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弟子不要与佛的教导
背道而驰
·要遵守三皈依,不学外道,不听《太上感应篇》
佛弟子不可为自己贴金,更不要把佛做广告
成了佛用不着脸上贴牌子。中国出家人喜欢戴帽子,照佛制规定,比丘不准戴帽子,因为有碍如来形象,当然天冷可以开许。中国出家人戴的帽子各式各样都有,而且随时代改变。从前戴的是元宝帽子,电视里的济公就是这样,前面还贴了个“佛”字,你成佛就成佛了,何必还要贴广告“我是佛”呢?我在福鼎听法师说,“你喜欢装修就装修喽,何必这边脸贴“装”字,那边脸贴“修”字。”
“不见为罪谓功德”都是愚人干的事
你好好念佛功德无量,何必把阿弥陀佛的名字贴到电线杆上去,佛教不做广告,即使不算广告也像是寻人启示吧?不懂佛法的人还以为这么做有功德,其实是贬低了阿弥陀佛。有的把“阿弥陀佛”的名号贴在门上,竟把阿弥陀佛当门神?有人在路边树了一块石头刻上“南无阿弥陀佛”,常有狗去小便,你背罪过了!愚人都干愚事,所以愚是学不得的。经书里早有批判,叫做“不见为罪谓功德”,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有罪过,还以为有功德。
化身从悲德来,与一切众生心连心,
想化什么人就化出来了
等到你智德、悲德、断德三德圆满了,你就成就了佛的法身、报身、化身。化身怎么来?因为他有悲德,他的心投入到所有众生那里去,不管老的、小的、男的、女的,他都心连心,所以他要化什么人就化出来了。
香表戒徳,花表定徳,灯表慧德,
要以修戒定慧的功德来供养佛
今天先讲戒德、定德、慧德。你们今天特别隆重地请我讲法,其实头一次请过就不必再请了。说“现在来了很多新同学,他们有这个心愿”,那么就满众生愿吧。你们准备了香、花、灯,为什么要有香花灯?香表戒律,花表禅定,灯表智慧。佛门里每一个形象都是表法的,你不懂佛法,你烧香点灯也不殊胜,人家去土地庙里也烧香点烛的。
在供香的时候,要想想:我戒律修好了吗?我以戒的功德来供养佛;你在供花的时候,应该想想我在修禅定吗?我以禅定的功德供养佛;供灯是以慧的功德供养佛,要想想:我在天天学法吗?我有佛法的智慧吗?
你不听法,油灯照不破你心房的黑暗,
经要求懂,佛弟子不要与佛的教导背道而驰
有些人经常到庙里烧香、供花、点灯,当然很好,可是你不听佛法,这盏油灯的光明,它照不破你心房愚痴的黑暗。佛经有句话说:一灯照破千年暗室,那是比喻智慧灯。所以提倡不听法、唸经不必求懂,就是跟释迦佛的希望和教导背道而驰。
要遵守三皈依,不学外道,
不听《太上感应篇》
我们简单的提一提戒,首先是三皈戒,就是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凡是有学气功、道教的地方都不要去,当然要互相尊重,礼尚往来是可以的,主要是不跟他们学。听《太上感应篇》就是向外道学习,那就破了三皈戒。
定学开导 (9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8
戒能出生“世出世间善”法,
能引生涅槃功德
提要:
·五戒虽有卷伸,但酒戒不能不受,有人说错了话,造成很多人喝酒破戒了
·八戒中有“不歌舞观听、香花蔓涂身”,“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
饮食”
·具足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病重药多,目的一致,
并非不平等
·“尸罗名根本”,以戒生定,定是建立在戒的基础上的
·戒能出生“世出世间善”法,能引生涅槃功德
五戒虽有卷伸,但酒戒不能不受,
有人说错了话,造成很多人喝酒破戒了
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受五戒时你别的戒可以不全受,酒戒一定要受。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受五戒、四戒,也可以受三戒、二戒,也称你“五戒居士”,所谓“受时有卷伸”,好比一只手可以伸出去也可以卷起来。但酒戒不能不受,叫“开中唯除酒”,非常严格的。现在有人说“受了戒,喝酒是可以的,只要不酗酒。”这话害了多少佛弟子去喝酒破戒了。
八戒中有“不歌舞观听、香花蔓涂身”,
“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饮食”
要求再高就受八戒,八戒是五戒基础上再加三条:“不歌舞观听”,唱歌跳舞都不能看,不能听,更不能亲自参加;“不香花蔓涂身”,一律不准化妆,也不能戴花、戴手饰;“不坐高广大床”,大床、沙发全都不能坐,也不能睡,只能睡小床,像这种高广的法座,讲法时可以上法座,是为了表示对法尊重,平时都不能坐;还有“不非时饮食”,过了中午十二点,最多延长到一点,就不能吃饭了,因为中国的风俗午时是到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吃晚饭,喝点流汁是可以的。
具足戒:比丘二百五十条,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
病重药多,目的一致,并非不平等
再想提高一点,你出家受具足戒,比丘两百五十条戒,比丘尼三百四十八条。有人说“佛教平等,为什么女的要受三百四十八条戒?”什么叫平等?你先搞搞清楚。好比医生开处方,这张处方只有五味药,那张处方有十五味药,可是目的一样,都是为了使你病好,这就叫平等。反过来假如让你好的慢一点,让他好的快一点,这就不是平等,哪有根据药多药少来衡量平等不平等的?
为什么女的出家要三百四十八条戒,因为女的病多,不管是生理、心理,病都比男的多,你们女同志自己也这么说的嘛。有一次我在上海坐公交车,一个妇女跟一个男同志吵起来,这个女的就说了一句:“你是男同志呀,又不像我们女同志气量这么小。”(众笑)男同志一听她这话,也只好算了算了。讲到这里明白了吧。所以自己智慧不够,不要老是想:“释迦佛这句话不对”,多学一点你就明白了。
进一步还可以受菩萨戒,最好是受圆满的菩萨戒,叫三聚净戒。显教有基础了,才能学修密教,那就要持密乘戒。要求是一层高一层,目的是使你能够快快成佛。
成就三德三慧体
戒德~佛赞戒德
一、尸罗名根本 能持任建立
世出世间善 引涅槃功德
亦譬如大地
二、尸罗名庄严 老少服常美
三、尸罗名熏香 顺逆普飘扬
四、尸罗名涂香 郁蒸诸毒除
五、尸罗名妙行 不入险恶道
健速亦安稳 直至涅槃城
六、尸罗名律仪 清净妙善法
亦防护息险 静洁远离性
“尸罗名根本”,以戒生定,
定是建立在戒的基础上的
佛是怎样赞叹戒的功德,“尸罗名根本”,“尸罗”是印度话,翻译成汉文就是戒律,戒律是根本。“能持任建立”,有了这个根本,你修行的基础就牢固了,你在上面能够建立起种种的功德,它都承受得了,以戒生定,定就是建立在戒的基础上。
戒能出生“世出世间善”法,能引生涅槃功德
“世出世间善”,有了戒律,你在世间上就是好人,出世间的种种功德也能出生。“引涅槃功德”,你将来了脱生死,断尽烦恼到彼岸的功德也是从戒开始的。“亦譬如大地”,戒好像大地一样,在大地上你能够走路,能够建立高楼大厦,能够生长花草树木等等。
定学开导 (9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8
尸罗名妙行,不入险恶道,
健速亦安稳,直至涅槃城
提要:
·尸罗名庄严,老少服常美
·尸罗名熏香,顺逆普飘扬
·尸罗名涂香,郁蒸诸毒除
·尸罗名妙行,不入险恶道,健速亦安稳,直至涅槃城
·尸罗名律仪,清净妙善法,亦防护息险,静洁远离性
尸罗名庄严,老少服常美
第二,“尸罗名庄严”,有了戒,你形象就非常庄严。受了戒,眼睛就不会乱看,因为你不想偷东西呀。比丘、比丘尼比居士庄严得多,走路从不摇晃。假和尚走路摇摇晃晃,还三步两步跳咧。“老少服常美”,戒律好像一件非常庄严的衣服,穿在身上,老人也合适,年轻人也合适。
尸罗名熏香,顺逆普飘扬
第三,“尸罗名薰香,顺逆普飘扬”,戒就好比薰香,香一薰,近处远处香都会飘到,这叫戒香扑鼻。世俗上的人,即使打扮得非常干净漂亮,还化了妆,身上还是有汗臭。而且吃的东西太复杂,放出屁更臭,裤子也包不住。(众笑)出家人戒律清净,哪怕外表很脏,也会闻到一股檀香味,这叫戒香,是从人体中发出来的。确实会如此。
尸罗名涂香,郁蒸诸毒除
第四,“尸罗名涂香,郁蒸诸毒除”,戒律就好比是涂香,涂香就是涂在身上用来防止蚊虫叮咬的,还能够除掉皮肤上的毒,好比现在的清凉油。
尸罗名妙行,不入险恶道,
健速亦安稳 直至涅槃城
第五,“尸罗名妙行”,妙行就是好的行为。“不入险恶道”,你受了戒,你再也不会走进危险的道路、罪恶的道路,除非你犯戒。所以戒是对我们是一种保护,好比士兵打仗时穿的盔甲。“健速亦安稳,直至涅槃城”,你受了戒,由戒生定,由定发慧,你可以非常安安稳稳,没有进入邪恶道路的危险,又稳又快地一直到达涅槃城,就是到烦恼断尽,生死了脱的彼岸。
尸罗名律仪,清净妙善法,
亦防护息险 静洁远离性
第六,“尸罗名律仪”,通常说的戒又叫律仪戒,所以尸罗又叫律仪。“清净妙善法”,戒律是极其清净,极其微妙,极其殊胜的善法。“亦防护息险”,能够防护你、熄灭你种种危险。“静洁远离性”,培养你良好的品性。静,比丘戒内容很丰富,称具足戒,出家人要做到三千威仪、八万细则,内外都要静,包括外面环境。
受了戒的人也要使外面环境安静,如今寺院很多都不寂静,因为被人为地改变了!仅仅有的寺院里还保留了“寂静”两个字,可是里面并不寂静,有的说话还喊得特别响:“王居士,你也来了!”简直像娱乐场所。寺院要如法、要寂静。
内心也要寂静,起了贪欲就会胡思乱想。从前有个人躺在房里,梁上挂了一袋谷子,引起了他…
《定学开导(90~9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