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己衡量,如果條件不夠,沒有修起來,你也沒有過錯。居士當然也是如此,能修最好。“想修行成就,能修一二條亦好”,真的想修行成就的話,你能夠修一條兩條也好,這個要求是很寬很寬了。 十二杜多行:
一、糞掃衣(即百衲衣)
二、但叁衣(見長衣過失,不得受四衣)
叁、乞食(不希好供膳,除懈怠驕慢)
四、一坐食(一坐一次食,不多不減少)
五、善量食(節量食有度)
六、不余食(食後不余食)
七、阿蘭若(都市多喧雜,紛擾意難寂,淨地阿蘭若,靜寂禅心生)
八、樹下坐(比丘樹下坐,不修治積蓄)
九、露地坐(天地爲大廬,除懈怠睡眠)
十、冢間坐(念死觀不淨,離慢計財能)
十一、隨處坐(隨處皆堪坐,不樂人所貪)
十二、但坐不臥(昏臥不知起,寂靜堪定慧)
修行人衣服要打補丁,修杜多行穿的是百衲衣
因爲今天是這一期的最後一天,十二頭陀行不詳細講了,稍微提一下就可以了。第一條:糞掃衣(即百衲衣),糞掃衣就是百衲衣,破了要打補丁。你們是不是也打打補丁。
說“老師你衣服也沒有打補丁。”要不要脫給你看啊?(衆笑)你去問問給我洗衣服補衣服的人,他們不敢把我的衣服丟掉,因爲怕我罵,都是補了再補的。我補衣服比你們誰都補得好。我從前在上海,一個人曬曬太陽補補衣服,自得其樂,這叫老僧補衲,別有風味。
外相莊嚴爲度衆生,內打補丁爲修行
外面要穿得莊嚴,莊嚴是給衆生看的,打補丁是自己修行。能海上師的衣服也打補丁的。補丁要補得莊嚴,端正一點,顔色要差不多。過去有的出家人打補丁,一塊正一塊斜,一塊黑,一塊白的,還有一塊紅的,比外道的百衲衣還差,這種衣服現在叫花子也很難看得到了。
說起外道打補丁,說個小故事,小時候我在家鄉昆山縣巴城鎮。我六歲死了父親,我母親要養活四個孩子可不簡單啦,所以母愛的偉大,大家千萬不能忘記。
有一天我家門口走過一個人,長袍子洗得很幹淨,全是補丁,補得非常端正。我一看就被他吸住了,就跟著他走,一直跟著過了橋,到河的南面,當地人稱“河南”。他在一棵樹下停下來,包裏拿出一點冷飯,向人家要點開水泡了就吃。我想他沒菜呀,我趕快跑回家去,因爲我深受感動,跑回家抓了幾根蘿蔔幹,趕緊跑過去想給他。現在想起來其實這個人不像和尚,是修外道的。等我跑過去,他已經走了,這個印象到我現在還沒有忘記。
定學開導 (88)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4
都市多喧雜,淨地阿蘭若,靜寂禅心生
提要:
·出家人叁衣一缽,寒冷地帶雖可開許穿長袍,但也要見長衣過失
·乞食可除懈怠驕慢,在家居士吃太好,
·浪費時間,也不像修行人
·請吃圓桌面,實在是件苦事情
·一坐一次食,不多不減,也不留余食
·都市多喧雜,淨地阿蘭若,靜寂禅心生
出家人叁衣一缽,寒冷地帶
雖可開許穿長袍,但也要見長衣過失
第二條:但叁衣,這是對出家人說的,出家人只有叁件衣服。當然喽,氣候條件不同,這兒天氣冷,裏邊多加點衣服也可以。當年佛在人間時,出家人都不穿長衣的,下面是裙子。佛教傳到中國來,開始穿大褂,大褂是長袍,這可以開許,因爲中國氣候冷。雖能開許但也要能見長衣的過失,所以你受“但叁衣”這一條頭陀行,你只能接受叁衣,不能接受四衣。
乞食可除懈怠驕慢,在家居士吃太好,
浪費時間,也不像修行人
第叁:乞食,乞食的好處就是你給我什麼我就吃什麼,不再希望有好吃的東西。可以除掉懈怠驕慢,因爲你向別人乞食,別人給什麼都可以,那就不會起傲慢心。修行上也沒有懈怠,你吃好的,那是浪費時間啊。有些居士家裏吃一頓飯,也得花一兩個小時,吃飯要花這麼多時間幹啥呢?真是不像修行人。聽說北方有個寺院,裏邊的修行人都是托缽乞食的。
托缽是托吃的東西,可不是向跟人家要鈔票,要金銀寶貝。我看到有個報導,有一個地方舉行托缽的儀式,比丘們排著隊托著缽,旁邊居士朝缽裏竟然丟鈔票、金戒指,這叫托財。
請吃圓桌面,實在是件苦事情
現在新花樣很多,十多年前,有個寺院當家要我去辦僧伽培訓班。我頭一次去,因爲我是老師,所以請我吃飯,可真把我搞苦了。圓桌面大家坐滿,一定要“請請”才能吃。菜碟子排好了,等我好不容易搛到我喜歡吃的東西,再想吃,吃不到了,因爲圓桌面上的轉盤轉過去了,要它再轉回來,那還得等啊。(衆笑)
碗這麼小,碟子也是這麼小,結果他們都吃完了,我還沒有吃飽,我從前吃飯要兩大碗,能吃飽嗎?旁邊的人跟我打招呼:“老師,你慢慢吃,我陪你。”我好意思讓他陪嗎,再也不敢去添飯了,算了算了,花了這麼多時間,肚子還沒有吃飽。(衆笑)希望你們對這種生活不要再愛好啦,滿足了虛榮心,可是苦受得多了。
一坐一次食,不多不減,也不留余食
一坐食,“一坐一次食,不多不減”,你一坐下去就吃,吃完了站起來,吃的時候要不多不減少。
“善量食”,吃東西要按照自己的份量,你們過堂的時候,你能吃多少就添多少,你添得太多了也麻煩。你自己有數,不能說話,用筷子點一點,給你添飯的就明白了。不要想:我多添一點。多添一點還要你吃光的啊,吃不下也得吃下去,齋堂裏是不准浪費的。
第六:不余食。吃完了以後再不吃了。
都市多喧雜,淨地阿蘭若,靜寂禅心生
第七:阿蘭若,“都市多喧雜”,在城市裏住的人毛病很多,喧鬧得很,汽車聲、喇叭聲、人聲、吵架聲多啊,所以寺院或者佛學院,放在大城市裏是不恰當的,這個心能夠寂靜嗎?有空就想到馬路上逛一逛,耳朵裏聽到都是嘈雜的聲音。當然也有曆史的根源,原來這個寺廟周圍都是農村,後來城市發展了,慢慢商店住房把寺廟包圍了。
所以說崇教寺最好,離開城市遠,在山上,歡迎你們到這兒來常住啊。誰來常住,我所有的道場你就是主人。你們別看我,東抓一個道場,西抓一個道場,我幾歲啦?難道我能夠活到兩百五十歲啊,爲你們抓的啊,你們是主人啊。
“淨地阿蘭若,靜寂禅心生”,修行人要到一個極其安靜的地方修行,安靜的修行場所稱爲阿蘭若。你心裏一寂靜,就與禅相應,你禅心就生起來了。
定學開導 (89)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4
苦行是釋迦佛贊歎的,修苦行
要講實際,不要亂搞搞出病來
提要:
·樹下坐,能不修治積蓄,露地坐能除懈怠睡眠
·冢間坐要有條件與水平,要按佛的規定去坐
·冢間坐可離貪欲與驕慢
·“隨處坐”,到處可修行;“但坐不臥”爲了精進修禅定
·老年有病的人要保持好睡眠
·坐著睡著了,會影響身體健康
·苦行是釋迦佛贊歎的,修苦行要講實際,不要亂搞搞出病來
樹下坐,能不修治積蓄,露地坐能除懈怠睡眠
第八條是“樹下坐”,比丘在樹下住,這是指大樹,能遮風雨,能遮太陽,有什麼好處呢? “不修治積蓄”,比丘不要去忙:我要准備些什麼,我要儲蓄什麼。
第九是“露地坐”,露天修禅定是最舒服的,山頂上這塊平地,草很好,你們有幾次到那裏去修禅定,修得大家都不想下來。天氣好,沒有下雨,陽光也不太大,我就不坐茅棚了,我也是喜歡在露天坐的,那個滋味可不同,“天地爲大廬”啊,胸懷多麼豪放。你們大城市哪怕兩百四十個平方,算什麼大呀?昨天居士家有孩子到我的房間來看看,說:“你住的房間很大啊,我家裏的房間比你還要大呢!”再大也比不上天地爲大廬。
你能夠在露天坐,還能“除懈怠睡眠”,你就不容易打瞌睡,也不容易懈怠。
冢間坐要有條件與水平,要按佛的規定去坐
第十條“冢間坐”,這一條,你們做不到千萬不要勉強,冢間坐要有冢間坐的條件和水平,要按佛的規定去坐。冢間坐就是坐到墳墓堆裏。古時候的墳墓堆跟我們現在不一樣,現在墳墓堆是水泥、泥土堆砌的,古時候墳墓都是死人骨頭。你可別東看西看,心想“有沒有鬼啊”。等會一只鳥,“叽──”,(衆笑)你就嚇壞了,等跑回家也得心髒病了,所以要科學一點,實際一點,千萬不要莽撞。
冢間坐可離貪欲與驕慢
冢間坐有極大的功德,你可以經常觀死,觀不淨,觀屍體臭爛。要知道這臭爛的屍體,活著的時候就是美人啊,美人現出原狀就是這麼樣。
冢間坐還可離開驕慢,你再怎麼算自己的財,再怎麼表現自己的能耐,最後都沒有了。一天到晚想:我死的時候也是這個樣,成了一堆白骨。你經常這麼看看想想,你就容易修行了。
“隨處坐”,到處可修行;
“但坐不臥”爲了精進修禅定
第十一條“隨處坐”,到處都可以住,不要羨慕人家條件好,你修頭陀行了,到處都可以坐,一坐下去你就能修行。
第十二條:但坐不臥,到了晚上只坐而不躺下去睡,俗話叫“不倒單”,有什麼功德呢?你不會躺下去睡得昏昏沈沈,也不知道啥時間,也不知道該起來了。你在晚上能夠坐著修禅定,周圍一片寂靜,你就能夠修得起定慧。
老年有病的人要保持好睡眠
這一條也跟大家打個招呼,千萬不要勉強,尤其是老年人,老年人要保證睡眠,健康還是重要的。我是主張長壽,佛也主張長壽,所以叫我們念“南無消災延壽藥師佛”。還有病人也不要勉強,病人多睡是促進病好的一個條件。即使你是年輕人,你真想學這一條,也不要勉強,不要學得奇形怪狀的。
坐著睡著了,會影響身體健康
有的人坐沒多久就頭低下來了,昏沈、瞌蟲來了,“呼──”一醒過來,再重來,慢慢又醒不過來了,口水流得這樣長。所以我勸大家如果實在不行,你就躺下去睡吧,你坐著睡也是睡啊。躺下去睡跟坐著睡,還是躺下去睡好,坐著睡要影響身體,對內髒有妨礙。
苦行是釋迦佛贊歎的,
修苦行要講實際,不要亂搞搞出病來
今天跟大家講了,希望大家了解後要贊歎苦行,不要看不起修苦行的人,苦行是釋迦佛贊歎的。修苦行要講實際,要講科學,不要亂搞搞出病來。
十二杜多行,你能修一條兩條也好。我看呢,至少衣服打打補丁,吃飯時不挑剔總可以做到;等吃完了飯再起來,這些你們齋堂裏也可以做到嘛;還有,你晚上睡不著,就幹脆坐起來修修禅定,不一定坐到天亮,你坐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也好,不能算不倒單,總是你有修禅定的功德。
修杜多行,不要勉強,做到有功德,做不到誰也不能批評你,因爲要求比較高了點,能做到一兩條亦好。今天講到這裏。
《定學開導(80~89)》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