候,恰恰在進步,僅僅是這個變化你主觀上體會不到;你以爲進步的時候,倒不一定進步,這是以前的功夫體現出來,等你感覺到的時候,你已經停止進步了。這是辯證的。可是很多人不知道這種道理。
從前我跟一位類似按摩推拿的老醫生學醫。他這一套醫學很奇怪,也可以說很妙,如果病人感覺到最近全身不舒服,老醫生笑笑:你在進步。因爲你體內在調整。你體內有病,要調整就要把原來的狀態變動,所以你感覺到不舒服。假如病人說:我最近很舒服,他說你停止進步了。因爲你進步到一定程度,就安定下來了,所以你感覺到舒服,安定下來就談不上進步了。他是這麼樣分析的。
再比如說中風,你這邊中風,他說你病在那邊,反過來說的。他也講出道理來:爲什麼你這只手臂舉不起來,因爲那只手臂一向勞動能力差,勞動量全壓到這邊來,長期這樣,這邊受不了了,只好躺下來休息,所以不會動了。想想也蠻有道理的。知道這些道理,咱們就要明白,當你自己覺得進步快時,不要自以爲是,你覺得這兩天怎麼沒什麼進步?那是你體會不到罷了。往上爬時,往往你注意不到你的進步,僅僅注意到你往上爬的辛苦,所以你們學一點辯證法很有好處。
調皮是能力用錯了地方,
能力用在好的地方就成天才
還舉一個例子,你們說調皮的人好不好啊?當然不好。可是你要知道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敗家子差不多都有能力的,他腦筋動得出來,怎麼花錢,怎麼享受,怎麼欺騙,怎麼搗亂,全想得出來。壞是壞在他調皮搗蛋,如果他能轉過來,把能力用在好的地方呢,那就進步大了,所以叫浪子回頭金不換。一個人老老實實像小綿羊那樣,很難開智慧的,因爲他全部依靠別人。你叫他明天八點鍾起來,“哦!”明天十點鍾吃早飯,“哦!”很聽話的。從來不問也從來不想一個爲什麼,只有“哦”,這種孩子沒有能力的。假如一個人有能力而不搗亂,那就發揮出天才了。這種例子還有很多,所以佛說衆生大顛倒。
人消除了心理障礙就能起大變化,
好比“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最不會說話的人,往往是語言能力最強的人,古人也說:此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誰最不會說話?如果是天生的笨嘴,那是另外一回事情。如果是調皮的變成最不會說話的,是誰?就是嗑巴子,人們總以爲嗑巴子是殘疾,說一個字要等個半天。
從前我路過小學母校,總要朝課堂的窗戶看一看,很難忘啊。就能回憶起來,一位數學老師叫到我,問我這個題目答案是多少。我知道是十一,可是我有嚴重的口吃,這個十一始終說不出來。數學老師以爲我不懂,再給我解說,我仍然說不出來,我就朝她笑笑。後來她也悟了,她知道我懂,說不出來,所以她叫我坐下,說了一句可憐我的話:作孽!可是我後來能滔滔不絕地演講,年輕時我就能連講五個小時,而且講得能快能慢,快的時候猶如黃河之水一瀉千裏,慢的時候猶如小河的水靜靜地流。古今中外,曆史上最有名,稱爲唯一獨步的大雄辯家,希臘人猶太狄莫西尼,就是一個嗑巴子,後來成爲雄辯家。所以會講話是真,不會講話是假。
爲什麼不會講話?因爲他産生了言語障礙!小孩子兩條腿靈活,走起路來能夠很快,可是這孩子不老實,剛會走就快,一急一快,經常摔跤,嗑巴子也是如此,語言能力強的人,他不肯老老實實地說話,就像開機關槍“哒哒哒……”,“叭”機關槍卡殼,開不出來了。你叫他慢慢講,他就講出來了,這是講語言障礙。他還有心理障礙,語言障礙再加心理障礙,就成病態。
《空觀開示(10~1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