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強人家來供養。
進佛門從事佛教弘法事業,要盡我所有作供獻
我小時候從不向人要東西,年輕時候也從不向人借錢,苦只苦我自己,動什麼腦筋啊!進了佛門從事佛教弘法教育事業,我們的風格就是:盡我所有作供獻。我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供獻,供獻不出來,這是我自己沒力量。有困難咱們自己解決。
你肯修頭陀行,你還會系念什麼外施嗎?修行人不要總在腦子裏打算盤:明天到王居士家,後天到李居士家,看看他們能不能供養。我們是能海上師家風,在我在的地方都不設功德箱,至少佛菩薩面前不准放功德箱,因爲當年釋迦佛面前並沒有功德箱。
崇教寺大殿門口放了一只,這可不是我的意思,因爲當地的村裏跟我們打招呼:功德箱不能拿掉,拿掉了村民要有意見。那麼就放一放,所以要跟你們解說一下。
定學開導 (85)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4
能修頭陀行放下一切,心生
歡喜易入禅,欲望太重就難入定
提要:
·不願幫助人,又說風涼話,這是對人的假同情
·愛會帶給你痛苦,爲不受迷惑故,應斷愛
·供衆功德大,沒有修頭陀行,心裏也不要牽挂著別人的供養
·愛吃愛穿愛享受,會增加身執,體質也就差了
·能修頭陀行放下一切,心生歡喜易入禅,欲望太重就難入定
不願幫助人,又說風涼話,這是對人的假同情
說起借錢,還有個小故事。文革時,我們家全家五口人生活非常艱苦,晚飯吃粥,菜是買五分錢的一塊紅腐乳,切成五份,每個人一小塊。
有個居士知道了,對我大有意見,跟我說:“你這麼刻苦,太過分啦,你不對啊!”我笑嘻嘻說,“是的是的,是我不對,因爲我沒有經濟能力。”就跟他開玩笑說,“請你借我十塊錢好嗎?”“啊,怎麼向我借錢啦?”不體諒人家的苦衷,空口說風涼話,還是個佛門的居士!
愛會帶給你痛苦,爲不受迷惑故,應斷愛
“斷愛滅身執”,一切愛欲全部要斷,你光斷男女的愛是不夠的,這是個核心,外圍的愛你也要斷,無論你愛什麼,都是不恰當。比如現在人愛化妝,愛弄頭發,還怪了,有些信佛的人,還是老同學,老了竟然也燙起黃頭發來了。
應該明白愛會帶給你快樂,可是這種快樂也會帶給你痛苦,沒有一個愛到最後不是痛苦的。眼光放得遠一點,不要被眼前這種快樂迷掉了,那叫鼠目寸光。修行人眼光要看得遠,要看全過程,要看最後怎麼樣。
供衆功德大,沒有修頭陀行,
心裏也不要牽挂著別人的供養
“滅身執”,你能修頭陀行,就再也不會考慮要吃什麼高級的,要穿什麼好衣服。老是考慮吃的穿的,過分享受,人還有抵抗力嗎?你愛身體愛得太過份了呀!所以你們以後吃的穿的不要供養我,要供就供養大衆,因爲供養大衆的功德最大。
如果你一定要供養我也可以,我們有一百五十個大衆,你就供養一百五十份,你供養了我,我就轉供大衆。一件衣服能穿好幾年,不要一會兒又寄來一大包衣服,倉庫裏堆不下啦。有的供養我衣服,還一定要我穿給他看,不穿他就不高興,別的人也有這樣要求,如果我都滿你們的願,我不是變成北極熊了嗎?(衆笑)叫我怎麼走路啊?
你們供養我,我非常苦的啦,這個煩啊,這些東西我又不吃的,我吃青菜蘿蔔就行了,那麼還要動腦筋,這些東西轉送給誰,腦筋還要動得細致。實在分不光,小住同學要走了,送給他帶回去。我即使沒有修什麼頭陀行,我也不希望在心裏牽挂什麼,修行人不系念外施,這個要求已經是很低的了。
愛吃愛穿愛享受,會增加身執,體質也就差了
過份愛護自己的身體會增加身執,好吃好穿好享受,說是愛護身體,怎麼現在的人體質越來越差了?太過份呀!你們城裏人這麼講究那麼講究,你能比得上山裏人嗎?咱們在開化,山裏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看來看去都是老頭子,八九十歲了還在種田搬東西,他們吃什麼呀?所以愛就是害。
能修頭陀行放下一切,心生歡喜易入禅,
欲望太重就難入定
“歡喜易入禅”,修了頭陀行容易放下一切,心裏歡歡喜喜無所求,你就容易進入禅定。假如你們說:“我禅定修了這麼久,好像還沒有進入禅定的境界嘛?”你自己檢查檢查,你欲望放下了嗎?你欲望太重了呀!
定學開導 (86)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4
六年苦行使釋迦太子斷除了愛欲與身執
提要:
·外道以愚癡的極端苦行來消除業障,釋迦佛反對的是外道苦行
·六年苦行使釋迦太子斷除了愛欲與身執
·苦行是修行,後世衆生體質差,不能把身體搞壞了
·如今衆生貪執五欲,日益越盛,佛門也搞圓桌面,既鋪張又收錢
·佛弟子隨波逐流,就難擋五欲之風,乃至不能自拔
常有人說:釋迦太子當年六年苦行是錯誤的。實際上佛是反對外道的苦行,當年釋迦太子不經過六年苦行,無法斷除愛欲與身執。通過六年苦行才獲得甚深的靜慮。如今衆生貪執五欲,日益越盛,佛門弟子爲何隨波逐流,難擋五欲之風,乃至甘墮五欲泥坑不能自拔,皆因對苦行所知淺薄,有所誤解。若不贊歎苦行,煩惱難斷,生死難脫。佛門五欲泛濫,即使寺院富麗堂皇,也就成了一座莊嚴的墓碑。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不修亦無過。想修行成就,能修一二條亦好。
外道以愚癡的極端苦行來消除業障,
釋迦佛反對的是外道苦行
“常有人說:釋迦太子當年六年苦行是錯的,實際上佛是反對外道的苦行”,外道苦行是吃大便,吃小便,不穿衣服,睡在有刺的樹枝上,還有一只腳站著,一只腳提起,叫金雞獨立。把自己搞得苦裏苦,他們的觀點——人的業障太重,一定要通過苦來消除自己的業障,將來可以升天。佛是反對這種苦行呀。
六年苦行使釋迦太子斷除了愛欲與身執
“當年釋迦太子不經過六年苦行,無法斷除愛欲與身執”,愛欲和身執是不容易斷的,通過六年苦行至少他把貪欲斷掉了,什麼也不貪了,所以修行要修苦行。釋迦太子通過六年苦行才獲得甚深的靜慮,經書上有句話,“六年難行彼岸竟,獲勝靜慮我頂禮”,靜慮就是禅定。
苦行是修行,後世衆生體質差,
不能把身體搞壞了
再跟大家補充一句,釋迦佛並沒有要求後世衆生,也學他當年每天吃一麻一麥。這個一麻一麥解說還不同,我想不會是一粒芝麻,一粒小麥吧,可能就是抓一把吧?釋迦佛可沒有這麼要求我們,十二頭陀行裏面也沒有說:只准吃一麻一麥,還是叫我們吃飯,可見十二頭陀行並不很苦。
現在末法時期,時代不同了,人的體質都很差,你不要狂妄自大:“我發勇猛心,死了也不管,我也一麻一麥。”你受得了嗎?釋迦佛當年骨瘦如柴昏倒了,他照樣能醒過來爬起來,我看你餓得昏倒就爬不起來啦。苦行是叫你修行,不是叫你去送死啊。
如今衆生貪執五欲,日益越盛,
佛門也搞圓桌面,既鋪張又收錢
“如今衆生貪執五欲,日益越盛”,如今衆生貪五欲越來越厲害了。佛門裏也受社會上影響,經常吃圓桌面。大殿上梁、佛像開光,或者佛菩薩生日,就好好的誦經念佛吧,卻喜歡搞吃的,還發請帖。圓桌面擺滿了,還要上菜,只好盤子摞盤子,叫二層樓。到最後實在吃不光,全倒掉。我心裏邊感歎的很,真是“豪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佛門應該這麼慶祝嗎?
最後吃完了,每人付五十元,那是開飯館啊!這種些事情我也只能說法的時候講給你們聽聽,使大家明白佛是贊歎修苦行的。
佛弟子隨波逐流,
就難擋五欲之風,乃至不能自拔
“佛門弟子爲何隨波逐流?”這個流到底是清流還是汙流,要看看清,人應該到清水裏去遊泳,你到糞坑裏去遊泳幹什麼?“難擋五欲之風”,五欲之風早就吹進了佛門,已經擋不住了!以佛教給我們的修行標准去看,現在佛門裏充滿了五欲享受。
“乃至甘墮五欲泥坑不能自拔”,即使你叫他來聽聽法,或者勸導勸導也沒有用,他不聽你的,或者表面上聽聽,對你認可贊歎:“你說的對,應該這樣。”聽過了他仍然照自己一套。
定學開導 (87)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4
不要對苦行有所誤解,若不
贊歎苦行,煩惱難斷,生死難脫
提要:
·不要對苦行有所誤解,若不贊歎苦行,煩惱難斷,生死難脫
·佛門五欲泛濫,即使寺院富麗堂皇,也成了一塊莊嚴的墓碑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德,不修亦無過,想修行成就,能修一二條亦好
·修行人衣服要打補丁,修杜多行穿的是百衲衣
·外相莊嚴爲度衆生,內打補丁爲修行
不要對苦行有所誤解,若不贊歎苦行,
煩惱難斷,生死難脫
“皆因對苦行所知淺薄,有所誤解”,如今佛門有誰在勸導大家修苦行?卻聽到講苦行是錯的,豈不是在鼓勵大家不要苦行?所以會享受泛濫,是因爲對苦行所知非常淺薄。佛贊歎苦行,是批評外道的苦行錯了,佛門的苦行哪會錯呢?
“若不贊歎苦行,煩惱難斷,生死難脫”,今天的修行人爲什麼煩惱難斷?他們的心態太多,貪欲太多,煩惱太多,歸根結底還是他的欲放不下,所以不肯修苦行,那要解脫生死當然是很難的。
佛門五欲泛濫,即使寺院富麗堂皇,
也成了一塊莊嚴的墓碑
假如“佛門五欲泛濫,即使寺院富麗堂皇,也就成了一塊莊嚴的墓碑”,這是多識教授在《愛心中爆發的智慧》裏說的:“富麗堂皇的寺廟,裏邊不修行也不講法,這不是變成一塊莊嚴的墓碑了嗎?”意思就是說外表漂亮,可裏面的人死掉了,你再莊嚴能起什麼作用啊?墓碑做得再好,能使墳墓裏的死人活起來嗎?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德,不修亦無過,
想修行成就,能修一二條亦好
“十二杜多行修了有功德,不修亦無過”,十二頭陀行修了就有功德,釋迦佛是希望弟子們能修頭陀行,頭陀行住世,正法住世。但是你自…
《定學開導(80~8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