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過是促進老化、漏洞百出。戒定慧就是把我們每個人的心磨細,生理組織也轉細。人的身心合起來,表現出來就是行動。人爲什麼要有行動?他爲了要生存,他有理想,爲了要發展。這種行動是粗還是細,就決定了你是成功還是失敗。粗的人,即使沒有失敗,也是小成功,遠遠比不上細的人。
喝酒的人自稱是粗人,佛弟子不喝酒被人稱爲是細人
講一個風趣的事情,八四年我第二次去內蒙古,我是去講學的。從前的學生來看我,一定要請我到她家裏去吃飯。那時我不吃晚飯的,但她一定要請我,說不吃飯,喝點湯怎麼樣?我說喝點湯可以。如果能從佛法上利益衆生,那就得有請必去,這是菩薩戒的規定,除非有特殊原因。如果嫌煩、懶惰而不去,那就犯戒了。我去了一看,不是請我一個,還有廠裏的同事,因爲我是她的老師,所以他們對我特別尊重,一定要請我上座。他們喝酒,也請我喝酒。別人請我喝酒是請不動的,我把方法教給你:人家請你喝酒,你不能微笑,臉板起來,要非常嚴肅,話不要多,就一句話:我不喝酒。他再也不敢說別的話。如果你笑嘻嘻,“哎呀,我喝不來。”他馬上說:“喝不來嘛學學。”(衆笑)
見我不喝他們就說,“老師啊,你是細人,咱們都是粗人。”不喝酒的是細人,喝酒的是粗人,這可是喝酒的人說的。粗到怎麼樣?忙死了,一會嘛倒酒,一會嘛敬酒,起來彎身又坐下,又哈哈笑,煩死了!
粗人苦在放不下,臨死尚哭沒享到福
細人過不慣粗的生活,粗人贊歎細人,那爲什麼不向細人學習學習?放不下呀!放不下夠你苦的。臨死放不下,斷氣時更苦。有人臨死還有幾句話放不下,一邊哭一邊說,“十八歲嫁到你家,沒有享過一天福……”,死都要死了,還放不下享福!這些都是粗人。
定學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4)
傅味琴主講 2006.10.20上午
入世的利益,出世的解脫都由于禅定而獲得
提要:
·佛法的慧是細慧,極細極深,由細而深而廣大
·害人即害己,因爲決定要受報,這是最愚蠢的事
·人心向善才能得淨化,爲別人著想,並非自己沒飯吃
·佛道無上誓願成,戒爲無上菩提本
·入世的利益,出世的解脫,都由于禅定而獲得
佛法的慧是細慧,極細極深,由細而深而廣大
通俗地講,學佛法就是使你粗人變細人,一切的美好一切的成功全是在細字上。所以這個慧是細慧,微細微細,極深極深,由細而深而廣大。
害人即害己,因爲決定要受報,這是最愚蠢的事
“戒乃止惡之意,不但惡事不可做,惡念亦不許有”,戒是阻止你的惡行,造了惡必然要受報。戒非但使你在行動上不能給人傷害,心裏也不許有惡念。我這一輩子,雖然遭受到很多的打擊、排擠、誹謗,可我從不報複,我也教導我的學生不要報複。因爲你報複的時候你決定在造惡,人家罵你,你一個耳光打過去,這不是造惡嗎?人家欺負你,你已經夠苦的了,你何必造了惡,將來受報,自己損害自己?那不是很愚蠢?比如你一個耳光打過去,他一拳打過來,打得你鼻子流血,門牙打掉,這是馬上受報。有的要過一個時期再受報,乃至要拖到後世受報。別看世間上有時好人受苦,壞人逍遙,舉個事實給你們聽:有的種子春天種下去,春天就開花,有的種子春天種下去,到秋天才開花。所以佛法上有句話:若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必定受報。自己損害自己,這是最愚蠢的人。
人心向善才能得淨化,爲別人著想,並非自己沒飯吃
佛教是淨化人心,如果人心向善,人心就在淨化,人心向惡,那是越來越肮髒。我又想起過去的事情,你們就當故事聽聽,光聽課太緊張,總要笑笑,放松放松。生活裏放松最重要,弦太緊了要繃斷的,弦繃緊能彈出美妙的曲調來嗎?我從前經常坐火車,有機會就給周圍旅客談談佛法,他們都聽得喜歡。沒幾年變了,有些人喜歡聽有些人不喜歡聽。再過幾年又變了,有些人非但不喜歡聽,還討厭你,背後說閑話。有一次我坐在下鋪,對面第叁層鋪上一個小青年,一面嗑瓜子往地上丟,丟得滿地都是,一面在聽我講話,因爲他有耳朵不聽也得聽啊。(衆笑)下床時他丟了一句話,“爲別人著想,飯總要吃的!”你們親眼看到咱們這些學生都有飯吃,信佛沒有叫你不吃飯呀。這樣的思想人品,高尚嗎?滿地的瓜子殼,還是我的學生給他掃幹淨。
佛道無上誓願成,戒爲無上菩提本
“戒爲無上菩提本”,釋迦佛對我們最大的希望,是希望我們成佛,佛道無上誓願成嘛。要有這個偉大的理想,必須要以戒爲本。“不以戒生的定非正定”,也就是邪定。
入世的利益,出世的解脫,都由于禅定而獲得
“入世的利益,出世的解脫,都由于禅定而獲得”,佛法是出世法,但與世間法完全相通的,你要獲得世間上利益,以及你通過修行想解脫生死,都要通過禅定才能獲得。現在父母最高興的一件事,就是孩子能夠高考錄取,真好比從前考中狀元那樣光榮。可許多時候即使你功課好,也不見得考得好,考試時一緊張都忘了,想來想去想不出來,只好交卷。一出考場,又想起來了。爲什麼一出考場就想起來了?因爲交了卷心就定了,不緊張了,不緊張就想起來了。這是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所以入世的利益也在定裏。
諸葛亮唱空城計能成功,還不是靠他的定力?司馬懿也不簡單,又怕中埋伏,又怕諸葛亮假裝,所以他聽了很久,聽到諸葛亮的琴聲一點不亂。琴聲不亂,就是心不亂,所以他退兵了。當時琴聲一亂,就危險了。
定的力量,還能使你超凡入聖,使你跳出生死輪回,使你成佛,這是出世的利益。
定學的開示
杭州遠志成長公司主辦企業家禅定營來文殊院學修的第四期(5)
傅味琴主講 2006.10.20上午
學修禅定要有歡喜心,法喜才是無上藥
提要:
·生命在于運動,禅定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靜的利益遠勝于動
·學修禅定要有歡喜心,法喜才是無上藥
·家有小禅室,無事就坐起
·有人患上“歸家恐懼症”,遠離煩惱才能得解脫
生命在于運動,禅定是人類最好的運動
“禅定能強健身心,是人類最好的運動,(運動的另一形式),它使年輕人朝氣蓬勃,老年人安度晚年。”有句話說,生命在于運動,我再告訴你,青春在于你的安靜。靜字怎麼寫?青春的青,旁邊有個爭取的爭。如果你要爭取青春活力,必須學會靜。只有靜了才能定,你要定必須要靜。
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不錯的。運動有各種形式,四肢的活動是運動,坐著一動不動也是運動。坐著不動的運動,好比人的本來面貌,四肢活動則是你人爲的做作。一動也不動怎麼叫運動,不運動你不就死了?肺不是在運動嗎?而且修禅定的人都有體會,修修禅定,血液循環非常通暢,全身會發暖,年輕人還會出汗,沒有通過運動,汗從哪裏來啊?所以說禅定是另一種形式的運動,這也是如來教導弟子的運動。
靜的利益遠勝于動
身子的運動量過大,必然促使你生理退化,因爲你的能量消耗太快。別看運動員捧了金牌,他過了四十歲就不能當運動員了,只能當教練,因爲老得快。世間上的種種學問、種種言論、種種研究,幾千年來漏洞百出,稱爲有漏法;而佛法是圓滿的,沒有漏洞,稱爲無漏法。所以不學佛法只知道兩只手兩只腳動,很吃虧啊。世間上的運動以步行爲最好,可有幾個人知道這一點?說起來運動是爲了增加健康,實際上奪到了金牌又有名又有利,成了爭取名利的手段,失去了它本來的意義。
更可惜的是,很多人只知動不知靜。其實靜遠遠超過于動。世間上的成功者,差不多都是靠靜成功的。文學家如果不靜的話,寫不出好的文章來。我們這兒有一位新來的同學,現在跟女朋友不來往了,我們以爲他是爲了學法的緣故,後來他說心裏話“有了女朋友,實在太麻煩了。”如果他不怕麻煩,不喜歡靜,會到我們這兒來學法、修行、追求人生的真理和智慧嗎?如果他一直在麻煩裏打轉,他覺悟生得起來嗎?跳迪斯科的人,再跳也跳不出覺悟來。哭倒有份,因爲摔了跤,骨頭斷掉了。
學修禅定要有歡喜心,法喜才是無上藥
說“老師啊,你這樣講下去,我們對學禅定心花怒放了。”我就是這個目的,你不歡喜你學得進去嗎?你心裏不愉快能夠定得下來嗎?如果心裏充滿著氣惱,勉強來學禅定,不說你思想上打妄想,就是你肚子裏叽裏咕噜,你也靜不下去,氣太多了!哈哈一笑,氣就沒了。在湖北時,有個年輕的女生心裏在怄氣,問我有什麼好辦法,我說:“有啊,你到廁所裏去放幾個屁就行了。”她一聽,哈哈哈地笑,氣就沒了。愉快就是良藥,喜悅是人生最珍貴的財寶。希望你們歡歡喜喜學法,聽了法以後法喜充滿。
家有小禅室,無事就坐起
我今年七十七歲了,活得這麼長,就靠我天天修禅定。因爲近幾年學生太多,自己修禅定沒修好,但即使沒修好,照樣起作用,即使未能證果,至少能長壽。據說日本人很聰明,造房子都預先設計個小小的“禅室”,白天工作辛苦了,回家就在禅室裏坐坐禅,這是增強健康最好的辦法。希望你們將來也能在禅定中長命百歲。五四年我上五臺山,在能海上師身邊學法,能海上師總是跟居士們說:“你們沒事就坐起。”就是你們沒事就坐在炕上修修禅定。居士們說:“師父啊,我一坐下去盡打妄想。”師父笑笑:“你修一個妄想定吧。”意思是說,你即使坐著打妄想也起作用,總比不坐好。可別自尋苦惱,一起妄想就以爲自己不是修禅定的料,只要你坐起來就起作用。
有人患上“歸家恐懼症”,遠離煩惱才能得解脫
假如你們問我,“老師啊,你退休了到哪裏?”我哪會退休?如果我真的退休,我還是在這裏。我看見城市害怕,看見家更害怕。實在沒辦法,一年總得回去一兩次。學生的探親假有…
《定學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