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80~89)▪P2

  ..续本文上一页叹僧的功德。

  不可盲目恭敬,对三宝要有正信

  我们皈依三宝,首先要恭敬三宝。恭敬三宝的基础,是对三宝有信心,如果对三宝没有信心,你这个恭敬是盲目的。你有信心,还要看你是不是正信。有些人对迷信的东西也蛮有信心的,有些人听信了邪见的话,对邪知邪见也有信心,那个差别就很大。

  要根据佛讲的话去实践,检验正确就应该信,

  现在很少有人这样做了,所以致成了末法时期

  我们皈依三宝,要恭敬三宝,赞叹三宝,今天讲到这四句,就是为了使我们从了解僧宝的功德中产生信心,那样子恭敬僧宝才是正路。释迦佛最反对的就是盲从,释迦佛甚至说连佛讲的话,也不要盲目的相信。你们应该根据佛讲的话去实践,通过实践检验正确的,你就应该相信。可是现在能够听释迦佛的话,照释迦佛的话去做的人很少了。即使有,份量也不足了,所以致成了末法时期。

  要恭敬赞叹能以戒定慧来培养圣种的佛弟子

  佛弟子怎么修行?第二句话已经扼要地讲清楚了:戒要清净,要使我们具足圣种,还要好好地培养这颗圣种,怎么培养?就是要走戒定慧的道路。我们既然已经有了这个种子,就应该通过我们的培养,让它快快结果,这个果就是将来的证果成道。像这样的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在家都是善知识,都是值得我们赞叹恭敬的。

  恭敬顶礼是顶礼修行人的功德

  佛在世的时候,已经有过规定,我本来知道的不详细,最近常看原始佛教的材料,里边说:“恭敬顶礼是恭敬顶礼这个修行人的功德,不管他在家出家,只要他有功德。”如今对在家居士,一般是对他合掌就可以了,对有功德的出家人,居士就要顶礼。

  对有修行功德的不顶礼,这是你的骄慢,

  对没修行功徳的人顶礼,佛也不赞成,要在

  认识僧宝功德的基础上起恭敬心,才叫正信

  还说明白:“如果这个出家人没有功德,你不应该顶礼。”这是释迦佛规定的。所以顶礼不是顶礼某一个人,而是顶礼他修行的功德。如果他有功德,你傲慢不顶礼,那是错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大讲特讲僧宝的功德,使我们在认识僧宝功德的基础上生起恭敬心,那才叫正信。 杜多行~又名头陀行,意即精神抖擞修苦行。佛赞叹杜多行,佛说杜多行住世,正法住世。

  经云:杜多功德行,如来所赞叹,能少欲知足,持戒生勇猛,不为自营谋,不系念外施,断爱灭身执,欢喜易入禅。

  

  定学开导 (83)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4

  能精神抖擞修苦行的才称

  杜多行,修行人应该朝气蓬勃

  提要:

  ·能修杜多行功德是释迦佛最赞叹的,没有杜多功德就不能称“头陀”

  ·能精神抖擞修苦行的才称杜多行,修行人应该朝气蓬勃

  ·修头陀行能少欲知足,为如来所赞叹

  ·有时伙食差一点也应满足,徒弟比师父吃得好,要惭愧

  ·怕艰苦,回家图享受,学法修行都不要,还像佛弟子吗

  ·有欲望的人尽打妄想,持戒就困难

  能修杜多行功德是释迦佛最赞叹的,

  没有杜多功德就不能称“头陀”

  今天讲杜多行,杜多行是释迦佛最最赞叹的,也是僧宝的功德。杜多行,又名头陀行。讲起杜多行,一般人不知,讲起头陀就容易知道,过去的电影小说里经常把和尚称为头陀。记得《水浒传》里的武松也称头陀。你是不是个头陀,看你有没有在修头陀行,你一条也没有修,怎么称得上头陀?

  能精神抖擞修苦行的才称杜多行,

  修行人应该朝气蓬勃

  杜多行的意思就是“精神抖擞修苦行”,如果精神面貌不好,你能修苦行吗?凡是修苦行的人精神面貌都非常好,所谓朝气蓬勃,精神抖擞。你们来我身边学法培养的,我始终是这么要求:你们都应该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在我培养的学生里不准有一个人萎靡不振,连我生了这么多年的病,年纪到了七十九岁,我看你们年轻人有时候精神还不及我,要开朗乐观嘛。

  修头陀行能少欲知足,为如来所赞叹

  这儿的青年组怎么样我不知道,我老了,没有这么多精力来过问,我要忙最最重要的、也是你们最需要的工作,那就是法。法雨山佛学苑年轻人最多,那边的青年组表现非常好,这是我看到的,那真是朝气蓬勃,精神抖擞。只要哨子一吹,青年组的人都是飞奔那样跑出来,马上集合,哪有慢吞吞慢吞吞走出来的,萎靡不振能修头陀行吗?

  经书里说,“杜多功德行”,修头陀行有功德的,这不是我老师特别强调,是佛说的,你总应该听。头陀行就是苦行,意思修苦行是有功德的。“如来所赞叹”,修头陀行的弟子如来赞叹。“能少欲知足”,修苦行的人,他的欲望很少很少的。欲望增多,你烦恼增多,恶业增加,这是三恶道的路。修行就要把自己的欲望越来越降低,所以要少欲知足。

  有时伙食差一点也应满足,

  徒弟比师父吃得好,要惭愧

  这两天,我天天在你们斋堂里绕一圈,看看你们伙食好不好。觉得还可以,那我也不说话,因为我一向主张你们伙食好一点。尤其头一天是居士打斋,一般传统打斋伙食总是好一点。即使有时候伙食差一点,你要满足啦,我还不是天天吃青菜萝卜。当年在五台山清凉桥,能海上师每天吃两块红腐乳。徒弟比师父吃的好,要知足,要惭愧啦。

  怕艰苦,回家图享受,

  学法修行都不要,还像佛弟子吗

  不要跟世俗人学,不要听那些世俗气很重、贪享受人的话,有人一来到这儿就说, “这儿生活太艰苦了。”你听了这些话,你会满脑子“太艰苦了,太艰苦了”。够好的了,修行人要用修行眼光来看问题,要说修行人的话。有些同学有好心,就供养一点,帮助改善伙食。还有些人扭转屁股就跑回家去享受了。连法都不要了,修行都不要了,还像佛弟子吗?

  今天你们都是信佛的,所以我跟你们讲讲修行的话。这一次杭州企业家禅定营,他们一定要排在二十八日以后,因为都要看奥运会的闭幕式,要他们提前来,可能人很少的。我也不说话,因为他们都是老板。

  有欲望的人尽打妄想,持戒就困难

  “持戒生勇猛”,如果你能修头陀行,你就没有很高的欲望,不会再打另外的妄想,对于持戒从不讨价还价,那你戒就持得起来。有这种欲望那种欲望,尽打妄想,持戒就很困难。

  定学开导 (84)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4

  生活要求低,自然不必系念外施。

  进佛门从事佛教弘法事业,要尽我所有作供献

  提要:

  ·当年我觉得皈依受戒好,就随大众皈依受戒了

  ·持五戒不难嘛,我又不杀生,何必怕受戒

  ·五戒要求并不高,何必去听某些人说得可怕

  ·修头陀行,持戒能生勇猛心,也不再会生活享受图营谋

  ·物质生活的包包太重,对修行人来说,实在没必要

  ·生活要求低,自然不必系念外施,居士供养要出于自发,不要追求

  ·进佛门从事佛教弘法事业,要尽我所有作供献

  当年我觉得皈依受戒好,就随大众皈依受戒了

  有些人就不敢受戒,这么考虑,那么考虑,我只能劝导劝导。我觉得持戒很简单嘛,我当初在上海佛教青年会,碰到董居士,他跟我讲佛法,因为我总有颗跟佛有缘的善根,咱们就成了好朋友。他告诉我:“初八有皈依,咱们一起去皈依好吗?”我想皈依是好事情,我说“好,好,好。”

  我年轻时候有个脾气,你们别笑我啊,你说什么我都说好,养成习惯了。小的时候就是这个脾气。我父亲死了,我是住在父亲朋友的家里唸书。他家老奶奶跟他们孩子说:“你们脾气怎么这个样子?你看他。”就说我了,“你随便说他什么,他都说好。”你就是说我是吃粪的,我也没有意见。

  那天上午受了三皈依,他又跟我说,“下午还有受五戒,我跟你一起受吧。”我说:“好!好!好!”我就是这么受五戒的。

  持五戒不难嘛,我又不杀生,何必怕受戒

  受了五戒我觉得不难嘛。不杀生,我会杀人吗?猫、狗我也不杀的,小时候有点小毛病,这种小毛病你改一改就好了。比如说我小时候喜欢把米虫用大头针钉在木头上,长大了不这么做就是了。假如问你:“你会不会杀鸡?”“我不敢,我看见杀鸡,我就要躲开”,那你为什么怕受杀戒呢?

  五戒要求并不高,何必去听某些人说得可怕

  不偷盗,你想偷人家东西吗?“我从不偷的。”那你怎么怕受盗戒啊?很简单嘛,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邪淫、不饮酒,这五条戒要求又不高。都是听别人说的可怕:“像我们末法众生能受戒吗?犯了戒你下地狱啊。”犯戒下地狱,这话是不错,但是我不犯戒呢?就不下地狱了,那么你不要犯戒就是了。这么简单的事搞的这么复杂,真是!所以有些话听不得,现在佛门很多人的观点都很混乱,还是听佛的话好。

  修头陀行,持戒能生勇猛心,

  也不再会生活享受图营谋

  “持戒生勇猛”,你能修头陀行,你修行就不怕难,不怕烦,能生起勇猛心。平时你们即使不修头陀行,也要少欲知足,要知足一点,知足者常乐。

  “不为自营谋”,你肯修头陀行,你对生活的要求很低很低,你就不会再为自己去营谋,也不会去想我怎么去赚点钱,多买件衣服、多搞几张存款的卡。

  物质生活的包包太重,

  对修行人来说,实在没必要

  你们不要以为我说笑话,咱们在湖北的时候,有一天来了两个比丘尼,两大包行李,出家人有这么多行李,也是件怪事。后来才知道她们行李包里全是巧克力、高级糖果。身边的储蓄卡、什么卡好几张。像这种人还得要听听杜多行的功德,包包这么重,修行修得起来吗?这种物质生活的包包,实在不必要。

  生活要求低,自然不必系念外施,

  居士供养要出于自发,不要追求

  “不系念外施”,你生活要求这么低,还会去想:“希望他供养我一点。”讲到供养,也插几句,供养要自发,讲经说法时,或者在同参道友里,可以讲讲供养的功德。如果他的觉悟没有到这个程度,不要勉…

《定学开导(80~8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定学开导(90~9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