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欲望,想得沒邊際了:“我把谷子賣掉,買一百只小雞,小雞養大,母雞生雞蛋,雞蛋變小雞,雞再生蛋蛋變小雞,一下子,我就富啦。”一只老鼠在梁上把繩子咬斷,這袋谷子很重,“啪”,掉下來,砸在他頭上,他就斷氣了。今天斷氣的這些欲望很強的人,他們的欲望達到了嗎?
遠離就是遠離世俗上的一切。世俗上貪五欲享受,財色名食睡我們要遠離,世俗上的一切煩惱、世俗上的追求、世俗上的種種習氣、種種觀念全要遠離,如果你真正持戒清淨,戒就有這樣的功德。剛才講的都是佛贊歎戒的話,明天跟你們講定的功德。今天講到這裏。
定學開導 (98)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9
皈依法,就應在法上修成就,
佛弟子不學戒定慧導致中國佛教一代不如一代
提要:
·佛陀悲智的種子等流到我們身上,要好好愛護培養
·戒淨的修行人,更要不受世俗的染汙和幹擾,精神抖擻修苦行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的戒定慧、斷智悲和法報化叁身的功德
·“觀成佛功德,悉由正定生”,一切成就的功德都在定裏
·皈依法,就應在法上修成就,佛弟子不學戒定慧,導致中國佛教一代不如
一代
定德~觀成佛功德 悉由正定生
引輕安喜樂 發妙叁摩地
勝一切動搖 精進複無間
惡行力不生 作善強力起
引神通變化 達如所有性
斷生死瀑流 不修困生死
佛陀悲智的種子等流到我們身上,
要好好愛護培養
今天繼續講“如來悲智等流身”,我們接受了佛陀正法的教育,佛陀悲智的種子就等流到我們身上,我們應該好好的愛護、培養,那麼將來決定能跟佛陀一模一樣。
戒淨的修行人,更要不受世俗的染汙和幹擾,
精神抖擻修苦行
“戒淨聖種杜多行”,我們要修好戒定慧,戒能使我們清淨,定能使我們成就一切功德。“杜多行”,即頭陀行,修行要精神抖擻,不被世俗的種種欲望擾亂。十二頭陀行又稱苦行,哪怕修一條兩條也好,修行要苦修,不能在享福裏修。
雖然我們今天還沒有證果成道,但我們已經有了這樣的聖種。應該不斷培養好好愛護,不受染汙不受幹擾,就能成就聖人的種性。
我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成就佛的戒定慧、
斷智悲和法報化叁身的功德
“成就叁德叁慧體”,佛陀是功德圓滿、徹底覺悟。我們成就像佛陀那樣圓滿的人格,以及種種功德,我們的體跟佛陀的體就一模一樣。所謂叁德就是戒定慧叁德,這是我們修行的內容,也是我們想達到的成就。有了戒定慧的功德,將來就能成就斷智悲叁德,成就了斷智悲叁德,就能成就法報化叁身功德,那時就叫“佛”。
“觀成佛功德,悉由正定生”,
一切成就的功德都在定裏
昨天已經把戒德講完了,今天講定德。經典上說,“觀成佛功德,悉由正定生”,成佛的功德都從正定出生。我們今天學的是正定,因爲這是佛陀教我們修的出世間定。如果你不照佛陀的教導修,那是邪定。禅有世間禅、出世間禅,世間禅不能出生死輪回,更談不上成佛。既然一切成佛的功德都由正定出生,那麼可以知道一切的成就都在定裏,因爲成佛最圓滿,成佛的功德包括了一切成就的功德。
皈依法,就應在法上修成就,
佛弟子不學戒定慧,導致中國佛教一代不如一代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你皈依了法就應該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叁藏十二部,如果我們實在沒有能力完全深入,至少戒定慧要學要修啊。佛弟子不學不修戒定慧,你學啥修啥呀?
也可以說,一切成就都是從法上出生,沒有戒定慧就不可能有成就。如今有好多人對戒定慧不重視,認爲沒有必要。佛教傳到中國,從曆史上來看,一代不如一代,原因就在這裏。
多年前,我們在九華後山華嚴寺,有一天來了個年輕出家人,是特地來聽我講法的。他穿的是壞色衣,看樣子是很講修行的出家人,我們對他很恭敬。
他看到我們牆上貼的講法內容,就問我們同學:“你們學什麼法門啊?”他聽到我們學的是戒定慧,就說:“你們學戒定慧,太可憐了。”法也不聽就走了,他就是專門修“只要一句,樣樣不要”的。
定學開導 (99)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9
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廣度衆生的人越來越少了,
就像月亮也落下去了
提要:
·達摩祖師提倡一心禅,主要想扭轉單重理論不重修持的風氣
·淨土宗亦應發菩提心修好戒定慧,如今卻不一樣了
·“月落烏啼霜滿天”,聯系到佛門的衰落,使人感歎萬分
·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廣度衆生的人越來越少了,就像月亮也落下去了
·佛門出現了許多不如法、不吉祥的現象,使人感到猶如“烏啼”“霜滿天”
的悲哀
·僅有小小火光,大家都在打瞌睡了,真使善知識發愁啊
達摩祖師提倡一心禅,
主要想扭轉單重理論不重修持的風氣
如今許多寺院裏的當家、方丈都跟我說:“現在正法很衰落”,怎麼會衰落的?“冰凍叁尺,非一日之寒”。
明朝之前,拿唐朝的佛教來說,一方面很興盛,有很多法師講法,還有辯論;另一方面,出現了種種促使佛法衰落的現象。所以光從理論上研討還是不夠啊,因爲疏忽了修持。達摩祖師提倡一心禅,主要想扭轉這個風氣。修行要在心裏修,不是光在文字裏研究,你學了法以後是要修的。
淨土宗亦應發菩提心修好戒定慧,
如今卻不一樣了
後來淨土宗興起,初祖也說要深入經藏,要修戒定慧,要法門無量誓願學,要發菩提心。念佛是用功的方法,不能代替全部的修持,如果不根據佛法去修,那是盲修瞎練。據說從二祖起,叁祖四祖五祖每一代都把初祖的淨土法門改一改,改到今天,跟初祖原來的淨土法門就不一樣了。
“月落烏啼霜滿天”,聯系到佛門的衰落,
使人感歎萬分
我記得唐朝詩人寫過一首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這首詩流傳很廣,不光中國的文人喜歡,國外文人也喜歡。
後兩句既然聯系到佛門,前兩句也可能也跟佛門有點聯系吧。我看了這首詩,感歎萬分啊。
發菩提心弘揚佛法廣度衆生的人越來越少了,就像月亮也落下去了
“月落”,釋迦佛涅槃了,太陽沈下去了,爲什麼還沒有完全黑暗?因爲有月亮的光輝。雖然釋迦佛涅槃了,娑婆世界還有這麼多能夠弘揚佛法、發菩提心廣度衆生的善知識在教化衆生。可是從這首詩來看,月亮也落下去了,也就是說能發菩提心、廣度衆生、弘揚佛法的人越來越少啦,越來越不對頭啦。
佛門出現了許多不如法、不吉祥的現象,
使人感到猶如“烏啼”“霜滿天”的悲哀
“烏啼”,中國民間,烏鴉代表不吉祥。烏鴉啼,多麼使人悲傷啊,也就是佛門裏出現了許許多多不如法、不吉祥的現象,烏鴉在啼啦。
“霜滿天”,釋迦佛涅槃的時候就是霜滿天,樹都變白了,表示悲哀。
僅有小小火光,大家都在打瞌睡了, 真使善知識發愁啊
“江楓漁火對愁眠”,火能夠照亮黑暗,可是只有漁船裏很小的一個火朵在照亮,多可憐啊。“江楓”,江邊的楓葉雖然還挂在樹上, 它們都在相對著發愁啊,愁得快要打瞌睡了。
如果這首詩是詩人對佛教的衰敗有所感歎,那可真是寫得很深刻啊,你看唐朝就是這樣局面了。當然詩人是不是對佛門有所感觸而寫,我可不知道,但我想多多少少有點聯系吧。
《定學開導(90~9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