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學開導(60~69)▪P3

  ..續本文上一頁

  所以稱賢聖僧

  提要:

  ·“聖種”指真正的佛弟子,這個種子將來能使你成爲聖人

  ·聖種趨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佛在人間時,教導弟子走向證果證道的路,所以稱賢聖僧

  ·爲師要具十種功德,不可拜沒有實德的人爲師

  ·家爲了爭奪名利,排擠他人,一陣黑風吹向了羅刹鬼國

  “聖種”指真正的佛弟子,

  這個種子將來能使你成爲聖人

  “是謂聖種”,這裏講,“佛弟子應皆是如來、菩薩、阿羅漢種性”,這是指真正的佛弟子,這個種子將來就使你成爲聖人。而不是冒牌的佛弟子,更不是假和尚。佛教裏的聖人是指賢聖僧,已經證了果了,這叫聖僧,還沒有證果在路上的,叫賢僧,我們皈依應該是皈依賢聖僧,而不是只要穿了和尚衣服,剃了頭的都可以皈依,否則電影裏演和尚的演員,你也可以皈依了。不是光頭就是和尚,在家人剃光了頭很多的,只能稱光頭居士。在我們這兒學法的一個比丘尼,她跟我說過:“我爲什麼要學法?我作爲出家人,佛法都不懂,那不是變了光頭居士了?”其實居士也應該學佛法,所以連光頭居士都不是,只能叫光頭演員。

  聖種趨向涅槃,由戒定而至彼岸

  有了聖種以後,咱們這條道路必然是趨向涅槃,必然得到生死解脫。涅槃又稱彼岸,到了彼岸再也沒有生死輪轉,也沒有六道輪回,修解脫法就能到解脫的彼岸,你要達到這個境界,首先必須要修離欲。“由戒定而至彼岸”,通過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條路就能到彼岸,這裏邊離欲特別特別重要。我們修禅定,首先要得初禅,初禅叫離生喜樂定,或者叫尋伺喜樂定,離是離欲惡不善法。要入初禅首先要離開欲,粗一點說,財色名食睡都不能貪,不能愛好,細一點說,色身香味觸都要離開,這些都是欲。如果你能這麼修,就能由戒生定,由定發慧,走上證果的道路。像這樣的聖衆,就稱賢聖僧,我們都應該要皈依,都應該要恭敬,都應該要贊歎。

  佛在人間時,教導弟子走向證果證道的路,

  所以稱賢聖僧

  當年釋迦佛在人間時,出家人都是接受佛陀的教導,走向證果證道的路,所以都是賢聖僧,有些佛弟子也不是釋迦佛親自剃度的,他們有的是舍利弗的弟子,有的是目鍵連的弟子,因爲舍利弗、目鍵連以及其他的聖衆比丘都是賢聖僧啊。

  爲師要具十種功德,不可拜沒有實德的人爲師

  現在的佛門就不像樣喽,連假和尚都在收徒弟,假和尚自己還說“我是僧寶”,假和尚能稱寶嗎?所以大家要明白,我們接受了佛陀的教育,我們就是具足聖種的弟子,千萬不要糊裏糊塗再去親近假和尚。皈依也不能亂皈依,如果你要找一個善知識作你的依止師,跟著他學法修行,你還要先看看清楚,不能夠隨便拜師。當師的按照擇師法的要求,要具備十種功德,當然現在末法時期,十種功德要求太高了,那麼多少帶一點總應該吧,不要觀察下來,一種功德都沒有,就拜他師。

  出家爲了爭奪名利,排擠他人,

  一陣黑風吹向了羅刹鬼國

  從前有個人,還是個女的,她也聽過法,可是她聽法沒起作用,因爲她的欲很厲害。她忽然發心出家了,認定一個老和尚,跪在老和尚面前,一定要老和尚給她剃頭,說:“我就認定你是我師父啦。”等到老和尚給她剃了頭,她向老和尚提要求了:“你把佛學苑交給我,我來做苑長。”噢!原來她出家是爲了這個,我看這種出家跟假和尚差不多。現在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可能一陣黑風吹到羅刹鬼國去了。今天講到這裏。

  定學開導 (66)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2

  僧寶功德,歸納爲戒定慧,

  修行目的是爲了斷煩惱,證阿羅漢果到彼岸

  提要:

  ·僧寶功德,歸納爲戒定慧,修行目的是爲了斷煩惱,證阿羅漢果到彼岸

  ·僧寶是聖種,決定能證果成道,由于長期的熏習,使他們具足了這樣的種性

  ·“願我速知一切法”是總綱,釋迦佛的法,你不聽不學,佛咋度你

  ·不知從何時開始,認爲不懂法沒關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說不吃素就犯戒,五戒豈不成了六戒

  僧寶功德,歸納爲戒定慧,

  修行目的是爲了斷煩惱,證阿羅漢果到彼岸

  “戒淨聖種杜多行”是贊歎僧寶的功德,僧寶的功德很多,歸納起來就是戒定慧。由戒生定,由定發慧,這是修行的總路線,目的就是爲了斷煩惱,了生死,證阿羅漢果到彼岸。

  僧寶是聖種,決定能證果成道,

  由于長期的熏習,使他們具足了這樣的種性

  照著斷煩惱、出離生死這條路子去修,尚未證果稱賢僧,證果稱聖僧。我們贊歎僧寶的功德是贊歎賢聖僧,賢聖僧稱寶。我們皈依,應該皈依賢聖僧,如果一個人出了家搞名搞利,自身不持戒、沒有定、沒有慧,既不斷煩惱,又不想了脫生死,更不想證果成道,把佛門作爲獲取名利的場所,像這種人就不是賢聖僧,不能稱寶,他的方向和目的以及修行的路線都不對頭。我們贊歎僧寶的功德是因爲他們是聖種,他們將來決定能夠證果成道,成爲佛、菩薩、阿羅漢,由于長期的熏習,他們具足了這樣的種性。 觀世音菩薩教導衆生在持誦大悲心陀羅尼咒時要發願,在此十大願中首先要“願我速知一切法”,這是總綱,不知法就沒有智慧眼。其中有“願我速得戒定道”,“願我早登涅槃山”,要得涅槃,必須通過戒定道。

  “願我速知一切法”是總綱,

  釋迦佛的法,你不聽不學,佛咋度你

  “觀世音菩薩教導衆生在持誦大悲心陀羅尼咒時要發願”,一共是十六願,第一個願“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第一個願是個總綱,沒有第一個願,後面的所有的願都不可能實現,所以沒有法什麼也沒有,你也不可能成就。釋迦佛是以法度衆生的,爲了要度衆生出苦海,說了四十九年的法。不論是出家弟子在家居士,你修行沒有法,那不是盲修瞎練?釋迦佛的法你不聽也不學,釋迦佛咋度你?所以佛弟子不懂佛法,就成了釋迦佛度不了的人。佛不可能用手來拉你,也不可能用水洗幹淨你身上的罪惡,他是跟你講佛法,要你接受教育,自己轉變。

  不知從何時開始,認爲不懂法沒關系,

  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

  現在這種不要法的風氣已經遍及佛門,究竟從哪一個朝代開始也沒辦法說,使人非常操心。可是這些人還自得其樂,他們認爲懂不懂法沒有關系,吃素、唸佛、放生,就是修行。放生是好事,放生功德能得長壽,福氣大了升天,天人的壽命更長,可還是有生死輪回。所以作爲佛弟子就要學法修行呀。

  吃素是妙行,不是戒行,

  說不吃素就犯戒,五戒豈不成了六戒

  吃素好處很多,可是吃素是妙行,妙就是好,這可不是戒行,戒律裏只有不殺生,沒有規定要吃素。這要弄清楚,不弄清楚,佛法被搞亂了。很多人說:“你受了五戒,吃葷就犯戒啦!”那五戒豈不變成六戒了?五戒只受四條戒倒是可以的,因爲有一條戒你做不到,可以不受。例如法警,槍斃人是他的工作,他做不到不殺生,不殺生這條戒就可以不受。辦法就是受戒前跟授戒的師父打個招呼,到傳戒時,師父在問:“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你不要吭聲,你別因爲大家說“能持”,你也說“能持”,那你就受了這條戒。

  定學開導 (67)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8.2

  不是你成不了聖者,

  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這就沒辦法了

  提要: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學法斷煩惱,這種風氣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

  慧,熄滅貪瞋癡才叫修行

  ·持咒要發願,持咒不發願就容易著魔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從前人求法,現在我求你們來聽法,還要拖拉

  成風

  ·不是你成不了聖者,而是你自己不要成就,這就沒辦法了

  ·時光流過去了,再也流不回來了,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可以放下的事就放

  下吧

  把吃素放在第一位,忽視了學法斷煩惱,

  這種風氣盛行已久,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才叫修行

  吃素是妙行,吃素不等于在修行,而國內的佛門一向把吃素放在第一位,他不根據你學佛法,也不根據你斷煩惱,你沒有吃素,隨便你修得多好,人家就說:“他還早咧!他還沒淨口咧!”吃素的風氣在中國盛行日久,明朝民間已經有吃素的風氣了,修外道的也主張要吃素,所以民間就有菜公、菜婆,因爲他們自己說是吃菜的。一直流傳到現在,現在閩南地帶還有菜姑。但也不見得專門吃菜,也吃素雞、素鴨、素黃魚、素獅子頭、素排骨。

  也不能以唸佛來代表全部修行,唸佛是用功的方法,是以唸佛止妄念。要勤修戒定慧,熄滅貪瞋癡,這才叫修行。

  持咒要發願,持咒不發願就容易著魔

  觀世音菩薩叫我們念《大悲咒》時要發願,你們也要記住,不管念什麼咒都要發願,如果不發願,容易得魔加持。比如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氣功風行一時,據說學氣功的人也在唸六字大明咒。後來學氣功的人出偏差特別多,當然氣功本身也有問題,按照佛教的教義來說,持咒不發願就容易著魔,所以觀世音菩薩就叫我們要發願。

  如今佛弟子不想速知一切法,從前人求法,

  現在我求你們來聽法,還要拖拉成風

  第一個願是總綱“願我速知一切法”,速,不能慢慢來,現在佛門慢慢來的風氣真是厲害,都不著急的啦,慢吞吞,慢吞吞。我做老師發菩提心也夠可憐的了,從前是人求法,祖師有時還不肯給法咧,要看你誠不誠心。法是無上寶,這麼容易給你法啊?從前有公案,有人到祖師那裏去求法,在雪地裏跪了叁天,祖師才開門,也只給他講兩叁句法。現在這一套行不通,我老師只好“若要好,大作小”,現在不是人來求法,是我求你們來聽法了。已經可憐到這樣了,有人還要拖啊拖,這個說:“我過幾天來。”那個說:“我八月份來吧。”又說:“我現在又來不了了。”

  昨天是我們禅定學修第叁周開頭第一天,我覺得奇怪,怎麼新同學很少,咋搞的…

《定學開導(60~69)》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定學開導(70~7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