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學開導(60~69)▪P4

  ..續本文上一頁?別人給我解說,“奧運會開始了,沒空來聽法了。”(衆笑)

  不是你成不了聖者,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這就沒辦法了

  我現在講法給你們聽,你們假如還不覺悟,還拖拖拉拉,那不是你成不了一個聖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我們有這個種子,我們有這個種性決定成就。可是你不要成就,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比如做媽的勸女兒:“這個小夥子挺好,你爲什麼偏偏要找那個小夥子?”女兒不聽媽的,媽也沒辦法。再說下去,女兒也要冒火:“我找對象,當然要照我的意思。”結了婚,媽媽催:“總得要生個孩子。”說得多了,女兒實在冒火:“我是不想生,要生你自己生。”

  同學們之間發菩提心,常會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好心勸人來聽法,他開始敷衍,多勸了還嫌煩:“我不去聽,你去聽吧。”但你也別因此退了菩提心。

  時光流過去了,再也流不回來了,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可以放下的事就放下吧

  時光像流水那樣流過去再也流不回來了,所謂返老還童,僅是說說呀。尤其不能相信世俗人說的話,世俗上的人爲了賺錢,盡說假話,所謂不說假話不能辦大事。比如多年前有一則廣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因爲用了這個香皂,去年二十,今年十八,可能嗎?那麼後年十六,一直用下去,就回到媽肚子裏去了。(衆笑)

  只有釋迦佛說的是真話實話。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今天能聽到佛法,都是你們過去世修來的福氣,今後怎麼樣誰也不知道。我二十叁歲時在上海經常有佛法聽,還有好多法師講經。僅僅過了五十五年,現在你能聽到一位法師講經說法,真是難哦,如果再過五十年怎麼樣?誰知道啊。

  觀世音菩薩是大菩薩,我們都要記住他的話,“願我速知一切法”,時光不等人,可以放下的事情快放下吧,抓緊時間學佛法修行,觀世音菩薩就會特別喜歡你,因爲你做到了“願我速知一切法”。所有的菩薩都是一個心態,如果你不喜歡聽法就不喜歡你。

  “願我速得戒定道”,

  修行人只走一條路,就是戒定道

  提要:

  ·有人吃飽了還怕會餓死,卻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養,而骨瘦

  如柴

  ·“願我早得智慧眼”,佛門裏不懂佛法的瞎子,偏要做引路人,因爲名氣

  大,自會有人盲目跟從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驕人,猶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

  ·“願我速得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條路,就是戒定道

  有人吃飽了還怕會餓死,

  卻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養,而骨瘦如柴

  有的人拖泥帶水拖得厲害,有的人聽了一點就滿足了,再叫他去聽,“我聽過了。”那麼你吃了早飯,爲什麼還要吃中飯?你只怕自己會餓死,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養,骨瘦如柴。所以說衆生愚癡顛倒,真是可憐!從前班禅大師才十四歲,在北京雍和宮講法,據說他一上法座第一句話:“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脫死。”這是第一件大事,要了生脫死,就要趕快速知一切法。

  “願我早得智慧眼”,佛門裏不懂佛法的瞎子,

  偏要做引路人,因爲名氣大,自會有人盲目跟從

  觀世音菩薩叫我們發第二願:“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不知道法就沒有智慧眼,瞎子沒有眼睛東撞西撞,只好靠一根棒棒東嘟嘟,西嘟嘟。你即使靠棒棒走幾步路,也不能跑起來啊。不懂佛法的人都是佛門裏的瞎子,這些瞎子還要做引路人。瞎子收瞎子做徒弟倒也罷了,有許多人不完全是瞎子,他看看書也稍微懂一點,就因爲這個瞎子名氣大,甯願拜他做師父,瞎子講起法來盡講錯,他還心安理得:“這個師父名氣大,會講錯嗎?”這叫盲目崇拜。

  “若多少有聞,自大以驕人,

  猶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

  還有一種人,雖然學了佛法,仍然是瞎子,因爲他傲慢。佛經上有一偈,“若多少有聞,自大以驕人,猶如盲執燭,照彼不自明”,雖然學到了一點佛法,驕傲自大,自以爲了不起,好像瞎子拿一個燭火,雖然有光,可是瞎子見不到光。像這樣傲慢自滿的人,佛法的光明也照不亮他。

  我根據這幾句話寫了個故事,叫“盲人執燭”。有一個黑暗的房子,第一個人拿著燭火走進去,他什麼都看見了;第二個人走進去,他什麼都看不見;第叁個人拿著燭火走進去,他仍然什麼也看不見,爲什麼?第一個人是亮子,黑暗的房子裏他拿著燭火一照就看清楚了。第二個人雖然有眼睛,他沒有得到智慧的火光,沒有燭光,仍然在黑暗裏。第叁個人拿著燭火走進去,怎麼會什麼也看不見?瞎子呀,而且瞎的人偏偏還要假裝不是瞎子,也拿了燭火走進去,結果這個東西撞一下,那個東西碰一下。他還自以爲是:你看我走的多好。他不知道人們都在嘿嘿地笑他。所以傲慢的人自我陶醉,從不想到有多少人在取笑他。修行人要有智慧眼,一切都用佛陀的智慧來看問題,你不懂法,哪來智慧眼。

  “願我速得戒定道”,

  修行人只走一條路,就是戒定道

  後面還有兩句,“願我速得戒定道”,“願我早登涅槃山”,得到智慧眼,你修行的路就看清楚,就不會走上歧路啦。這條路就是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條道,就是戒跟定的路。離開了戒定道,都是歧途,就算不是歧途,你也拐了一個大彎,那你很吃虧啊。你本來可以筆直地走,結果想想走直路比較吃力,還要爬山頭,還是聽別人的話,走旁邊路方便,咦,怎麼這麼遠啦?好不容易碰到一個善知識,善知識告訴你:“啊呀!你怎麼不走直路,去繞一個圈子幹嘛?”這個時候糟了,你再想回來嘛還得繞回來,只好繼續再繞下去,這樣繞圈子走路修行能快嗎?走彎路的人,即使肯半路裏退回來,一去一來,浪費了多少時間啊?

  定學開導 (69)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2

  修行無捷徑,不走彎路就叫捷徑

  提要:

  ·修行無捷徑,不走彎路就叫捷徑

  ·修行走直路能穩速抵家,走彎彎道有危險,進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獸吃,

  還算你有福氣

  ·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修止修觀才是出世間定,佛弟子還要發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

  ·何謂定?定謂離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修行無捷徑,不走彎路就叫捷徑

  從前我在上海,有個信佛的人來看我,希望我給他指一條捷徑。佛法哪有捷徑,我就回答他:不走彎路就叫捷徑。爲什麼末法時期衆生修行這麼困難,證果成道的人稀有難得,都因爲不聽釋迦佛的話,自作主張、自搞一套。或者聽到幾句哄人的話,去繞彎路。我不哄人,你不走彎路就是捷徑,唱戲的還有一句話: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實實唱戲。修行能不老實嗎?

  修行走直路能穩速抵家,走彎彎道有危險,

  進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獸吃掉,還算你有福氣

  釋迦佛講法四十九年,都叫我們走直路,拿八正道來說,就是八個正道,不許偏,也不許歪,所謂直心辦道場。你走筆直的路,快啊,學過《菩提道次第》的人都知道,你有了真正的善知識給你做指導,不會進入疑怖之林,可以“穩速抵家”,又穩當又快地回到你的老家,你的老家就在如來那裏,善知識就有這個功德。如果你路稍微偏了一點,進入了大森林,迷了路,你就出不來,裏邊都是老虎、獅子,不把你吃掉還算你有福氣。

  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我是主張聽釋迦佛的話,走正道,也就是直道,橫穿千萬學不得。我們現在都得到人身了,就筆直地一步一步往前。橫穿能快得了嗎?即使竹竿裏一條蟲橫穿穿出來,可仍然是條蟲。什麼叫直路?什麼叫捷徑?什麼叫正道?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才是正道。你走戒定道,就能夠到涅槃,到彼岸,所以還有一個願,“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登涅槃山”,要登涅槃山必須通過戒定道。 何謂定?能海上師說:“定”,離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修止修觀才是出世間定, 佛弟子還要發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

  今天我們講的定學,戒定慧叁學都要學,不可分割,但是定學是個關鍵。定的解說很多,從前經常講止住了妄念就叫定。外道也修止住妄念,所以外道也能得定,可是外道定了不脫生死,那叫世間定。佛教的出世間定那就不同了,不光是要止住妄念還要修觀。首先要皈依叁寶,還要發菩提心,修好四無量心,還要修叁十七道品,這樣修起來,就能夠出叁界。所以光有方法止住妄念,對我們佛弟子修行成就是不夠的。

  何謂定?定謂離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何謂定?能海上師說:定謂離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心在一個境上,就叫心一境,這可以通過訓練來實現,訓練的辦法就是專注一境,把心住在一個境上,通常講就是全神貫注,要全神貫注在一個境上,一動不動。有時候心會動,你一打妄想心就飄掉了,還有昏沈,糊裏糊塗,境也找不到了。克服了妄想和昏沈,訓練成熟了,就成爲性,叫心一境性。

  

《定學開導(60~69)》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定學開導(70~7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