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强人家来供养。
进佛门从事佛教弘法事业,要尽我所有作供献
我小时候从不向人要东西,年轻时候也从不向人借钱,苦只苦我自己,动什么脑筋啊!进了佛门从事佛教弘法教育事业,我们的风格就是:尽我所有作供献。我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供献,供献不出来,这是我自己没力量。有困难咱们自己解决。
你肯修头陀行,你还会系念什么外施吗?修行人不要总在脑子里打算盘:明天到王居士家,后天到李居士家,看看他们能不能供养。我们是能海上师家风,在我在的地方都不设功德箱,至少佛菩萨面前不准放功德箱,因为当年释迦佛面前并没有功德箱。
崇教寺大殿门口放了一只,这可不是我的意思,因为当地的村里跟我们打招呼:功德箱不能拿掉,拿掉了村民要有意见。那么就放一放,所以要跟你们解说一下。
定学开导 (85)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4
能修头陀行放下一切,心生
欢喜易入禅,欲望太重就难入定
提要:
·不愿帮助人,又说风凉话,这是对人的假同情
·爱会带给你痛苦,为不受迷惑故,应断爱
·供众功德大,没有修头陀行,心里也不要牵挂着别人的供养
·爱吃爱穿爱享受,会增加身执,体质也就差了
·能修头陀行放下一切,心生欢喜易入禅,欲望太重就难入定
不愿帮助人,又说风凉话,这是对人的假同情
说起借钱,还有个小故事。文革时,我们家全家五口人生活非常艰苦,晚饭吃粥,菜是买五分钱的一块红腐乳,切成五份,每个人一小块。
有个居士知道了,对我大有意见,跟我说:“你这么刻苦,太过分啦,你不对啊!”我笑嘻嘻说,“是的是的,是我不对,因为我没有经济能力。”就跟他开玩笑说,“请你借我十块钱好吗?”“啊,怎么向我借钱啦?”不体谅人家的苦衷,空口说风凉话,还是个佛门的居士!
爱会带给你痛苦,为不受迷惑故,应断爱
“断爱灭身执”,一切爱欲全部要断,你光断男女的爱是不够的,这是个核心,外围的爱你也要断,无论你爱什么,都是不恰当。比如现在人爱化妆,爱弄头发,还怪了,有些信佛的人,还是老同学,老了竟然也烫起黄头发来了。
应该明白爱会带给你快乐,可是这种快乐也会带给你痛苦,没有一个爱到最后不是痛苦的。眼光放得远一点,不要被眼前这种快乐迷掉了,那叫鼠目寸光。修行人眼光要看得远,要看全过程,要看最后怎么样。
供众功德大,没有修头陀行,
心里也不要牵挂着别人的供养
“灭身执”,你能修头陀行,就再也不会考虑要吃什么高级的,要穿什么好衣服。老是考虑吃的穿的,过分享受,人还有抵抗力吗?你爱身体爱得太过份了呀!所以你们以后吃的穿的不要供养我,要供就供养大众,因为供养大众的功德最大。
如果你一定要供养我也可以,我们有一百五十个大众,你就供养一百五十份,你供养了我,我就转供大众。一件衣服能穿好几年,不要一会儿又寄来一大包衣服,仓库里堆不下啦。有的供养我衣服,还一定要我穿给他看,不穿他就不高兴,别的人也有这样要求,如果我都满你们的愿,我不是变成北极熊了吗?(众笑)叫我怎么走路啊?
你们供养我,我非常苦的啦,这个烦啊,这些东西我又不吃的,我吃青菜萝卜就行了,那么还要动脑筋,这些东西转送给谁,脑筋还要动得细致。实在分不光,小住同学要走了,送给他带回去。我即使没有修什么头陀行,我也不希望在心里牵挂什么,修行人不系念外施,这个要求已经是很低的了。
爱吃爱穿爱享受,会增加身执,体质也就差了
过份爱护自己的身体会增加身执,好吃好穿好享受,说是爱护身体,怎么现在的人体质越来越差了?太过份呀!你们城里人这么讲究那么讲究,你能比得上山里人吗?咱们在开化,山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看来看去都是老头子,八九十岁了还在种田搬东西,他们吃什么呀?所以爱就是害。
能修头陀行放下一切,心生欢喜易入禅,
欲望太重就难入定
“欢喜易入禅”,修了头陀行容易放下一切,心里欢欢喜喜无所求,你就容易进入禅定。假如你们说:“我禅定修了这么久,好像还没有进入禅定的境界嘛?”你自己检查检查,你欲望放下了吗?你欲望太重了呀!
定学开导 (8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4
六年苦行使释迦太子断除了爱欲与身执
提要:
·外道以愚痴的极端苦行来消除业障,释迦佛反对的是外道苦行
·六年苦行使释迦太子断除了爱欲与身执
·苦行是修行,后世众生体质差,不能把身体搞坏了
·如今众生贪执五欲,日益越盛,佛门也搞圆桌面,既铺张又收钱
·佛弟子随波逐流,就难挡五欲之风,乃至不能自拔
常有人说:释迦太子当年六年苦行是错误的。实际上佛是反对外道的苦行,当年释迦太子不经过六年苦行,无法断除爱欲与身执。通过六年苦行才获得甚深的静虑。如今众生贪执五欲,日益越盛,佛门弟子为何随波逐流,难挡五欲之风,乃至甘堕五欲泥坑不能自拔,皆因对苦行所知浅薄,有所误解。若不赞叹苦行,烦恼难断,生死难脱。佛门五欲泛滥,即使寺院富丽堂皇,也就成了一座庄严的墓碑。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不修亦无过。想修行成就,能修一二条亦好。
外道以愚痴的极端苦行来消除业障,
释迦佛反对的是外道苦行
“常有人说:释迦太子当年六年苦行是错的,实际上佛是反对外道的苦行”,外道苦行是吃大便,吃小便,不穿衣服,睡在有刺的树枝上,还有一只脚站着,一只脚提起,叫金鸡独立。把自己搞得苦里苦,他们的观点——人的业障太重,一定要通过苦来消除自己的业障,将来可以升天。佛是反对这种苦行呀。
六年苦行使释迦太子断除了爱欲与身执
“当年释迦太子不经过六年苦行,无法断除爱欲与身执”,爱欲和身执是不容易断的,通过六年苦行至少他把贪欲断掉了,什么也不贪了,所以修行要修苦行。释迦太子通过六年苦行才获得甚深的静虑,经书上有句话,“六年难行彼岸竟,获胜静虑我顶礼”,静虑就是禅定。
苦行是修行,后世众生体质差,
不能把身体搞坏了
再跟大家补充一句,释迦佛并没有要求后世众生,也学他当年每天吃一麻一麦。这个一麻一麦解说还不同,我想不会是一粒芝麻,一粒小麦吧,可能就是抓一把吧?释迦佛可没有这么要求我们,十二头陀行里面也没有说:只准吃一麻一麦,还是叫我们吃饭,可见十二头陀行并不很苦。
现在末法时期,时代不同了,人的体质都很差,你不要狂妄自大:“我发勇猛心,死了也不管,我也一麻一麦。”你受得了吗?释迦佛当年骨瘦如柴昏倒了,他照样能醒过来爬起来,我看你饿得昏倒就爬不起来啦。苦行是叫你修行,不是叫你去送死啊。
如今众生贪执五欲,日益越盛,
佛门也搞圆桌面,既铺张又收钱
“如今众生贪执五欲,日益越盛”,如今众生贪五欲越来越厉害了。佛门里也受社会上影响,经常吃圆桌面。大殿上梁、佛像开光,或者佛菩萨生日,就好好的诵经念佛吧,却喜欢搞吃的,还发请帖。圆桌面摆满了,还要上菜,只好盘子摞盘子,叫二层楼。到最后实在吃不光,全倒掉。我心里边感叹的很,真是“豪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佛门应该这么庆祝吗?
最后吃完了,每人付五十元,那是开饭馆啊!这种些事情我也只能说法的时候讲给你们听听,使大家明白佛是赞叹修苦行的。
佛弟子随波逐流,
就难挡五欲之风,乃至不能自拔
“佛门弟子为何随波逐流?”这个流到底是清流还是污流,要看看清,人应该到清水里去游泳,你到粪坑里去游泳干什么?“难挡五欲之风”,五欲之风早就吹进了佛门,已经挡不住了!以佛教给我们的修行标准去看,现在佛门里充满了五欲享受。
“乃至甘堕五欲泥坑不能自拔”,即使你叫他来听听法,或者劝导劝导也没有用,他不听你的,或者表面上听听,对你认可赞叹:“你说的对,应该这样。”听过了他仍然照自己一套。
定学开导 (8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4
不要对苦行有所误解,若不
赞叹苦行,烦恼难断,生死难脱
提要:
·不要对苦行有所误解,若不赞叹苦行,烦恼难断,生死难脱
·佛门五欲泛滥,即使寺院富丽堂皇,也成了一块庄严的墓碑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德,不修亦无过,想修行成就,能修一二条亦好
·修行人衣服要打补丁,修杜多行穿的是百衲衣
·外相庄严为度众生,内打补丁为修行
不要对苦行有所误解,若不赞叹苦行,
烦恼难断,生死难脱
“皆因对苦行所知浅薄,有所误解”,如今佛门有谁在劝导大家修苦行?却听到讲苦行是错的,岂不是在鼓励大家不要苦行?所以会享受泛滥,是因为对苦行所知非常浅薄。佛赞叹苦行,是批评外道的苦行错了,佛门的苦行哪会错呢?
“若不赞叹苦行,烦恼难断,生死难脱”,今天的修行人为什么烦恼难断?他们的心态太多,贪欲太多,烦恼太多,归根结底还是他的欲放不下,所以不肯修苦行,那要解脱生死当然是很难的。
佛门五欲泛滥,即使寺院富丽堂皇,
也成了一块庄严的墓碑
假如“佛门五欲泛滥,即使寺院富丽堂皇,也就成了一块庄严的墓碑”,这是多识教授在《爱心中爆发的智慧》里说的:“富丽堂皇的寺庙,里边不修行也不讲法,这不是变成一块庄严的墓碑了吗?”意思就是说外表漂亮,可里面的人死掉了,你再庄严能起什么作用啊?墓碑做得再好,能使坟墓里的死人活起来吗?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德,不修亦无过,
想修行成就,能修一二条亦好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德,不修亦无过”,十二头陀行修了就有功德,释迦佛是希望弟子们能修头陀行,头陀行住世,正法住世。但是你自…
《定学开导(80~8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