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学开导(60~69)▪P4

  ..续本文上一页?别人给我解说,“奥运会开始了,没空来听法了。”(众笑)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我现在讲法给你们听,你们假如还不觉悟,还拖拖拉拉,那不是你成不了一个圣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我们有这个种子,我们有这个种性决定成就。可是你不要成就,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比如做妈的劝女儿:“这个小伙子挺好,你为什么偏偏要找那个小伙子?”女儿不听妈的,妈也没办法。再说下去,女儿也要冒火:“我找对象,当然要照我的意思。”结了婚,妈妈催:“总得要生个孩子。”说得多了,女儿实在冒火:“我是不想生,要生你自己生。”

  同学们之间发菩提心,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好心劝人来听法,他开始敷衍,多劝了还嫌烦:“我不去听,你去听吧。”但你也别因此退了菩提心。

  时光流过去了,再也流不回来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以放下的事就放下吧

  时光像流水那样流过去再也流不回来了,所谓返老还童,仅是说说呀。尤其不能相信世俗人说的话,世俗上的人为了赚钱,尽说假话,所谓不说假话不能办大事。比如多年前有一则广告,“今年二十,明年十八”,因为用了这个香皂,去年二十,今年十八,可能吗?那么后年十六,一直用下去,就回到妈肚子里去了。(众笑)

  只有释迦佛说的是真话实话。人生难得,佛法难闻,今天能听到佛法,都是你们过去世修来的福气,今后怎么样谁也不知道。我二十三岁时在上海经常有佛法听,还有好多法师讲经。仅仅过了五十五年,现在你能听到一位法师讲经说法,真是难哦,如果再过五十年怎么样?谁知道啊。

  观世音菩萨是大菩萨,我们都要记住他的话,“愿我速知一切法”,时光不等人,可以放下的事情快放下吧,抓紧时间学佛法修行,观世音菩萨就会特别喜欢你,因为你做到了“愿我速知一切法”。所有的菩萨都是一个心态,如果你不喜欢听法就不喜欢你。

  “愿我速得戒定道”,

  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提要:

  ·有人吃饱了还怕会饿死,却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而骨瘦

  如柴

  ·“愿我早得智慧眼”,佛门里不懂佛法的瞎子,偏要做引路人,因为名气

  大,自会有人盲目跟从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愿我速得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有人吃饱了还怕会饿死,

  却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而骨瘦如柴

  有的人拖泥带水拖得厉害,有的人听了一点就满足了,再叫他去听,“我听过了。”那么你吃了早饭,为什么还要吃中饭?你只怕自己会饿死,不怕自己的法身慧命得不到法乳的滋养,骨瘦如柴。所以说众生愚痴颠倒,真是可怜!从前班禅大师才十四岁,在北京雍和宫讲法,据说他一上法座第一句话:“人生第一件大事,了生脱死。”这是第一件大事,要了生脱死,就要赶快速知一切法。

  “愿我早得智慧眼”,佛门里不懂佛法的瞎子,

  偏要做引路人,因为名气大,自会有人盲目跟从

  观世音菩萨叫我们发第二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得智慧眼。”不知道法就没有智慧眼,瞎子没有眼睛东撞西撞,只好靠一根棒棒东嘟嘟,西嘟嘟。你即使靠棒棒走几步路,也不能跑起来啊。不懂佛法的人都是佛门里的瞎子,这些瞎子还要做引路人。瞎子收瞎子做徒弟倒也罢了,有许多人不完全是瞎子,他看看书也稍微懂一点,就因为这个瞎子名气大,宁愿拜他做师父,瞎子讲起法来尽讲错,他还心安理得:“这个师父名气大,会讲错吗?”这叫盲目崇拜。

  “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

  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

  还有一种人,虽然学了佛法,仍然是瞎子,因为他傲慢。佛经上有一偈,“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犹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虽然学到了一点佛法,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好像瞎子拿一个烛火,虽然有光,可是瞎子见不到光。像这样傲慢自满的人,佛法的光明也照不亮他。

  我根据这几句话写了个故事,叫“盲人执烛”。有一个黑暗的房子,第一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他什么都看见了;第二个人走进去,他什么都看不见;第三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他仍然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第一个人是亮子,黑暗的房子里他拿着烛火一照就看清楚了。第二个人虽然有眼睛,他没有得到智慧的火光,没有烛光,仍然在黑暗里。第三个人拿着烛火走进去,怎么会什么也看不见?瞎子呀,而且瞎的人偏偏还要假装不是瞎子,也拿了烛火走进去,结果这个东西撞一下,那个东西碰一下。他还自以为是:你看我走的多好。他不知道人们都在嘿嘿地笑他。所以傲慢的人自我陶醉,从不想到有多少人在取笑他。修行人要有智慧眼,一切都用佛陀的智慧来看问题,你不懂法,哪来智慧眼。

  “愿我速得戒定道”,

  修行人只走一条路,就是戒定道

  后面还有两句,“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槃山”,得到智慧眼,你修行的路就看清楚,就不会走上歧路啦。这条路就是戒定道,修行人只走一条道,就是戒跟定的路。离开了戒定道,都是歧途,就算不是歧途,你也拐了一个大弯,那你很吃亏啊。你本来可以笔直地走,结果想想走直路比较吃力,还要爬山头,还是听别人的话,走旁边路方便,咦,怎么这么远啦?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善知识,善知识告诉你:“啊呀!你怎么不走直路,去绕一个圈子干嘛?”这个时候糟了,你再想回来嘛还得绕回来,只好继续再绕下去,这样绕圈子走路修行能快吗?走弯路的人,即使肯半路里退回来,一去一来,浪费了多少时间啊?

  定学开导 (69)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提要: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修行走直路能稳速抵家,走弯弯道有危险,进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兽吃,

  还算你有福气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修止修观才是出世间定,佛弟子还要发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

  ·何谓定?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修行无捷径,不走弯路就叫捷径

  从前我在上海,有个信佛的人来看我,希望我给他指一条捷径。佛法哪有捷径,我就回答他:不走弯路就叫捷径。为什么末法时期众生修行这么困难,证果成道的人稀有难得,都因为不听释迦佛的话,自作主张、自搞一套。或者听到几句哄人的话,去绕弯路。我不哄人,你不走弯路就是捷径,唱戏的还有一句话: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唱戏。修行能不老实吗?

  修行走直路能稳速抵家,走弯弯道有危险,

  进入了疑怖之林,不被野兽吃掉,还算你有福气

  释迦佛讲法四十九年,都叫我们走直路,拿八正道来说,就是八个正道,不许偏,也不许歪,所谓直心办道场。你走笔直的路,快啊,学过《菩提道次第》的人都知道,你有了真正的善知识给你做指导,不会进入疑怖之林,可以“稳速抵家”,又稳当又快地回到你的老家,你的老家就在如来那里,善知识就有这个功德。如果你路稍微偏了一点,进入了大森林,迷了路,你就出不来,里边都是老虎、狮子,不把你吃掉还算你有福气。

  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才是正道,能到涅槃彼岸

  我是主张听释迦佛的话,走正道,也就是直道,横穿千万学不得。我们现在都得到人身了,就笔直地一步一步往前。横穿能快得了吗?即使竹竿里一条虫横穿穿出来,可仍然是条虫。什么叫直路?什么叫捷径?什么叫正道?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才是正道。你走戒定道,就能够到涅槃,到彼岸,所以还有一个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早登涅槃山”,要登涅槃山必须通过戒定道。 何谓定?能海上师说:“定”,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修止修观才是出世间定, 佛弟子还要发菩提心,修好慈悲喜舍

  今天我们讲的定学,戒定慧三学都要学,不可分割,但是定学是个关键。定的解说很多,从前经常讲止住了妄念就叫定。外道也修止住妄念,所以外道也能得定,可是外道定了不脱生死,那叫世间定。佛教的出世间定那就不同了,不光是要止住妄念还要修观。首先要皈依三宝,还要发菩提心,修好四无量心,还要修三十七道品,这样修起来,就能够出三界。所以光有方法止住妄念,对我们佛弟子修行成就是不够的。

  何谓定?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

  “何谓定?能海上师说:定谓离五欲而生之心一境性”。心在一个境上,就叫心一境,这可以通过训练来实现,训练的办法就是专注一境,把心住在一个境上,通常讲就是全神贯注,要全神贯注在一个境上,一动不动。有时候心会动,你一打妄想心就飘掉了,还有昏沉,糊里糊涂,境也找不到了。克服了妄想和昏沉,训练成熟了,就成为性,叫心一境性。

  

《定学开导(60~69)》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定学开导(70~79)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