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称贤圣僧
提要:
·“圣种”指真正的佛弟子,这个种子将来能使你成为圣人
·圣种趋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所以称贤圣僧
·为师要具十种功德,不可拜没有实德的人为师
·家为了争夺名利,排挤他人,一阵黑风吹向了罗刹鬼国
“圣种”指真正的佛弟子,
这个种子将来能使你成为圣人
“是谓圣种”,这里讲,“佛弟子应皆是如来、菩萨、阿罗汉种性”,这是指真正的佛弟子,这个种子将来就使你成为圣人。而不是冒牌的佛弟子,更不是假和尚。佛教里的圣人是指贤圣僧,已经证了果了,这叫圣僧,还没有证果在路上的,叫贤僧,我们皈依应该是皈依贤圣僧,而不是只要穿了和尚衣服,剃了头的都可以皈依,否则电影里演和尚的演员,你也可以皈依了。不是光头就是和尚,在家人剃光了头很多的,只能称光头居士。在我们这儿学法的一个比丘尼,她跟我说过:“我为什么要学法?我作为出家人,佛法都不懂,那不是变了光头居士了?”其实居士也应该学佛法,所以连光头居士都不是,只能叫光头演员。
圣种趋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有了圣种以后,咱们这条道路必然是趋向涅槃,必然得到生死解脱。涅槃又称彼岸,到了彼岸再也没有生死轮转,也没有六道轮回,修解脱法就能到解脱的彼岸,你要达到这个境界,首先必须要修离欲。“由戒定而至彼岸”,通过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条路就能到彼岸,这里边离欲特别特别重要。我们修禅定,首先要得初禅,初禅叫离生喜乐定,或者叫寻伺喜乐定,离是离欲恶不善法。要入初禅首先要离开欲,粗一点说,财色名食睡都不能贪,不能爱好,细一点说,色身香味触都要离开,这些都是欲。如果你能这么修,就能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走上证果的道路。像这样的圣众,就称贤圣僧,我们都应该要皈依,都应该要恭敬,都应该要赞叹。
佛在人间时,教导弟子走向证果证道的路,
所以称贤圣僧
当年释迦佛在人间时,出家人都是接受佛陀的教导,走向证果证道的路,所以都是贤圣僧,有些佛弟子也不是释迦佛亲自剃度的,他们有的是舍利弗的弟子,有的是目键连的弟子,因为舍利弗、目键连以及其他的圣众比丘都是贤圣僧啊。
为师要具十种功德,不可拜没有实德的人为师
现在的佛门就不像样喽,连假和尚都在收徒弟,假和尚自己还说“我是僧宝”,假和尚能称宝吗?所以大家要明白,我们接受了佛陀的教育,我们就是具足圣种的弟子,千万不要糊里糊涂再去亲近假和尚。皈依也不能乱皈依,如果你要找一个善知识作你的依止师,跟着他学法修行,你还要先看看清楚,不能够随便拜师。当师的按照择师法的要求,要具备十种功德,当然现在末法时期,十种功德要求太高了,那么多少带一点总应该吧,不要观察下来,一种功德都没有,就拜他师。
出家为了争夺名利,排挤他人,
一阵黑风吹向了罗刹鬼国
从前有个人,还是个女的,她也听过法,可是她听法没起作用,因为她的欲很厉害。她忽然发心出家了,认定一个老和尚,跪在老和尚面前,一定要老和尚给她剃头,说:“我就认定你是我师父啦。”等到老和尚给她剃了头,她向老和尚提要求了:“你把佛学苑交给我,我来做苑长。”噢!原来她出家是为了这个,我看这种出家跟假和尚差不多。现在也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可能一阵黑风吹到罗刹鬼国去了。今天讲到这里。
定学开导 (66)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
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提要: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僧宝是圣种,决定能证果成道,由于长期的熏习,使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愿我速知一切法”是总纲,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不学,佛咋度你
·不知从何时开始,认为不懂法没关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说不吃素就犯戒,五戒岂不成了六戒
僧宝功德,归纳为戒定慧,
修行目的是为了断烦恼,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戒净圣种杜多行”是赞叹僧宝的功德,僧宝的功德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这是修行的总路线,目的就是为了断烦恼,了生死,证阿罗汉果到彼岸。
僧宝是圣种,决定能证果成道,
由于长期的熏习,使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照着断烦恼、出离生死这条路子去修,尚未证果称贤僧,证果称圣僧。我们赞叹僧宝的功德是赞叹贤圣僧,贤圣僧称宝。我们皈依,应该皈依贤圣僧,如果一个人出了家搞名搞利,自身不持戒、没有定、没有慧,既不断烦恼,又不想了脱生死,更不想证果成道,把佛门作为获取名利的场所,像这种人就不是贤圣僧,不能称宝,他的方向和目的以及修行的路线都不对头。我们赞叹僧宝的功德是因为他们是圣种,他们将来决定能够证果成道,成为佛、菩萨、阿罗汉,由于长期的熏习,他们具足了这样的种性。 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在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咒时要发愿,在此十大愿中首先要“愿我速知一切法”,这是总纲,不知法就没有智慧眼。其中有“愿我速得戒定道”,“愿我早登涅槃山”,要得涅槃,必须通过戒定道。
“愿我速知一切法”是总纲,
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不学,佛咋度你
“观世音菩萨教导众生在持诵大悲心陀罗尼咒时要发愿”,一共是十六愿,第一个愿“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第一个愿是个总纲,没有第一个愿,后面的所有的愿都不可能实现,所以没有法什么也没有,你也不可能成就。释迦佛是以法度众生的,为了要度众生出苦海,说了四十九年的法。不论是出家弟子在家居士,你修行没有法,那不是盲修瞎练?释迦佛的法你不听也不学,释迦佛咋度你?所以佛弟子不懂佛法,就成了释迦佛度不了的人。佛不可能用手来拉你,也不可能用水洗干净你身上的罪恶,他是跟你讲佛法,要你接受教育,自己转变。
不知从何时开始,认为不懂法没关系,
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现在这种不要法的风气已经遍及佛门,究竟从哪一个朝代开始也没办法说,使人非常操心。可是这些人还自得其乐,他们认为懂不懂法没有关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放生是好事,放生功德能得长寿,福气大了升天,天人的寿命更长,可还是有生死轮回。所以作为佛弟子就要学法修行呀。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
说不吃素就犯戒,五戒岂不成了六戒
吃素好处很多,可是吃素是妙行,妙就是好,这可不是戒行,戒律里只有不杀生,没有规定要吃素。这要弄清楚,不弄清楚,佛法被搞乱了。很多人说:“你受了五戒,吃荤就犯戒啦!”那五戒岂不变成六戒了?五戒只受四条戒倒是可以的,因为有一条戒你做不到,可以不受。例如法警,枪毙人是他的工作,他做不到不杀生,不杀生这条戒就可以不受。办法就是受戒前跟授戒的师父打个招呼,到传戒时,师父在问:“如诸佛尽形寿不杀生,汝今能持否?”你不要吭声,你别因为大家说“能持”,你也说“能持”,那你就受了这条戒。
定学开导 (67)
傅味琴讲于浙江泰顺崇教寺 2008.8.2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提要: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法断烦恼,这种风气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
慧,熄灭贪瞋痴才叫修行
·持咒要发愿,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从前人求法,现在我求你们来听法,还要拖拉
成风
·不是你成不了圣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这就没办法了
·时光流过去了,再也流不回来了,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可以放下的事就放
下吧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学法断烦恼,
这种风气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才叫修行
吃素是妙行,吃素不等于在修行,而国内的佛门一向把吃素放在第一位,他不根据你学佛法,也不根据你断烦恼,你没有吃素,随便你修得多好,人家就说:“他还早咧!他还没净口咧!”吃素的风气在中国盛行日久,明朝民间已经有吃素的风气了,修外道的也主张要吃素,所以民间就有菜公、菜婆,因为他们自己说是吃菜的。一直流传到现在,现在闽南地带还有菜姑。但也不见得专门吃菜,也吃素鸡、素鸭、素黄鱼、素狮子头、素排骨。
也不能以唸佛来代表全部修行,唸佛是用功的方法,是以唸佛止妄念。要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这才叫修行。
持咒要发愿,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
观世音菩萨叫我们念《大悲咒》时要发愿,你们也要记住,不管念什么咒都要发愿,如果不发愿,容易得魔加持。比如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气功风行一时,据说学气功的人也在唸六字大明咒。后来学气功的人出偏差特别多,当然气功本身也有问题,按照佛教的教义来说,持咒不发愿就容易着魔,所以观世音菩萨就叫我们要发愿。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从前人求法,
现在我求你们来听法,还要拖拉成风
第一个愿是总纲“愿我速知一切法”,速,不能慢慢来,现在佛门慢慢来的风气真是厉害,都不着急的啦,慢吞吞,慢吞吞。我做老师发菩提心也够可怜的了,从前是人求法,祖师有时还不肯给法咧,要看你诚不诚心。法是无上宝,这么容易给你法啊?从前有公案,有人到祖师那里去求法,在雪地里跪了三天,祖师才开门,也只给他讲两三句法。现在这一套行不通,我老师只好“若要好,大作小”,现在不是人来求法,是我求你们来听法了。已经可怜到这样了,有人还要拖啊拖,这个说:“我过几天来。”那个说:“我八月份来吧。”又说:“我现在又来不了了。”
昨天是我们禅定学修第三周开头第一天,我觉得奇怪,怎么新同学很少,咋搞的…
《定学开导(60~69)》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