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定學開導(30~39)▪P4

  ..續本文上一頁不要命了。況且一修禅定血脈暢通,血液循環良好,還會發暖,你再去喝酒,血輪暴轉,很危險!要出事的。

  抽煙是無聊人幹無聊事,

  出家人抽煙是破壞如來形象

  抽煙也是無聊的人幹無聊事。抽煙的人別生我氣,這是抽煙的人自己說的。我年輕時講的是心理療法,能解除人們心理障礙。那時候還沒有提倡禁煙,有個年輕人課間休息在抽煙,我就問他,“你爲啥要抽煙啊?”他說“空著無聊呗。”“抽煙有啥好處啊?”“抽煙還有啥好處,無聊呗!”所以抽煙是無聊的人幹無聊的事。你們出家人千萬不要抽煙,出家人代表了如來的形象,大殿裏哪一尊佛像手裏有煙啊?破壞了如來形象,這個罪有多重啊!

  幹壞事的人得了定,幹起壞事來更厲害,

  所以下叁惡道的果報很快就圓滿

  你們還沒有受戒的同學,千裏迢迢來,我不教給你禅定,我也過意不去。教還是教給你,希望你聽我話,這五件壞事別做了。否則即使你得定了,也是邪定。一個人一面打坐一面在幹壞事,如果得了定,幹起壞事來更厲害,所以下叁惡道的果報很快就圓滿,因爲他有定力啊!定就是決定!幹起壞事決定要幹!勸也勸不住,還有理由,“我不報複他,我氣難消啊!”所以決定幹壞事,決定下叁惡道。你說邪不邪?所以不以戒生的定就是邪定。這種人的兩只眼睛也很凶啊。

  有計劃的犯罪,有預謀的忏悔,

  這個忏悔有啥用?

  不以正戒正定而得到的慧是邪慧。傻裏傻氣的人雖然幹不出大好事,他也幹不出大壞事。大壞事都是聰明人做的,最大的壞人腦袋特別聰明,他連警察連法律都不怕,他會挖空心思,千方百計使你抓不著他,現場能夠不留痕迹,想得來路路周到。哪怕這個人稍微有點良知,我就幹這一次,幹了以後我忏悔,以後不幹了,這叫有計劃的犯罪,有預謀的忏悔,這個忏悔有啥用?

  由戒生定,由定發慧,但叁者不可分割

  雖然說由戒生定由定發慧,其實叁者是不可分割的,我們一方面要止住惡業,不幹壞事,這就是戒,不算遮戒也算性戒,一方面也要修禅定,也要聽法求智慧。而且戒本身就有定的成份慧的成份,有定有慧這個戒才能圓滿,所以你能受持佛教的戒,將來就能得到圓滿的果。定本身也有戒的成份慧的成份,慧本身也有戒的成份定的成份。

  定學開導(38)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5

  修定能斷除貪 癡,無貪 癡妄念,

  既不會幹壞事,也容易出智慧

  提要:

  ·定就是決定,度衆生時犯偷盜,還會下叁惡道

  ·持戒心不動搖就是定,明白善惡是非就是慧

  ·修定能斷除貪瞋癡,無貪瞋癡妄念,既不會幹壞事,也容易出智慧

  ·聽經有了智慧,智慧裏也必包含了戒與定

  ·戒定慧叁學要學全,如搞片面,也只能或是戒圓滿,或是定圓滿,或是

  慧圓滿,而不是戒定慧圓滿

  ·佛希望我們修行斷煩惱,快快證果成道,可別把學佛當成了貼止痛膏

  定就是決定,度衆生時犯偷盜,還會下叁惡道

  比如說你受了戒決不犯戒,這就是定,定就是決定,搖搖擺擺不能算定。假如有個學佛的人也想度度衆生,到朋友家去敲門,保姆出來,問“大卞在家嗎?”保姆說:“大卞剛出去。”“小卞在家嗎?”“小卞在廁所,你稍等一會兒。”他坐在沙發上看到桌上主人一只金表,很喜歡,東張張西望望,保姆到廚房,小卞在廁所裏,就往褲袋裏一放,“我等不及喽,以後再來。”回去一想,衆生還沒有度啊明天再去。第二天又敲門了,保姆一看,馬上門一關,因爲賊娃子又來了。你這樣修禅定,還會下叁惡道呢。

  持戒心不動搖就是定,明白善惡是非就是慧

  還有一種人受了戒以後,桌子上哪怕有金錢、金戒指、金表,不是他的東西他不拿的,他根本不起念頭。這種人最好,他心不搖擺,心不搖擺就叫定,他決不會犯盜戒。

  如果你戒持得好,你就會懂爲什麼要持戒,不持戒造了惡業有罪過,持戒有功德,你明白了這些就叫慧。

  修定能斷除貪瞋癡,無貪瞋癡妄念,

  既不會幹壞事,也容易出智慧

  定裏有戒亦有慧,修定主要是去掉內心的煩惱跟妄想。妄想是細的,煩惱是粗的。修定能斷除貪瞋癡,去掉貪瞋癡你就不會幹壞事。但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那真要有大功夫的人。修定止住了妄念,智慧就會開發出來。最初階段,你腦子會聰明,也就容易出智慧。

  聽經有了智慧,智慧裏也必包含了戒與定

  講到慧呢?聽經就是給你智慧,叫你持戒,大講不持戒的罪過、持戒的功德,修定的利益,將來可以了生死、行菩薩道、成佛,所以慧裏也有戒也有定。戒定慧是不可分割的,本身就是一個整體。

  戒定慧叁學要學全,如搞片面,也只能或是戒圓滿,

  或是定圓滿,或是慧圓滿,而不是戒定慧圓滿

  既然不可分割,就必須叁個方面都要學,如果你搞片面不學全,結果會怎麼樣?你光持戒不修定不求智慧,雖然戒裏有定的成份,持戒不幹壞事本身也是智慧,你將來只能得到戒圓滿,可不是戒定慧的圓滿,因爲戒裏面只有定慧的成份,成份不等于圓滿,你可沒有在定慧上修圓滿。如果你不持戒不聽佛法光修定,就算你不幹壞事,你也只能夠定圓滿,不是戒定慧的圓滿。如果你光聽法既不持戒又不修定,你即使能夠廣學多聞,講起法來滔滔不絕,大家都聽得發歡喜心,你只是慧圓滿而不是戒定慧的圓滿。要想了生死,要想證阿羅漢果乃至行菩薩道成佛,必須戒定慧圓滿,一個也不能少。

  佛希望我們修行斷煩惱,快快證果成道,

  可別把學佛當成了貼止痛膏

  釋迦佛四十九年講的法全歸納在戒定慧裏,釋迦佛度衆生的目的是要我們斷煩惱、了脫生死快快成佛。希望大家聽釋迦佛的話,學圓滿的法,按照釋迦佛的教導,好好斷煩惱修行,將來能使你徹底究竟,快快成佛。千萬不要既不想修行又不想斷煩惱,也根本不想證果成佛,只想抓一點東西讓自己生活改善改善。當老板的想抓一點佛法開點智慧,將來發更大的財;家庭有矛盾的,想學點佛法調整矛盾,繼續留戀男女情愛。即使這些也是件好事,可你抓得太小了吧!太可惜了!

  佛法能使你了脫生死、跳出苦海,能使你證果成道,你竟然沒有這個志氣,不朝這個方向努力,抓一點東西就走!好比有人精神上很痛苦,請朋友千裏迢迢開了小汽車送他來,聽聽法痛苦沒有了,就想回家了,佛法變了止痛膏?!不疼了就不要了,等以後疼了再來,那你何年何月得解脫啊?!佛雖然講過人天乘,可是佛還講了出離乘菩薩乘佛乘,佛叫我們把人間的生活搞好,目的不是爲了享受,爲的是要我們斷盡煩惱爭取更大的快樂,那是無苦之樂、完全沒有煩惱的快樂。

  定學開導(39)

  

  傅味琴講于浙江泰順崇教寺 2008.7.25

  我們從釋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

  所以成了如來的悲智等流身

  提要:

  ·在家修行障礙多,出家要在清淨的僧團裏,依戒依法修行

  ·出家人想還俗,在家人不想出家,僧寶就消滅了

  ·四衆弟子是一家人,佛弟子是同一個身份

  ·不重視自己的身份,不隨現有的身份去改變原有的一切,豈不成了老年

  癡呆症

  ·學佛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所有身口意的表現都要符合佛弟子的表現,轉變

  得慢就叫鈍根

  ·我們都變了,我們從釋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所以成了如來的悲智

  等流身

  經雲:如來悲智等流身 淨戒聖種杜多行

  成就叁德叁慧體 叁士聖衆我頂禮

  在家修行障礙多,出家要在

  清淨的僧團裏,依戒依法修行

  爲了說明這個問題,經書上有四句話,“如來悲智等流身,戒淨聖種杜多行,成就叁德叁慧體,叁士聖衆我頂禮”。你們聽了這四句話就更容易明白,學了佛法應該怎麼做?第一句:如來悲智等流身,我們佛弟子是一家人,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也就是優婆塞、優婆夷,這是佛弟子的團體,稱爲四衆弟子,簡稱是出家在家二衆。不管出家修行在家修行都是爲了斷煩惱,使心清淨。

  當然喽!出家修行條件好,所謂條件好也要說說清楚,要有圓滿的法、要有清淨的道場、要有如法的僧團。你去給假和尚做徒子徒孫,以爲剃了頭條件就好了,將來你也學會喝酒吃肉養女人。在家修行障礙多,真正的出家要在清淨的僧團裏,一切依戒依法修行,所以應該是出家修得好,在家修不好。

  出家人想還俗,在家人不想出家,僧寶就消滅了

  如今有人卻反說“在家修得好,出家修不好”,聽了這話,出家人就會想還俗了,因爲不還俗修不好啊。在家人就不想發心出家了,大家都這樣,誰還肯出家呢?出家人就滅種了,僧寶就消滅了。我說“在家修不好”,可沒講錯,因爲我是在家人有體會。

  四衆弟子是一家人,佛弟子是同一身份

  四衆弟子是一家人,四衆弟子都是一個身份:佛弟子。哪怕你是初進佛門,也是對佛法有愛好,對釋迦佛有恭敬心啊,或許你還沒有成爲佛弟子,不是親生兒子也可算個義子吧。你們做媽的看見我,總是跟孩子說,“你叫爺爺”,其實他又不是我的孫子。我一聽孩子叫我爺爺,我就變得像爺爺的樣子了,也有精神感應的嘛。

  不重視自己的身份,不隨現有的身份去改變

  原有的一切,豈不成了老年癡呆症

  今天跟你們講身份,非常重要,你出生以後身份變了多少了?還沒有取名的時候,你的身份是小毛頭或者叫好寶寶;取了名字以後,在家裏是孩子的身份,上了學是學生的身份;等到你長大了是大人的身份;一結婚,是丈夫的身份妻子的身份;有了孩子,是爸爸媽媽的身份。如果身份變了你不肯變,比如當了老師還要學生叫你“好寶寶”,那豈不是變了老年癡呆症了?兒子叫你“爸爸”,你說,“我從前做兒子現在還是做兒子,我要一輩子做兒子”,行嗎?

  學佛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所有身口意的表現都要符合佛弟子的表現,

  轉變得慢就叫鈍根

  今天進了佛門學佛了,你就是佛弟子的身份,是佛的一個學生,要承認自己這個身份。過去的身份在這裏不存在了,你在外邊是老板,在這兒沒有你老板的身份,因爲這兒你賺不到錢;在家裏做老奶奶的,做媽媽的,在這裏你是一個學法的同學。

  既然是佛弟子身份,你們所有身口意的表現就應該符合佛弟子的表現,否則的話你轉變得太慢了,轉變得慢就叫鈍根。有的人真是鈍根啊,年輕時只知道到廟裏燒香拜佛求菩薩保佑,從不聽法也不修戒定慧,到了老年還是只知道燒香拜佛,進佛門幾十年始終沒有改變過,這種人是鈍根裏的鈍根。

  而且你也無法否認你是佛弟子的身份,好比隨著年齡的長大,你的身體也在變化。當你吃母親奶的時候,你的身體是適應吃奶的身體;當你吃飯的時候,你身體裏的組織就變了,是吃飯的身體;當你吃肉的時候,你的身體組織又變了,你會長得很胖,皮膚雪白的,因爲皮膚下面包的是豬油。(衆笑)

  我們都變了,我們從釋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

  和智慧,所以成了如來的悲智等流身

  今天我們聽了法,這是飲了釋迦佛的法乳滋長了我們的法身慧命,非但我們的心會變,身體也會變,因爲心身一體,身體是根據心變的,我們的身體就變成了如來的等流身。等流就是同等類流,類就是類別。拿一句俗話來打比方,吃誰的奶就會像誰。再說句風趣話:爲什麼現在人火氣特別大?老頭子火氣更大,吵起架來很有勁啊!連小孩現在也火氣大,這叫牛脾氣!可能牛奶喝得太多了,也算等流吧。

  還有前世的因果。你們今世的脾氣當然跟環境因素,跟父母的遺傳有關系,可也不是絕對的,兩個雙胞胎同樣的培養,結果脾氣不同,這是不能否定的事實。只有佛講清楚了:這是他前世的脾氣等流下來。前世什麼脾氣今世也會有什麼脾氣;你們前世進過佛門,對釋迦佛有好感,今世就來這兒了;如果你們前世信神,今世也會去信神;前輩子學氣功,今世也會到氣功班裏去,這就叫等流。

  成佛,是悲心智慧圓滿,我們佛弟子今天飲了釋迦佛的法乳,我們就從釋迦佛身上等流到悲心和智慧。我們今天可不再是從前百分之百的凡夫俗子了,已經在變了,已經有釋迦佛的悲心和智慧的成份了,所以叫如來悲智等流身。今天講到這裏。(回向)

  

  

《定學開導(30~39)》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定學開導(40~49)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